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指出,要加速推动军队信息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积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加强军事装备人才装备素养建设,是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准确认识装备素养的内涵,正确把握装备素养的构成,积极探索装备素养的形成途径,不断提升军事装备人才装备素养,为加速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一、准确认识装备素养的内涵
装备素养是装备建设人才在装备知识、装备能力、装备情感等方面的品质和修养,是正确运用已经获得的品质和修养解决装备建设实际问题、促进装备战斗力有效发挥的转化能力和传承爱装建装风尚的情感品质。因此,装备素养不仅指通过后天的学习而逐步形成装备知识和装备能力,还强调在知识和能力的提升过程中形成的装备涵养和修养等特性。
如部队官兵的装备素养,不仅指部队官兵能够全面掌握所从事领域的装备知识和装备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在部队的日常训练、非战争军事行动、战争准备和战场环境下,迅速、正确地运用装备知识和技能,解决装备在使用、保障和维修等方面的问题,确保为战斗力的生成与提升提供高效有力保证的品质和修养;同时,还蕴涵着部队官兵对装备和国防事业的热爱,这种装备情感在日常训练中养成并不断累积,成为促进装备建设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由于素养与素质经常被混用,因此有必要辨析装备素养与装备素质两个概念。本文认为,二者是相互区分又紧密联系的。装备素质是在装备建设某一领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和特性,即从事这一领域装备建设所应具备的基本装备知识和装备能力。如果说装备素质是装备建设人才在某一时点经过知识积累和实践固化而形成的装备知识和能力,那么,装备素养更加注重将这种固化下来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现实的装备建设能力,而且,这种转化能力是内化在装备建设人才思想中的一种积极作为、主动提升的品质和修养。也就是说,装备素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旦形成,则相对固化下来,如果没有更高的要求,则可能停留在这一水平上。当然,实践的积累也会对装备素质进行潜移默化的提升,但缺少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品质养成和精神状态。装备素养则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特征,其装备品质和装备修养是内化在人的思维中,不断激励为人们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修炼养成的主动行为,并外化为这种品质和修养的转换能力。由此可见,装备素质是装备人才的基本要求,装备素养离不开装备素质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是在装备素质形成过程中养成和累积并推动装备素质不断提升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动力,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军事装备人才能力与水平的提升。
二、正确把握装备素养的构成
现代武器装备的高技术性、高度复杂性和装备体系对抗等特征,不仅要求装备人才具有其专业领域的装备知识结构,还必须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信息化战争对装备人才的多种能力诉求。装备素养至少应包含军事知识、装备知识、装备能力和装备精神四个方面:
(一)军事知识
这是装备知识、装备能力合理运用和有效发挥的基本前提,是装备素养的基本要求。一是军事战略知识。装备建设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以国防和军事战略方针为牵引,才能保证装备建设的方向、重点和内容有效满足需求。因此,具备基本的军事战略知识,是装备建设人才必备的素质要求,包括熟悉国家的军事战略方针、具有一定的军事战略思维、掌握一定的军事谋略等。只有这样,才能在装备发展、装备使用和装备训练等活动中,塑造战略观念、大局视野和大局意识,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担负的使命任务,正确智慧地运用装备力量。二是联合作战知识。一体化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是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联合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部队模拟演练和装备训练的重要内容。装备建设人才,必须准确把握一体化联合作战的特点、规律,战略、战法等,加强一体化联合作战背景下的装备联合指挥、联合训练、联合保障知识的学习和演练,确保在一体化联合作战中的装备互联互通互操作,实现装备的联合保障与运用。三是军事斗争准备知识。装备建设归根结底是为战争服务的,掌握一定的军事斗争准备知识,是装备建设人才素养的基本要求。近些年来,国际战略形势和战争形态深刻演变,我国面临的安全威胁的性质和方式也不断变化,为此,军事斗争准备不能懈怠。装备建设人才必须以军事战略为指导,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知识学习,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内容,研究军事斗争准备在平时和战时的特点规律,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在指导装备建设和装备训练等活动中,加快装备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
(二)装备知识
这是装备素养的重要基础。装备知识可分为装备一般知识和装备专业知识两大类:一是装备一般知识。一名优秀的装备人才应了解军事高科技知识、装备发展思想与装备发展史、外军装备发展变化与我军装备发展现状,熟悉我军装备发展战略、装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装备管理法规体系等,掌握装备管理、装备指挥与保障的通用性知识等。这些一般性的装备知识,是装备人才装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装备人才的岗位专业适应性,并深刻地影响装备人才的工作质量和发展潜力,对装备人才素养的提升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稳定性的功能。二是装备专业知识。装备专业知识是装备人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根本要求,针对性和应用性强,主要体现在装备专业法规知识、装备专业技术知识、装备专业工作知识三个方面。其中装备专业法规知识,主要包括装备保障、装备管理、装备采办、装备试验等方面的相关条例和规章制度;装备专业技术知识,主要包括所属武器装备的技术性能、战术功能、主要用途和使用条件等战术;装备专业工作知识,主要包括所从事的装备工作性质、内容、方法、程序、要求、规律等知识。针对不同装备人才的具体工作岗位,还有对岗位装备知识的特殊要求,如部队官兵装备使用人才,必须熟悉所使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指标、使用范围、与其他装备互联互通互操作等相关知识,必须掌握在装备训练中的装备使用与操作知识,以及装备日常保养与维护的相关知识等。
(三)装备能力
这是装备素养的核心要素。对于部队装备人才来说,至少应包括六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装备认知能力。是装备人才根据平时储备的装备知识,对装备的整体水平、基本战技指标、作战效能、基本构造等,在装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辨识和判断能力,要求装备人才能够及时准确地对装备做出一个整体的认知,成为指挥管理或操作使用装备的基础能力。二是装备指挥能力。主要是针对部队装备指挥军官在装备工作中所担任的相应职务的能力要求。如高级装备指挥人才在装备建设中承担的工作通常是全局性的,属于战略或战役层次,应加强政治和政策水平、指挥决策和管理能力、开创装备工作新局面的魄力及复杂工作环境下的装备指挥协调能力。如在日常部队装备建设中,必须具备指导、监督、检查、协调部队装备工作的能力;在部队日常训练、模拟演练中,具备合理配置或调配装备资源、部署装备力量运用的能力。三是装备使用能力。是在装备认知的前提下精通装备操作,并对装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状况、战斗效能等做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转化为装备运用、装备操作过程中的真实力量。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战场资源,高效分析、处理装备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确保装备战斗力有效发挥的能力。四是装备维修能力。装备维修能力不仅是装备维修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装备指挥管理、装备使用者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对于部队中专门承担装备维修工作的人才,必须具备装备维修中的专业技术能力、维修技能、在装备训练及维修方法上的革新能力,以及在紧急状态或恶劣的战场环境中的装备抢修能力,以确保装备的正常使用和装备战斗力的有效生成。五是装备创新能力。是对装备人才较高层次的要求,也是装备素养的重要体现。装备指挥管理人才必须善于总结,应该具备对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的浓厚兴趣,敢于挑战传统装备指挥管理观念和习惯做法,开辟新途径的勇气和智慧,不断创立新理论、新方法,提高装备指挥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装备使用和维修人才应该立足岗位,勇于探索和创新提高装备使用效能、维修技能的新方法和新技巧,实现装备人才技能型和智能型的有机结合。六是装备战场运用能力。装备建设归根结底是为战争服务的,装备人才应具备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能够有效地将平时储备和积累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装备在战场中正常发挥战斗效能的能力,以及有效解决装备在战时中所遇到问题的处理能力,成为战斗力生成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
(四)装备情感
装备建设工作繁重复杂、责任重大、技术性强、要求标准高,面临着激烈战争危险的考验,更多时要做无名英雄,这些对装备人才的装备情感有较高的要求。装备人才的装备素养中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情感、装备情感和岗位情感。所谓职业情感,是对军人这个职业的热爱和忠诚,充满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所谓装备情感,是对装备建设事业的特别热爱,主动了解装备发展知识、熟悉装备专业技能、积极进行装备创新,是推进装备事业发展的强大推力;所谓岗位情感,是对从事的装备岗位的热爱,这是不断学习岗位知识、提升岗位工作能力、创新岗位工作技能和方法的重要力量。具有高度的装备情感,是将装备知识和装备能力转化为装备发展动力的重要精神支持,是装备人才装备素养的最高境界。
三、拓展多形式的装备素养形成途径
装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主动地学习和修养,需要借助专门的机构加以强化,并内化为主动提升、外化为积极作为的品质和修养,促进军事人才装备素养的不断提升。
(一)积极探索装备素养形成的外部途径
一是军队院校培养
军队院校是培育装备人才装备素养和科技素质的最主要场所,必须充分发挥好院校装备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对装备建设的新标准和新要求,科学规划、认真实施。其重点应以信息化为主导,加强联合作战装备指挥人才、联合作战装备保障人才、新装备使用与操作人才、新装备维护和保障人才的培养。按照新型军事装备人才素质要求全面推进军队院校教学改革,适应部队兵员装备知识结构的深刻变化,进一步加强装备学科体系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抓好新型装备、信息化装备和其他高新技术装备教学,充分发挥好军队院校作为装备人才装备素养提升的主阵地作用。
二是军地合作培养
其形式一般是军队选送优秀装备人才委托地方高校培养,或者从地方院校或科研院所请进有高深造诣、专业特长的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技能培训及各种形式、规格的中短期教育培训,提高参训人员的装备科技知识、装备创新能力和装备素养水平。也可以在装备建设实践中,选择具有较高装备知识素质、较强专业技能和发展潜质的装备人才派驻武器装备科研、试制、生产企业或科研院所,深入一线学习武器装备基本构造、操作原理、使用要领、维修保养规范等,在实践中促进装备素养的提升。
三是岗位培训
这是装备人才装备素养提升的最直接方式。可以针对岗位工作的特点和要求,视情选择在岗培训、离岗培训、换岗培训、竞赛培训、比武培训等方式进行。其中,在岗培训应注重从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和实战运用角度练指挥谋划、练实际操作、练战术技术、练维护保养、练保障协调等,提升装备日常训练和战场运用的本领与能力;离岗培训主要针对装备的某些训练项目无法实施或训练效果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组织装备官兵集中对这些特殊训练项目实施专门的短期培训;换岗培训应注重加强装备官兵熟悉不同装备岗位上驾驭、指挥装备执行任务的本领;竞赛培训和比武培训应注重在装备日常训练的基础上,按照贴近装备、贴近实战的原则设置科目,通过竞赛或比武强化装备技能,磨炼爱装尚武的装备精神。四是部队“传帮带”.“传帮带”是装备人才知识和技能提升的重要途径。部队装备管理机构必须将“传帮带”制度作为装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切实将岗位成才作为推动装备人才素养提升的重要抓手加以推进。如可以根据岗位分工、业务熟练程度、心理特征等因素科学合理划分“传帮带”小组,也可以按照强弱搭配、新老结合、按需组合的原则建立“传帮带”组织,明确责任并严格执行检查考核、量化等级评定和奖惩制度等,切实发挥“传帮带”效能,保障各岗位装备人才“不独生,不断链”,形成“业务天天有提升,工作时时有进步,岗位处处有人才”的良好局面。
(二)努力实现装备素养的自我提升
自觉地自我提升是装备素养形成的最高境界,也是提升装备素养最快捷高效的路径。一是自我学习提高。作为部队装备官兵,应该瞄准信息化技术和先进武器装备发展的前沿,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探索新领域、创造新发明,创新思维方式、培养装备情操。只有激发自身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地对自身“充电”,才能积蓄深厚的知识底蕴和扎实的业务功底,为装备工作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并将知识和技能内化为推进装备建设发展的动力,不断创新装备工作方法、创造新技术、改进装备性能、提高装备使用和维修保障效益等。二是从以往经验中领悟升华。注重加强对装备建设经验的学习与借鉴和对自身工作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是提升装备素养的有效途径。要及时将经验总结转化为促进装备建设能力提升的重要知识储备和技能。在转化过程中,应注意对经验总结的发展和升华,将彼时彼地所积累的知识或技能,放到此时此地的具体条件下,根据装备建设实际需求,不断创新发展,培养追求卓越的品质和修养。三是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装备人才不仅应将岗位作为工作任务,还应将岗位作为研究对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勤于总结,将实践知识和技能上升为理性认识,锤炼为提升装备素养的新的亮点和新的增长因素。
自2002年中国正式加入联合国第一级维和待命安排机制以来,我军工程部队成建制的先后赶赴刚果(金)、利比里亚、苏丹、黎巴嫩、马里等国家参与国际维和行动。这些国家地域分布散、跨度大,自然地理、气候环境十分复杂,形成了高温酷暑、潮湿盐雾、沙漠沙尘等...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技术武器装备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着战斗力生成模式,并不断催生出新的战斗力。随着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为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的基本形态,交战双方武器装备体系与体系之间的对抗更加突出,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已成为对...
目前各个战将系统逐步的实现网络化,大大提高了当前系统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得系统逐步的发展为扁平结构,以此有效提高信息共享性以及系统对于信息的获取效率,以此加强了对战场的掌握以及控制能力,提供指挥决策的效率,全面实现协同作战,以提高战场上作战...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此做出战略部署。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既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
党委作为我军领导作战的核心,其科学正确的决策是确保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基石。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党委决策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各种突发情况也容易使决策失真、失准,为弥补计划作战的缺陷,建立党委决策优化机制对提高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显得愈发重要。一...
军事技术史研究属于跨学科交叉研究,它既归属于军事历史的研究范畴,也是科学技术史的重要分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军事技术史的研究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同时也积累了较为丰厚的研究成果,比如在军事技术发展的历史分期、军事技术通史、军事技...
引言大数据这个术语从2012兴起至今,在不断的应用与发展进程中,逐渐展示了其蕴含的巨大价值和未来至高的地位作用。就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关于大数据的提案如井喷式的迸发,有多达8名以上的委员提交了关于制定大数据发展战略的建议,其中以民建中央提...
1995年,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克里斯滕森曾在他的着作《创新者的窘境》中提出颠覆性技术的概念,其中,他提到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对于现有技术的一种破坏性的力量。换言之,颠覆性技术创新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把此前某个领域里的主流技术给替换掉,由此颠覆性技术...
推动国防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国防技术向民用转移,是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创新建设的重要内容[1],也是推动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国防专利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一方面可以有效补充国防科技资源的不足,节约成本,缩短研制周期;另一方面则有助于避免民口...
引言装备保障力量,是从事装备保障活动的各种力量的统称。装备保障人员,是为实施装备保障所编配的各种人员的统称。随着武器装备技术含量的不断增加,装备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对装备保障力量的需求随之增加。一是装备保障力量占军队总员额中的比重日趋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