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

大学文化与“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的关系辨析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4-07-14 共4709字
论文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的大背景下,高校无论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安全环境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就迫切要求我们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进行角色转变,改进传统的安全管理思维、手段、模式,进一步推进 “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建设。安全管理在高校有着重要地位,所以有必要提出 “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这一概念,并且与高校文化建设联系起来,明辨两者之间的关系,自觉地以文化视阈理解 “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的构建。

  “软实力”是管理学和政治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20世纪 90 年代,哈佛大学约瑟夫 ·奈教授在对美国外交的政策和策略研究中,首先提出了 “软实力”的概念。在约瑟夫看来,国家综合国力包括了 “硬实力”和 “软实力”两方面,前者表现为国家的经济、科技、军事等实力,后者以文化、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来体现。他认为,“软实力”是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力获得理想结果的能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另一种实力形式。

  受其影响,不少学者开始纷纷加入到对此问题的系列研究中,从软实力的视角探讨政府和相关组织的管理问题。从 “国家软实力”分解而来的 “大学软实力”尚处于一个初级的探索阶段。有研究者认为,大学软实力属于组织软实力的范畴,是指大学所拥有的一切精神性力量的总和,这是从广义上理解的大学文化软实力,其构成要素包括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等三个方面。

  笔者认为,高校安全管理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方面,对于现代高校的安全管理有着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 “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既是一个需要思考研究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认真面对的实践性课题。 “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是指除高校用于安全管理的人力、财力、物力等硬条件以外的一种实力,它包括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经验、观念、人员素质等所形成的文化价值体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对高校安全管理部门内外活动的影响力。 “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其实是 “软实力”概念在高校安全管理领域里的具体化和特殊化,是高校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校整体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文化价值体系融于高校师生的思想、行为和情感之中,影响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发展方向。

  文化建设是构建 “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的基础。大学是传播文化的机构,本身就是知识和人才的密集地。文化是高校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高校活力的源泉,是构成高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高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包括了大学政治文化、道德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等。

  从文化的视角来看,在大学文化背景下,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一种具有高校安全管理特点的思维形式、工作作风、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行为方式和规章制度,将它们提升为具有一般性的、规律性的观念,从而形成高校安全管理文化。其一旦形成,便能促使广大高校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文化产生感知上的精神认同和行动上的主动遵从,进而自觉地将安全管理文化置予高校的整体文化之中,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大学文化氛围。 “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以高校文化建设为基础,只有在高品位的大学文化熏陶下才能培育出高品位的高校安全管理文化。“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本质上是安全管理文化内在核心的外在展示,具有非强制性的影响力。 “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的强弱,直接反映了安全管理部门的文化素养、价值观念、保障服务意识、制度执行力等文明程度的高低。由此可见,文化建设是建构 “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的坚实基础。

  文化自省是构建 “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的路径。文化自省是提升个人内在修养的重要方法,它要求人们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意识,然后知不足,最终督促自己不断提高道德水准和知识修养。大学不仅传播文化知识,培养人才,还创新文化,引领社会先进文化,这就要求大学文化能够自觉自省,包容会通。安全管理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需要进行不断的自我反思,“去其糟粕,用其精华”。“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的形成离不开文化自省,“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的建构过程,其实就是安全管理部门自我反思与自我提高的过程。在多年的安全管理实践中,高校虽然积累了不少宝贵的工作经验,但是面对当前社会转型,各种利益关系日益错综复杂,各种矛盾纠纷不断凸显,甚至发生剧烈冲突的现状,高校安全管理部门就必须积极进行探索、创新,主动肩负起化解学校内部、外部各种复杂多变矛盾的重任。通过不断地创新管理机制、反思本部门的行为和意识,以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维护学校安全与稳定。可见,文化自省,练好内功,是建构 “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文化自觉是建构 “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的必要条件。有文化上的自知,才能有文化上的自觉。文化自知方能推动文化主动转型,适应新环境、新时代,产生社会进步的动力。

  所谓文化自觉,就是面对新问题、新情况,能够在文化方面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和再认识。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要为高校教育教学营造安全稳定的氛围,除了要加强传统的人防、技防、设施防等方面的建设外,还要积极探索心防、制度防等新课题,旗帜鲜明地、自觉自发地发展先进的安全管理文化。 “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的形成与发展,最终还要看安全管理部门是否能有一种隐形的文化力量影响或感召师生,能否自愿使用合法、合理的手段化解校园内部的各种矛盾。这种隐形文化力量的形成,依赖于高校负有安全管理职责的干部职工,他们是建构“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的主体。只有安全管理主体从工作的目的、动机,以及对以往工作的感性与理性认识中,不断地进行反思,追求人生价值的体现,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安全管理软实力的构建。因此,文化自觉既是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也是不断推进“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构建的强大内驱力量。

  “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生成的,这种过程是师生员工,也包括安全管理人员,受文化的作用,不断从内部、外部两方面作用于行为主体而产生力量的积累过程。大学文化与 “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的关系,决定了 “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的构建必须以高校文化建设为统领。

  以大学文化建设的整体性保障安全管理软实力的实现。

  大学文化关注的是人、教育以及环境的关系,它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与社会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按照系统整体性的方式调节自身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平衡,促进系统整体发展和优化。要建构 “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就应以高校文化的整体性为依托,使内外部系统相互协调、相互统一,从而全面发挥其整体功能。高校安全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当然也包括教职员工。管理对象是一个文化层次比较高的群体,这就要求高校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有与之相应的知识水准。

  但是,大多数安全管理人员都是由学校内部冗余人员调整或从部队转业安置而来,只有少数是公安院校毕业的专业人才,不少高校还大批使用劳务派遣人员和外聘保安人员。

  高校安全管理人员队伍还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层次较低、文化素质不高、业务技能低下等问题。这就导致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和安全管理对象之间,在知识含量、人生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反差。高校的外部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多变的环境,随着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非主流文化在校园传播并产生负面影响,各种不可预测、复杂多变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高校安全管理人员如果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无法保障安全管理软实力的提升。我们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校园安全内外部环境,通过各种途径,全方位、多层次地加强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比如提高高校安全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大力引进公安院校毕业的专业人员,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安全管理队伍; 经常开展思想政治学习,增加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提高安全管理队伍的政治素质; 定期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管理的水平,增加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注重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养成,尤其要提升安全管理队伍的文化形象与文化品位,以高校文化的整体性建设,保障安全管理软实力的有效生成。

  以大学文化建设的综合性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力。

  大学文化是一个由若干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综合系统,包括了高校的制度章程、大学精神、办学理念、学校风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等。大学文化建设的综合性具体体现在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多个层面上。

  以文化为核心形成的 “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最终还要落实到外在的执行力上。否则,此种软实力缺乏实际意义。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力,需要从高校文化建设的综合性出发,瞄准安全管理执行的着力点。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集防范、管理、服务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这就决定了安全管理人员既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又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安全管理工作的精神文化上,应该具备安全管理的哲学思想、道德意识,具有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等人文科学方面的必备知识,对违法犯罪、人身安全、心理障碍等要具备较强的洞察力和预警能力。在行为文化上,要具有正确的安全管理思维方式、行动准则,并且掌握先进的科学技能和技术,对突发事件要具备较强的掌控力和处理能力。在环境文化上,不仅要注重安全管理人员的外在形象,符合大学的外在要求,也要注重安全管理人员的内涵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完善人的品格,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素质。在制度文化上,要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大安全观及与之相配套的系列安全制度,加强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秉公守法,依法办事。

  以大学文化建设的协调性加强安全管理部门的亲和力。

  大学文化是高校广大师生员工思想观念、理想信念、道德风尚和行为规范相互协调的结果,大学文化的内核与深层本质基于 “人本精神”,也就是以人为本。建构 “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从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尊重他们的安全权利。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迅猛发展,人们的主体意识不断被唤醒,安全管理部门仅靠权威性和行政力量进行各项安全管理活动显得不足,亲和力成为密切安全管理部门与师生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扩大安全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高校师生员工既是安全管理软实力的主体,也是安全管理软实力的受益者。从文化的协调性出发,安全管理部门应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强化安全管理工作的亲和力。

  例如组织师生参与学校安全管理活动,特别是通过使之参与一些安全管理方面的具体活动,开展安全培训、安全演习、安全服务、安全巡逻等,让学生和广大教职员工切实感受所担负的责任; 开设各类公开课和讲座,开通安全 QQ交流群和安全微博,使安全法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加符合社会和时代的需要,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时性和实用性;利用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知识竞赛、网络互动交流、安全志愿服务等,从安全思想、安全态度、安全责任、安全价值、安全防范技能等多个角度,对他们进行安全管理文化渗透。以文化协调性为基础,让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增强服务意识,主动服务,善于服务。通过双向沟通和协调,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赢得相互之间的亲近、信任,从而达到增强安全管理工作亲和力的目的。

  总之,高校作为文化知识传承与创新的机构,理应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文化自省,自觉担负起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历史重任。面对新形势、新问题 ,高校安全管理部门必须行动起来,积极开展安全管理学习与研究,大力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建构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这就必须紧紧依靠大学文化建设成果的陶冶和催化,坚持 “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激发安全管理部门干部职工的工作热忱,按照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的整体目标,以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综合成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员工,服务于教育教学。为学校改革和发展保驾护航,是 “高校安全管理软实力”提升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安全管理论文
返回:教育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