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枝匐灯藓 (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 T. kop) 是倍蚜虫优良的冬寄主,属于提灯藓科 (Mniaceae) ,它能匍匐生长的特性在自然环境中能为越冬若蚜提供理想安全的越冬环境。在实际生产中,侧枝匐灯藓除了人为的仿生遮光、水分管理,一般也是以自然生长模式为主。侧枝匐灯藓不同生长时长所形成的环境对若蚜越冬产生不同影响,我们比较了侧枝匐灯藓不同种植年限下越冬若蚜的成活率,以期为人工养殖角倍蚜虫提供有效途径。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张家界永定区三家馆林场倍盛公司五倍子基地,基地属半阴半阳缓坡地,具有相对的阴湿小环境,适宜侧枝匐灯藓生长。该地海拔556 m, 年均温度 16. 1 ℃ , 年均日照 时 数1 447. 3 h,年均降雨量 1 396. 5 mm, 相对湿度81% 。
2、 材料与方法
2. 1 试验材料
2011 年 8 月 19 日在基地内准备了用竹片做成的 50 cm × 50 cm 载体 30 个,2012 年、2013 年各10 个,10 个载体为一组。6 m × 2 m 遮阳率 70% 的遮阳网 3 组,2012 年、2013 年各 1 组。1. 9 m ×0. 03 m 楠竹料支撑弓 21 个,2012 年、2013 年各 7个。一年生以上无杂质侧枝匐灯藓 3 kg,每组1 kg。
2. 2 试验方法
2. 2. 1 苔藓种植
(1) 苔藓选择。2011 年 8 月 19 日进行首次苔藓栽培试验,采用一年生以上具有老枝的侧枝匐灯藓作为母藓。因老枝比新枝的萌发率高,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要积极选用老枝。
(2) 藓圃准备。整地: 把地整成呈浅 V 形厢面,厢面要平整。和置稀泥: 竹笆载体上放置用砂壤土与水和成的稠泥浆。从表层下 10 cm 处取土为宜,不用表层或深层土。用平板工具把稀泥整平滑实,形状为中间稍突出、四周较低的拱形状。栽植苔藓: 把苔藓细分成 0. 6 cm × 0. 8 cm 网状分布在载体泥地上,整盘分布好后,用手沾水适当拍苔藓,以能与厢面稀泥有机结合为宜,不要使苔藓深陷。每组栽培好 10 盘后,插上支撑弓,用遮阳网及时遮阳并将遮阳网覆盖固定在支撑弓上。
(3) 实验对照组设计。A 组 3 组分别为 2011、2012、2013 年当年栽培苔藓; B、C 组苔藓种植年限自栽培日起至实验完成 (见表 1) 。
2. 2. 2 藓圃蚜虫管理
(1) 放置秋迁蚜。2011 年 10 月 6 日对 A、B、C 三组苔藓人工施放秋迁蚜,采收个头较大的角倍作为种倍,在室内窗台边覆盖塑料膜,膜稍宽于窗面,下垂至地面做一宽 20 cm、长稍宽于窗面、深 15 cm 的网兜,把采摘的种倍放在靠近网兜的地面上,下午 16 时后,把收集来的秋迁蚜用量杯称重后,每组放入相同数量的蚜虫,每 m2约放入 5 万头蚜虫。放置时,苔藓上不能有蓄水或露水。
(2) 春迁蚜虫收集。利用蚜虫趋光性收集蚜虫。每个实验组用 3 层遮阳网在支撑弓的原遮阳网上覆盖,两头留采光,采光处用 7#塑料薄膜做成封闭的收虫门,门内下垂薄膜做成深 10 cm、宽 15 cm、长等同藓圃厢宽的兜状坑样。
(3) 蚜虫检测。用 1 m2的轻材质方格在藓圃随机 10 批次抽样,以平均每 cm2虫口数判定每 m2虫口数。越冬若蚜检测要在若蚜稳定进入越冬生活后进行,以有效越冬虫口数为实验基准,有效基准数是指正确寄生在藓枝中上部叶腋部位的若蚜。
3 、结果与分析
3. 1 侧枝匐灯藓生长年限对蚜虫成活率的影响
蚜虫抽检数据统计结果见表 2。由表 2 可以看出,当年种植的 A 组苔藓,无垫絮层,生长情况适宜虫居,其上蚜虫越冬成活率达 45%。而 B 组苔藓 2012 年 10 月施放秋迁蚜时,苔藓杂藓多发,藓枝老化程度较高,底层有部分老化藓枝成薄垫絮层,蚜虫越冬虫口数较 A 组有明显下降,越冬成活率为36%。C 组藓枝到2013 年10 月施放秋迁蚜时,藓枝老化程度更高,垫层成较厚海绵絮状,蚜虫越冬成活率仅有 15%。经观察,C 组苔藓上层中新枝在角倍蚜正常越冬需求特性下,不能有效贴近泥土,增加了蚜虫越冬生活风险。采用一样的管理措施,苔藓干燥失水系数增大,呈不稳定性,阴雨连绵期不能依靠基质调控水分,对蓄水的调控疏散能力降低,越冬若蚜的营养供应和虫居环境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同A组对比,蚜虫越冬成活率下降了 30%。
3. 2 蚜虫定居数、越冬成活数及越冬成活率比较
由表2 可知,苔藓栽培时长234 天的 A、B、C组,5 次收虫均数为 171. 8 袋蚜虫,每 m2苔藓收虫 13 773 头,若蚜越冬成活率为 45%; 苔藓栽培时长 600 天的 B、C 组,若蚜有效越冬均数 2. 265万头/m2,平均收虫 103. 5 袋,每 m2苔藓收虫8 280 头,若蚜越冬成活率为 36% ,此有效越冬率基数明显小于 A 组; 苔藓栽培时长 965 天的 C 组,蚜虫有效越冬数 2. 2 万头/m2,同比 A 组降低 0. 8万头/m2,总收虫 42 袋,每 m2苔藓收蚜虫 3 360头,若蚜越冬成活率仅 15%,同比 A 组降低了30% 。栽培时长 234 天的苔藓,每 m2苔藓收虫同比栽培时长 600 天的苔藓多 5 493 头,同比栽培时长 965 天的苔藓多 10 413 头; 栽培时长 600 天的苔藓,每 m2苔藓收虫同比栽培时长 965 天的苔藓多 4 920 头,蚜虫越冬成活率同比提高 21%。
4、 结论与讨论
(1) 苔藓栽培时长直接决定蚜虫的越冬成活率。当年 8 月栽培的侧枝匐灯藓到 10 月新枝萌发程度适宜,苔藓生发基本满盘,杂质少,中新枝长约 2 cm 左右; 10 月放虫抽样为 5 万头/ m2苔藓,有效越冬检测为 3 万头/m2苔藓。B 组和同步的 C组栽培苔藓时长一年多后,杂藓多,下层有薄老化絮层,总枝长约 4. 5 cm,中新枝条约 2. 5 cm,中间薄絮层对藓叶贴近泥土产生了隔阂,对蚜虫顺利越冬造成了一定影响。C 组栽培苔藓时长两年多后,苔藓老化的絮状厚度较厚,连续雨天时,露珠形成的小蓄水点包裹若蚜生活的蜡球经久不散,没有贴近泥土,泥土和竹木基质对叶腋部位的蓄水调节基本为零。以上原因对若蚜顺利越冬产生了很大影响,从而导致越冬若蚜大量死亡,是蚜虫越冬成活率大幅下降的直接原因。
(2) 保持苔藓对水分的需求,及时为苔藓提供遮荫环境,保持其生物学特性对阴湿环境的需求,对蚜虫越冬成活率有直接影响。把苔藓的生长期控制在 50 天左右,杂藓生发较少,苔藓枝长大约 1. 8 cm 左右,苔藓覆盖率 90% 时,蚜虫适宜密度寄生苔藓达到理想条件,界定为苔藓最佳同步秋迁蚜时段。控制栽培期限后,苔藓枝条老化程度低,苔藓贴近泥土匍匐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得到充分利用,既保湿利于苔藓正常生长,为蚜虫提供隐蔽生境,又能通过基质辅助积极调控蓄水,为蚜虫提供了良好的虫居条件,直接有效提高若蚜的越冬成活率。
(3) 在秋迁蚜施放初期,蜘蛛等天敌在苔藓上非常活跃,造成了秋迁蚜的大量死亡,不得已只有根据情况临时提高施放的虫口数,造成人工劳动强度的相对增加。如何开展生物防控,开展生态立体模式,即苔藓—倍蚜—生物防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张燕平,赖永琪. 角倍蚜的两种新冬寄主 [J]. 林业科学研究,1995,8 (4) : 89 ~92.
[2] 赖永琪,张燕平,李正洪,等. 角倍蚜越冬期间的生物学特性和数量变动 [J]. 林业科学研究,1990,3 (3) : 254 ~261.
[3] 张燕平,苏建荣,赖永琪 . 营建五倍子复合生态系统的理论与实践 [J]. 生态经济,2001 (1) : 12 ~14.
[4] 邱明生,赵志模. 角倍蚜冬寄主侧枝匐灯藓的生长特性研究[J]. 生态学杂志,1999,18 (2) : 10 ~12.
[5] 刘应迪,李菁,石进校. 湘西五倍子蚜虫冬寄主藓类植物的筛选与人工培植 [J]. 吉首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993,14(6) : 12 ~21.
Berger[1]首次发现2,6-二氯酚(2,6-DCP)为后沟类硬蜱中的吸引性信息素(attractantsexpheromone,ASP)成分,目前确定该成分至少在7属18种硬蜱中存在[2-5].刘敬泽等[6]在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longicornis)雌蜱提取物中检测到2,6-DCP,并研究了该...
昆虫是生物界的一个主要类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
昆虫是生物界的一个主要类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
植绥螨(Acari:Phytoseiidae)是目前已知的最有效的捕食性天敌之一,在害虫害螨生态控制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们不仅能捕食叶螨、细须螨、跗线螨、瘿螨等害螨,也能捕食小蛾类的卵、蓟马、粉虱、蚜虫、蚧虫、啮虫、柑橘木虱等其它小型昆虫(Hoy,1982...
红缘天牛Asiashalodendri(Pallas)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天牛亚科Cerambycinae亚天牛属AsiasSemenov,是一种危害严重,寄主广泛的蛀干害虫。有文献记载的红缘天牛的寄主有23种之多(孙逢海等,1994;王大洲和王金华,200...
昆虫物种数占整个生物界物种数的1/2以上,是维护陆地生态系统及生物圈的主要成员,对整个生物界及人类存在深远影响。昆虫对于林业生产更具有重要的影响。淮北地区是江苏重要的林材产区,昆虫群落的变化对这些地区的森林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为查清淮北...
伊蚊除骚扰及刺叮引起局部痒、疼、肿胀和结疖性皮炎外,主要传播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危害甚大[1].为了解宝鸡市伊蚊的本底,掌握其危害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于2012-2014年深入宝鸡市不同生境开展了伊蚊调查研究,并作了白天活动规律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