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军事理论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为军事理论服务伟大时代指明了方向, 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了军事理论布局, 为军事理论创新发展注入了磅礴动力。现代化的军事理论, 应具有适应战争发展和国家安全需求的时代性, 具有服务强军胜战指导军事实践的引领性, 具有符合我军实际体现中国气派的独特性。可着力从创新组织模式、完善体系架构、加强成果转化、厚实人才支撑等方面发力攻关, 扎实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
关键词: 十九大; 军事理论; 现代化;
科学的军事理论就是战斗力, 一支强大的军队必须有科学理论作指导。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主席提出了军事理论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并将其置于国防和军队“四个现代化”的首位。这种新提法新要求在党的报告中首次出现, 体现了党中央、习主席对军事理论发展的无比重视, 以及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坚定意志和深远谋划。因此, 必须深刻领悟统帅发出的号令, 坚定不移地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
一、充分认识军事理论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军事理论现代化作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首次提出, 对军事理论创新发展及以先进理论指导军事实践发展, 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为军事理论服务伟大时代指明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强起来, 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强国强军, 是这个时代的光辉篇章。先进的军事理论是实现军队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是核心军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战争制胜的重要因素。伟大的时代必然呼唤现代化的军事理论。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军事理论现代化作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与国家现代化进程同步规划, 适应了军事理论服务军事实践的客观要求, 为军事理论站在新时代前沿, 展现新时代风采, 推动新时代前进, 提供了根本的遵循。
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明确军事理论布局。一流的军队必有一流的军事理论。当前, 全军正围绕现代化这个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 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构建。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表现形态, 提出以军事理论现代化为首的“四化”, 赋予我军现代化建设新的时代内涵, 体现了我们党对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问题的深刻思考和长远谋划。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由此有了具体的战略擘画和清晰的路线图。军事理论在其中的定位和使命, 也有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为我军军事理论现代化与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伟大征程有机统一、一体发展, 提供了基本保证。
为军事理论创新发展注入磅礴动力。我军的军事理论现代化,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服务指向, 以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为时代依托, 其中蕴含的理想抱负、使命担当, 前所未有。在这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 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军事理论现代化所蕴含的宏伟、博大志向追求的召唤、波澜壮阔军事实践的支撑, 为我军军事理论发展汲取古今中外先进军事理论之长, 勇探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事理论创新之路, 确立我军军事理论世界话语权, 壮大我军军事软实力, 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二、理解把握军事理论现代化的深刻内涵
军事理论现代化, 本质上应是与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相适应, 与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要求相一致, 与世界一流军队相称, 包含现代化的军事理论科研模式、军事理论体系、军事理论成果和军事理论人才等的体系性发展状态。在形态特征上, 军事理论现代化应充分体现习主席关于军事理论创新提出的3个目标, 即具有时代性、引领性、独特性。
适应战争发展和国家安全需求的时代性。时移世易, 科学的军事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战争形态的演进而演进, 体现时代特点规律, 反映时代的客观要求。习主席任中央军委主席后, 强调要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趋势,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加快建立起一整套适应信息化战争和履行使命任务要求的新的军事理论。我军现代化的军事理论, 必将牢牢把握信息化、智能化军事发展大势, 体现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作战与建设的前瞻探索和超前设计, 指导推进我军向信息化、智能化的转型, 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从而实现军事理论与时代要求的紧密耦合。
服务强军胜战指导军事实践的引领性。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 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 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军事理论现代化以服务强军胜战为根本指向, 瞄准与强敌过招, 体现因敌而变抢夺先机的战略主动性;瞄准使命任务, 体现服务国家利益拓展的战略适应性, 为实现理论先导、科学决策, 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理论服务和技术支撑。主要表现为:在支撑国家由大向强发展上, 提出经略长远的大思想、大战略;在有效应对国家面临的重大安全挑战上, 提出前瞻性针对性强的策略建议;在破解国防和军队建设, 以及军事斗争准备实践的矛盾问题上, 提出操作性强的举措办法, 从而实现军事理论与军事实践的紧密契合。
符合我军实际体现中国气派的独特性。兵无常势, 水无常形。军事理论在服从军事实践本身特点规律的同时, 也具有与实践结合所形成的特征。我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紧密结合军队的使命任务, 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建设实践相结合, 逐步形成具有独特性的一整套军事理论体系, 这是我军军事理论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 也是我军军事理论体系的重要特色, 过去如此, 将来也是如此。我军现代化的军事理论, 将注重借鉴世界各国军队建设和作战的经验, 既开阔视野, 又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涵养以我为主的宏伟气魄;坚持一切从实战出发、从国情军情出发, 既开动脑筋, 又不脱离实际、好高骛远, 展现鲜明的我军特色, 从而实现军事发展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有机统一。
三、梳理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的思路举措
军事理论现代化的号角已经吹响, 面对二○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两个重要节点, 必须坚持军事理论和军事科技紧密结合, 创新军事科研工作组织模式, 推动开展协同创新, 扎实发展现代军事科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攻关。
创新军事理论现代化组织模式。着力推动军事理论科研组织模式变分散为系统,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推动科研协作, 搭建重大军事理论科研项目“小核心、大外围”组织模式, 促进科研机构突破体制内自循环的模式, 走开放式军事科研之路, 发挥各行业、各领域军事理论工作者的作用, 形成体制内外、军地双方、专家与民间人士各尽优长、共同参与的科研格局, 共同创新军事理论。加强成果管理, 形成科学的科研成果评价标准, 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可按照基础积累型、学术研究型、决策咨询型、宣传教育型等, 分别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 评价重点从数量向质量、原创性和实际贡献上转移, 评价方式强调用户评议、专家评议、同行评议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 评价奖励突出绩效, 不断推出高水平的创新成果。
完善军事理论体系架构。着力推动军事理论体系变内向为外向, 积极构建开放型、引领型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理论体系, 加强学科与职能、理论与技术、基础与应用的互动融合, 打通从战略设计、概念开发, 到规划统筹、技术实现, 再到实践验证、评估改进的完整科研链条。加强军事理论科研条件建设, 推动军事理论科研数据库持续完善, 实行信息化科研手段强制性应用, 加大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的有机结合, 加大调查研究及数据搜集汇总, 形成基于实情、基于数据、基于动态的军事理论科研决策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军事理论“中国学”建设, 研究形成符合国情军情的发展道路和模式, 以及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理论和作战思想, 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 不断提出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 提升中国军事软实力。
加大军事理论成果转化运用力度。着力推动军事理论成果变封闭为共享, 完善成果报送流转机制, 实行成果分层分级分类, 破除军事理论成果运用功利化、部门化, 扩大军事理论科研成果运用范围, 为恢弘磅礴的强军兴军实践提供坚强有力的科学理论支撑。坚持研用结合, 强化成果与用户的精确匹配、按需匹配。建立快速识别、精确分类下分布与集中、线式与非线式相结合的理论成果速审速报机制, 增强军事理论服务战略需求的主动性、及时性, 确保形势有所呼, 理论有所应。缩短理论成果到实践检验再到反馈完善的中间环节, 推动优秀成果尽快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促进从理论到实践, 再从实践到理论良性闭环的形成。坚持军民融合, 拓宽军事理论成果转化运用渠道, 探索建设军事理论成果军内外转化平台或示范基地, 促进军地需求对接、成果转化和资源共享, 使优秀成果在军地相关部门和单位得到充分应用, 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中发挥最大效益。
夯实军事理论现代化人才支撑。着力推动人才培育使用变内生为协作, 拓宽军事理论科研人才覆盖范围, 建立健全军与民、专职与兼职、内部专家与外部专家相结合的制度, 配套相应的人才发现、交流流转等机制, 探索打造“泛在式”人才库, 进一步从人才源头提升军事理论科研活力。加强军事理论科研人员实践锤炼力度, 建立科研人员与机关、部队和驻外武官交流的“旋转门”机制, 增加科研人员到部队一线、到驻外一线任职进行“沉浸式”调研的机会, 推动科研人员贴近战场、贴近对手, 有效解决军事科研与实战需求、部队需要等相脱节的问题。推动军事学学部的建立, 从我国科研学术体系的组织架构上, 解决军事理论与其他科研领域高层次对接协作平台的缺失问题, 并以此拓展吸引和培育高端人才的新空间。
摘要:国防是国家强盛的保障,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建设国防,应该是全体人民的事情,在这个充满危机的世界,我们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实力,以科技防御,主动防御,拒敌于国门外,保护我们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建设果实!关键词:国防国防意识危机软国防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极大增强了我国国防实力以及军事战斗能力.航空军用武器装备得到了飞速发展与进步,研发的更高端、更先进的武器设备使我国成功跻身军事大国行列。下面是搜索整理的军事理论结业论文8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源于战国初期的先秦黄老之学融黄帝方术和老子之学,吸纳了儒墨法诸家思想,兴盛于战国中期,成为汉初的主流政治思潮和秦汉之际的显学。学界有关黄老之学渊源与发展的研究自1972年长沙马王堆帛书出土后陆续展开,主要集中在黄老之学天道观、政治理念、君...
国防,即国家的防务,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国防是否巩固,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下面是搜索理的国防军事理论论文8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2007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2007〕1号)要求,将军事课列入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军事理论课既涉及国防教育、军队建设、军事科技等基础知识,又涉及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等知识...
以下是正文摘要:探讨了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现实意义,提出国防教育应当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国家安全形势、国防政策法规、军事科学技术和军事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同时指出这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意...
摘要:依法履行兵役义务、自觉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大学生的神圣义务。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扞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
军事理论课程作为我国国防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部分,对广大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重要影响。高校学生通过学习军事理论知识,可以了解我国基本国防政策和我国周边环境形势,进而增强我国高校学生的国防意识和民族观念。下面是搜索整理的军事理论课论文题目...
一、军事理论教学是民族精神培养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大报告阐释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高技术不断涌入军事领域,它如同化学催化剂一样,促使战争和战役的形态,以及作战的方式和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下面是大一军事理论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