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信息技术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探究
【第一章】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程制作探析序言
【第二章】国内外关于微课程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程构建的研究前分析
【第四章】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的开发
【第五章】中学信息技术微课程设计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信息技术微课视频创建研究参考文献
2 国内外关于微课程的研究现状
2.1 微课程内涵界定
2.1.1 课程
“课程”一词在中国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唐宋时期已经出现。盛唐诗人孔松达曾经在《诗经》中写到“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但是如今课程之义与唐宋时期比较起来相差较大。此外,宋代思想家朱熹也曾在《朱子全书》写到关于课程的句子,如“小立课程”、“宽着期限,紧着课程”.虽然古代文学名着中并没有对“课程”的含义进行明确界定,但可以很容易看出课程的侧重点是功课、进程这些方面。因为这里的课程没有严格的定义和规定,仅仅在学习方面而未涉及到教学领域,因此“学程”是它更准确的叫法。近年来,班级教学开始实行授课制,赫尔巴特学派提出了“五段教学法”并得到广泛推广,关于教学的程序和设计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课程的概念也由“学程”过渡到“教程”.从 1950 年到 1980 年之间,由于我国教育领域受到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课程”两字很少被提起。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之间,由于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课程”两字不经常被提起。
在西方国家,课程一词也很早就出现了,在美国着名教育家斯彬赛(H.Spencer)所作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是什么》一书中最先被提到。①“它派生于拉丁语”Currere“,原意为”跑道“(Race-course)。”根据这层意思,所以“学程”便有了新的定义。 这种解释经常出现在许多英文各大词典当中,如牛津字典、韦伯字典等都是如此释意。然而,如今这些解释却在近年来的文献中备受质疑,并且做出了新的解释。“Currere” 它有两种意思,用作名词的时候解释为“跑道”,所以课程还可以理解为针对不同学生而探索出的学习轨道,后来才逐渐形成了这种传统的教学系统;除了形容词外,“Currere”还有动词“奔跑”的意思,这种动词理解方式是着眼于个体的独特性见解与经验的构建方面,得出的课程实践及理论也不大相同。
日常学习中,一般学校的课程往往偏向学科,对这门学科也有独自的学法、教法和系统的知识体系。这种课程不但适用于对学术的考察研究,而且还适用于对知识系统学习,然而,这种单一的经验传授,往往会忽视对知识外部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实用性能也大打折扣。本文在整合课程的基础上来实现微课程的内容多样性。
2.1.2 微课程
微课程不同于微型课程,并且两者区别很大,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而且经常会被人误用。微型课程是一个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它与微格教学大致相似。这种课程经常被用作对在职老师和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它能有效地提高在职老师的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更佳出众,能有效地帮助师范生培养教学信心。
微课程(microlecture)与微型教学之间相对独立,两者之间联系很少,它在通过构建主义法的基础上进行在线学习知识的现实教学内容。《中国教育报》中提到,这些大概仅有短短一分钟的展示带有详细的构造,这不仅仅是单纯的演示介绍。在西方国家,①“很早便有人提出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一概念,美国教学设计师戴维斯最早在 2007 年春创建这一概念,并把微课程叫做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e)。”后来,大家便称他为“一分钟教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微课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少。一节微课通常只关注某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
2.时间短。课程时间短,大多数在 3 分钟左右,不超过 10 分钟。
3.独立性。包括所有的课堂元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能够独立表达其自身含义、独立供学生学习,不需要其他信息为支持。
4.基元化。具有不可再分性,不能再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的知识单元。
5.便于传播和学习。
本论文将对后者进行详细探索和分析。
微课程灵活多变,与时俱进,完全能够满足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要求。具体内容的安排与应用既与生活贴近又包括技能学习,在对课程整合的同时信息化程度也不断提高。
2.1.3 信息技术微课程
微课程是依托于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和技术特征而应运而生的课程模式,英文简称 ITML.从当今学科方面来讲,信息技术学科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划分为几个比较完整独立的单元模式,每一个单元涵盖一个学习方向及内容;从技术方面来讲,在信息技术特性的基础上选出特定的教学内容,适用于多种课程整合和学习成果。两者分别侧重不同的层次,前者说的是如何进行学科教学,后者说的是如何把微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整理结合在一起,微课程和信息技术整合两者不是单一表面上的整合,也不是简单的把两者进行加减,而是将微课程和信息技术高度结合与发展的过程,这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
2.2 信息技术微课程的特征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我们对这些特征作出具体分析:
1.从课程自身的目标、任务及性质来看--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知识和技能;2.从课程在现代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及重要性来看--体现出了教育的综合发展;3.从可承载的知识技术和课程整合所占的地位及作用来看--体现出对现代学习方法和教育思想两者之间的融合;4.从课程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来看--体现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5.从课程自身的内容及学习氛围来看--体现出学习环境的综合。
信息技术课程有许多特点,如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更新比较快、实践技能种类多、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等。眼前,微课程是一种新型并有自己特点的课程,主讲人讲解、流媒体播放、教学过程短、教学设计详细、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制作方便适用性强、与有关材料配套等。
信息技术微课程自身有许多特点,表现形式比较特别,含义丰富。例如人本性、易实践性、整合性,人本性是指采用当今发达的网络科技辅助构成智能教学体系,这样学生可以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选择,实现人本性的学习与辅导系统;易实践性是指课程内容更新快、容易发布、容易使用课程功能;整合性是指课程结构以小模块为主体,把生活经验、教学经验及教学内容加以整合;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在很早之前,国外一些教育发达的国家已经开始出现了短期课程或单元,这也是微课程早期的雏形。这些课程涵盖的领域广泛,有详细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案,同时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及课程设计,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2005年 3 月,英国开设的教育电视频道中开始采用微课程,不过课程视频较长,全部资源累加起来大约 33 万分钟。后来,国内教育领域开始对微课程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广大微课程研究者的努力探索下,微课程从理论、教育系统等各个方面得以完善。
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外研究者主要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①“ 早 在 国 外 便 出 现 了 - 分 钟 教 授 (the One Minute Professor) 微 课程(Microlecture)这一词语,它是由美国密西西比州教育学家戴维斯提出。他把微课程理解为知识脉冲(KnowledgeBurst)。”他所提出的“一分钟教授”要求授课老师需要把教学内容和目标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在短时间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形成一种高效的学习体验。戴维斯他的贡献极大地推动了微课程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课程也饱受大家欢迎,于是“一分钟课程”开始广泛流传推广,他本人也有了“一分钟教授”的称号。
2.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及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在 2006 年夏“翻转课堂”开始流行起来,“翻转课堂”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加自由充分的时间,在课外对知识进行学习,在课内把知识消化,学生和老师之间充分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智慧成果。微课程最大的优点是能把简单、浅层次的学习转变成深入学习,学习效果更好,微课程的内容引导性与针对性比较强,有效改善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弊端。同年,英国人萨尔曼·可汗在美国创办了一家名叫“可汗学院”的公益教育机构,教学主要形式是利用播放网络视频实现授课,微课程依靠视频这一媒介得以在网络领域广泛传播应用,并且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包括数学、化学、生物、历史、经济等各个层次,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今在国内也出现了一批类似于可汗学院的互联网网站或者专门的网络版块。比如网易、新浪都设立了公开课,且颇受欢迎,成为了中文版的“可汗学院”.现在,可汗学院已经风靡世界,广受人们的喜欢,甚至被称为“教育的未来”(The future of education )。与此同时,微课程也广泛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如一对一教学,极大地推动了教育领域的发展改革。因此,欧美国家的教育领域会花大笔科研资金用来支持微课程的研究。
在国外教育领域,专门对微课程的着述并不多,大多数是对微课程在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中的嵌入型运用作出论述。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微课程都是一个新鲜事物、新生概念,所以不可避免的在对微课程的定义上出现不同的版本。在这种百家争鸣的大背景下,我国教育人士不断努力实践与探索,对微课程不断应用并进行大量总结与反思,因此微课程才得以迅速成长发展。
最先在 2009 年的时候,广东省最先开启“微课”行动,在几年的过程中已经累计征集到不下 5000 节优秀微课,参与其中的在职教师将近 3000 人,微课的具体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小学、中学的各学科重点、难点及特色知识点,“微课”类型多样,内容十分丰富,对广东省小学和中学的教育水平有着很大提高,教学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光明小学教师吴广平自告奋勇创立微课程工作室,亲自带领身边的老师一起对微课程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并不断进行总结。他经常会在自己的博客里向外界展示许多教育案例,还推出微课程的设计模板与指南,大大地推动了微课程的发展和研究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2011年 11 月,中国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一起面向全球推广“凤凰微课”移动学习客户端。
可以看出,微课程的探索与使用越来越受人们关注,自从微课程第一次在广东省推广后便成为当下教育学家所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在微课程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显示出了它的不成熟性,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2.4 研究定位
经过之前各方面的分析探讨,微课程具有独一无二的课程特征,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技术和现代教育之间的融合程度不断提升,微课程必然将会成为一种趋势,同时也将会是当今教育无法替代的教育新模式。眼前,关于信息科技与微课两者结合起来的理论还在不断讨论中,现阶段还需大量的实例支撑。
所以,本文在对信息技术与微课程两者的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微课程作为研究课题,进一步对信息技术微课程进行全方位探讨研究,并且寻找最佳途径。
5中职学校信息技术微课程应用效果分析本次微课程的应用对象是大连市轻工业学校14级同一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实习期间,按照正常的课程进度、上课时间,对微课程进行应用。选取教材中《Excel使用公式法计算》这一课时的内容做好微课程的设计和制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信息技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信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信息技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信息...
3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程设计的研究前分析3.1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分析经过对有关材料的分析和研究,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特点:3.1.1脱离学生实际情况,教材内容重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属于地方教材,以本地学生的学习情况编订,...
1引言生物医用材料,指用于生理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生物体组织或器官,增进或恢复其功能的特种功能材料.研究领域涉及到材料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基础知识面广、知识更新速度快.《生物医用材料》课程是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
微课程(Micro-course,Micro-lecture)是近几年教育受微时代发展所驱动和催化的直接产物,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微课程的传播方式多样,除了利用电脑、手机、Pad等多媒体学习,还可传播于学校例会、研讨会期间,简单易用,最大限度地利用零时间,实现5...
教师制作PPT课件处于主动地位,这个PPT是教师制作的,主动权自然就掌握在教师的手里,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在制作过程中,考虑更多的是:我要展示什么,而不是学生需要什么。没有把学生的体验和课件设计有机结合[1]。1目前PPT制作存在的问题1.1线性结...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已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课程整合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英语教学中注重人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建构主义理论也指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强...
4《Excel使用公式计算》微课程的设计与实现4.1微课程的设计原则4.1.1精简性原则微课程是一种能够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微型课程资源。精简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微课程的时间在5-8分钟,最好控制在10分钟以内,这样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视唱练耳的研究,多年来一直是音乐教育者和音乐学习者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也形成了很多关于视唱练耳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绝大多数还是对视唱练耳本身内容的研究,比如视唱练耳中的技术性训练、固定音高与相对音高、和声听觉等。而对于现代教育技术与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