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计,2015 年新疆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达 75,742 人,较上年增加 4. 81%.单以毕业生人数而论,大学生就业问题没有最难,只有更难。虽然自治区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摆在首要位置,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活动,但就业指导中仍存在问题。本文试从多方面对就业指导进行探讨。
一、新常态下就业指导在高职院校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 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课程不重视。大多高职院校已将就业指导课程以选修或必修的形式列入教学内容,但从课程量和具体教学时间来看,这些院校对就业指导课程明显不够重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从课程量来看,大多学校将就业指导课程安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并且实际教学学时不足。时间上一般安排在学生毕业前夕,学生在接受就业指导信息后很难快速理解并投入实践。
( 二) 高职生对就业指导课程不重视。调查显示,目前有一半高职生不知道什么是就业指导,主动参加就业指导的意识淡薄,甚至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帮助。此外学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不高,要求不严,教学目的不明确等因素,直接导致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本身的轻视,不愿花费时间上就业指导课,听课质量欠佳。
( 三)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队伍不合理。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就业指导队伍师生比应该限定在1:500 之间,而现阶段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学生数量与就业指导人员数量配比失调的问题。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师资力量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相应需求,学校一名就业指导人员需要应对上千甚至数千名学生的就业指导问题,导致就业指导人员无法全身心将精力覆盖到所有待就业学生。另外,就业指导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或职业资格训练。有的就业指导人员虽已获得职业资格,但他们很少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及深刻的企业职场体验。对国家、地方的就业政策、相关法规、行业发展前景都不熟悉,对就业指导和咨询工作原则和流程不了解,不能准确解释学生的职业素质测评结果,不能运用社会学、管理学、现代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及时对在职场受挫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更无法提出建设性工作思路和解决方法。
( 四)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缺乏全程跟踪教学体系。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授课对象仅限于毕业生,主要内容也基本为毕业前的职业定位、自荐简历的设计、面试技巧、人脉拓展等方面,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到高职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教学环节中,没有贯穿高职生的全部学习生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家长、辅导员、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的作用,没有对学生毕业后做就业指导服务,没有形成全程化的跟踪教育体系。
二、解决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 一) 提高学校重视程度。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决不能一蹴而就,要严格按大纲要求安排教学学时,将就业指导贯穿学生入学到毕业全过程,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还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有重点、分阶段开设就业指导教育专题。如一年级侧重职业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二年级侧重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教育。三年级侧重就业、择业和创业指导。
( 二) 提升学生主体地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不同个体的实际需求,把学生的经验、活动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重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提升综合素质。就业指导课堂上要允许学生自由辩论、进行角色扮演、无领导小组讨论、参与社会调查、完成材料投递。教师要侧重设计调控,尽量贴近现实,注重理论引导,呈现体验过程。只有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实践活动的参与者,教师才能营造出融洽的、开放的、平等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主动认清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升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 三) 打造优秀就业指导团队。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面对“90 后”个性的学生群体,能否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团队关系到就业工作的成败。一是要扩充就业指导工作团队,保证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数量。除了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专职人员之外,各院系也要设置专门的就业指导人员,将辅导员、学科专业骨干教师、德育教师、心理学教师以及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企业兼课人员纳入就业指导队伍。二是要提高就业指导团队的质量。加强就业指导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熟练掌握收集、分析、判断就业信息与形势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三是定期安排就业指导人员到企业和外省挂职锻炼,了解各地、各类职业的职业要求,丰富就业指导人员的职场经验。逐步培养和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团队。
( 四) 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高职院校应严格按照规定把就业指导课程设置成必修课,从学生入校到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内,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采用心理咨询、个性化的心理测评、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组发言、简历评比、模拟招聘、创业大赛等教学形式,阶段性地对高职生进行职业基础知识教育、自我认知教育、就业教育、创业教育,使高职生充分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充分进行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较早培养职业素养,实现职业长期稳定发展。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第一阶段: 对大一新生进行职业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新生了解专业、未来就业择业去向和发展前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对新生进行职业素质测评,根据职业倾向和职业兴趣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阶段: 提高大二学生实践能力。加强专业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职业体验,增强自我认知,提高综合素质。第三阶段: 对大三学生在就业形势分析、政策咨询、求职技巧、升学、就业等方面侧重指导,引导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和环境适应。第四阶段: 加强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及时收集毕业生就业、创业信息,关注他们在适应期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跟踪服务。
( 五) 推行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建立三种档案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即通过班主任、辅导员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心理、兴趣爱好、特长,建立学生的基础信息档案; 心理咨询老师通过心理测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专职人员通过职业素质测评,建立学生就业档案。整合三种档案资源并及时更新,分性别、专业对学生分类,提供团体咨询,提供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分析咨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平台,拓宽个性化就业指导渠道。信息个性化就业指导以网络为载体,广泛搜集岗位信息,为高职毕业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主要针对不同专业建立就业 qq 群和飞信群,就业指导人员发布就业信息和最新政策,及时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提高就业指导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今后要多方面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的重要作用,减轻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包袱,转变高职生就业观念,增强就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程克坚。 新形势下构建高效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07
[2]徐东昊。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经济师,2012
[3]田光哲。 创新职业指导: 新理念[M]. 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摘要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办高职毕业生总量的增大,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就业过程中突显出许多新的问题。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和促进学生充分就业是每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所必须重视的问题,学习与借鉴其他院校成功的就业指导经...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从精英化到大众化这一目标进行转换,各大高校连年扩招,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增长缓慢。根据这一情况,就业指导课程已经被列入高等教育改革方案,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根据自身特点寻求合适的工作岗位,培养适应社会需...
在开展就业工作中加强信息化、网络化、便捷化就业服务能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与高质量的用人单位建立就业基地,主动推荐优秀毕业生就业。...
第4章完善和健全杭州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目前在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国家已经采取了很多配套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杭州市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基本形成了就业指导政策体系,通过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见习实训基地建设...
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必须进行及时的处理,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服务。...
4民办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实证研究以广州H职业学院为例4.1广州H职业学院相关情况介绍4.1.1广州H职业学院简介广州H职业学院于2006年成立,目前在校生8000多人。广州H职业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设7个教学系部...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与日俱增,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高校的工作重点。高校对大学生提供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找到自己合适的方向和适合的职业,科学地进行就业和择业,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对高校大学生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
2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2.1相关概念2.1.1高等职业教育与民办高等职业教育1.高等职业教育洋务运动时期,我国开始有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萌芽,改革开放之后源于国外就业指导理论的引入我国正式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一词,1998年之后正式纳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
本文从大数据的基本理念及特点出发, 期望能利用大数据技术为高校就业工作人员提供新的思路, 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服务...
一、前言自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培养模式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发展,毕业生人数逐年飙升,从2009年的611万扩展到2015年的749万,短短几年间,共计增加毕业生138万。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日益严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