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重“有”,对于他们来讲,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东西最重要;中层重“能”,干部一定要能干,所以要能;领导级别,一定要懂“无”,如果领导什么都“有”,什么都“包”,下属反而会无所事事。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些人能力并不超凡却能成为领导者?答案就在于,尽管他们的能力不是最强的,但“学习力”“协调力”却很强,最重要的是他们愿意、也敢于找比自己强的人来帮助自己,或者说敢于授权。他们用自己的无为使团队大有所为。这是一种典型的“无能而有能,无用而有用,无为而无为”的管理方法。看似无为,其实可以大有所为。
“散木”的智慧。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石木匠到齐国去,经过曲辕,见一棵栎树生长在社庙附近,被奉为社神。
这棵树大得难以形容,它的树荫可以供几十头牛同时歇息,围观的人多极了。可是,石木匠连看都不看一眼,径直向前走。他的徒弟却为它神迷,跑着追上师傅说:“自跟随师傅以来,从没见过这样好的大树,而您却看都不看,这是为什么?”
石木匠说:“这是散木。做船会沉,做棺材会很快腐烂,做用具会坏得快,做门户会吐脂,做屋柱会蛀。总之,是做什么都不行。”当天晚上,石木匠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他梦见这棵大树对他说:“你认为我无用就不好吗?如果我有用的话,我不早就被砍掉了吗?如果我有用,我能长到现在吗?如果我有用,我能长到这么高大吗?因为无用,所以我才能有这么长的寿命,因此我是无用而有用。而且,虽然我的树干无用,但是我枝干上面有用就行,只要上面的树枝有用,它就会长得更高,长得更大,所以我无用是最大的用处,是无用让我变得更有用。”
这种“散木”的智慧,正是一个领导人应该仔细思考的。“无用”让树干存在,而且还成全了所有的树枝。试想,如果树干“有用”,原本“有用的”树枝就无附身之处了。如同今天的领导者,不愿意授权,老是越权做下属的工作,这样一来,枝干没有生长之处,树也就无法再长得更高大。
今天许多单位之所以都只是“小树”,是因为很多领导者没有从长远考虑,认为下属没有自己做得好,或者担心授权后还要重做,甚至害怕下属“威高震主”,所以什么事情干脆自己办,做一些枝节的事。就因为这样,下属没有锻炼的机会,也没法培养更多的接班人,发展下去,领导者只会越来越累,事业发展越来越难。
可见,领导者不充分授权,单位就难以发展前行,所以要学会做“散木”,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思考如何让单位发展得更好更强大。但是,这个“散”是“形散神不散”.在单位当中,发展的格局、战略、思维、运作的模式和系统都离不开领导者的思想,就如同树干从根部不断地吸收养料和水分输送给各个树枝一样。因此,领导者需要用明晰的思路指挥全局,把握大势,这才是立大业的根本之道。
让自己适当无为,团队才有为让自己适当无为,团队有为,也是领导者的一种智慧。
万科前董事长王石,可以说是典型的“无为而治”型的企业领导。王石这种“不知有之”的管理境界,就是“无为而治”.要实现“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需要具备一个关键条件: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而要达到无为而治的局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两个层次才能真正做到。
第一个层次是有所为。任何组织在建立初期都要有所为,有所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制度。一个没有制度或制度不能够严格执行的组织,连管理都说不上,哪里还有无为而治?所以有所为是无为而治的基础。
第二个层次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现代管理中,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管理方式越来越受重视,管理者的大部分工作不是去控制员工而是去帮助员工,要少做监工多做推手。哈佛大学教授、全球领导力与变革大师约翰·科特说:“在变革时代,企业不论大小都应该既有管理又有领导,成功的关键是 80% 靠领导,其余 20% 靠管理,而不能倒过来。”
决策层要有意弛缓组织行为的张力如果单纯从技术层面看无为而治,我们可以断言,任何一个组织,不可能全面无为。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哪怕是倡导无为而治的领导者,心里也会十分清楚,要生存就不能根本无为,要发展更不能完全无为,必须在有些地方“有为”.
但是,资源总是有限的。一旦一个组织全面有为,就意味着这个组织的资源利用会进入高度紧张状态,弦绷得太紧,稍有不慎就会出问题。
清朝的汪辉祖谈到知县、书吏和师爷的关系时曾经指出,一个知县到任,下面的书吏往往会主动给知县出许多主意,极力策动知县大干一番事业,不是兴修水利、垦田开荒,就是产业结构调整,或者是推行某种富民政策,总之就是言之凿凿、忧国忧民。这种情况下,明智的知县往往当面不置可否,私下再同师爷商量。
师爷同书吏的身份不一样,他是知县的个人顾问,所以他会认真辨析书吏建议的真实意图,指出书吏要给自己谋利的动机。如果接受了书吏的建议,书吏能从中得到多少好处,老百姓能够从中收到多少实惠,知县能够在政绩上增加多少砝码,孰轻孰重,1议该接受,哪些需要打折扣,哪些应当回绝。总之,用知县的无为来控制书吏的有为,以防止书吏的有为坑害民众。
一旦上下都有为,雄心勃勃要干一番大事业,那么,尽管短期可能收到显着成效,但长远来看,老百姓就受不了。商鞅变法的成功,就是上下的有为凝结成了巨大的力量。而秦王朝的快速覆灭,恰恰是这种全面有为耗尽了民力。西汉的无为而治,正是接受了秦朝的教训而出现的。
因此,所谓无为而治,实际上是决策层要有意弛缓组织行为的张力。在层次上,这种无为而治肯定是上层无为而下层有为。这一关系是不可颠倒的。一旦下层无为而上层有为,组织就进入了某种病态。北宋的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有多种,但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民间对变法基本上没有热情,变法的着眼点是增加国库收益,老百姓得不到多少实惠。结果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下面执行中的阻力过大,葬送了变法。
弄清无为而治的含义,具有现实意义。首先,积极性必须来自于下层。如果下层没有积极性,处于无为状态,而上层心急火燎要干事业,那么,上层的有为多半要撞上南墙。其次,不能上下全部有为,如果“上下一心”都有为,没有刹车和缓冲,那就有可能冲出轨道。第三,一旦整个组织上下都信奉无为而治,那么,组织的生命力就会消失。
古人云:“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无为而治要建立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领导者要具备高超的领导艺术,要平衡集权与授权的度,有为而不妄为。总之,有为与无为的辩证关系,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艺术化的处理,绝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
项目是一个组织为达到特定的目的,使用一定的资源,在确定的时间内,为创造特定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开展的一次性活动。项目管理是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为满足项目各方对项目的要求和目标所开展的各种管理活动。项目经理既是项目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
单位工作系统就像是一台结构复杂的机器,领导者和员工都是这个机器不可或缺的重要零件,承担着各自的工作职能。...
在群体中,领导权威是维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社会秩序的重要保证,是增强团结和凝聚意志的客观需要,既是一种特殊社会关系的体现,也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领导权威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影响力量,在领导活动中由领导者自身因素和领导行为相结合,对被...
2014年1月14日下午,在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会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首任常务副院长奚洁人教授倡导下,学会与上海沪港国际咨询集团研究院共同举办跨界领导力学术研讨座谈会。学会执行秘书长、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梅丽红教授,学会副秘书长东华...
近期,笔者针对校长领导力与学校软实力,通过问卷调查法,以自编的问卷(包括选择题和开放题)对福建、广东、浙江、江西、湖南、广西等七个省区35所中学的师生、学校行政干部及家长、社会其他人员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218份。对其选择...
1序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更多的女性步入商界,她们优秀卓越,晋升到领导位置的女性已不再是屈指可数。大批优秀的女性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的企业中,一部分有能力的女性却被拒之门外,她们得不到与同职位男性相公平的待遇,...
1怎样当好正职正职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党政一把手,他是班子中的帅,是班子的核心和主心骨,是一班之长。因此当正职的,必须有特殊的领导素质和特殊的领导方法。1.1正职应发挥的四大作用①导向作用。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最主要的责任,就是把党的路线、方...
生活就是艺术。从领导艺术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耐心地、细细地体悟一下饺子的制作过程,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问题处理、君臣相使、治国理政、中庸包容等领导之道和领导艺术。一、饧面饧出的问题处理艺术包饺子先要和面,而且水面比要恰到好处,这样和出的面...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一个特点是多字同音。从领导艺术角度而言,同音不同形的字能够演绎出不同的内涵。例如,誉欲愚三字,就有不同的指向,如果我们以弘扬下属正能量为主题,将其放在一起探讨,就会变成散装的领导艺术。一、用誉的领导艺术荣誉是下属...
领导干部执政水平高低的关键不是其地位的高低,而是其自身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