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思想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思想论文 >

毛泽东强军中的辩证法思想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1-24 共790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三章 毛泽东强军中的辩证法思想
  
  随着时代发展,我军的建设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现代化作战体系也处于变革时期。毛泽东在创立人民军队之初所形成的军队性质、宗旨、本色却仍如烙印一般熔铸在人民军队的血脉之间,指引着我军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第一节 正确把握党与军的辩证关系
  
  党与军的关系问题历来是加强人民军队建设中争论的焦点,到底是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始终困扰着一部分人。针对这个问题,毛泽东正确把握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作出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英明决断,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军强军的根本原则。
  
  一、党与军的辩证关系初步探索
  
  在人民军队创建的初期,毛泽东对党如何领导军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逐步确立党领导军队的制度。1927 年 9 月,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尽管党的各级组织在起义部队中得到了建立,但由于部队内部仍然存在旧军队管理体制导致军阀主义、官僚作风严重,再加上当时艰苦严峻的斗争形势致使官兵关系比较紧张。在向井冈山转进途中,部队中的有些士兵由于受雇佣军队思想的影响,经受不起艰难困苦的考验,革命意志发生动摇,或投降敌人,或当了逃兵。为了保证部队的稳固,扭转对我军不利的局面,毛泽东决定从部队的组织与编制上着手进行改变。这就是我军建军史具有伟大意义的“三湾改编”.在改编的过程中毛泽东辩证地发现了党与军队的关系,他将改编的重点放在了党的组织形式上,提出了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将党的组织延伸到部队连这一级别。使整个部队都牢牢团结统一在党的领导下,使党对军队的领导有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然而,在坚持还是否定党的领导上,当时的革命军队中始终存在着斗争。一些排斥和否定党的领导现象此消彼长,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情况下是一些人对军队与党的关系存在模糊认识,片面强调军队与军事工作的特殊性,忽视或轻视党对军队的领导,这是思想问题。然而,另有一些人,出于个人政治野心,企图独裁军权,把军队当成现实现个人野心的工具,把党领导的军队的制度看成其实现野心的最大障碍,因此极度敌视党的领导。
  
  显然,后一种情况对党的事业、对军队建设的危害更大。毛泽东在几十年领导军队建设的实践中,始终坚持把握党与军的辩证关系,与形形色色的否定党对军队领导的现象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党对军队的领导也在这些斗争中得到了锻炼和加强。在长征途中,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还与张国焘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35 年 6 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军在四川懋功会师。会师之后,党中央决定一、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开创全国抗日反蒋的新局面。张国焘却自恃人多枪多,拥兵自重,反对党中央的北上战略方针,向党闹独立性,并公然另立“中央”,分裂党和红军,企图篡夺党和红军的最高权力,给党和红军造成严重损失。党中央、毛泽东在对张国焘进行教育挽救的同时,对他的错误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
  
  8 月 9 日,中央在《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中,①再一次强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原则,指出了党在军队中的绝对权威性,并在一、四方面军中更进一步的加强党的领导,提高了党中央在红军中的威信。同张国焘的斗争,使党对红军的领导达到了高度统一。在总结这场斗争的深刻教训时,毛泽东提出了“党指挥枪”的着名原则,要求每个共产党员不应争个人兵权,但必须争取党和人民的兵权。
  
  二、党与军的辩证思想在战争实践中趋向成熟
  
  毛泽东曾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必须是要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②农民占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人口的大多数,是革命的主力军和依靠力量。农民阶级构成人民军队的主体。如何把这样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军队,建设成为一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有高度政治觉悟和顽强斗争精神的无产阶级军队,是创建人民军队之初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历史上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实践经验,提出把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解决了军队建设中党与军队的关系问题,并且以后的长期革命斗争中坚持了这一原则。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得出的宝贵历史经验。它是在斗争实践中逐步被认识并不断发展完善的。毛泽东有关坚持党对军队领导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长期探索和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对于坚持共产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要性,在党内起初并不是认识得很充分的,虽然从 1924 年参加黄埔军校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并在北伐战争中掌握了一部分军队,但这样的认识仍是不足。尤其是当时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压制党内的正确意见,在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的猖狂进攻面前一再妥协退让,主动放弃了党对武装斗争的领导权。结果,当蒋介石、汪精卫等相继发动反革命武装政变时,大批手无寸铁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屠杀,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陷于失败,革命遭受严重挫折。这一血的教训,使我党清醒地认识到,“在兵权问题上患幼稚病,必定得不到一点的东西。”
  
  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论断,尖锐地指出了当时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
  
  经过大革命的失败挫折,他的“武装夺取政权”思想为党内多数同志认识和接受,表明党开始对独立创建军队和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有了彻底的认识。从此以后,党先后组织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共同对付日本的侵略。在两党谈判中,国民党多次提出要我党交出军队,或由国民党派员参加领导我军。在党内,刚从苏联回国的王明一改“左”倾面孔,鼓吹“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错误论调,主张军队取消党的绝对领导地位。毛泽东针锋相对地提出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方针,对国民党的阴谋和王明的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抵制斗争。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毛泽东断然拒绝国民党派人充任八路军干部的无理要求。他指示八路军各部队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必须仍然加强党的领导,保持和发挥军队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保证红军改编后仍然是党的军队,仍然要坚决执行党中央与军委会的命令,为党的目标路线及方针政策而斗争。
  
  毛泽东还对红军改编后个人表现出来的不愿严格接受党的领导、发展个人英雄主义、以受国民党委任为荣耀等新军阀主义倾向进行了严厉批评,指出这种错误倾向发生在国共合作时期,有特大的危险性,所以值得特别注意,要坚决加以反对。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毛泽东继续强调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作用,并亲自为军队制定了党委制度和集体领导的原则。他在 1938 年 10 月 15 日发给中共冀热区委的指示中,要求该区“大量地发展党员,吸收进步分子入党,建立连队的支部和生活,使之成为领导连队斗争的核心”.并提出,“一切忽视党的发展与工作,是目前巩固部队提高战斗力最有害的”.针对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毛泽东在同年 11 月 6 日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总结党领导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再次强调了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必要性。1939 年 12 月他指示山东的八路军部队:“健全政治机关的工作,加强其与各支队的联系,明确军队的组织原则(八路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的又是中国人民的武装,不是统一战线的武装),一切最重要的干部,应当由党员充当。”
  
  1944 年,在抗战后期,毛泽东主持起草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这篇报告再一次重申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并使它作为建军和处理军党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全党全军中进一步加以明确。当“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历史任务摆在党和人民军队面前时,毛泽东言辞剀切地告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人员不要忘记时刻遵守党的指示,忘记人民军队是党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这一宗旨。①最终,正是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与全国人民团结奋战,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打败了国民党的 800 万军队,赢得了革命战争的光辉胜利。
  
  三、党与军的辩证思想指引人民军队永葆本色
  
  建国后历史条件的变化,并未改变我军的宗旨和性质,我军仍应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毛泽东反复申明,要继续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中央和地方的党委要抓军事,不能因为工作重心的转移而放松对军队的领导。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政府,军队必须自觉放在党委的领导和监督之下。即使在晚年犯了严重错误的情况下,他在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问题上也保持了清醒的认识。他及时揭露了林彪篡党乱军的政治野心,领导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他抵制了“四人帮”插手军队的阴谋,为粉碎这个反革命集团铺平了道路。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思想深入人心,在全军官兵中牢固树立起来。在新的历史时期,在邓小平的一再提倡下,党领导军队的制度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巩固,成为不可移易的立军之本。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建军学说的科学基础之上的。政党和军队,是社会政治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对于二者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有明确的论述。从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出发,马克思主义认为,军队起源于私有制的阶级,军队无论是在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政党产生以后,成为阶级利益和阶级意识的集中代表,开始掌握军队,将其作为实现自身政治目的的工具和手段。
  
  资产阶级变成统治阶级之后,资产阶级政府为维护本阶级的专政,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一直是把军队作为镇压无产阶级革命的工具使用的。那种所谓超阶级、超政党,不问政治的军队是不存在的,军队中立的观点是错误的。无产阶级要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也必须拥有自己强有力的革命军队,用革命暴力消灭反革命暴力。无产阶级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与资产阶级军队的性质相反,这支军队应当是“为劳动者的利益而斗争的工具。”这一性质宗旨,必须建立在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基础之上,才能真正得以确保,最终使军队完全服从于无产阶级的利益,完成它所担负的历史使命。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反映了党和人民军队关系的本质,揭示了人民军建设的普遍规律。历史上的一切军队都是不同阶级的暴力工具,中国人民的革命军队也是如此,它是无产阶级用来同敌人斗争的重要工具。在军事斗争与政治的关系上,毛泽东对人民军队的根本属性作了准确的精的规定,他的规定包括了人民军队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从阶级属性上看,人民军队从属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无产阶级革命所赋予的政治任务;从社会属性上看,人民军队是具有特殊性质的社会武装集团,是通过运用武装革命方式的革命中坚力量。人民军队的这种本质属性,决定它必然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在中国无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的时候,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责任,已经历史性地落在中国共产党的身上。共产党把人民军队作为实现自己政治路线的工具,充分运用人民军队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进行不懈的抗争。与其他社会集团比较,军队承当的任务要求它具有更高的组织性、纪律性,更需要强调集中统一。因此,共产党在军队中的领导作用应当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应是直接的、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
  
  在毛泽东看来,党与军队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党是军队的领导者,军队是党的工具,两者互相依赖,密不可分,统一于共同的阶级利益中。但两者地地位不是对等的、均衡的,而是有主有从的。党居于主导的地位,对军队起着支配性的作用;军队是党领导下的武装集团,处在被支配被决定的地位。“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
  
  这是对党和军队关系最后的说明。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军队牢牢掌握在共产党手中,才能保证军队成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合格工具。
  
  毛泽东关于党领导军队的思想,是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的核心,贯穿了他创建人民军队和指导军队建设的全过程。我军的成长史证明,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以及所取得的一切胜利,都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保证。
  
  革命战争年代是如此,和平建设时期亦是如此。今后我军的军队建设工作,仍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基本原则。
  
  建国以后,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面临着更加光荣和艰巨的历史使命。党既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领导全国人民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又要巩固和加强全国人民民主专政,对付国内外敌人的破坏。人民军队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主体,其内外只能是“巩固国防,抵御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在党的指引下,人民军队继续执行三大任务,胜利地扞卫了国家政权,成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节 辩证把握人民军队三化建设的关系

  
  “三化”建设指人民军队向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发展的目标。人民军队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长起来的。在创立初期,部队人员来源复杂、军政素质较低,武器装备极端落后,战斗力不强,作战形式方法不正规。中国革命和战争形势的发展,对军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一支队伍是难以承担起夺取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任务的,必须在客观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努力加强人民军队建设,尽管实现部队的现代化和正规化。①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同时,也对如何推进人民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构建军队“建设质量与数量并重”的全面建设思想
  
  质量与数量是军队建设中的一对重要矛盾范畴。要使人民军队成为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正规化革命军队,必须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人民军队的建立,实现了革命武装从无到有的飞跃。然而在同名族敌人和阶级敌人进行的战争中,由于客观上的原因,我军长期居于数量上和技术装备上的劣势,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要战胜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人民军队就要在数量上迅速发展自己。实现敌我力量的彼消此长,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靠用战争手段消灭敌人,一是靠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
  
  军队是要打仗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数较多的军队战斗力自然会相对强大。然而,人数多少并不能决定战斗的胜利,军队的战斗力尤其是应对现代战争主要取决于质量的优劣。毛泽东强调,我军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虽然占据了政治上的绝对优势。但是在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当中,还要不断的壮大自己,在保证数量基础的同时,更要注重质量建设,同时强化军事训练,着力提高军队素质,实现从质量上也要压倒敌人。从一定意义上说,后者更加重要。为适应战争形势的发展和部队建设的需要,我军必须逐步地实现现代化和正规化,由建军的低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
  
  毛泽东建军的全面思想其来有之。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主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坚守革命赖以发展的物质资源基础。在抗日战争中,我军同时面临打击日本侵略军和对付国民党顽固派的挑衅斗争,在这种形势中还必须要抓住一切机会不断扩充、壮大自己。毛泽东提出,我军应在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下,发动民众,收编溃军,购买枪支,筹集军饷,扩大部队,发展抗日武装,争取全面抗战的新局面的到来。1944 年 6 月,我军发展至 47 万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认为,在抗战反攻阶段即将到来之际,军队数量对战后格局划分至关重要,因此加大了军队规模的扩充。截止抗战结束,解放区已有了近三百万人民武装力量。
  
  蒋介石挑起反革命内战后,毛泽东和军委指挥我军,先后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这时人民解放军的正规作战部队已增至 300 万余人,经过三大战役和战略追击,我军歼灭了蒋介石八百万军队,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
  
  然而,军队建设中的数量标准不是绝对的。在毛泽东思想的影响下,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始终把握主军队数量质量的辩证关系。中央红军初到陕北,毛泽东曾把扩大红军作为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的任务,可抗战中他倡导精兵简政,解放战争后期要求停止扩军,都是根据形式和需要作出的科学决策。军队建设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即质量问题,这也是毛泽东更加重视和强调的。
  
  毛泽东反对片面地追求军队的数量,主张把数量与质量统一起来,而且他更强调兵贵精不贵多。他强调,军队的质量是一个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指标。在抗战最为艰苦的 1942 年,国民党顽固势力再一次掀起反共浪潮,毛泽东为了克服当时革命军队面临的经济困难与军事压力,向全党全军发出了“精兵简政”的号召。他辩证地指出兵员减少,并不意味着战斗力的削弱,也是为提高我军的质量创造离开契机。毛泽东发现了在当时,战争的机构与战争实际情况之间所存在的矛盾,为了克服二者的矛盾,毛泽东决定缩小冗余的机构,使兵精政简的思想得以贯彻。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各个革命根据地开始进行了普遍的精兵简政。正如毛泽东所预计的那样,精简的结果,不仅使各个部队战斗人员军政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而且更加精干和灵活的组织力量,在日后的对敌游击作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毛泽东强调,兵贵精不贵多,并将这一指导思想作为一项建军原则沿用至今。他从建军原则的高度提出“精兵”思想,这在我军建设史上还是首次,对人民军队建设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在战争年代制定的一系列建军思想和具体举措,如对军队进行整顿,重视技术兵种建设,利用战斗间隙训练部队,开办军队学校、教导队,在部队中展开文化教育,完善军队的编制体制,等等。在他的指导下,我军轰轰烈烈地开展了练兵运动、新式整军运动,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群众性练兵高潮,极大地推动了人民军队的质量建设,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使人民军队成为一支无往而不胜的钢铁武装。从总的趋势上看,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既有数量上的扩大,也有质量上的提高,质量与数量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这与既重视数量,更强调质量,积极实行“精兵”原则是密不可分的。经过 22 年的革命战争,人民军队不仅在数量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质量建设上也取得了辉煌成果,通过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指导奠基,人民军队从起义失败后仅存的弱小力量,发展为拥有几百万人、装备日新月异、训练有素、作风优良的现代化军队。迄今为止,毛泽东创造的建军治军理念依然在人民军队中占据着主要位置。
  
  二、制订实现军队“三化”建设方针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一直提倡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尤其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一直倡导,要在保证我军的人民军队本色、坚持革命化的前提下,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使全军官兵具有能够完成党的一切政治任务的思想认识高度,而且更要有过硬的军事技术和精良的装备作为形成强大战斗力的物质基础,使人民军队足以胜任一切军事任务。为此,毛泽东对如何实现我军的现代化、正规化作过系列重要论述。这与他关于质量建军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人民军队诞生后,一直处于国内外敌人的强大压力下,环境艰苦,条件恶劣,物资匮乏,战事频繁。即使是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毛泽东认识到,进行人民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而且,在日后的每个历史,加强我军正规化建设都被毛泽东一再强调、重申。
  
  虽然,党和军队领导人对实现军队现代化的愿望都很迫切,但毛泽东又辩证地指出,军队的现代化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只能在符合主客观因素的前提下根据形势的需要,按计划、分步骤实施,才能逐步缩小与现代化要求的差距。
  
  现阶段,我军的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军队相比,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然而,我军在毛泽东建军思想领导下进行的“三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毛泽东为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制定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为当今继续推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打下了坚实基础。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军事思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