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现状机改善策略

来源:东方企业文化 作者:左冬梅
发布于:2020-03-11 共4487字

  公共管理伦理学论文(力荐8篇范文)之第六篇

  摘要:公共管理是群众社会活动比较特殊的领域, 具有很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这就要求在实际管理中将道德意识和伦理精神结合在一起, 对公共管理伦理的各种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本文在阐述公共管理伦理涵义和现状的基础上, 对公共管理伦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公共管理,伦理,缺失,对策

公共管理伦理学论文

  公共管理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产生的, 是公共责任, 其本质是维护社会正义并获得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伦理是以正义为前提指导人们该如何做、做什么。公共管理伦理在现代公共管理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公共管理伦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管理主体缺少自律意识、外在环境对管理具有负面影响、公共管理伦理缺少教育制度等问题, 要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 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促进公共管理伦理的健康发展。

  一、公共管理伦理缺失的现状

  人类管理关系的历史很悠久, 在特定的发展时期出现并发展起来。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 西方发达国家认识到伦理和管理间的密切关系, 建立管理伦理这门重要学科。八十年代后, 伦理和管理相结合的趋势更加明显, 一些学者提出管理伦理的学术说法。管理伦理的产生和发展能符合我国改革和转型过程中对公共管理提出的具体要求。

  改革开放后, 西方的管理思想逐步进入我国, 管理伦理才得到理论界的重视, 这种结合是人性发展的选择, 是社会压力和竞争不断升级的必然结果。新世纪后, 社会治理的方式逐渐发展变化, 公共管理取代单纯由政府实施的管理。公共管理是新型治理方式, 在政府转变职能的现阶段, 建设社会公德、将社会伦理和公共管理相结合对提高管理具有突出的辅助作用。

  生活中重视公共伦理建设, 不但能推动公共管理者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 对社会利益进行维护。也能推动公共道德的建设, 从内部来管理和约束人的动机, 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以及发展。但是目前在建设公共管理的环节上, 虽然获得一定成绩, 但实践中也出现伦理缺失的现象, 尤其是公众自身和政府组织的伦理失范已经相当严重。现在这种情况, 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公众呼吁建立完善的道德规范。所以怎样提高公共伦理建设并对其进行细致研究, 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公共管理的内涵以及伦理趋向

  为了实现公共利益, 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公共管理这种新型治理模式一定会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取向, 公共管理是伦理行为, 而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会对公共管理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伦理和公共管理具有一致性。

  首先公共管理伦理化能推进市场经济伦理的发展。公共管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诞生并发展起来的, 市场经济伦理一定会让公共管理产生新的伦理价值取向。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分离了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领域。只有在利益发展分化和冲突时, 道德和伦理的作用才能显示出来, 讨论和研究应当、善、正义、公平等概念才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共管理要协调因为利益冲突和分化引起的不同利益关系的紧张状态, 对社会的和谐氛围予以维护, 展示出人们追求“善”的价值取向和伦理化要求。

  其次现代管理所具有的人本主义倾向推动公共管理伦理化的发展。现代管理发展过程中出现明显的人本化趋势和倾向, 每一个管理者在管理时都会对其他人产生一定影响, 而管理行为能够体现出管理者的人性。因此完善管理者的人性, 能够促进属下人性的发展。公共管理也有较强的人本主义倾向, 要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 充分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体现出人的价值。公共管理的人本倾向形成以道德为主干的管理方式, 体现出公共管理的伦理化。

  三、公共管理伦理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一) 公共管理者以及管理组织在对待社会利益和自身利益时运用了不恰当的态度

  公共管理缺乏伦理的主要原因是, 人们内心充满侵占和淡化公共利益的想法, 出现此想法是以公共管理的组织者和执行者的道德水平较差为基础的, 此伦理道德水平高低和管理者具有的价值观念和是非观念有直接关系。组织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受管理者素质的影响, 而管理者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受工作阅历、受教育情况、家庭环境的影响。公共管理者以及管理组织对待社会利益和自身利益所运用的不恰当态度, 其原因在于, 首先公共管理组织的宗旨、使命、目标和社会要求不一致, 例如在选择管理者时重视对其业绩、勤奋、能力进行考核, 轻视对其廉洁、德性的考核。其次公共管理者在工作中没有对自己的道德进行严格要求。

  (二) 公共管理环境中不同因素成为加重伦理的缺失外部力量

  公共管理环境中具有的刺激因素, 一些是组织内部环境产生的, 如对于政策、信息、物、财、人等资源调配和控制的权力以及由此造成的身份和地位的变化;一些是组织外部环境产生的, 如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对公共管理者以及管理组织的影响。形成组织内部环境因素的前提是组织的文化色彩和组织传统;形成外部因素与社会及其所在的历史时期有直接关系。功利化组织的诱因对管理者有较大影响。大部分公共组织的性质是非功利化的, 管理者应该抵制功利化因素带来的影响。但现阶段功利化不渗透到公共管理中, 部分组织和管理者也逐渐倾向功利化, 造成公共管理中伦理的缺失。

  (三) 公共管理教育制度和伦理的精神建设比较缓慢

  世界大部分国家发展社会经济的实践证明, 公共管理教育制度和伦理精神的建立与发展速度是导致公共管理伦理缺失的原因之一。我国公共管理教育制度和伦理文化的建设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城市化进程逐渐发展、人口快速流动、社会大众要求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社会改革和转型期间, 社会投入到公共管理伦理领域的精力较少。政府部门是公共管理服务和产品的提供者, 个人和企业是服务和产品的使用者。这种单一性的公共管理产品和服务方式造成消费生产间的伦理冲突, 而公共管理组织和个人更加重视传承而轻视发展。

  公共管理伦理教育制度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比较轻视公共管理伦理, 理论界没有透彻、系统、深入的对公共管理伦理进行分析和研究, 造成伦理建设没有明确的目标, 伦理工具也比较缺乏。第二、部分公共管理组织运用赢利性组织的规范管理和聘任员工、处理和社会间的关系, 进而降低了公共管理的伦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第三、伦理教育没有鲜明的公益性特点, 媒体和政府部门的宣传不到位, 很多公共管理伦理的相关教育受到利益的左右。

  四、根据公共管理中伦理缺失等问题而采取的策略

  目前公共管理中伦理缺失的现象比较严重, 具有特殊性的同时存在普遍性, 在公共权力大的领域, 问题就更加突出。所以降低和杜绝公共管理中伦理缺失的关键对象是能够行使公共权力的个人和组织。应对公共管理中伦理缺失要运用以下几种策略。

  (一) 对公共管理伦理的规范标准和作用领域予以明确

  随着公共管理领域的逐渐扩大, 政府部门和机构要提高对公共管理活动的分析和研究, 对其伦理标准和活动范围予以明确, 根据公共管理组织和管理者的具体要求进行明确区分, 同时规范社会公众的伦理道德。按照不同公共管理组织对群众生活产生影响的强弱不同, 制定不同级别的道德规范和考核标准, 提高公共管理伦理的覆盖范围和体系层次。增强公共管理伦理分析和研究的力度, 拓展精神教育的具体内容。应对公共管理组织和个人对社会利益和自身利益运用不恰当态度的问题, 要从增强公共管理者的道德修养和提高组织文化两个方面来降低不道德思想和行为。所以要加强对公共管理组织的监管, 提高对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考核和约束。

  伦理建设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不能运用普通组织的评价和考核标准。要特别重视公共管理者的廉洁自律、对正义事业的忠诚度以及道德责任感等情况, 运用伦理管理和教育方式控制管理者的私欲。在建设教育制度和伦理精神的过程中, 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有选择的继承传统伦理思想, 如义、仁、智、礼、信、耻、廉等。同时学习和借鉴国外伦理思想, 如幸福、善、德性、大方、勇敢、快乐、机智、诚实、坚强等。让公共管理者成为正义公平的守护者和实践者。

  (二) 公共管理领域要提高监控伦理环境的力度

  现在我国正经历着社会转型, 和公共管理具有密切关系的活动逐渐增多, 所以要提高监控伦理环境的力度, 降低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对公共管理组织的负面影响。构建起能够将所有公共管理领域进行覆盖的伦理环境, 对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具有经济利益的各级公共管理组织的做法, 提出科学合理的伦理要求, 并客观真实的评价实施效果。行业协会要管理和监督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对没有履行公共管理义务的个人、部门制定惩罚措施。在公共管理伦理中添加民众意志和理性精神, 增强全民参加民主决策和社会治理的主人翁意识, 制定并实施反腐的远期战略规划。

  根据社会转型时期不同外在因素影响和冲击公共管理组织和个人的伦理道德, 要建立起全角度、全方位覆盖的道德规范机制。构建起可以在决策中彰显公共意识的科学化、民主化管理机制, 要求全体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体现出依法办事、平等、公道、公正并控制欲望的素质, 让他们在对待公众利益时展示出实践精神并善待弱势群体。让廉洁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深入到每个公共管理工作者的心中, 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作为评价和考核公共管理组织和个人的论据, 提升组织的非经济性特征, 用服务型管理代替传统的统治型管理, 运用道德伦理评价标准对组织进行人性化管理。

  (三) 树立起道德典范, 推动公共管理伦理的建设和发展

  公共管理是社会治理的主要模式, 是为社会大众提供社会制度安排和道德人格自律等精神产品和服务。公共管理组织的目标是引领大众追求幸福, 也就是西方伦理中的“善”。公共管理组织不能围绕经济效益来制定功利化目标, 而要提供和公众具有密切关系的服务和产品, 所以该组织和管理者不能运用经济标准来对自身的获得和付出进行衡量, 其工作成绩因为具有长期性和非显着性的特点, 容易产生社会评价不真实、不客观的现象。所以应该按照组织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特点, 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教育和宣传。运用塑造公共管理者以及组织伦理典范的方式, 提高公共管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影响力。在对公共管理进行规范的过程中, 要将已经开展的传统活动和创新活动结合起来, 将公共管理伦理提高到国家管理的宏观层面上予以考虑。进一步明确各种公共管理的主体, 制定出可行的、具体的服务标准、管理方式以及管理理念。

  结束语:

  公共管理是实现社会治理的新方式, 其内容多种多样, 是具有多层次内在结构、多样化表现形式的公共道德体系。公共管理具有一定的伦理性, 它们的主体是政府、国家以及社会公共管理机构的全体人员, 活动的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平、主持社会正义。公共管理伦理体现在社会活动的整个过程, 是政策主体伦理、程序伦理、政策内容伦理的统一。目前, 公共管理伦理建设还存在一定问题, 需要从明确公共管理伦理的作用并制定相应标准、提高公共管理环境监控、塑造道德典范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推进公共管理伦理的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邱华靓.论公共危机管理中行政人员伦理缺失及救治[J].现代商贸工业.2010 (23)
  [2]谢治菊.公共管理模式嬗变的伦理学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1 (03)
  [3]邹丽萍.我国公共管理中公务员伦理困境的路径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3 (08)

点击查看>>公共管理伦理学论文(力荐8篇范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原文出处:左冬梅.公共管理中伦理缺失的对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24):154+15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伦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