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

西方生态伦理思想演变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05 共447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西方生态伦理流派的形成发展探析 
【第一章】西方生态伦理思想演变研究绪论 
【第二章】过程的内涵及生态伦理流派 
【第三章】生态伦理流派的古代西方思想渊源 
【第四章】近代西方生态伦理流派
【第五章】现代西方生态伦理主要思想 
【结语/参考文献】西方生态哲学体系形成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在人类降生后就一直处于激烈的争论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态伦理思想就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生态伦理作为环境庇护的伦理依据在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和逐步加强的环境意识中已凸显出来。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全球面临着环境、资源、人口等生态困境,并且由于工业社会中的人们出现了精神失落,这也导致了生态困境的形成。绿色革命的蓬勃兴起也促进了生态伦理思想的孕育、创立和发展。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学所揭示的依赖性、集体性是相契合的。

  1.1.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生态伦理学作为伦理学的一个应用性分支,具备伦理学的所有基本属性。生态伦理学的使命也不在于提出“保护生态”这一道德要求,而在于为该要求赋予道德理由和依据,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正是生态伦理学为完成该使命而形成的两种基本论证方案,为人类的实践活动奠定理论基石①。对西方生态伦理流派的过程研究有助于生态哲学的研究与发展。

  现实意义:当前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处在风口浪尖上,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破坏自然的整体生态性上来寻求人类正确的发展方式。生态学所揭示的相互依赖性、整体性与生态伦理思想相契合。在生态伦理学与生态哲学的指导下,不仅要考虑人类的利益还要考虑除人之外的动物、植物以及整个自然界的利益。

  在生态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从生态哲学的角度对西方生态伦理流派的过程解析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关于西方生态伦理流派的过程解析主要集中在它的历史过程上,也就是过程哲学中的转变过程。这里从自然观层面和伦理观层面分别展开,自然观层面认为要以自然为整体去讨论人类中心主义、动物权利论、生物中心主义、生态整体主义;伦理观层面认为要从扩展伦理范围方面来讨论。还有些学者认为四大生态伦理流派可以取其利弊,相互贯通,携手共同走向生态纪元。

  1.2.1 国外研究状况

  解读西方生态伦理思想可以有多种方式。如,沃斯特的《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主要从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其与环境保护思想的汇流从而形成生态伦理思想来进行审视①;纳什的《大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学史》是把西方生态伦理思想解读成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传统的最新发展②。国外学者们认为,要使其发展动向和历史价值具有全面性和深刻性的意义,就要以动态的、宏观的视域为主要的研究方向而不是从静态的、具体的方面探究③。

  国外对人类中心主义研究的代表人物和其研究成果主要有:帕斯莫尔《人类对自然应负的职责》④、墨迪《一种现代的人类中心主义》⑤、诺顿《环境伦理学与弱式人类中心主义》以及麦克洛斯基的《生态伦理学和政治》等。他们认为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保护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主导观念以及实践这一观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的就是为了说明“人类”的主体性,还有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的权利⑥。

  随着对西方生态伦理流派的进一步分析,人们意识到动物也是生命,而后开始研究动物的权利问题。其中斯坦利、古德洛维奇和哈里斯提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不是人类专有的,动物也同样具备,我们只要认可动物拥有生命和感觉,就必须把自由、平等、博爱的伟大原则延用到动物身上去,就必须承认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在动物身上同样适用⑦。他们并不满足于把道德关怀范围扩展到动物上,在强调动物具备生命和感受痛苦的能力后,又把整个自然界当做探究的对象,阐述了由最初的个体观逐渐转变为整体主义生态观的思想⑧。亦如,苏珊·福莱德在《像山那样思考:奥尔多·利奥波德和对鹿、狼及森林的生态观的演变》,《利奥波德的沙乡》⑨中指出利奥波德的生态观由最初的个体观逐渐转变为整体主义生态观。她多层面地呈现了利奥波德的精彩人生,例如在利奥波德的荒野管理方法和大地伦理思想等方面做了详细地介绍,同时也涉及利奥波德个人生活工作等方面①。她通过整理利奥波德的研究成果,更详细充分的梳理了他的理论。

  当今的全球危机,是由于人类所面对的地球上的复杂变化已经超出了地球的承受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着名生态学家托马斯·柏励提出生态纪元的生态伦理②。他认为在地球的地质--生命历史中,这是继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物种大批灭绝之后的第三次终结;宏观生物学以生态学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与气象学,地球,人类健康,环境污染与防治等领域相交叉,强调走向生态纪元的发展过程是人类思维所产生的技术与自然技术相兼容的过程。走向生态纪,还需要创造性、伟大的故事,人类有效的回应以及生态纪的语言③。

  1.2.2 国内研究状况

  科技革命是把双刃剑,既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又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于是乎环境问题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要想解决好环境问题就要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所以人类与自然又重新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其中余谋昌教授在《“人与自然”重新成为研究的热点》一文中就有提到这个问题④。生态伦理流派也发展出了很多新的理论,着名的“大地伦理学”就是其中之一,它把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扩展到人类与自然中的大地的关系。如杨通进教授认为利奥波德在历经了大致三个时期后建立了大地伦理学,通过在对许许多多的理论挑战进行回应的过程中得到深化、发展和完善⑤。卢风强调整体主义方法与个体主义生态哲学的理论特质不同,认为人不能是自然界的最高主体,更不能是绝对的主体,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大自然可以作为最高的、绝对的主体,因为它的生命是无限的⑥。余谋昌还承认环境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环境问题,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问题⑦。他们都从生态整体上来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类的价值等同于自然价值。

  伦理的道德范围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是伦理学方面研究的主要内容。叶平对于伦理扩展的必要性也持肯定的态度。他在《关于莱奥波尔德及其大地伦理研究》中,大体地评价了利奥波德在林业管理中的工作,阐明了其价值观、权力观、生态方法论及伦理扩展的关键性①。也可以说,人类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重新认识了道德关怀的范围,强调要使生态系统和谐发展就要扩展道德关怀对象及伦理范围,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危机的日趋恶化,促使人们怀疑以人为中心的观点是错误的,产生了包括以动物、植物、自然界为主体的生态伦理流派,非人类中心主义理念应运而生。李秀艳、崔子修在《非人类中心主义理论流派述评》中剖析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理论是学界对西方生态伦理思想史上已有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流派理论整理归纳的结果,并对动物权利理论、生物中心论和生态整体论做出介绍和评价②。在与人类中心主义抵抗的层面上,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各理论流派是一致的,当然他们存在统一的地方是在谋求人对自然进行道德关怀的目标上。傅华在《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概况》中对西方生态伦理学的发展史进行研究并总结出,自然中心主义把一切生命都扩展到伦理学的界限内;生命和自然既具有外在价值又具有内在价值;人类的生物本性和文化本性决定了人类既是地球中的普通一员,又是自然界中的调控器官,它肩负着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德代理者的职责③。

  关于对西方生态伦理流派的整合与超越,范洪提出无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理念并认为无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是在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纷争不己的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对人与自然关系新阐释的生态理念。关于无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理念的研究,国内目前尚未出现正式的提法,然而这种新的生态理念的诞生与国外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探究息息相关④。同时,包庆德也承认扬弃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

  他认为,人类中心主义在弘扬人的主观能动性、主体创造性、主动进取性等方面确有其存在的某种合理性。然而,这本应是绝对地以尊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序运作规律为其前提条件的,在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现实敦促下人类应该而且必须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⑤。

  经过对国内外已有相关方面资料的整理,发现关于西方生态伦理流派的历史过程方面研究的较为体系化,对生态伦理流派的逻辑内容研究的较为透彻,对正确认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在生态危机持续加重的背景下,更多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歧和争论,却忽视了四大流派在转变过程中的共生关系。实际上,可以运用过程哲学来更好的解析西方生态伦理流派。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西方生态伦理流派包括人类中心主义、动物权利论、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整体主义。这种流派间的对抗、差异源于概念内核的不同,因此从分析各生态伦理流派的形成过程及其历史演变入手,通过运用过程哲学的相关内容对它们解读,得知各流派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所以四大生态伦理流派并不是不可以同时共存的。无论是哪个流派,都应当明确其各自的科学合理内涵。那么各流派在历史时期是如何转变的,它们又是怎么发生共生关系的,对这些问题将着重进行尝试性探讨并作出解读,同时借助过程哲学对西方生态伦理流派的解读,以及历史与逻辑为主线来研究它们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的解读,反映了生态哲学研究的新的发展趋势。

  1.3.2 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研究法:运用己有的各种文献资料对相关理论、己有研究成果进行查阅、总结、分析,归纳出有关生态伦理流派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客观、公正、辩证地看待各流派的科学合理成分及其不足,为下一步解析西方生态伦理流派的过程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比较分析法:一方面把人类中心主义、动物权利论、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整体主义的形成、核心观点及其理论等进行阐述。另一方面对不同历史时期下的各流派的不同的共生关系进行解析。基于这些对比、差异,提出运用过程哲学来解读西方生态伦理流派,揭示生态哲学研究不断发展演进的必然趋势。

  第三运用过程哲学的过程研究方法:以过程哲学的“转变”和“共生”分析和研究西方生态伦理流派,研究西方生态伦理流派自身的发展历史,解读每一时代它们和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或者说,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解放论和生态整体主义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1.3.3 创新点

  目前国内外对西方生态伦理流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伦理流派的逻辑内容、各生态伦理流派的内涵、哪个流派应该得到更多的道德关怀、生态伦理流派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其中在是否走出人类中心主义、是否走进非人类中心主义(动物权利论、生物中心主义、生态整体主义)等方面的研究相对集中,基于以上国内外对西方生态伦理流派的研究现状,论文涉及以下创新点:

  第一,运用过程哲学解读西方生态伦理流派。

  第二,从历史的转变过程,还有共生的过程研究西方生态伦理流派的发展,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共生关系。

  第三,运用过程哲学的共生过程解读出工业革命时期林奈是首位在“生态学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学者。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伦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