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海南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临广东、西临越南、东临台湾、东南临菲律宾、南临文莱与马来西亚,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海南成为国内外经 济文化交 流的重要门户。 《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发挥海南对 外开放排 头兵的作用,依托博鳌亚洲论坛的品牌优势,全方位开展区域性、国际性经贸文化交流活动以及高层次的外交外事活动,使海南成为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国际交往平台,这更促进了海南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使海南经济文化产业依托于本土的同时,能够紧跟世界的步伐。
但海 南经济在 不断发展 的同时,面临一个难以破解之谜,那就是在国际旅游岛批文之后,其综合实力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因此构建海南省“经济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了解其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提升其经济竞争力,发挥国内外门户作用具有战略意义。
二、横向比较分析———与全国其他30个省市对比
(一)选取指标
根据指标数据选取的四个原则:针对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层次性,选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1个省(见表1)的10个指标数值:X1(地方生产总值),X2(地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3 (地方财政决算收入),X4 (农业总产值),X5 (工业总产值),X6(出口额),X7(就业率),X8(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X9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X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便于分析国际旅游岛前后海南经济竞争力变化情况,选取2008年和2011年作为比较年度。
(二)实证分析
运用SPSS软件对2008年和2011年31个省市的10个指标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首先对所选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进行分析得出各主成分的特征值及贡献率, 2008年和2011年两个主成分的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85.85%和86.218%,且特征值均大于50%,并且主成分间彼此相互独立,累计贡献率达到85%以上说明两个主成分基本涵盖了原指标信息。再依据旋转空间的成 分图,利用 主成分(Y1,Y2)代替原来的10项指标,根据各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得出2008年和2011年Y1、Y2线性组合和综合得分计算公式。2008年Y1、Y2线性组合和综合得分计算公式:
从整体综合实力来看,计算结果(表1)表明: 2008年,海南省在全国各省综合实力排名位居第23位;2011年海南省位居全国第28位。尽管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热潮之下,2011年海南经济竞争力综合排名与2008年相比,不升反降,3年之内下降了5位。
同时也说明经济实力是多方面、多维度指标体系的反映。因此,尽管从单项指标排名看,海南省就业率和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名次有所提高,分别由原来的第23位、第20位上升到第2位和第17位;但由于其余大部分指标排名与原来持平,且排名非常落后,尤其是工业总产值仍然保持倒数第二位;农村居民家庭人 均年收入 和出口额 出现了下降趋势,分别由原来的第24位、第18位下降到第27位和第19位。致使就业率和城镇家庭 平均每人 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对海南 在全国的 排名影响 不大。
三、纵向比较分析海南各项经济竞争力指标变化情况
从2008年、2011年海南省各项经济指标变化情况来看,所选取的指标均有所增长,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不断扩大、附加值低、创新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综合经济实力难以提升。
(一)经济发展总量指标分析
从反应经济发展的总量指标来看,2008~2011年,海南省地方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以及地方财政收入变化显着。
海南省生产总值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有所调整。 2011年海南地方生产总值为2522.66亿元,与2008年1459.23亿元相比增长了72.88%。在海南生产总值总量提高的同时,海南产业结构也有所调整。第三产业增速最快,2011年第三产业财富增加值1148.93亿元,比2008年增加了505.46亿元,增幅达78.55%;第二产业增速其次,2011年海南省第二产业财富增加值为714.50亿元,比2008年增加了290.95亿元,增幅达68.69%;第一产业增加最慢,2011年海南省第一产业659.23亿元,比2008年增加了223.19亿元,增幅达51.19%。尽管就整个海南省来说,农业增加值占比已经有所下降,但大部分市县农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比重仍在30%以上。工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偏低。传统服务业中仅餐饮、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就高达70%,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快速增长。 201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611.41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127.28%,比2010年增长了36.2%。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额变化说明海南在发展的潜力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方面有所增强。但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城乡投资差距加大。 2011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581.71亿元,与2008年667.63亿元相比增加了914.08亿元,增长136.91%;与城市固定资产快速增长形成巨大反差的是2011年农村非农户投资29.70亿元,与2008年41.38亿元相比,下降了39.33%。
海南省财政收入有较快增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但地区差异比较显着。 2011年,全省全口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89.84亿元,比2008年增长134.80%。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0.09亿元,增长25.5%,增速比全国财政收入高0.7%,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海南政府汲取财政资源的能力和对经济的调控能力有所增强。但海南地区财政收入差别较大,2011年仅东部地区的三亚和海口就 高达209.6289亿元,占比30.39%。另外,东、中、西部人均收入极差也有所扩大,到2011年为止,东部和中部人均财政收入极差比2005年增加了1604元。
(二)人均消费需求与收入分析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较快增长。 2011年,全省 城 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达18369元,比2008年增长95.24% ;农村居民人均 纯 收 入6446元,比2008年 增 长46.83% 。受收入不断增长、国际旅游岛退税与免税及其他优惠政策的影响,海南居民消费支出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进。据2011年海南调查总队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1.13亿元,比上年 增 长18.8% ;城 镇 零 售 额667.77亿元,比 上 年 增 长18.8% ;乡 村 零 售 额73.36亿元,增长19.2%。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643元,比上年增长15.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26元,增长19.7%。从总体上来说,与农村相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而消费支出增长相对缓慢。
(三)对外开放度分析
2011年海南省进出口总值130.2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25.42亿美元,与2008年相比增长36.34%。在出口总值中,对香港、欧盟、美国出口额分别为7.41亿美元、4.63亿美元、2.42亿美元,与2008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8.65% 、129.21% 、11.52%。另外,2011年对日本出口也有所增加,全年共计1.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4% 。 2011年全省全年利用外资总额15.81亿美元,与2008年12.85亿美元相比增长23.0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5.23亿美元,比2008年增加了2.4亿美元,增长了18.71%;
四、结论与对策
通过对海南经济发展指标因素的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可知,就海南自身单项指标发展速度而言,各大指标值增长迅速,不过在增长过程中存在城乡两级分化、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这从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收入水平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以及财政收入等方面可以看出。从海南省各项指标在全国对比排名可以看出,总体变化不大,只有就业率排名增长迅速,城镇居民收入排名也有所改观,但农村收入排名越发滞后,出口额排名下降也比较迅速。尽管就业率由全国排名第23上升至第2,但对海南竞争力排名影响不大,海南在全国的综合排名不升反降,这说明海南经济发展仍属于劳动密集型,此类经济发展模式虽然缓解了城乡劳动力供求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发展,但不利于其总体实力的提升。对此,海南应从创新、科技与人才、投资、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着手改善海南经济综合实力。
(一)积极创新,提高反梯度转移的主动性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认为,区域发展梯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是创新活动,而创新活动大多发生在高梯度地区,落后地区应主要发展 由高梯度 地区外溢 而来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落后地区,海南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促进了就业率的提升。但海南在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等朝阳产业方面创新不足,导致创意产业发展相较全国而言严重滞后。因此,海南应该推行梯度与反梯度互动发展模式,对落后地区主要推 行劳动密 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对三亚、海口等经济发展形式良 好地区主 要鼓励创 意型产业的发展,发挥其创意产业园区的带动辐射作用。
(二)借助投融资平台,提升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搭建投融资平台,加大政府投入,鼓励民间资本,支持外来资本,发挥社会不同主体的力量,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国内外投资者利用重组、并购等各种方式进行投资。加快金融改革与创新,鼓励内资投入。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完善法律法规。利用国际旅游岛契机,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加强产业园区的建设,实行“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开发战略,吸引资金进入。
(三)引进和培养人才,实行人才强省战略
人才竞争力是区域劳动力的数量、质量、潜力、可得性和成本等因素的综合,是影响区域竞争力的关键,而承担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是高等院校,因此,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需要以企业为主体、各所高校为基础,为振兴海南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加强人才引进,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家庭成员、职称住房、工资收入等方面给与优惠政策。
(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旅游业及文化产业等朝阳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对于提升一个地区的经济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根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海南应充分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契机,以六大要素为基础,以国际化改造为手段,加快创新旅游产品,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高度融合,全面提升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普及休闲体育运动,将打造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文化娱乐岛、休闲健康岛。
参考文献:
[1]徐琼.区域经济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6(01).
[2]严于龙.我国地区经济竞争力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1998(04).
[3]左欣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2006年区域经济竞争力综合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2008(20).
[4]姚天祥,俞路,马兰等.河南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04).
[5]徐绮阳,安徽省区域间经济竞争力评价[D].兰州商学院,2013.
[6]詹美燕,地方文化产业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
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个人闲暇时间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运动休闲活动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一种新型生活方式,也体现了大家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运动休闲活动适合群体范围广,不仅有利于人们建立正确的健身和消费观念,而且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在拉动消费、优化产业...
0、引言自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竞争优势理论以来,该理论相继被引入区域、城市竞争力等研究领域,城市旅游竞争力也成为新的拓展领域。科学选择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是判断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关键。国外学者对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择,主要涉及旅...
随着陕西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以及其他城市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陕西省各城市的旅游经济辐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陕西省旅游发展格局相应地发生变化,不断进行重构。经典的引力模型在划分城市辐射范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
城市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国家竞争和区域竞争是通过城市竞争得以实现的。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城市旅游是否具有竞争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旅游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不可忽视。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对于评价城...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逐渐发展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城市作为旅游活动得以开展的物质载体,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提升,因此城市与旅游融合发展将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旅游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关系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
一方面,为了满足城市短途旅游的需求,各地纷纷开建动物园、海洋世界,这造成动物园的内部竞争陷入到白热化的状态;另一方面,动物园游览环境停滞不前,旅游休闲模式单一,已经难以吸引到更多的城市居民参与进去了。在这样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城市动物园更应...
把旅游这个主题赋予给咖啡屋,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咖啡屋的认识,吸引了爱好旅游和喜爱咖啡的人.旅游与咖啡的结合,不仅仅从思想上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更在生活中促进了旅游业与餐饮业的发展.今年来国内许多城市咖啡厅的数量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咖啡的消费需求激增,...
根据湖北省编制的《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网规划(20082030年)》,城市圈内的城际铁路网将有6条主干线及延长线和环线,以武汉为核心,由放射线加一个环线组成,总里程1070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其中武汉至孝感、黄石、咸宁、黄冈的4条线路在2009年3月22日率先动工...
随着旅游城市发展背景的不断变化,旅游公共交通方式与私人交通方式如何与城市旅游更好地配合依然是个难题.复合型旅游公共交通也因捷运交通和环保型公交汽车的高成本而使许多旅游城市渴望不可及.国内外学者对旅游城市空间与旅游城市交通组织作用机制研究正在向...
时尚赛事作为时尚产业下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今逐渐成为了时尚与经济融合的粘合剂.时尚赛事不仅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新鲜感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因为自身的特点,为赛事的举办城市带来经济效益与文化价值。近年来随着各地旅游经济的兴起,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