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1. 生活上独立性不够,逆反心理强
对于刚刚步出中学校门的高中毕业生来说,大学的生活方式与中学截然不同。中学时在生活上较为依赖父母,导致了大学生一定程度上缺乏独立生活意识与自理能力。加上大学生活对学生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要求相较中学时期自主性更强,拥有更大的自主支配权。这一时期,大学生的心智方面都处于迅速成长的时期,虽然其生理上的各项指标都已经十分接近成年人的水平,但心理却不是很成熟,逆反心理较强。
2. 世界观尚未成型,存在盲从心理
绝大部分入校新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定型,很容易被流行的或相对强势的人和事影响。自尊心强、敏感、容易受到别人的伤害,同时又特别希望得到包括教师在内的成年人的认可,往往年长于他们的成年人说出的一些话语很容易引发他们的内心波动,产生新的想法,从而影响了自身世界观的塑造。
3. 就业现状带来的社会压力
当今是激烈竞争的时代。虽然职业需求从总量上来说相较前几年有所增加,但是无论从提供职位的质量还是薪酬待遇上,都没有明显的提高,而高校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2014 年全国毕业生已突破 700 万,这样庞大的应届毕业生人群导致就业市场形势越来越严峻。对于入校的大学生,面对这样的形势,他们势必会感觉到茫然、焦虑、恐惧。
4. 在适应学习中存在一定的障碍
中学阶段的学习是被动的,功利性的,压力也是来自多方面的。进入大学后,一方面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压力相对减少。另一方面,大学的教育注重对学生自学的培养,方法灵活、内容多而广,大学生需要从自身未来发展的需求着手,自主制定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案。在学习目标方面,由于选择的多元化,直接导致的就是学生在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时十分迷茫,更无从谈及学习目标的落实。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变化的因素分析
1. 个体气质类型因素
气质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心理特征,根据不同的特性,表现也有所不同。例如,多血质类型的学生一般是班级里的活跃分子,也更愿意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 胆汁质气质类型的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较快,但由于抑制力差,容易出现自我管理方面的问题,形成生活作风懒散的状况; 黏液质的学生相比胆汁质气质的学生更难适应大学生活,属于慢热型的气质; 抑郁质气质类型的学生一般表现为行为孤僻、不太合群、多愁善感、优柔寡断,具有明显的内倾性特征,所以直接导致的就是这类型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较慢,容易出现适应性障碍[1]。
气质类型的分类和分析作为参考的一个维度,尤其是在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问题时,可以根据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特点进行初步大方向的判断,并制定教育大方针,为接下来细化教育内容的范围做出一定的规划。
2. 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影响个体的成长,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变化的重要因素。父母的职业、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等方面对个体的性格、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举例来说,民主型的父母,子女独立合群、诚实友善、个体积极向上,善于独立思考,所以更容易适应生活。家庭经济条件对大学生适应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一般来说,自控力较差,容易产生惰性,在大学生活中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一方面自我要求严格,一方面容易产生自卑情绪[2]。
3. 人际交往因素
中学阶段,学生的人际交往圈相对比较简单,与班级同学在类似的生活环境和成长背景下长大,生活和学习接触的时间较长,沟通和交流相对容易。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生长环境不同,语言、生活习惯大相径庭。
4. 情绪调节因素
在心理方面,对大学生活的美好的憧憬及现实的落差,容易产生失落感; 遇到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容易产生沮丧情绪,挫折感加强; 青春期的学生在感情上比较脆弱,不能很好地处理感情方面的问题; 对日益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等,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与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相比,容易出现自卑情绪。这些心理冲突使学生常常感到孤独、焦虑,产生自我认识的偏差。
三、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管理学生
1. 要改变传统的“灌输”教育方式,耐心地发掘学生的心理需求
对学生的需要研究是认识人的心理规律和行为的出发点。作为辅导员在学生面前不但要表现出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与在学生心理平台上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到真实、可信[3]。
辅导员要顾及和满足学生各个方面的需要。就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安全需要而言,不仅要注意学习环境方面的安全,还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产生的恐惧心理,协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安全感。就社会性需要方面而言,应注意到教学的社会心理环境,引导建立一个和谐、团结、温暖、亲密的班集体。就自尊的需要方面而言,必须使学生获得尊重,体会到自己在班级里的重要性。就自我实现方面而言,必须使学生感到自己有才干,有潜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4]。
2. 针对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他们高层次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显示,动机源于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个性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当代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应付考试的倾向。而要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学习动机,就必须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如交往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取得成就的需要。作为辅导员要了解学生各个层次的需要,在哪个层次需要起作用,就有针对地给予满足,特别要注意较高层次需求的满足,防止“受挫—回归”的现象发生[5]。
3.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关注重点对象、跟踪辅导
大学一般在开学初期都会安排新生入学教育,包括学校的历史、院系简介,学校的规章制度,让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归属感。心理健康讲座的开展对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具有普遍意义。高校还应为特殊学生,如单亲家庭学生等建立重点关注档案。开展心理健康普查,普遍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同时根据心理普查结果,密切留意有抑郁倾向、神经质倾向学生的行为,如出现异常,应及时跟踪辅导。分析学生出现不适应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6]。
4.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人与人总是会有矛盾的,关键看辅导员怎么解决。一般的心理健康讲座,互动性较少,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参与较少。个别咨询的方式是一个有效的心理辅导途径,但不足之处是耗时多、解决问题单一等。团体心理辅导能通过设立特定的场景活动,利用团体成员间的互动,达到集思广益、互帮互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如今全国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国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阶段。学生适应性障碍是一种普遍性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对于新环境不能适应产生的不良行为反应,是心理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这种亚健康可能由于个体的自我调节恢复健康状态,也有可能由于调节不善朝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因此,学校的辅导员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5. 辅导员要注意自身的形象,以身作则
辅导员是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几个人之一,这样的身份就要求辅导员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
辅导员要站在平等的高度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爱好,而且尊重是相互的,只要教师尊重他们的爱好和选择,就会使得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受到了尊重,体验到自我价值获得认可的快乐,学生必然会积极配合辅导员的工作,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7]。
总而言之,新的时代赋予了辅导员新的角色,因此,辅导员的工作不仅仅是管理学生,而是更应该在管理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会做他们的心灵导师,只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最终成功地引领他们走入社会。
参考文献:
[1]胡卫新,朱长风. 大学生适应性教育初探[J]. 实践探索,2011,(11) .
[2]凌四宝.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人格影响的调查分析[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3,(3) .
[3]黄有梅. 大学生适应性“障碍”案例分析及对策[J]. 消费导航,2009,(2) .
[4]沈路涛.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靠教师[N]. 中国教育报,2005 - 09 - 10.
[5]谢安邦,教育部人事司组. 高等教育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教育部人事司组. 高等教育心理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教育部人事司组.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一、教育管理已成为中国教育未来的改革核心中国职业教育传统的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开放式管理、研究性管理、校本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以及信息化、网络化的出现,都在改变着职业教育学校结构及管理方式。加快职业教育改革,汲取和借鉴国内外管...
教育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实践,这种实践源于一套系统的教育理论,不同的教育理论表达了人们对教育的不同看法,导致了不同的教育实践.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社会建构论将实在作为社会建构的产物,主张知识是根植于社会的,是历史上人们互动和协商的结果,这...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
教育管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许多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所积累的理论知识[1]1, 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教育管理学的理论源流、发展历程、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以及学科体系等基本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因而这一学科的定义及其许多相关的问题至今尚未...
高职教育在我国是20年多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形式,其在学生管理上,与一般高等教育有相同之处,但又不同于一般本科学生的管理,有自身的特点。采用一般本科院校或中等职业院校的管理模式进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显然是不恰当的。因此,随着高职教育的...
一、自媒体的内涵及特点自媒体,我们也经常将其称为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具体来说,它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和自主化的传播者,通过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在日常的生活中,我...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试图用一种新的范式来颠覆所谓传统的科学范式,构建新的评价理论体系,这不仅引起了人们的深思与尝试,而且产生了巨大的困惑与争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教育评价的理论走向是从客观判断到理解式对话。〔...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学校开始引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学校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提升,教学手段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学校教育逐渐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本文就教育信息化发展中,教学管理信息化进行分析,旨在提升我国学校教学水平...
本文对基于学科规训视野的高等教育管理学科发展进行了简要阐述。...
目前,国际社会非常重视管理的作用,将管理和科技放在同等地位,科技与管理的结合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迈入新世纪后,面对纷繁多变的世界,肩负科教兴国重任的教育,要实现发展上的新跨越,就必须推动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实践,这既是推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