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属性及作用机制
【第一章】从精神动力的视角解读中国梦引言
【第二章】中国梦和精神动力概述
【第三章】中国梦精神动力思想提出的依据
【第四章】中国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
【第五章】中国梦精神动力的实现机制
【结论/参考文献】如何发挥好中国梦的精神动力结论与参考文献
3 中国梦精神动力思想提出的依据
3.1 中国梦精神动力思想提出的理论依据
新的历史阶段,***提出中国梦,形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思想,是对前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关于社会主义精神动力思想是其重要的理论依据。
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动力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精神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恩格斯晚年对这一问题作了系统论述。
一方面,恩格斯从个人意志的角度肯定了精神动力在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他指出,精神动力是由人们从事活动时希望达成目的的动机和愿望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形成一个总的社会合力。这并不是否定个人意志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而是说,个人意志通过整合形成社会合力实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另一方面,恩格斯从较高层面肯定了精神动力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指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精神动力在社会历史领域是通过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等形式表现出来,所以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是精神动力发挥作用的结果。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不同层面的精神动力作用的思想,为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打下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3.1.2 毛泽东的精神动力思想
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方面,毛泽东特别强调精神因素的作用。"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是毛泽东关于精神动力思想的一个重要命题。他说:"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毛泽东将这个思想概括为"精神变物质".这就是说,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正确的思想一旦为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
毛泽东关于精神动力的论述十分丰富,概括起来有:实事求是的精神、爱国主义的精神、独立自主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毛泽东关于社会发展精神动力的思想,不仅着眼于解决社会主义发展动力机制方面的问题,而且着眼于应对当时社会上的腐败问题、精神涣散问题以及西方腐朽思潮入侵问题。毛泽东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动力的思想,为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提供了科学借鉴。
3.1.3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精神动力思想
(1)邓小平的精神动力思想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同时,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动力"概念,并明确了社会主义精神动力的具体内容,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历史的把握。他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要懂得些中国的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邓小平的这些论述,为社会主义阶段如何正确激发精神动力的作用指明了方向。
(2)江泽民的精神动力思想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面对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和国内外的复杂形势,江泽民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牢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理想信念不仅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维护国家稳定,激发社会活力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这是把我国各阶层、各领域的人们团结在一起攻坚克难、争取胜利的精神动力。
如果说邓小平的精神动力思想强调的是信仰的精神动力作用,那么江泽民的精神动力思想则是把信仰与人们对经济、政治、文化的物质化追求紧密结合在一起,由此形成的精神动力内容更丰富、激励作用更突出。这成为中国梦精神动力思想的萌芽。
(3)胡锦涛的精神动力思想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动力的具体内容,成为中国梦精神动力思想的雏形。
3.2 中国梦精神动力提出的历史依据
探求中国梦精神动力提出的历史依据,必须追溯中国人民尤其是先进分子在近现代以来救亡图存、追求民族振兴的奋斗历史。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由一个天朝上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性质的国家,中国处于一种屈辱、挨打的局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一方面,整个民族在精神上处于涣散状态,另一方面,又有许多仁人志士和不同的阶级为探索救国、强国之路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他们提出的社会理想和目标追求成为激励他们的精神动力。这些精神动力在内容上既包含着不同的阶级诉求,也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其中所体现的劳动人民的愿望、特别是工人阶级的愿望,成为今天中国梦精神动力思想的历史依据。
3.2.1 农民阶级的 "天国梦"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改变中国命运和建立美好社会梦想的一次伟大探索。太平天国运动最初提出建立一个太平天国的美好社会,制定并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后期,又提出了《资政新篇》这一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
虽然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最终失败了,但它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并且粉碎了帝国主义将中国迅速殖民化的企图,是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梦想的有力探索。
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梦所反映的追求平均主义的小农意识,成为这场运动最失败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天国梦对社会平等的追求,反映了历史上劳动人民的最强烈的呼声,正是这种精神动力激发出了千万农民的革命热情。今天,中国梦精神动力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是对社会平等的追求。
3.2.2 资产阶级的"改良梦"、"共和梦"
康有为、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领袖人物,他们发动的戊戌变法,企图以改良的方式实现国家富强,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两点不能忽视。一是,维新道路不是一条彻底的推翻封建统治的道路,所以注定要失败。改革势当全变,维新派只是在一些形式上实施了变革,并没有彻底推翻封建统治,最终被封建势力反扑而亡。二是,维新变法脱离群众,更不利于全社会精神动力的凝聚。
维新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皇帝身上,而不是群众身上。因而也就无法把全民族的人心凝聚起来,无法形成强大的精神合力。没有精神动力的支撑和激励,人们还是处于一盘散沙的局面,最终导致变法失败。总而言之,维新变法没有找到适合中国的改革道路,没有依靠人民群众,未能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仍旧没能完成。
孙中山等革命派放弃改良的幻想,联合革命力量,发动多次武装起义,终于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成果最终被封建军阀袁世凯篡夺。袁世凯死后,取而代之的是北洋军阀的统治。封建军阀之间连年混战,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也始终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实践证明,资产阶级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这是由当时复杂的社会情况决定的。一是,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道路不够彻底,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革命政党。三是,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单纯依靠会党、新军,不注重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
辛亥革命的失败告诉我们,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不仅应该反映革命阶级的共同理想,而且还必须有一条能够发挥好精神动力作用的科学道路。与此同时,还需要具备一个强有力的革命政党。中国梦的提出充分认识到了近代资产阶级在追求"改良梦"、"共和梦"中的教训,找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路径。
3.2.3 无产阶级的"新中国梦"
资产阶级的探索失败以后,革命的任务落到了无产阶级肩上。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自此,中国人民的抗争出现了希望,中国人民的命运出现了拐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的劳苦大众,在艰辛探索之后终于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并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形成了以推翻三座大山、建设新中国为核心目标的精神动力。在这一精神动力的激励下,广大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攻坚克难,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围绕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的理想目标,我们形成了新的精神动力。在这一精神动力的鼓舞下,我们完成了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一五"计划的完成,改变了生产力极其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以较高的速度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我们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后,我们逐步形成了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的新的精神动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建立起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极大地解放和提高了生产力,使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新中国梦"的实现,向我们证明了我们的伟大事业的胜利需要科学的精神动力来凝民心,聚民力。科学的精神动力必须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必须体现正确的发展道路,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新中国梦成为今天中国的精神动力思想提出的最重要的历史依据。
3.3 中国梦精神动力提出的现实依据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趋提高,但依然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在国内,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各种问题依然层出不穷。
中国梦精神动力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剂良药。
3.3.1 应对外来挑战的需要
从国际环境来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我们处于可有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但是,我国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企图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各种外来思潮大量涌入,良莠不齐,也给我们的精神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对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着极大的腐蚀性。尽管我们在积极努力宣传和巩固自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是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外来思潮和原有价值观的碰撞间隙,在某种程度上缺乏有效的主导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使得人们的价值选择失去了统一的价值标准,各行其是,甚至无所适从。
中国梦的精神动力的提出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明辨各种社会思潮,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为应对国际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提供了有力武器。
3.3.2 破除改革发展阻力的需要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在即将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尽管我国已经跃居世界经济大国行列,但是,就人均水平来说我们仍然还很落后。
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协调各方面利益、形成改革合力难度日益加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改革任务越发艰巨。不同的改革方案会涉及不同群体的利益,不同的改革路径会带来不同的后果。所以,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发展,迫切需要破除我们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面对这些改革中的难题,我们要找到人们利益的最优结合点,照顾到每一个人的利益,实现全体人民利益的最大化。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梦,以实现每一个人的幸福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包容了每一个人的利益,达成了最广泛的共识。因此,有助于破除我国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
3.3.3 应对价值观多元化挑战的需要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随着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社会意识变得更加复杂,这既为社会进步注入了活力,也带来了社会思潮的纷繁杂乱。在利益格局高度分化的今天,人们的价值追求日趋多元化,反映到现实中,就是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也越来越多元化、物质化。社会上一些人出现了信仰危机,出现了道德紊乱、人情冷漠、腐败日甚等现象。究其原因,那就是,我们当前缺乏一种普遍遵循的精神追求,也就是在各种意识和精神追求中具有统领意义的精神动力。由于这种精神动力的缺失,最终导致了一些人行为失规,制度失矩,道德失范,心理失衡。有鉴于此,不少人都在疾呼: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大国,必须尽快发掘和培育具有统领意义的精神动力,来统领人们的思想、凝聚人们的力量、引导人们的行动。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有共识,才会具有凝聚力,才能推进各方面的改革。
中国梦作为当代主流文化发展的结晶和精神统领,其传播和践行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对社会成员的价值塑造与引导,这将有助于我们在统一思想中解放思想,有效应对价值观多元化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我国在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上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这些学科的设立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当前我国学术界...
将人民性蕴含于国家建设中,从现实问题出发,围绕人民这个核心词分析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难题并实现有效应对,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最终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耦合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标追求。...
邓小平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和不可磨灭的.在这些贡献中,尤为重要的是,以他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将危险之局转化为中国社会主义...
抽象是一切科学理论的共有性质。所谓抽象,就是借助抽象化的概念反映事物的性质、事物间的联系、总结事物运动的规律,从思维上达到对客观世界正确的把握...
结论精神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在发挥物质动力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精神动力的作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梦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在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的历史征程中,毛泽东不仅以他彪炳史册的伟大实践和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所创立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深深影响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理论基...
摘要中国梦以及中国梦的实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非常重视的一个内容,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再升华,研究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实现路径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论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有利于深刻理解中国梦对于建设中国特...
正文在当代中国,中西方思想混杂,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传统与现代相互交织,构成了当代思想的现状。人学思想上,我们既需要吸收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又要继承古代传统的人伦思想,从而达到一种恰当的融合。因此,必须立足当代多样文化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面向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之本,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精神上的钙.习近平同志既强调中国梦,又强调马克思主义...
结论2013年到2015年的几年既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飞速成长期,也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期。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繁荣的背后,隐藏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风险和问题,而互联网+计划的推出,在加速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也会使原本就监管无力的局面变得更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