军事训练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训练论文 >

军事院校开展课外体能训练的必要性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6-19 共3801字
摘要

  一、在联考机制下开展课外体能训练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 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推进,军事体育训练呈现出了新特征。 作为海军院校培养的高素质部队指挥人才的学员,他们对部队未来的建设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联考是学员由“合训”院校进入“分流”院校的重要环节,采取一票否决制,对于不合格的学员有一次补考机会,仍不合格者,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淘汰。 新的总部联考机制对学员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军人体能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军事体能训练是考核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军队院校军事体育目标和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 在此前提下探讨学员军事体育训练的问题和相关对策, 对于优化军队院校学员军事体能训练的效率, 完善相关体能考核机制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开展课外体能训练能够帮助学员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相关训练任务

  军队院校对学员在体育方面的要求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这些要求不仅有理论知识,而且有实践知识,甚至包括体育教学方法方面的知识。 这些要求对于军队院校大部分学员来说内容比较广、难度比较大,因为大部分军队院校学员是从高中毕业生中录取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倘若要在规定的有限学时内达到这些要求, 势必会影响学员体育的学习质量,同时实施联考时,学员需要在几天之内完成军事体育和军事技能考核,考核科目多,要求高。 要解决学时少和要求高的矛盾,完成军队院校赋予学员们的任务,只有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充分挖掘课外体能训练的潜能,提高课外体能训练的效率。

  (二)开展课外体能训练有助于增强学员对未来作战环境的适应能力

  伴随强制性的体能训练是部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类强制性的体能训练对于提高军人体能素质是肯定的,但却不代表着就能提高军人的健康水平。 所以,在日常的体能训练之外,我们更应该支持各类适合军人进行的大众体育活动,这有助于使军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军队院校所培养的学员,未来都是部队担任作战指挥人员和技术人员,部队有句话:“训练一个官带动一群兵”,所以,我们的学员身体素质的好坏及身体的健康度,直接影响着部队的战斗力。而且在未来战争变幻莫测的战场情况上,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最根本保障,是完成一切军事任务的基础。

  (三)开展课外体能活动有助于院校管理

  目前我军院校实行的是五天工作制,学员的课外时间比较充裕, 在社会上的各种风气的影响下, 他们很容易丧失目标、 迷失方向。 开展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训练,有助于丰富军营日常文化生活,提升军营生活品质, 引导学员们自动自觉地抵制不良风气,全面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日常生活方式, 有助于学员能够在上学期间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 把有限精力用在有助于自身发展的兴趣爱好上, 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 培养团队意识, 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有助于部队的日常管理。

  二、开展学员课外体能训练的必然性

  (一)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外体能活动着重强调活动内容的个性化以及多样化, 相比传统的课外体育训练过分要求学员们达到一致, 无视学员的个性及身体差异, 我们的军队院校课外体能活动会让学员有更大的自主权力, 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灵活地选择活动内容和发展方向, 着重强调在尊重学员个性发展的基础上, 尽量地去满足和适应学员们多样性发展的需求。 打破传统的模式,以更科学、更人性的训练模式去培养新一代军队院校人才,以创新的理念引导学员的发展, 以此培养出能够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的新型海军人才,并且,更人性化的训练,能够激发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凸显学员的自身特长。

  (二)结合当代军事训练的特点

  军校学员时期是学员生理、 心理发展不断趋于成熟的重要阶段, 军事体育训练不应只把发展学员身体素质和优化运动能力作为唯一的考量, 我们也要重视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军队院校的课外体能活动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教导学员必要的心理健康理论,提高军队院校的学员心理健康水平。 当代军事训练,不光是要放在死板的合格率上,更应该在军事体育训练中不断提升学员的意志力和培养竞争精神,不但要“锻体”还要“筑魂”,这才是军事体育训练的真正精髓所在, 也是当代军事训练的鲜明特色。

  (三)符合新时期军事体育的发展规律

  军队院校的体育训练教学的目标不应只着重于军体课上的学习训练, 更应该使学员习惯于不断从事体育训练作为教学的首要问题来思考。 军队院校课外体能活动,既要注重有形的效果,又要注重潜在的教育意义,把建立学员体育锻炼意识作为目标, 使学员在离开院校后,仍然能积极高效地参与体育训练,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新时期的军事教育训练, 更注重于深层次的锻炼与养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军事体育训练中,学员更应领悟到作为一名军人应该拥有的健体意识, 不管今后在哪里工作生活, 都能保持锻炼、健体的良好生活习惯。

  三、现有条件开展课外体能训练的可行性分析

  (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军队院校开展课外体能训练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军队院校的军事体育类教员都是从各院校所毕业的军事体育专业人才,都有着系统、科学的军事体育知识和扎实的各项军事体育技能能力,有优秀的敬业奉献精神,为开展课外体能活动提供有力的人才师资保证。 高素质的师资人才, 能为军事体育训练提供有力的知识保障, 避免出现因训练不科学而导致身体受伤的现象, 能够充分利用科学的训练计划, 高效率地帮助学员完成各种军事训练任务,打破盲目训练的僵局,科学训练更具有针对性, 更能有效利用现有的军事资源以达到大学要求的军事训练目标。

  (二)全面的军事体育设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军队院校还有全面的军事体育设备、设施,军事体育训练的器材相对充足。 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军队院校都设有体育馆、田径场、游泳馆池、篮球场、健身房、乒乓球馆、心理行为训练场等体育训练场地, 设施的多而全为保障军队院校课外体能训练活动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完善的军事设施是进行各种军事训练科目的物质基础, 是训练计划能够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完善的军事设施是教员们能够大展身手的有力支柱,是学员能够充分锻炼的强力保障。

  (三)良好的文化素质及严格的组织纪律性造就院校学员强大的组织能力

  军校的多学科知识交叉相融及渗透,这有利于学员的培养和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另外,军校学员具有组织纪律性的管理是军校管理的主要核心内容, 有着完整的学员管理手段及措施,体现着优秀的组织纪律性,这就为军队院校课外体能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条件。 军校学员本身就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在军校大环境的熏陶下,更能养成严于律己的良好习惯和强大的团队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这一切都很好地为各项工作与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也是军校学员往往能够克服重重苦难完成各种军事训练任务的内在原因,也是军校学员特有的、与地方大学生区分开来的鲜明旗帜。

  四、课外体能训练组织方法的探索

  (一)课外体能训练现状

  据了解, 当前的军队院校课外体能活动大多以学员队为单位自行组织, 在学员队干部的带领下,以统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要求组织开展训练, 学员的个人兴趣和特长得不到满足及发展, 学员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下降。 学员队干部的职责主要是行政管理,对课外体能训练只能是形式上的组织, 而不能给学员进行体育专业上的指导, 基本上都是跟着感觉走,随意性大,缺乏科学性,训练效果不佳;调查发现,大多数军队院校课外体能训练内容在练习5000 米跑步和单 、双杆练习等体育类项目, 这种组织形式使学员为了服从集体组织不得不被动地进行练习, 完全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二)体育俱乐部的管理机制构建

  以各单项体育俱乐部为基本单位,由各学员旅负责组建管理及施训。 各阶段,俱乐部通过技术水平测试考核,把学员分成初、中、高三个技术等级,每个俱乐部按学员的技术能力水平进行分组教学,以学员为主,师生共同管理。

  军体教研室相关领导出席担任俱乐部联盟主席, 学员负责人主持单项俱乐部的日常工作,贯彻指导教员的意图、协调配合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各单项俱乐部根据相应项目的特点成立俱乐部指导委员会,指导教员担任各单项俱乐部主任,负责俱乐部委员会的组建,与课外活动管理委员会共同合作把握单项俱乐部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制定, 并具体负责课外活动、组织竞技和组建相应项目的运动队等。各单项俱乐部副主任、秘书长、竞赛部长、宣传部长、培训部长等由学员担任,委员会成员协助教员组织开展课外训练活动、组织竞赛、裁判培养、宣传与经费管理以及与校、院、学员旅、学员队之间的协调配合。

  (三)课外体育俱乐部管理机制的运行

  军队院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管理是由计划、实施、检查(反馈)、总结四个大环节组成,这些四个环节是彼此监督彼此推进的螺旋状管理过程。 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既定内容,并成立专门的检查监督小组, 了解教员与学员的思想状况并收集相关建议, 发挥集体的智慧及时解决遇到的难题, 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整改,制定高效及时的措施,为学员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氛围。 在联考机制下,教员能够及时把握学员的精神波动与训练情况,有利于下一步训练计划的调整,为教员开展下一阶段工作提供参考与建议, 充分实现教员与学员之间的信息交流, 也很好地起到督促与监督的作用, 为落实各项训练计划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梅泽元,徐海亮。海军400米障碍训练单兵体能素质需求与组训方法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1)。

  [2]教材编写组。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军事训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