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心理学论文 >

基层官兵心理健康教育要点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6-02 共3681字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过程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教学过程,它的教学过程有其明显的特点:强调基层官兵的自我探索,强调基层官兵的自助发展。因而,心理健康教育以尊重为基础,以同感为前提,以心灵沟通来引导官兵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成长。所以,基层心理工作者在组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尊重科学,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分析、准确掌握官兵的真实心理,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主题鲜明、气氛宽松、寓教于乐、注重实效。

  一、把握心理教育课的特点,在内容、方式上突出心理课的味道
  
  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它是一种情绪调节、情感体验,是心灵的沟通、理念的认同,绝不是干巴巴的说教所能奏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它独有的教育核心、合理的人性化导向、完善的思想精华,向人们展示着它独有的教育魅力。

  突出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心理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官兵健康成长,预防心理疾病。成长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如果官兵没有主动意识,处于被动的地位,心理教育就成了强调性行为,也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价值。心理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它更强调平等、互重的原则,它不能用强制手段去逼迫基层官兵,它要求充分尊重每个受教育者的人格和发展潜能,发挥个体的主体作用,保证各种教育措施产生整合效应。

  突出教育内容的专业性。心理教育课是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一些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达到让基层官兵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运用心理学原理来认识心理现象,掌握心理调适方法,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目的。如果我们没有把握这一特点,在心理教育课上仍然讲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会失去心理教育课的特有味道。心理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它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只有教育内容专业,才能保证心理教育科学有效。

  突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心理教育课主要是改变官兵错误认知,解释官兵心理现象,解决官兵心理问题,如果离开了解决问题,也就失去了心理教育的真正意义。这就需要心理教育者从基层官兵的生活、学习、训练中表现出来的倾向性心理问题入手,抓准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心理变化的规律,用心理引导、调适的方法加以解决。

  突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在心理教育活动中,通过官兵互动、兵兵互动来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调动官兵多向沟通、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官兵良好行为和心理品质的形成。所以,在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人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实行“满堂灌”的方法,而必须着眼调动官兵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互动中得到启发和领悟。

  二、把握心理教育课的目标,切实把心理学原理与官兵工作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学科的教学,课程的目标不是单纯掌握心理学知识,而是针对官兵实际,通过具体事例,使官兵懂得认识自我发展的道理,培养自信、自省、自我调节的能力,实现心理品质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教育活动必须需求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官兵的心理需要设计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进行分析。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认为:“人是由生理、心理和精神三方面的需求满足的交互作用统合而成的整体,生理需求的满足使人存在,心理需求的满足使人快乐,精神需求的满足使人有价值感。”要克服官兵的心理困惑,调动官兵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就必须从基层官兵的需要出发,如果脱离了基层官兵的需要,势必导致官兵不愿参加心理教育课。

  教育活动必须突出个性。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基层官兵的个性特征、性格缺陷、不良心理等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官兵个性特征是指官兵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在个性心理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不同,基层官兵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对心理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根据青年官兵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努力挖掘每个人的心理潜力,尽可能弥补个体的心理缺陷,这样才能保证其心理品质的均衡和健康发展。

  教育活动必须紧贴实际。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基层官兵担负任务对官兵的心理影响以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而展开。随着部队职能使命的拓展,基层官兵在完成多样化任务中,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长期执勤特别是处突、反恐、维稳中所具有的危险性、残酷性和艰巨性,使参战官兵在处突维稳一线要经受超乎寻常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恐怖分子的残忍暴虐,灾害现场的惨烈景象,容易导致参战官兵抑郁、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基层中队担负任务不同,对官兵的心理影响大小也不同,只有贴近官兵遂行任务的实际进行心理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活动必须融入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基层官兵的生活出发,设计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把案例贯穿全过程,让基层官兵找出身上的弱点,让大家讨论这些弱点的危害,然后讲解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基层官兵在课堂上得以领悟。基层心理工作者要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生活,发现真实情况,捕捉基层官兵心理动态,从细微变化中发现异常;要着眼形势发展、环境变化、任务转换,通过个别谈心、情况分析等方法,及时发现有异常心理的官兵,切实从他们的心理困惑点、问题兴奋点、矛盾关键点切入,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引导,以达到心理教育事半功倍之效。

  三、把握心理教育课的基本要求,灵活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心理知识的普及,必须让官兵充分参与,通过情景体验、讨论分析、谈话沟通、行为训练、心理陈述等方式,使不良情绪得到控制,不良行为得到矫正。心理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规定的教学方法,但它的过程特别强调官兵的参与、体验、感受和领悟。

  教学方法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基层官兵的全员参与和真情表露,从实际出发,采取官兵喜闻乐见的方式,注重实效。

  通过课堂讲授帮助官兵提高认知水平。课堂讲授法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基层心理工作者运用口头语言或借助其他手段,采取生动有趣、内涵丰富的讲授和演示来启迪和教育官兵,以影响官兵的认知和行为。可以通过暗示、引导、质疑等方法,让官兵发现自己的非理性信念,从而使之建立合理的思维方式。通过分析心理现象,提高官兵认知水平。基层心理工作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既要有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灌输,又要有解决具体问题的建议;既要有心理工作者的启发诱导,又要有官兵的相互启迪。通过理论提示、案例剖析、心理分析、认知引导,引起基层官兵心灵共鸣,激发基层官兵心理潜能,解决基层官兵心理矛盾、心理困惑和一般性心理问题。

  通过团体活动帮助官兵获得情感体验和感情。团体活动法易被受教育者所接受。也就是以开发官兵的心理机能为目的,通过组织专题座谈会、开展各种团队活动(辩论会、演讲赛、团体心理咨询、心理游戏、情景体验)等形式,教育官兵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技能行为。在组织团体活动时,必须把握三个主要环节,即专题的导入、活动的展开、提问与反馈。通过导入激发官兵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配合教学。游戏和活动都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它们只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为了让官兵能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和感悟,心理工作者可运用认知引导、启发领悟、归纳总结、面试提问等方法,在轻松、愉快、和谐、活跃的氛围中自由表露自己的情绪,投射自己的内心世界,体验与反思自己的行为,分享战友的经验与感悟,从而达到教育活动的目的。

  心理教育课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通过情景体验活动,让基层官兵学会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提升心理品质,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通过媒体宣传帮助官兵消除心理困惑。为了帮助官兵普及心理常识,培养优良心理品质,掌握心理调节技巧,提高心理应对能力,而进行的各种宣传教育活动。根据基层官兵的心理需要,确定宣传方式和内容,利用黑板报、心理健康小报、心理健康书籍、广播、电视、电影以及手机、互联网等媒介,开辟心理知识栏目,广泛宣传心理知识,达到心理教育目的。心理工作者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根据基层官兵的年龄、性别、个性、文化背景等,选择最适宜的教育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作用,讲求实效,不搞花架子,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

  通过心理互助帮助官兵解决心理问题。引导官兵“真心交朋友、诚心解难题、热心结对子”,通过相互交流倾诉,相互启发领悟,相互关心爱护,实现心理互助的一种教育方法。基层官兵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多数还是要靠部队官兵自我教育、相互教育。基层官兵自我教育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广泛性,有利于调动官兵参与的积极性。心理工作者要注意着力挖掘官兵参与教育、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激发官兵的求知欲望,培养官兵参与教育的强烈兴趣。广泛开展“问题大家谈、有话自己说、困惑自己解”等类型教育活动,积极指导基层官兵自主学习、自主实践教育,保证心理教育不偏离正确的方向,以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情境化、活动化、操作化”,强调互动、体验、感悟和自我探索。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始终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情感上的相容,创造出无拘无束、相互交流的氛围,形成官兵之间、兵兵之间最佳的心理场。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返回:军事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