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查尔斯·汉布林(Charles Leonard Hamblin,1922--1985)是澳大利亚哲学家和计算机学家,墨尔本大学哲学硕士。早年间他主要从事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后来开始转向论辩哲学的研究。20 世纪 70 年代出版《谬误》一书,书中对传统谬误理论,尤其是对以柯比为代表的"标准谬误论"进行了批评。通过对传统谬误理论的研究,汉布林得出我们根本没有关于谬误理论的结论。在对传统谬误理论进行批判研究之后,汉布林提出了以"承诺库"为核心的"形式论辩术".汉布林在对传统谬误理论进行研究得过程中,发现传统论证理论的不足。汉布林指出传统论证理论将论证和蕴含等同的缺点。传统论证理论主要依靠形式演绎逻辑,将论证看作成静态化、无目的性和零主体的数学公式集演算。汉布林从论辩的视角研究论证,提出了以"接受"为基础的论证系统。汉布林在对传统论证理论进行批判研究之后,提出自己的论证理论评价标准,即真性标准、认识标准和论辩标准。
汉布林的非形式逻辑思想引起了逻辑学界研究谬误和论证的高潮。加拿大哲学家沃尔顿将汉布林的单一论辩模型发展成为多种对话类型,提出了新的谬误评价法。爱默伦和荷罗顿道斯特在汉布林"形式论辩术"基础之上,从符号三维度--语义维度、语形维度和语用维度研究谬误提出"语用论辩术".汉布林的论证理论还促进了论证理论的革新,表现在从语用维度研究谬误的回归和可废止语用论辩模型的推出。
汉布林的非形式逻辑思想是在对传统谬误思想和传统论证理论批判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国内外逻辑学者对谬误和论证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外逻辑学者在每个时期都提出了不同的谬误理论和论证理论。亚里士多德是谬误学科的早期研究者,其逻辑学着作《辩谬篇》被逻辑学界认为是西方最早的关于谬误的着作。怀特莱是继亚里士多德之后研究谬误的集大成者。怀特莱指出亚里士多德的谬误分类没有建立在任何明晰的原则之上的缺点,重新按照逻辑的标准对谬误进行了分类。怀特莱的谬误理论是继亚里士多德谬误研究之后的第二个里程碑。穆勒将归纳谬误和形式谬误放到同等重要位置,改变了怀特莱单方面从形式逻辑角度划分谬误的不足。以美国哲学家柯比为代表的"标准谬误论"吸取了亚氏和怀特莱谬误研究的合理部分,成为当时逻辑学界公认的谬误学科的典范。传统逻辑论证除了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外,斯多葛学派提出了四种非决定性论证,即不连贯的论证、无效形式的论证、多余的论证和不完全的论证。
国内对谬误和论证的研究,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所涉及。例如当时的儒家、名家、墨家和法家等都有关于谬误和论证的研究。当时,比较有名的谬误思想有孔子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和名家提出的"白马非马"等逻辑谬误思想。荀子的《正名》对逻辑谬误也有详细的研究。到了近代,很多国外的谬误思想传入我国,使得国内的谬误研究和国外的谬误研究达到很好的交流,例如李之澡翻译的《明理学》和严复翻译的《穆勒名学》。同时,国内也有一些逻辑谬误着作相继问世,例如章士钊的《逻辑指要》,其中就有对于谬误的研究。
目前,国内在逻辑谬误和论证方面,比较有影响力的着作有以下几种。李匡武的《论逻辑谬误》(1982),对国内外的谬误研究状况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武宏志和马永侠合着的《谬误研究》(1996),对当代国内的谬误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熊明辉的《语用论辩术--一种批判性思维视角》(2006)、《非形式逻辑视野下的论证评价理论》(2006)从语用维度和论证角度研究谬误和论证理论,是目前国内外谬误研究的主要方向。李永成的《当代谬误理论研究综述》(2008),肯定了汉布林在《谬误》着作中提出的谬误和论证思想,是研究汉布林非形式逻辑思想的重要参考书籍。
武宏志、周建武和唐坚合着的《非形式逻辑导论》(2009),对谬误理论和论证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蔡广超的《汉布林论证评估论证的三种标准》(2009),对汉布林的论证评价标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讲解,是学习汉布林论证理论的重要参考书。熊明辉的《基于论证评价的谬误分类》(2013),阐述了自己的谬误分类方法,并从论证的角度对谬误进行了分类。
本文主要就汉布林的非形式逻辑思想进行研究,在研究时从谬误理论和论证理论两个角度展开分析研究,并在每个章节就论证理论地发展和谬误理论地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结构框架如下:
第一章介绍了前汉布林时期的谬误与论证理论,主要有亚里士多德的谬误与论证理论、麦加拉和斯多葛学派的谬误与论证理论、怀特莱的谬误与论证理论和穆勒的谬误与论证理论。
第二章主要介绍汉布林非形式逻辑思想。本章先介绍了汉布林对传统谬误理论和传统论证理论的批判。汉布林指出了传统谬误理论在谬误分类和谬误定义上的种种缺点和传统论证理论将论证和蕴含等同的一些错误认识。然后重点阐述了汉布林的谬误论和汉布林的论证理论。汉布林在对"标准谬误论"进行批判研究之后,提出以"承诺库"为核心的"形式论辩术".在对谬误理论进行研究的同时,汉布林发现传统论证理论将论证和有效论证混淆,将论证和蕴含等同的错误,指出存在没有蕴含关系的论证。针对传统论证理论的不足,汉布林提出了新的论证评价标准,即真性标准、认识标准和论辩标准。
第三章主要介绍汉布林的谬误思想和论证理论在逻辑学界的影响。重点介绍加拿大逻辑学家沃尔顿提出谬误评价法。荷兰逻辑学家爱默伦和荷罗顿道斯特在汉布林逻辑思想基础上提出"语用论辩术".他们的谬误理论成为当代谬误研究的主要方向。
汉布林的谬误思想还促进了逻辑论证理论的发展,逻辑学界在他的论证理论基础上开始从语用维度和谬误论证的策略方面研究论证。此外,可废止语用论辩模型是继汉布林论证理论之后又一个比较新的论证理论。
在当代分析哲学大潮中,关于名称的逻辑语义学研究是一个热点。沿着密尔(J.Mill)对名称的语言学思考,早期逻辑哲学家对名称语义的关注集中于专名(propernames),即指称某一个单独对象的名称,如爱因斯坦、亚里士多德、太阳、中国等;出现弗雷格(G.Fre...
一个无身体的、笛卡尔式的我思怎样进入某个实际体验的世界?纯粹内在性的意识通过先验构成是否可能完成现象学的超越论哲学的使命?主体和世界怎样才可能真正走向统一?这些都是胡塞尔的纯粹现象学带给梅洛-庞蒂(1908-1961)的一连串思考,这些问题不仅...
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和教育,自上个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以来,其价值越来越受到认可和重视.不过,它自身又存在着多流派、多层次、多领域和多方向的复杂、松散的现象,对理解和把握它的本质和发展构成了困难,也影响了人们的研究和教学的开展.所以,理解批判性思维...
现代意义的辩证法和形式逻辑都是西方哲学的产物,于20世纪初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文化思潮被正式引介到中国。它们的传入具有共同的时代背景,那就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为了救亡图存,实现民族振兴,一些有使命感的知识分子有感于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落后,...
逻辑作为工具、方法或出发点,一直是形而上学的基础,自亚里士多德至今都是如此。亚里士多德关于是的第一原理就是矛盾律这条重要的逻辑规律①,因而关于是的本体论是从矛盾律这样的逻辑规律出发的,排中律也在考虑范围内,它们值得被称为关于是的普遍原理。从根本...
经典逻辑通常将逻辑的范围局限于陈述句,而排斥其他类型语句。因为它们不具有确定的真假。随着逻辑的实践和认知转向,祈使、疑问、命令等命题态度均纳入了逻辑学范畴,发展出包括问句逻辑在内的一大类认识论逻辑。问句逻辑又称问题逻辑或问答逻辑,旨在研究...
第一章摹状词与摹状词理论渊源对研究摹状词不仅只是属于语言学的范畴,对逻辑学和语言哲学等诸多学科都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本章主要在对摹状词进行定义和分类的基础之上阐述了摹状词理论发展的理论背景。1.1摹状词之内涵。摹状词既是描述语,它是指...
摘 要: 由于权衡论证中同时包含了正反两方面的理由, 它通常被解读为对应着一种通过对正反两方面理由加以权衡而得出结论的证成机制, 并由此而被视作一种独特的逻辑论证类型。当前对于权衡论证进行逻辑重构的主要方式, 是强调反面理由的逻辑功能, 并通过增加...
第二章《韩非子》中的言一、言的含义言,在古代汉语中,其含义较多,一般分为动词和名词两种用法,现分别列举如下:一、作为动词:1.言的本义是说,说话。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2.议论,谈论。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实存问题,即哪些东西是现实存在的问题,被看做是形而上学的问题。对此,《逻辑研究》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形而上学的中立性。在《逻辑研究》中的形而上学中立性一文中,扎哈维认为,根据这种中立性,形而上学中的实在论和观念论都是需要避免的。更重要的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