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逻辑学论文 >

黑格尔批判形式逻辑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4-11-29 共7090字
论文摘要

  一、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所获得的是思维形式规律,作为形式规则,能保证在形式上之必然,但不能保证内容上之必然.亚里士多德基于"S 是 P"这一基本形式,研究各种性质、种类、关系及概念."S"为现象,"是"为核心,"P"为本质,把现象归属于本质,或把个别归属于一般,以此为基础架构了形式逻辑体系,所以形式逻辑本质上是基于"是"的肯定的逻辑,而"不是"则作为"是"的反面存在.

  康德肯定传统形式逻辑中的标准形式的真理的作用,但同时指出,标准的形式是不足以保证真理的理解.因为,即使一种知识可能是完全符合逻辑的形式,不与自身矛盾,但它仍可能与对象矛盾.所以简单的基于逻辑的真理的标准,应该是一个知识的内容和形式一致的普遍规律,而虽然这是所有真理的必要条件,因此是消极的条件:这种逻辑远不足够,它无法测试并找出形式正确但内容错误的知识.康德提出的四个"二律背反"是基于先验逻辑的.在四个"二律背反"中,"是"和"不是"可以同时建立,在康德看来,这证明了理性只能有负面作用,不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对于康德的理性世界的矛盾这一突破性的发现,黑格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在理性世界的矛盾,却停滞于这四个"二律背反",这却是黑格尔所认为的缺陷."二律背反"只属于主观的思维而物自体则在世界彼岸这一无法避免的片面性,以及知识逻辑与辩证逻辑之间的明显的理解差异.黑格尔认为,这正是表明康德止步在"辩证的或否定的理性".形式逻辑不承认矛盾是很荒谬的,不存在所谓的"非此即彼"的那种抽象的东西,"是一个普遍的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在这个伟大的力量面前,无论怎样稳定坚固的事物,没有一个能持久和不动摇."列宁认为"黑格尔对康德的唯心主义从主观的提高到客观的、绝对的".

  黑格尔在《逻辑学》和《小逻辑》中,给予形式逻辑以高度评价,但同时认为形式逻辑是"有限的东西的逻辑",没有实现"理性逻辑"的水平,这个逻辑的需要转变为"有生命的有机整体","其中每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的一个部分,但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才有真理".

  黑格尔不仅批评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反对纯粹形式的逻辑观,并系统阐述了辩证逻辑的基本规律.在他的"存在论"里,阐述了质量互变的基本规律,在"本质论"阐述了对立和统一的基本规律,在"概念论"阐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三大规律,阐述了一个实质:双方的扬弃和矛盾.黑格尔的"思维基于的绝对规则提出的命题,更仔细地看,它们是相互矛盾的、对立的,互相扬弃."理性思维可以让事物之间的差异急剧上升,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力到活力,从平淡到激烈,从而达到内部的运动和活力."黑格尔的逻辑是包含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辩证逻辑和思辨逻辑,但是辩证逻辑是以矛盾为原则的、否定的逻辑.而黑格尔认为,除了"是",也有"不是",并且有"是"到"不是"两者间的相互转化,"是"、"不是"及二者的统一就构成了黑格尔的逻辑学,他的思辨逻辑是一段由正题、反题、合题构成的三段论,正题被反题否定,反题被合题否定,即三段中任何形式都是对前一形式的否定,当合题表现为正题时又进入这一循环,然后被更高级的反题所否定,螺旋式上升,曲折性前进,从而达成最终目标."辩证逻辑是逻辑学的扬弃."黑格尔将这一历史观加入到康德的先验逻辑的基础上,将理性赋予了新的生命,认为其具有自我生成这一特殊"活"的属性,使理性思辨的"否定之否定"有更积极的意义.

  黑格尔并且将生命提到逻辑学高度,列宁认为是"把生命包含在逻辑学中的天才思想".黑格尔将生命看作实践和认识的前提.认为"概念出现在生命或有机界这一自然阶段上."黑格尔在《小逻辑》中强调"思想的客观性应该是:思想不仅是我们的思想,同时又是事物的自身或对象性的本质."认为"观念的第一个形式是生命……""如果逻辑的对象是真理,而真理的本身实质上又包含在认识之中,那么就不得不论述认识,……既然谈到认识,那就应该谈到生命"."生命把自己作为个别的主体而和客观性分隔开来"."有生命之物的这种客观性就是有机体",都一一体现了黑格尔把生命包含在逻辑学中的思想.

  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思想中,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他认为,"手段是比外在的合目的性的有限目的更高的东西.""人因自己的工具而具有支配外部自然界的力量,然而就自己的目的来说,他确实是服从自然界的."黑格尔认为手段工具高于目的,看到了生产工具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社会存在及其发展的过程中的地位和历史意义.格尔对形式逻辑的思维形式、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形式逻辑的思维方法,都进行了批判,下文将试图从这三个方面,论述其合理与偏颇之处.

  二、黑格尔批判的合理因素

  1.黑格尔批判形式逻辑的思维形式

  黑格尔认为,内容和形式同样重要,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辩证统一思想.黑格尔认为,说 A=A 的这一命题,只是一个重言的空话.矛盾"似乎不像统一有本质的和固有的规律".形式逻辑没有对思维形式进行研究,不研究其中的丰富内容.黑格尔说":直到现在的逻辑概念,还是建立在通常意识所始终假定的知识内容与知识形式的分离或真理与确定性的分离之上的.""正当的形式不但不与内容漠不相关,反而可以说这种形式即是内容本身."形式逻辑局限在抽象的同一性,不关注思维的内容,只是要求思维及自身在相同的形式上的同一而不能矛盾.

  在这种方式中,我们只能说是 A=A,虽然这是通过确定的形式保证了思维上的明晰,但实质上不能帮助我们掌握什么内容.为了让逻辑确保形式的必然性,也确保内容的必然性,就必然要求逻辑可以使形式和内容统一,内容是符合某种形式,形式存在某些内容.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思维和存在同一为前提,如果思维不能和存在同一,那可以提供的形式也只是主观的形式,陷入康德哲学的困境.

  黑格尔还研究了思维形式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转化.黑格尔曾明确地说":逻辑思想就形式而论有三方面:(a)抽象的或知性的方面;(b)辩证的或否定的理性的方面;(c)思辨的或肯定理性的方面."在概念、判断与推理的关系中,黑格尔说:"推论使自己成为在判断中概念的恢复,从而是判断与概念两者的统一与真理."黑格尔的逻辑超越了形式逻辑的对于内容性的局限,是基于"绝对理念"的思维规律对自我的发展.因此,概念发展逻辑不仅具有抽象的形式意义,也含有丰富的思想内涵的真正内涵逻辑.概念发展是其自身存在的发展,而且也是"绝对理念"的本体发展.

  因此,逻辑的内涵是内容自身发展决定形式,具有一定的从属于内容的形式,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互相结合的特点,是内涵逻辑不同于套用公式的形式逻辑的主要区别.

  因为离开了真理的自身发展进程,就无所谓内涵的逻辑,就无所谓黑格尔的"辩证法".

  黑格尔在对概念相互依赖转化关系中猜测到了事物的辩证法."概念的辩证运动……开始从形式的概念……到判断,然后……到推理,……到从概念的主观性向概念的客观性转化""(抽象的)概念的形成及其运用,已经包含着关于世界客观联系的规律性的看法、信念、意识."列宁则评价道:"黑格尔确实证明了: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更正确地说,不是证明了,而是天才地猜测到了."2.黑格尔批判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本质论一文中,黑格尔批判了排中律、同一律和矛盾率这三条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对于同一律,黑格尔批判道:各类范畴或规定如认为作为思想的本质的范围,它们将成为预先设定的默认主谓的形式.谓词由此十分重要,可以使得其主词将含有全部的含义.符合这种预设定形式的描述的命题就被认为是思想的所谓的普遍规律,这样子的同一律往往就被表达成"任何物体同一其自身",或者可以被表达成"甲是甲".而否定形式的表达形式则是:"在同一刻时间,甲不可以既是甲,又是非甲".这种预设主谓形式的命题不能认为是思想的真正的普遍规律,只是描述了抽象的一般规律的原因.

  这种主谓的自身就是矛盾的,因为在一个有效的命题中应该描述其谓语和主语的差异,形式上需要它做到,但这个命题无法做到.但这条规律被其他的命题所扬弃是非常容易的,这些命题逆向同一律而成为新的思维法.一些人认为即使同一律无法被证明是客观的,每个人的思维活动也是将根据此规律运行,而且普遍经验也证明,只要每个意识认识了同一律,都是可以接受这一规律的.但这一理论上的所谓经验,却是违背了普遍的经验.根据普遍经验,世界上没有按照此预设形式运行的思想和活动意识,没有与此预设形式设定的身份话语,没有根据此预设形式设定的身份存在.如果这种预设形式的同一律成为了真理,每个人都按照同一律来讲话,比如行星是行星,磁力是磁力,精神是精神,就会变得非常之可笑,这才是一个普遍经验.经院哲学只强调抽象的规律,早已经被其热情地鼓吹的逻辑,在人类的常识和理性上都被证明是错误的.

  对于矛盾律,黑格尔批判道:所谓矛盾概念的对立表现出的虚妄性是在一个普遍规律的堂皇公式上,这个公式说,任何事物的对于一切对立谓词只能有一个,而不能再有其他.这意思表述,某一事物不是白就是非白等等,甚至可以做到无限类推.同一和对立本身则是对立的,如果忘记这一点,就会在矛盾律的形式下将对立的原则看作是同一的,对一个概念的两个相反的标志,就会成为两者都没有或两者都有,出现逻辑上的错误,比如说一个方形的圆,虽然几何学家可以将圆当作多角度的许多直线构成的多边形,但如圆形这种存在(以其单纯的规则或曲面定义来说),还不能被认为是一种概念.在一个圆形的概念中,中心和边缘都是同样重要的,也同时存在这两个标志,但中心和边缘本身是矛盾的、对立的.

  对于排中律,黑格尔批判道:排中律是进行规定的知性所提出的原则,是为了摆脱矛盾,却不知道这反而回到了矛盾.例如,"如果甲非正甲,那么肯定为负甲",我们能看到,这句话定义了一个概念"甲",这个"甲"非"正甲",亦非"负甲",但也同时既能被认为是"正甲",也能被认为是"负甲".对排中律进行如此抽象的原因的本质是认为所有事物都是相反的.但事实证明,无论在天上或地上,在精神世界还是自然世界,不存在知性认为的抽象的"非此即彼"的存在.任何事物都有存在的但不与自身相一致的局限性.

  例如,在无机酸自身的性质也是盐基,即酸本身也是通过与对方的链接而存在.因此,酸不是静态的,而是在去实现其潜在的自然连续的尝试的过程中.黑格尔辩证地论述了对立和同一,并对两者进行了结合.他写道,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理论说的这些形式,只有提供理性思维的形式;对一般思维进行抽象理性的区分.这不是思辨思维的逻辑,没有对一般理智进行区分的合理和理性的逻辑;这个逻辑的基础是理智的同一性,即没什么事物应该是矛盾的.他认为,矛盾律只不过是同一律的否定形式,抽象出了一些不同的事物对立,而同一表现成一个事物,它不是思维,而是思维规律的对立."排中律"为了消除矛盾而进行知识规定提出的原则,但这种方法使它陷入矛盾.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的根本区别是其基本规律的核心不是同一律,而是对立统一规律.他说:"被认为是绝对的思维规律提炼出来的一些命题,再仔细分析,它们是矛盾的、对立的、互相扬弃的."在肯定与否定的关系问题上,形式逻辑从它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出发,必然把肯定与否定割裂,并绝对对立起来,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在相反叙述之间也不能有间体,于一个主题,我们必须肯定或否定一个云谓."黑格尔认为,肯定与否定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相互斗争,"人们总认为肯定与否定具有绝对的区别,其实两者是相同的.我们甚至可以称肯定为否定,反之也可以称否定为肯定."他认为"普遍的东西作为一般的否定性或者按第一个直接的否定说,就在自己里面具有作为特殊性那样的一般规律性.作为第二次普遍的东西,作为否定之否定,它就是绝对的规定性,或说个别性及具体化."形式逻辑对于肯定和否定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如果基于排中律、同一律、矛盾律这三大基本定律来推理,肯定会导致两者的分裂和绝对的对立,正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对比的叙事也不可以存在间体,我们必须明确对某个主题的给予一个云谓,不管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黑格尔则写道,肯定与否定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排斥、相互斗争.人们总是会觉得肯定绝对不同于否定,但事实上它们是相同的.甚至能把肯定称作否定,而把否定称之为肯定.按照一般的否定,这是在它自身的一般规律的特殊性而存在,作为再次的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就成为绝对的、具体的、个别的.

  3.黑格尔批判了形式逻辑的思维方法

  综合法、演绎法,归纳法等这些形式逻辑中的方法,都是能帮助思维从已知的部分扩展到未知的部分,因而具有很多的合理的要素,是对人的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但同时也因为形式逻辑只是对思维进行孤立和静止的分析,因此这些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局限.

  对这些形式逻辑的方法,黑格尔批判和解决了形式逻辑把归纳和演绎、综合和分析等方法进行对立的片面性,并发展出了更多的内容.他认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演绎推理的"大前提本身不一定是正确的,或不直接能成为判断的前提,而应根据结论,且本身以结论为前提.""归纳在本质上是一种主观推断."因此归纳出来的结论也仍然可能有问题,也就是说,演绎法不能保证其正确性的前提.黑格尔强调必须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形成辩证的认识分析方法"既是分析的,又是综合的".

  黑格尔认为,最开始是从最贫乏、最没有内容、最简单的范畴,发展到更具体的、更丰富的范畴.要想建立严格的逻辑的体系,必须从抽象到具体.开端或者说是逻辑的起点,开始是直接和一般的,是事物的一种抽象,这会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但随着进步会逐渐消失.开端不能以任何东西为前提或者中介.科学的整体的本身和路径,是一个圆圈.可以看出来黑格尔把"纯有"作为在他的逻辑体系的起点,"纯有"没有任何的规定,也不包含任何的内容,作为全部科学的依据,以此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正确的推论,得到最后的东西,即所谓的"绝对理念",作为一切存在的本质和依据.

  三、黑格尔批判的偏颇之处

  黑格尔认为,"由于作为出发点的事实并不是当作事实本身看,而是被作为神秘主义的结果".这说明黑格尔尝试分析的不是事物的客观逻辑,而仅仅是逻辑的自身.并非用逻辑证明事物,而是事情的论证逻辑.运用思辨的方法抓住概念自身逻辑,以实现哲学的最终目的.

  列宁曾如此评价黑格尔"倒转过来 = 纯粹的唯物主义."但是,由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虽然其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在认识过程中对辩证推移运有合理的方面、并能正确认识到在认识过程中是通过认识与行动、即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活动、认为"观念就是真理,因为真理就是客观性跟概念的符合……"以及蕴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等等方面,但是这些都蕴含了唯物主义的思想,需要列宁对其进行唯物主义的改造.

  马克思多次批判了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头足倒置",说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形式的方法.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用纯思和自我意识代替了人本身,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黑格尔虽然认识到了人的精神思维,和劳动作为人的本质所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但没有对物质性质的劳动有足够的认识,把物质劳动仅仅看作精神劳动的一种实现方式.1843 年马克思的《黑格尔哲学批判》得出的重要结论是:"理念变成了独立的主体,家庭和市民社会对国家之间的现实关系变成了理念的有想象的内部的活动.事实上,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他们才是真正的活动者;而思辨的思维却把这一切头足倒置."如果理念成为独立的主体,然后真正的主体(社会,家庭状况,任性等)将成为和其自身的不同、非现实、理念的客观因素.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他的辩证的方法,"从根本上说,不仅不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并且和其完全相反.在黑格尔的观点中,思维的过程,他称之为观念乃至成为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对现实事物的创造主,所以现实仅是思维过程的外在表现.我的想法是相反的,观念的东西不过是进入每个人的头脑并在头脑中得到改造过的物质事物.""在黑格尔这里,辩证法是倒置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找到神秘外在中的合理内核."因此马克思和黑格尔之间,除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的对立外,还有对现实事物自身的辩证法和观念成为现实造物主之间的对立,这是对唯物辩证法的性质的深入分析.

  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对于历史观的局限,"黑格尔认为世界上过去发生的一切和现在还在发生的一切就是他自己思维中发生的一切.因此历史的哲学仅仅是哲学的历史即他自己的哲学历史",而不是人民是主体这一条件为前提的现实的历史.同样,尽管黑格尔能认识到"异化"并看成是一个历史过程,但这是绝对思维的异化,是"精神的异化说",虽然他把财富和国家权力作为异化物,但"当他把财富、国家权力等等看成同人的本质相异化的本质时,这只是就它们的思想形式而言",而没有看到其现实性.所以,异化成了唯一的"纯粹的抽象的哲学思维"的异化,从人的本质的现实异化的思想反映变成了"不过是现实的人的本质即自我意识的异化现象".这些都证明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辩证的、充满了矛盾的、永恒运动的,如果用有限的范畴去理解客观世界,则会掉入矛盾的陷阱.人和自然界都是客观和感性的,是和人类的现实和感性活动相结合.所以辩证思维的范畴也随同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辩证的、充满了矛盾的、永恒运动的,所以辩证逻辑也不是一个纯思维主观活动的精神逻辑,而是对对象、现实、感性活动的逻辑.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是先于自然界而外化为自然界,这是第一个否定,随着绝对观念认识到自然界是异在而扬弃自然界而回到自身,就是否定之否定,其内核就是异化的扬弃.而马克思的辩证逻辑吸取了黑格尔合理的内核,揭示了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其核心为辩证否定.马克思这一开放的系统提供了事物螺旋式的发展的无限可能.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否定,"肯定"和"否定"的矛盾双方都得到了充分发展,并且互相向对方转化,从而向上升的方向变化和发展.扬弃则和矛盾双方紧密联系,既有发展,又有变化,使得矛盾双方扬弃了各自的片面性,在新的基础上达到了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 2 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2]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黑格尔.逻辑学(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4]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 1 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5]黑格尔.逻辑学(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6]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71.

  [7]贺善侃,辩证逻辑与现代思维(第二版)[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逻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