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道德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会计职业道德论文 >

会计诚信缺失原因与加强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08-28 共2883字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整体实力不断攀升,竞争力日益 增强,但企业会计诚信缺失问题一直是伴随企业发展存在的顽疾,部分企业与会计人员受利益驱使,私欲不断膨胀,会计诚信失范现象呈越发严重趋势。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会计诚信缺失原因与加强建议”会计职业道德论文。
  
会计诚信缺失原因与加强建议

  原标题: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会计诚信的再思考
  
  摘要: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会计工作肩负着新的使命,会计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分析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提出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完善会计人员选拔、培养、评价机制、强化会计监督、推进会计诚信公开等方面重塑会计诚信。
  
  关键词:新常态;会计诚信;诚信缺失
  
  会计工作是经济宏观调控、企业微观决策、相关方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基础,会计诚信是会计工作的基石。正如我国现代会计学之父潘序伦先生所言:“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进人新常态的转型时期,也是重塑会计诚信,净化会计执业环境,形成履约践诺、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的有利时机。
  
  1会计诚信的内涵
  
  会计诚信是会计行为的诚实守诺,是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精准服务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基本准则。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会计信息对于增加市场透明度、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弥补市场失灵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也就要求会计人员立足会计实践,力行诚实守信,如实地记录、计量、确认和报告企业日常活动中每一项经济业务,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可靠,忠实地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真实的会计资料,使企业的管理者、投资者能够依据完整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做出正确的研判、实施有效的监督,从而实现整个企业乃至社会的最优经济效益。
  
  2会计诚信缺失原因
  
  2.1利益驱动
  
  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企业在权衡失信成本与收益的情况下,不顾国家法律法规,采取做假账目、编假报表、串通舞弊、虚报利润等手段,人为地操纵成本费用的计算标准和利润分配方法,掩盖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以谋取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最大化。
  
  2.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
  
  一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追求私利监守自盗,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坚守准则,甚至串通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编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有的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对会计继续教育重视不够,业务知识贫乏或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导致会计信息过失性失真。
  
  2.3监管缺位
  
  会计信息的披露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也是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在企业内部审计上,由于企业的实际管理者往往是会计信息的制造者,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直接参与会计信息作假,失去了其作为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审计的监督作用。在企业外部审计上,作为社会审计的主体注册会计师,与企业管理者串通造假时,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更是处于监控的真空状态,为会计信息失真行为提供了有利条件。
  
  2.4违法成本过低
  
  会计信息造假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然而会计信息造假屡禁不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法者带来超过成本的利益,一定程度助长了造假的气焰。
  
  3加强会计诚信的建议
  
  3.1健全法律法规
  
  (l)深化会计改革。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惯例,进一步推进会计标准建设,不断完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贯彻落实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单位领导人、会计主管人员离任审计等。
  
  (2)加大处罚力度。严格问责会计造假责任人,依法追究相关人法律责任,特别是经济赔偿责任,从利益上斩断其造假的念头。提高诚信缺失者的经济成本,建立起惩罚失信行为的联动机制,使其一处失信,在政策扶持、市场准人、贷款授信等方面处处受制。
  
  (3)加快制定社会信用管理法律法规。构建包含会计诚信在内的诚信体系,完善社会诚信行为规范,强化对守信者的鼓励和对失信者的惩戒。把社会诚信纳人法制的轨道,形成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法制环境,维护和培育良好的市场信用秩序。
  
  3.2完善会计人员选拔、培养、评价机制
  
  (l)推进会计职业化、专业化、国际化建设。严格会计从业人员准人和退出制度。完善会计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组织和职业监督在内的职业建设,以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会计职业的国际化建设,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推动先进的会计理念、会计工具方法在中国广泛应用。
  
  (2)大力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坚持并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严格各类资格考试培训班的审批和管理,使参训人员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资格考试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实务处理能力。创新会计继续教育机制和模式,不断完善和提升不同层级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
  
  (3)构建科学的会计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业绩为重点,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多元构成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健全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努力建设一支会计人才结构逐步改善、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的会计队伍。
  
  3.3强化会计监督
  
  (l)健全企业内控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应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和控制程序,健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制度。要认真查找风险点,及时制定防控措施,确保防控措施渗透到会计工作的每个节点上。
  
  (2)加强外部审计。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职能和鉴证服务作用,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提高会计监督的效率和效果,形成会计监管的长效机制。健全财政监督管理职能,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监督和检查,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确保注册会计师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
  
  (3)强化社会监督。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增强会计监督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设立专门机构接受举报,建立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动查处机制,及时将查处结果反馈举报人,并为举报人保密,情况查处属实的,给予举报人一定的奖励。
  
  3.4推进会计诚信公开
  
  (l)完善会计诚信监督和评价机制。制定可行的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监督和评价各企业的会计诚信情况,严格会计从业人员退出制度。
  
  (2)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建立会计从业人员资格查询认证平台,归集具有会计从业资格人员的相关信息,向社会提供查询认证服务。
  
  (3)建立会计诚信档案。建立起全覆盖的信用信息记录,记录会计人员的基本情况、奖惩情况等信息,并通过会计从业人员资格查询认证平台向社会公开。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财政、审计、税务、司法等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不断充实完善诚信档案。
  
  参考文献:
  [1]姜琼。如何做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4(1)。
  [2]陈虹。浅议我国会计诚信体系的构建[J].时代金融,2013(30)。
  [3]桂德军。会计诚信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4]陈建中。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构想[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ZOO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会计职业道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