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王维人生哲学体系探析
【引言】王维人生领悟的现代价值探究引言
【第一章】王维人生哲学形成和发展的背景
【2.1 2.2】“空中有生”的生命观
【2.3 2.4】任运自然的处世观
【第三章】王维人生哲学的特点、影响和现代价值
【结论/参考文献】王维人生观念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 王维人生哲学的特点、影响和现代价值
王维的人生哲学是在他人生跌宕起伏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有着不同于别人的特点。他人生哲学中充满的智慧不仅对当时文人学士们起到影响,更在后来的历史河流中惠泽他人。
3.1 王维人生哲学的特点、影响
3.1.1 王维人生哲学的特点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宋朝苏东坡对王维的诗画作品发表的评论,而这一评论在之后的岁月中几乎成了所有评论的代名词。
王维的诗画蕴含耐人寻味的哲理,如同他的人一样,悠远静谧,空灵超脱。而王维用它的一生感悟形成的人生哲学也是充满自己的特色:王维人生哲学的最大特点既是强烈的生命意识。他的人生哲学与他一生的际遇密切相关,王维把他对生命真挚强烈的感情一并带进他的诗歌天地,以既朴实又充满灵性的语言妙笔生花的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或空灵或淡远的画卷。而这种画卷展现的人生场景离我们并不远,于人或是曾经有过,或是正在经历,又或许就在未来不远。
王维人生哲学是一部对自我人生反思感悟的哲学,充满自己对生活,对生命的理解。他的人生哲学像一面镜子,他对生命的真实理解,可以观照到每个人的人生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更真实的自己,有所启迪。
王维人生哲学的第二特点是强调"自性内照".王维一生总是为心而求,无论前期的儒家理想,还是后期如何在现实与理想、困顿与自由间达到平和,总是与心相连、与心相关,这也是他在接触到南禅宗后写下"少年不足言,识道年已长"的感慨,倾心南禅宗后慢慢释怀的原因。王维的人生哲学强调的是契识自己本心后的自我反思、自我解脱的人生智慧,是生命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与禅宗思想相互印证后,得出自己独特的看法。
其人生哲学彰显着"自性内照"的力量,强调以内心的自我解脱来克服现世的苦难。唯有复归自性清净,做到明心见性,反省自心,苦难都会消融,然后给自己生命以华丽的转身,得到的将是一笔无价的人生瑰宝。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明心见性",正是此理。王维对于生命的感悟已经将禅宗思想作为启迪心灵、升华人生境界的钥匙,"以心为宗"来体悟万物,心空,则无欲、无执,不生、不死,大休大息,即见性成佛。
第三即是其人生哲学的圆融性。王维早年有儒家抱负,中期微显道家风采,晚年更是得佛家禅宗的妙韵,很符合中国古代士人的"入与儒,出于道,依于佛"的路径。但他不像杜甫一生抱守儒家,李白求道如谪仙,他的一生都伴随着三家思想的共同成长变化,甚至在每一时期三家的思想都是交织而不可分离的,其中有庄融入禅,禅融儒庄、庄禅并用等等。而这些也构成了王维思想的内核,为其创生出属于自己"适"的价值观和有自己体悟的"空中有生"的生命观提供了深厚的思想渊源。
第四特点即其人生哲学的随机生变。王维不是一位纯正的思想家、哲学家,他更像一位承载生命的人生体悟者,分享着他的人生智慧。他学集儒、释、道,并深得其中精髓,他所理解的思想并非为了思想研究,而是真正的作用于人生,在人生不同经历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起到不同的作用。正是这种因"变"生悟,使他的人生哲学充满灵活的韵味。读王维的作品,千人观之,千人千得。或读之得悠远,或读之得淡泊,或读之得适意,或读之得放下。甚至人也会因不同时期读来得一番不同的领悟,展现了其诗文中蕴含的哲学慧思的随机生变特点。
王维人生哲学的这些特点,无论是生命性,或强调自性,还是圆融随机性,概以言而讲之,皆是一个"空"字幻化。作者认为这也是其被称为"诗佛"最根本的原因。
3.1.2 王维人生哲学的影响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王维的人生哲学是在生命的基础上,在生命与现实、求与得间的困顿中不断探索解脱、释心智慧的课题总结。纵观他的一生,他对生命的认识是建立在儒、释、道三者基础上的,其中更是禅宗思想让他的生命在困顿与压抑中走向隐逸超脱,他生命中每一次牵绊都使他一步步的向更升华的自我靠拢,并且不断的将所领悟的佛理与慧思通过指尖与心性的对话中圆融出诗中禅意,更将他们真是融入到自己的人生中,孕育处生命的禅意。
他的一生都与"爱"有关,亲情之爱,夫妻挚爱,理想之爱,这些或失去或不得志都使他不断寻求解脱,形成一条因爱而生困、因困而生隐、因隐而求安、安而释心、释而得圆的路径,获得生命的圆融。王维人生哲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对后人"身"与"心"的影响上:
王维人生哲学对身的影响,包括其素食尚俭的观念对后人在"身"与"欲"的关系中其调和引导作用,而对后世之人尤其后世为官之人最大的影响即是当仕隐发生冲突时,并非只有屈原投江的惨烈或是陶渊明离尘而去的决绝,他为"仕隐"创生出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摆脱了"非 A 即 B"或"非 B 即 A"的模式,使得生命得以转向,得以重新定位。他的"身心相离""亦官亦隐"不仅为后人提供了"适性解脱"的智慧,更为后代仕途之人开辟了独特的精神生存空间,为生命寻得一种更开阔的方式。
王维对人心的影响则是一诗除却一心尘。王维适性解脱,选择救心,他亦官亦隐的方式使其既入世存身又出世清心。而他这种对生命中矛盾的溶解在其诗中都以最简单的言语、最简单的感情出现,清浅却耐人寻味。胡应麟《诗薮》所评:
使人"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闻一多先生也对唐诗评论中说"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的传统,后代的中国诗人也大半以此为标准,即调理性情,静赏自然。"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傅东华在将王维的诗歌进行分期之时,评论"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中性情最'温柔敦厚'第一也是唯一的诗人,他的诗作堪称是中庸主义的最美的花朵。
"正是这种温柔性情,不仅温润了他的一生,更使他人在读其诗感受其人领悟其人生哲学面对自己的人生时,陶冶性情,一诗除却一心尘。
王维为后人赞赏欣赏,不仅是因在其对生命的深刻反思,更在于他人生态度中的既任运自然又温润的坚守,让人欣赏,反思,反观自己的人生,得到力量,升华自己的人生,锻造属于自己的生命色泽。
3.2 王维人生哲学的现代价值
3.2.1 与现代人生问题的契合
《管子·形势》中说: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
今有疑惑可以去考察古代,同样对于未来有不了解的问题可去考察他的过去。万事万物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虽然路径不同,但道理总是一样的。
哲学与科技二者的关系既是相互联系、促进,又是相互制约的。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科技日盛,人类进入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以来,很多东西不断潜移默化的改变着,甚至朝着未知的方向异化。这是最好的时代,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甚至可以上天入海;这也是糟糕的时代,物欲横流压力倍增,问题层出不穷。
譬如世界中出现的资源危机、生态破坏、资源危机、精神空虚、犯罪问题等等,这些在不断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发展。涉及人生问题,则是现实物质与内心精神发展的不平衡,人类社会已经由以前的物质不满足时代转向了精神的不安宁时代,这已成为时代特征之一。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给人的生活带来了飞跃性的提高,不仅受到强大的经济流的洗礼,更受到西方涌进的各种思想的冲击,在这种环境下,人的生命受到不同程度的洗礼,从而生成了多种多样的生命状态和复杂多元的价值观,如生命单一化、生活片面化、生活虚假化、生命理想庸俗化,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狭隘的自我主义"等等,这些问题反映出人们生活提升的同时精神生活接不上轨道。物欲的追逐和现实的压力模糊了人们对内心精神大厦的构建,世界五彩缤纷,人身心却常离,物欲的短暂满足之后却是更慌张的迷茫,本心渐渐被遗忘。
这种快速发展给予人们多,却也带来少,人们生活中不断在缺失,缺失对人生的理解和信仰。拿大学来说,大学是国家重器,更重要的是学习、延续、发展他的传统,用来建构自己的人生,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但现在已成为批量生产就业生的地方,其中原因值得考量。
人生不断的被物化、异化,人生本然的问题就会被孤立,这一现象直接导致生命的迷失和缺失。萎靡不振、烦躁、消沉、绝望等一系列负面的情绪常常周游在人们的生活之中,社会中道德沦丧事件不断上演,自杀事件层出不穷。生命的产生本是世界的奇迹,而现在的生命却经历着震荡,生命的存在才是人的一切可能性的基础和前提。
所以重视和关注人的人生成为一个时代迫切解决的课题。因此,站在哲学的视角来看,在对人生问题进行关注的同时就已经意味着开始追问生命自身的价值。"我思故我在"笛卡尔首先打出人的主体性大旗,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人们应该尽最大可能的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消除物化,尊重生命,追求精神的自由,恢复生命的本来面目,走向更真实的"真我".
对人生来说,哲学最大的功用一是唤醒,二是批判。唤醒人们对真实生命的认识,批判过往人生的是与非。哲学的批判喊声在世界的喧嚣中越来越弱,当物欲沉醉了人生的本来面貌,此时我们需要停下来,反观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反思生命的本质问题和去向问题,思索如何更好的安顿我们的生命。人生是一段长途跋涉的旅程,只有确定目的和方向,才能走得更远更好,才不至于徒劳无益。
对于人生的关注,历来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特质。人的一生都在伴随着生存问题、精神问题、生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则显现出人对人生理解的高度和深度。王维的人生哲学是建立在对自己人生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上诗意化的智慧总结,而这种智慧对当今社会人所遇到的人生困境同样重要,都可与之进行对比和深思,通过反思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答案。
3.2.2 王维人生哲学对生命问题的价值
即使时代在变,但古今之事本无不同,人生经历亦是如是。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和王维一样的经历,有人生不得意时,有矛盾纠缠时,有低沉苦闷时,有爱别离时。儒家修身,道家治病,佛家治心。王维的人生的智慧是在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下圆融、锻造而成的,他用文学的方式、以生命为长度刻下人生给予他的感悟,其人格高雅,思想超脱,生活有节,这些都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人有所启示,指引人以王维的人生智慧为借鉴,全面剖析自我,扬弃自我,思索建构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什么样的人生有很高的价值。
王维的人生哲学对于他人人生的价值不仅在身,更在于心。概况起来主要是四个方面,他们分别是变、觉、圆、超。变。心固者固心,痛苦往往来自于执着。《金刚经》上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经中意指不执著于我,不执著于他,不执著于所有众生,不执著于有生死的一切。孔子也讲"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强调在两端之间找出动态的平衡,注重权变。王维曾经深陷仕途不得志的痛苦,但改其以往己见,放下对现实仕途的执着,寄情山水,任运自然,在适意中体悟生命的真谛。
人生总是处于流动的过程之中,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太执着于过去便看不见现在和将来,太执着于是非只能被是非所伤,太执着己见只会迷住自己的眼,看不清自己的前方,看不清自己的内心,反生痛苦,如是而已。只有断除我见,让生命保持"源头活水来",不断的修正自我,完善自我,这样不仅能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更能让内心不住成见,自在安然。
觉。反观自心,脱离迷惑。《坛经》说"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六祖慧能提倡自性清净,不著文字,直下彻悟,顿悟成佛。对于佛之一字,是修,是悟,还是觉,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是以行制性,悟道是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觉之于佛,在体悟自性,真如。佛离我们太远,又不远。但落实到现实人生中,我们更需要的是反观自心,脱离迷惑的觉,由迷惑而醒悟,由模糊而清晰,认清自己是谁,认清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去向,认清现实,由内心觉悟出发,"有助于人们去主动创造历史".
圆。法不孤起,圆通达观。《楞伽经》中说"以一切法,皆依众缘和合而妄起,无有自性,故缘起自性",经中意指世间万事万物皆是在因缘条件下和合而成,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单独成立,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可以单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世间所有事物的存在发展都与其他事物之间充满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从古自今都流淌着"合"的哲学,既有天地阴阳相和,又有国家一统之合。"合"有因缘之和,自然融合之意。世界万物都有原因而起,没有无缘由之痛,没有无缘由之病,没有孤立存在的人和事,一切都有联系。王维最后在禅宗的调和下圆融出适合自己的"适",也不是孤立的,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已在故处生,才能在彼处成。人生是个画圆的过程,人生中的人和事也是圆通的,用圆通的观点处理周身,少一分棱角,多一分达观。
超。跳出界限,超越超脱。庄子于《大宗师》写到:"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被传颂美好至深爱情语句的原意是指与其在干涸的陆地上如此友爱,不如在江河湖海中各自游走,相互忘去,更是表达人生的另一种更高的境界-超脱淡泊。庄子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追求一种超然物外,不为世界所动的状态,既在世界之中,又在世界之外,主张通过改造自己的内心世界,齐物逍遥。禅宗也强调超越精神,注重"无念、无相、无住"的心的内在超越,心识万物,通过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来与外部世界达到平和,走向超脱。王维跳出仕隐的界限,游走在仕隐之间,既在其中,又在其外,通过内心的改变,使得内心超脱自在。现实生活中,处于矛盾中的人也一样,处在纠缠之中不如尝试跳出来,或许会看到第三面。就像周国平在《论超脱》结尾处所说"有超脱的一面,看到人生的界限,和人生有距离,反而更能看清楚人生中什么东西真正有价值。"
廉与耻是儒家道德哲学的两个重要范畴。笔者之所以将这两者加以综合考察并阐明其当代意义,主要是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廉与耻既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伦范,又是密切相关的品性规范。不论是在儒家现世文献还是出土文献之中,廉与耻经常单独被加以运...
摘要1923年,科玄论战引发了中国近现代社会以来第一场人生观问题的激烈讨论。科学派主张科学足以解决人生问题,以否定传统玄学之价值。玄学派则认为科学并不能解决人生问题。在科学派与玄学派对待人生问题的尖锐立场之外,东方文化派的杜亚泉提出了具有调...
结论山水有相逢,生命影响生命。当我们能从王维的人生哲学中得到指引人生的智慧,并经过反思得到建设性意见时,他也在当时环境下受到前人的智慧启发。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讲,王维的人生哲学绝不仅限于之上所述,因为他的人生哲学是依生命而起,承生命所容,...
4杜亚泉人生哲学的时代意义4.1讴歌生命,进化人心(AcuraLife,EvoluteHeart)作为宇宙万物中的生命必须把人生过得有意义,必须把这个生表现出来,把生命流传下去,才能体现生命的特性。但现代人的最大问题在于:太多的人致力于物质性的感性生活,反而...
在伦理学的研究当中,想象力在伦理生活中的作用一直没有得到详细而深入的专题考察.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首先在于,想象力被当作形而上学基础层次的问题被考察,是康德之后才开始的事情,而由于想象力问题的极端困难性,它甚至在海德格尔(特别是他的《康德书》)、胡...
人性及人生价值应然问题历来是儒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这是其生命价值意识高度自觉和学问旨趣的基本表征.生当北宋的周敦颐(1017-1073),在其全新的天人之学视阈下,深化了上述问题,并开示了他的人性论与德性修养理路,从而为儒学新形态理学的确...
1绪论1.1选题背景和意义(BackgroundandSignificance)1.1.1选题背景纵观现代中国的思想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杜亚泉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人们对他真正的认识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那是因为《杜亚泉文...
伦理学是关于善的学科,但是,它与真又有不解之缘。从传统伦理学来看,尽管中国的传统伦理学(我们这里特指儒家伦理学)和西方的传统伦理学作为善的理论都涉及到了真的问题,但是,它们对于真善关系的处理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它们的...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不仅拓展和扩大了伦理学理论范围,而且将环境伦理学的价值范式转向了非人类中心主义,这种转向是一种生态学转向,罗尔斯顿通过对价值的分析,将其作为其自然的内在价值理论的突破口,进而由价值推导出人类的义务,建构起了一个使人们诗意...
本文旨在探讨工程伦理在产品系统设计理论下的应用价值, 通过分析现代工业设计与现代产品工程的关系, 研究工程伦理指导设计的具体途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