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就业指导论文 >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体系建设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20 共4257字
论文摘要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然而,教育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的教育内容需要建立相关的机制。在高校中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促进未来职业成功的重要保障。现行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主要建立在学校的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职业生涯规划竞赛、个体化指导等方面,在引进社会企业的参与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却严重缺乏家庭的参与,造成了相当多的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流于形式,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迷茫。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让家庭、学校、社会以一种互动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才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场中取得成功。

  1 家庭、学校、社会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效的因素有很多,家庭、学校、社会是其中的主要因素。家庭、学校、社会三个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1.1 家庭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基础性作用

  家庭是一个人人生的第一站,家庭成员是个人最早的启蒙老师。家庭成员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实施直接的教育和训练,给孩子传递做人做事的道理,引导孩子树立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传授初步的职业技能、职场经验。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倾听他们的职场感受,获得初步的职业认知。家庭环境、家庭收入、家庭成员的职业、家庭成员的观念和行为、人际关系状况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起源于家庭,家庭成员的职业梦想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最主要动力和直接因素。如果不追根究底地找出家庭因素,就无法从源头上回答“为什么大学生会做出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问题。所以,不应该忽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基础性的。让家庭有效地参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家庭应担负起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1.2 学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主导性作用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机构,是人生接受教育的第二站,对个人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大学是塑造一个人最为关键的阶段,是许多人直接进入社会,成为真正的社会人的最后一站。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晚,直到大学才开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大学是大学生职业探索的起步阶段。高校通过建立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机构,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以课程的方式向大学生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以个性化的辅导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技能和工作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就业、创业。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这一阶段的职业规划和职业探索帮助他们树立了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理想。大学阶段为大学生提供了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起着主导作用。

  1.3 社会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检验性作用

  大学生就业难与社会的需求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出现了大量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又出现了许多企业招不到人才,说明人才的培养模式与社会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一致。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应该注重社会的导向性,让社会需求、人才市场来衡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如果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只顾及个人的利益,忽略国家利益和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就会让职业规划成为空中楼阁,成为中看不中用的摆设。因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经得起社会的检验,让他们更多进入社会进行职业探索与职场体验,使得职业生涯规划与社会有效衔接起来。

  2 现行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的不足

  职业生涯规划学说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从欧美传入我国,20 多年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然而,由于起步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在高校中开展,而家庭、小学和中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现行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体系建设还不成熟,尤其是高校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沟通家庭与社会的力度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学校本身的桥梁纽带作用。

  2.1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建设滞后

  现行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建设虽然引起了高校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但建设的步伐仍然严重滞后,无法满足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尤其是个性化指导的需求。由于存在着高校的财力投入不足、基础理论研究不够、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薄弱、缺乏有效的职业测评工具、课程设置和体系建设混乱等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建设仍处在引进与探索并存的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就业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源于高校就业指导的滞后,特别体现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不完善。

  2.2 忽视家庭因素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基础性作用

  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萌发于家庭环境中,家庭收入、家庭成员的职业观无时不刻都在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家庭成员对大学生有着特殊的职业期望和职业规划,这种规划源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渴望,源于家庭成员自己的职业经验。由于见识的增长,大学生上大学后的职业选择倾向往往与中学时代的职业理想不一样,而中学时代的职业理想更多的是父母的职业梦想。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家庭成员的职业期望产生不一致的情况时常发生,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容易产生摇摆。目前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缺乏家庭的角色,家庭成员也极少参与进来。当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出现问题时,对于家庭因素的追根溯源也不够,容易引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出现混乱和误区。

  2.3 社会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检验性作用未充分凸显

  许多高校十分重视聘用政府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进入高校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兼职教师,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也经常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担任评委。高校也意识到了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需要联系社会用人单位,要把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但社会有针对性地参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临时性的,是一种应急的表现。总的来说,社会参与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力度略显不够。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与社会机构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大学生到社会参加职业探索和职场体验的机会较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修正的力度不够。

  3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

  开展好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意义深远,要构建一套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仅靠高校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在学校的主导下,发挥好家庭的基础性作用,让家庭及其成员参与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学校应注重引进社会资源,让更多的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机构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以此检验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因而,构建一个由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以一种互动的方式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模式势在必行。

  3.1 建立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主体组成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委员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质量的需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家庭与社会参与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建设的意愿也越来越强,成立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主体组成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委员会,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委员会的成员组成上,学校主要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家(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家庭以家长代表为主,社会主要以企业、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机构为主,后两者可以是流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组织、协调、统筹工作。如每学期至少定期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向家长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引进社会资源等。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帮助下,职业规划将更有成效,既考虑了个人的利益、家长的期望,又经过用人单位的检验,将会更加切合实际,让大学生做出更适合自己又满足社会需求的职业生涯设计。

  3.2 发挥学校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学生、家长与学校的长效沟通机制

  目前,家庭成员参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机会不多,一方面是学校还没有搭建参与的平台,另一方面是家庭成员参与的意识薄弱,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欠缺。向家长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家长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发放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宣传单,召开家长座谈会,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双向教育成为家庭和学校的共识,形成合力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暑假家访制度,辅导员和班主任利用暑假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通过家庭实地考察、与家庭成员座谈,了解大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家庭价值观、家庭成员的职业观等,为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力的依据,充分发挥家庭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基础性作用。

  3.3 发挥学校在职业规划中的主导功能,建立学校与社会的常态合作机制

  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相对于社会,学校更多的是进行知识的传授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需要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参与。高校应主动对接社会相关机构,寻找更多的社会资源,为大学生的职业探索和职场体验提供机会和平台。通过联合培养办学,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践和就业基地,邀请企业家进高校做就业讲座,聘请成功校友、人力资源专家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兼职教师等,建立学校与社会的常态合作机制。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大学四年,学校应为学生争取更多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从一开始就不脱离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增强大学生的职业认识和职场适应能力。大学生也要利用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平台,获取更多的社会信息,接触更多的社会人,主动检验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可操作性,扩宽职业视野,不断提高职业决策能力,提升就业创业技能。

  3.4 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综合档案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系统工程。职业生涯规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视野的开拓,职业认知的加深,职业探索和职场体验的深入,职业生涯设计也面临着反思和修正。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综合档案,包括家庭综合情况、家庭成员参与记录、学校指导情况、职场体验情况和社会实践情况等,为职业生涯设计的反思和修正提供依据。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综合档案的建立,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作为一个互动体系的需要,也是这一模式能够有效运转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顾雪英.大学生职业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李兵宽,刘启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3] 李辰亮,刘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4(2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大学生就业规划论文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职业规划论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返回:就业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