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技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技术论文 >

信息产业动员运行机制优化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7-16 共5717字
论文摘要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战争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已经成为战争输赢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战争形态也加速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演进。 在信息战背景下,信息产业动员成为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信息产业动员的研究, 掌握信息产业动员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信息产业动员体制与运行机制,提高信息产业动员的能力,对于打赢现代信息战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信息战的概念与分类
  
  “信息战”一词最早是由 Thomas Prona 博士于20 世纪 70 年代在为波音公司起草的 《武器系统和信息战》报告中提出的。 在随后几十年里,人们对“信息战”的认识在不断加深。 目前,一般认为,信息战有狭义和广义信息战之分。

  广义信息战是指敌对双方在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文化、军事等领域,以及在战场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为争夺信息优势而进行的对抗与斗争。

  狭义信息战是军事范畴的信息战,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以大量装备和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信息战理论为指导,在信息化、网络化战场上展开的以夺取制信息权为核心目标,以信息对抗和知识对抗为主要对抗手段的多军兵种一体化战争。

  狭义信息战主要有 8 种样式,如图 1 所示。【图1】
论文摘要

  从定义可以看出, 狭义信息战的直接作战目标是各种各样的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网络和指挥控制系统,极少涉及社会、政治、经济、外交、文化、人民生活等信息基础设施,仍然属于比拼军事实力的斗争。 而广义信息战则将战斗空间进一步扩大到了国家赖以生存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空间中, 对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空间的威胁可以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带来重大影响, 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往往超出战场上的直接损失,因此,广义信息战需要我们给予更大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中所指信息战即是指广义信息战。

  信息战不仅将引起军队体制编制、 武器装备、作战理论、作战方式的不断变化,而且也将引起国防动员的新变革,促进信息产业动员的产生和快速发展,使其从国防动员中凸显出来,成为国防动员的一个独立分支。

  二、信息战背景下信息产业动员的特点
  
  战争与动员相伴,有战争就有动员。 动员,战争之要,国之大事。 国防动员是国家为应对战争或其他安全威胁,使社会诸领域的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或紧急状态的活动。 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政治动员、民防动员、科技动员、装备动员等。 信息产业动员是国民经济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战条件下的对抗样式,以及信息产业动员本身的特征,决定了信息产业动员的主体、对象、管理体制及手段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点。

  第一,更严格的时效性。 信息战背景下的信息产业动员任务更重、时效性要求更强,要求建立快速高效、反应灵敏的动员体系,只有快速响应才能打赢信息战。

  第二,更广泛的社会性。 信息产业动员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在内容上包括信息科技人才、信息资源、信息产品等多个方面,在组织上涉及地方和军队各行业的许多部门(单位),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直接掌控的信息产业资源日趋减少,实施动员难度不断增大。 这就使得信息产业动员在信息技术、产品和人才方面越来越依赖社会供给,从而扩展了动员范围。 可以说,信息战背景下,“军力”与“民力”的界限日趋模糊 ,战争趋于“平民化”。

  第三,更显着的平战结合特性。 信息产业动员平时与战时界限模糊,除了在战争爆发前要做好充分的动员准备之外,在平时也要做好产业动员的储备工作,尤其是“能力储备”。 信息产业动员的“能力储备” 主要是储备信息科技人才和科研生产能力。信息武器装备需求既有很强的专业性,又有明显的随机性,平时大规模地进行成品储备既容易造成浪费,也不能满足战时多变的需求。 因此,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储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随时需要、随时动员、随时生产,实现信息产业动员的目标。

  第四,更高的安全性需求。 与其他行业或领域的动员相比,信息产业动员所涉及的动员对象更多地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信息共享、信息网络传输、信息设备制造、信息服务等与信息、信息技术、信息产品相关的方面,这些高新技术、信息资源都是关乎战争成败、 国家安危的关键性资源,均需要信息安全防护,避免军事信息丢失或被盗。

  总之,信息战背景下,战时状态与平时状态之间的界限不再截然分明了, 参战人员和设备没有“姓军”还是“姓民”的严格区分,这些特点都使信息产业动员具备了全新的特点,半机械化和机械化战争背景下形成的国防动员体制难以适应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国防动员机制进行相应的转化,以更好地支撑信息产业动员的发展要求。

  三、信息战背景下国防动员的四大转变
  
  如前所述,信息战显示出了与以往诸多不同的特点, 这也要求信息产业动员必须开创一条新路,从传统的机械化战争动员向信息战动员转化,具体说要完成以下四大转变。

  第一,由军队主导向军政联合主导转变。 在机械化时代作战中,军队是国防动员的主导。 而信息战需要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全方位的资源作支撑,而这些资源难以由军队独家掌控。 随着民用高技术的发展,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之间的界线正变得日趋模糊,动员模式向着军民一体化发展。 为做好新形势下的信息产业动员需要通过对军队、军工部门、军工企业和能够生产军品的民间企业的调整改革,推进军政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大力合作,推动技术和资源在军用与民用间双向转移,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最终构建“小军工、大民用;小常备、大潜力;小规模、大动员;小核心、大协作;小风险、大效益”军民联合体制。

  第二,动员要素从兵员和物资向信息力和信息资源转变。 机械化、半机械化战争条件下的国防动员要素主要是兵员和物资等有形物质。 而信息战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作战力量逐渐由“体能型”向“智能型”转变。 信息技术力量、信息装备设施、信息资源等上升为国防动员的首要要素。 能否动员数量充足、专业对口的信息资源和信息人才,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因此,国防动员的关注点从之前的兵员动员和物资动员转到信息力量与信息资源动员。 这是国防动员工作适应信息战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第三,由行政动员手段向依法动员与经济调控转变。 当前,我们的国防动员主要由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推进。 然而,市场经济同时也是法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尽管不能排除政府行政手段的作用,但是政府也要依法行政,并且,政府也应该更多地采用经济手段,按照经济规律来管理经济活动。 所以,信息战条件下的信息产业动员更应该从依赖政府的行政手段,向政府依法动员和政府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经济调控转变。

  第四,信息产业动员要求更高水平的自动化技术平台。 为确保按照一体化作战的要求快速有序地开展信息产业动员,克服动员工作中因指挥分散造成的各行其是、效率低下的局面,需要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军地互联、高效统一、反应快速、作战与动员共享的动员指挥自动化系统。 建立动员信息系统,是动员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动员体系建设中,信息系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了信息系统的支持,才能迅速地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

  总之, 信息战条件下的国防动员表现出与传统国防动员很多不同的特点,为适应战争形态的转变,从保障打赢机械化战争的国防动员体制向保障打赢信息战转变,必须构建一整套完整的动员机制。

  四、信息产业动员运行机制优化建议
  
  信息战背景下,信息产业动员作为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动员的对象更为复杂,质量要求更高,速度要求更快,从传统国防动员向信息产业动员转化也必然面临诸多挑战, 因此需要立足现状做好信息产业动员的顶层设计,构建信息产业动员组织、加强信息产业法制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动员预案、强化经济性动员手段、调整人才动员方向、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最终形成反应灵敏、协调高效的信息产业动员运行机制。

  (一)构建军地融合的信息产业动员组织机制
  信息产业动员组织是领导和管理信息产业动员的重要保障, 是国防动员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在战时更好地实现信息产业动员目标,建议信息产业动员采用如下的组织设置模式。

  如图 2 所示,信息产业动员组织包含如下几部分:【图2】
论文摘要

  第一,军方最高机构。 在总参成立军队信息产业动员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军信息产业动员工作, 并负责提出军队对地方信息产业动员的需求,以及在信息产业动员活动中与政府管理的地方信息产业动员活动相衔接。

  第二,政府最高机构。 信息产业属于国民经济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信息产业动员属于国民经济动员的范畴,因此,应该由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牵头组织信息产业动员工作。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所以,应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协调工业和信息化部,联系总参谋部共同组织信息产业动员工作。 如有必要,可以考虑为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再挂一个牌子———国家信息产业动员办公室。

  第三,地方结构。 各级信息产业动员办公室属于本级国防动员委员会下设的办事机构,为不增加机构, 可以与同级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合署办公(或者在同级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再挂一个牌子),在本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的领导下,接受上级信息产业动员办公室的业务指导,并指导下级信息产业动员办公室进行信息产业动员工作。

  这一方案不仅便于加强对信息产业动员工作的综合协调、管理监督和规划指导,有助于改变信息产业动员力量分散管理、各自为政的弊端,而且有利于实现军地合署办公、减少从动员需求提出到组织落实的中间环节。

  (二)建立以法律法规为保证的规范运行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多元化导致利益关系更加复杂。 实施信息产业动员除了尊重动员对象经济利益外,还必须借助法律手段,确保国家意志的贯彻执行。 美国在 《国家安全法》《战争授权法》《国家紧急状态法》《普遍军训与兵役法》《国防生产法》《国防资源法》《国防优先法》等基本和专项法规中, 对信息产业动员的人力、 机构、信息、成果、经费等作了规范和约束。 这些法律、法规为美国高效、有序地动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机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国虽然先后出台了《国防法》《国防交通条例》《国防动员法》等法规,但总地来看,与发达国家的立法相比是滞后的,而且部分法规过于原则,难以操作。 因此,我国信息产业动员应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逐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进行动员。

  (三)优化以能力储备为基础的动员准备机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若想在战时或急时实现快速有效的动员, 形成快速动员反应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一套完备的信息产业动员准备机制。 要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组织信息产业潜力调查,了解掌握战时信息产业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并根据现状调研情况,做好能力储备工作,为打赢信息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信息产业动员能力储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突出信息人才的储备。 平时加强地方信息科技人员潜力的调查、登记和预编,确保战时经过动员就可快速到位。 二要实现民技军用的转化。 中国民间蕴藏着丰富的信息高新科技资源,平时要充分利用信息科技军民兼容程度高的属性,有计划地对其进行军事化改造,将民用技术直接“嫁接”到军事系统,以弥补军事科技资源的不足,促进民用技术的发展。 三要统一规范军品、民品生产的技术标准。 据统计,目前 85%的现代军事核心技术同时也是民用关键技术,80%以上的民用关键技术可以直接运用于军事目的。 统一规范的军品、民品技术标准,可以促进国防信息工业与民用信息工业的相互结合及转化。

  (四)完善以经济手段为杠杆的市场竞争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调动多种所有制企业积极参与动员是一个巨大挑战。 为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信息产业动员调节体系,用经济利益杠杆调动信息资源,使信息产业动员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可以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避免谁动员谁吃亏的不合理现象。 这样做有利于改变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利益博弈问题。

  (五)强化以社会信息人才为主的人员动员机制
  信息战背景下,战争不再只是军人的专利,只要具备足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 任何人都可以参与作战行动。 社会信息科技人员在战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他们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一旦投入甚至能成为信息战中的主力。 因此,做好信息人才的动员成为信息产业动员的重点之一。 为此我们需要精心组织信息产业内部人才的训练、整合,对现有人才进行登记编组,定期定点集训,把信息科技人员动员制度化,为随时可能爆发的信息战做好人员准备。

  (六)完善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工具的动员手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提高信息产业动员的工作效率, 首先要利用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要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和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处理和分析技术等,建立实用的、技术先进的、功能完善的、可扩充的、适合国家和各省使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信息产业动员信息资源的规范化、高效化、可视化,为信息产业动员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

  五、结论和展望
  
  信息产业动员机制建设和优化是信息产业动员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动员的重要基础工作,是信息产业综合实力与动员工作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而在当前信息战背景下,信息产业动员面临许多的新的课题和挑战。 本文系统总结了信息战背景下信息产业动员的新特点和国防动员的四个转变,进而提出了信息产业动员机制优化的六条具体建议。 这些建议对于促进国家信息产业动员能力的建设,以及提高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效益与水平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并且有利于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显龙.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信息安全战略[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 胡志刚. 信息化战争下的我国国防动员指挥体制建设[D]. 上海:复旦大学,2007.
  [3] 周涛. 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研究[D].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4] 孔昭君,陈正杨. 关于深化和升级国民经济动员机制的思考[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87-92.
  [5] 赵晨. 中国信息产业动员研究[D].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
  [6] 陈克祥,向科元. 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科技动员体系[J]. 国防,2005,10:42-4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军事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