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在当代中国的价值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6-03 共799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标题】马克思恩格斯的理想信念思想探究
  【绪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观探析绪论
  【第一章】理想信念与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的形成
  【第二章】马克思和恩格斯理想信念观的主要内涵
  【第三章】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在当代中国的价值
  【结语/参考文献】马克思与恩格斯理想信念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在当代中国的价值

  3.1 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与"三个自信"的确立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国家领导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表述,提出了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充满自信。"三个自信"的提出既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充分肯定,也表明了我们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同时,"三个自信"的提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凝聚力、对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都有着深刻的积极的意义,从而能够使我们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互相交错的世界形势下坚持独有的优势、构建出良好的发展规划。在当今多元化背景下,我们有幸身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潮流之中,每个公民都是这个伟大运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也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来源。因此,每个中国人在这一伟大历史运动进程中是否表现出与运动进程和运动走向一致的精神状态,尤其是自信状态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而明确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对于"三个自信"的价值则是理解并践行"三个自信"指导思想的重中之重。

  3.1.1 "三个自信"的内涵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提出了"三个自信",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坚定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以及制度充满自信。这"三个自信"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道路是实践,将实践和理论创造性的有机结合在一起,互为指导,同时将实践过程中国家层面的措施进一步提升为制度层面,这三个方面虽略有侧重,但都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具体而言,道路自信方面是具体的实践方面,它是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解决了道路的疑问,即社会主义建设走哪一条路。毛泽东曾提到道路问题是决定中国革命以及中国建设的最重要的问题。而在十八大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阐述与之前的表述不尽相同,对其说法进行了完善。十八道报告中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与之前的共同点是所走道路要坚持党的领导,从中国当前的现实情况出发,中国当前最重要的任务还是要进行经济建设等等。不同点是对现实认识的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不再提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相关说法,原因是在道路的论述中不再和制度相联系,两者不再相互关联,将制度的有关内容部分放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的讨论中。其次,首次创造性地将生态文明加入到道路的表达论述中。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问题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将生态文明写进道路建设中,体现了党的与时俱进,表明了执政党的先进性,这也是关于道路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光点。此外,道路建设新加入了人类的全面发展,在道路发展建设中,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是并没有得到全方面多层次的发展。所以将人的全面发展写入道路建设充分表明了进行社会建设需要对个人的发展进行重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群体对全面发展的要求。最后,新添加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中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但是我们需要认清现实情况,中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水平还不是很高,还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中每个人的能力不均衡,有高有低,生产资料还没有实现完全的公有化。上述的种种情况都要求社会中一部分有能力的群体通过辛勤的劳动首先致富,但是这并不会出现阶级的分化,应为先致富的一部分人需要带动其他人致富,从而实现共同富裕。并在以上的基础上,实现人类的自由发展,不再受社会的约束,人类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所以该道路内容的添加表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对道路认识的加深。综上,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论述有关于道路建设的总纲、内容及展开。这些都充分的说明了党是经过全方面的思考,基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情况,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走的一条道路,同时只有走这条道路,人们才能实现充分的自由,理想社会才有到达的可能。

  理论自信是从指导思想角度出发,制定出最优的指导方针。理论具有最基础的指导作用,具有普遍适用性,在道路的选择和制度的制定时,都需要相应的理论作支撑。作为一个成熟的政党,它最大的优点首先就是拥有一套合适的理论作为党发展的基础,这些理论基础对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这一系列的理论包含有对现实的认识和总结,包含有数代共产党人辛勤探索的血汗和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延续,是党和人民最珍贵的遗产。

  在这一系列理论的指导下,五十六个民族的人民艰苦拼搏,自强不息,深深的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绩。在这些理论中,邓小平理论是开山之作,创造性的提出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提出了怎样建设的思想,科学发展观则与时俱进,提出了在新时期如何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观点。这些理论是辩证统一的。

  制度自信是从社会规则角度出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自信。制度自信是在各个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制度基础上确立的,以保证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稳步前进。制度的策划及实施,对经济的发展及政治的稳固起到直接作用,对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平稳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制度产生的影响就像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里面提到的,"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穏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
  
  制度的设立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平稳发展的基础。不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规划还是对概念机制的稳固,都需把其转化为相关制度才能得以有效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2].
  
  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机制,是把根本政治制度和根本经济制度还有多个部分制度有效联系在一起的措施贯彻到底,把国家级民主机制和基层民主机制有效联系在一起的措施贯彻到底,把党的指导方向、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有效联系在一起的措施贯彻到底,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性及长处,是保证国家不断发展的基本制度。而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设立及健全是经过两次大整改的。一是 1955 年前后,由于通过对社会主义的整改,因此设立起社会主义机制。有关经济制度的设立更多的是借鉴前苏联的经验教训,像计划型经济等,有关政治制度的设立则多是自主创立,像中国共产党指导的多党协作机制等。

  二是在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改革开放及探寻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路线的时候,自发对以前设立的制度展开调节并使其逐渐健全起来。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健全及成长,在政治等多个方面形成一个整体相关联的制度。在和平及不断成长的时代背景下,根据国内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而设立的这种机制。其紧贴国情,适合当今的成长环境,拥有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九十周年会议上提到的"五个有益于"的特性及长处。现如今是中国转型的重要时期,深入展开发展及革新,特别要把制度的设立放在第一位。

  3.1.2 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是确立"三个自信"的思想根基

  "三个自信"的确立,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的。充满道路自信,源于我们党从革命到建设到改革,始终把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历史的考验与磨练中,不断成熟,不断深化,不断总结,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发展道路。充满理论自信,源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从十四大邓小平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到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最后到熔铸"中国梦"的理论雏形,其相关建设均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基准之上把邓小平理论进行延伸及革新,都是以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为根基通过实践改革,形成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唯一能够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理论体系。所以我们必须坚定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以确保我们的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同样源于在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的基本内涵基础上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不断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肯定及拥护。由此可见,0"三个自信"的理论基础必然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深化而来的,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无疑是"三个自信"的思想根基。

  3.2 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报告中明确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想和具体内容,同时指明了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方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指导思想。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探究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所在,对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在当代中国的价值的发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机制根本概念的共同体,因此显示出核心价值机制的根本准则,使其贯通了社会核心价值机制根本要素的每个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机制中最主要的核心,是当今所有国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详细内涵最大公约化的表达,拥有很强的召唤、感化、汇聚及指导能力。共产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提到的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叙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机制的实质展开提取精炼,是核心概念的新收获。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宗旨,是在价值指标层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概念的提取精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处于一个制高点,对其余层面的价值概念起到统筹的效力。而富强就是指国家富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造的应有形态,是祖国多年的愿望,也是国富民强的基本保障。民主是人文社会的共同要素,而现今社会所寻求的民主是对国民的民主,它的关键根本是让国民当家作主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命脉,也是让百姓拥有美满生活的政策支撑。文明是社会前进的标杆,是现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特性,是现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文化建设的真实情况,是针对向着现代化、国际、将来、合理有效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总结,是中国强势崛起的关键性要素。和谐是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根本的,汇聚了各个基本生活需求的展现形式。例如生病有处可医、付出劳动有所回报等。其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价值所需,也是维护社会经济的不断平稳发展的关键要素。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关于健全社会的完美诠释,也是站在社会层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宗旨的提取精炼。其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素,是共产党坚持不懈、长久执行的核心价值宗旨。自由即对人的自主意识的自由、具备及成长的解放,是社会的夙愿,也是马克思主义探寻的社会价值指标。平等即面对法律法规所有国民所背负的责任均相同,它的价值导向是逐步达成本质上的一致性。必须敬重人权且对其进行维护,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所有国民均享受到一致的待遇及成长机会。公正就是指社会的公平及公理,是把对人的自由及人民权益的获取作为首要条件,是祖国及社会要具备的基础价值观念。法治是治理国家梳理财政的合理有效手段,根据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进而对国家实施有效的管制,是社会主义科学民主执政的根本要素。透过对法律法规的设立来维持国民的最基本诉求,达到民主自由、公平合理的体系要义。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国民的根本行为准则,是站在个体的角度上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概念的提取精炼。它涉及到社会行为准则的方方面面,是国民一定要严格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也是对国民行为准则进行评估的根本价值规范。爱国是在个体自身对所属国家的感情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协调个体和国家之间联系的道德规范。爱国和社会主义紧紧的联系起来,使得国民把复兴中国当作目标,增强国家及民族的凝聚力,保障国家的统一,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敬业是关于国民工作行为规范的评估体系,须国民兢兢业业、为国家及社会做出贡献、严于律己,展示出社会主义工作要义。诚信就是指信守承诺,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最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关键要素。诚信侧重人与人、人与事之间要彼此诚实守信。友善则侧重于人民之间的相互友爱、敬重、体谅,努力达成人与人之间友好交往的关系。

  3.2.2 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之源

  马克思主义合理阐明了实现个人理想是把社会实践(也就是劳动)当作介质,把促进社会的和谐成长作为目的。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流程是逐步推进的,第一,劳动是实现个人理想的根本;第二,社会价值是实现个人理想的本源;第三,有没有促进社会的进步及成长是权衡个人理想是否实现的准则。所以,社会主义国家里面,任何个体的行为是不是都具备相应的价值意义不取决于个体的自我认知,而是由其所在的社会是不是接收其创造的价值决定的。人一定要顺应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当你为促进社会的和谐成长出了一份力,那么你的个人理想也会得到相应的实现。

  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的核心内容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其目标在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同样如此。并且只有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达到相当高度的水平后才能够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从揭示人的本质出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所以我们必须坚决拥护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并充分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综上所述,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就是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动力之源。

  3.3 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与"中国梦"的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个理想,更是一面精神旗帜。***总书记提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1]

  而所有的共产党人须履行个人义务,严格跟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的准确性,是达成中华民族共同理想的关键措施;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是达成中华民族共同理想的基本要素;深入了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是达成中华民族共同理想的本源,逐渐加强道路、理论及制度的信心,始终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致目标努力。而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则是真正能够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保障。

  3.3.1 "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就是一个理想,是一个全民族的理想。中国梦是一个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关键性内容是中国的强势崛起,要达成繁荣昌盛、各区域不断成长及百姓家庭美满的目标。此目标,汇集几辈国民的理想,展现出国家同国民的共同收益,这是任何一位国人共同的愿望。而过去的经验教训让大家知道,任何一位国家公民的前景均和国家的前景紧紧贴合,须拥有与国家一致的目标来充分激发出国民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的进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使得国民更加团结,国家更昌盛,让国民的生活水平有效提高。

  "中国梦"的实质就是实现国家及各个民族的繁荣富强,国家富强、家庭美满。现如今中国仍在不断成长,因此完善对小康社会的建设即是"中国梦"的基础。"中国梦"的首要关键特点即达到整体国力增强的目的。现在,中国的国民经济总值已经是全球第二,但是国民数量庞大、各个地区成长不均衡的问题也日益明显。共产党召开的十八大会议中规划出了 2020 年的伟大理想,小康社会的不断完善,国家总体经济的不断良性成长,国民经济总量及国民个人收益都会与 2010 年相比上涨一倍,科学技术的成长也对经济的上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进而转型成为科技革新国,国民更有发言权,社会文化内涵等软能力有了明显加强,这样的目标机制,形成现在这个时期的"中国梦"的本质目标。是社会共同发展的"美满特性",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民共同达成"中国梦"的本质要素,即保障及提升国民的基本经济收益,使得社会的美满系数不断上涨。而让美满系数不断上涨是一项繁琐的总体项目,不但要顾及到物质条件,还要顾及到除了物质条件之外的其他条件,从本源来看,是不断增强社会共同成长的水准。

  共产党召开的十八大会议中提出的要素把重点放在让国民的美满系数不断上涨,把"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1]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义中去,把"维护及健全国民生活"当作社会建造的关键。对这样的协调要义的完善,使得"中国梦"的各个环节特性有了明确的目标,使得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具有更多附加价值。

  自马克思主义的本源来看,"中国梦"思想的核心宗旨,是使得国民更充分的了解到人存在的意义和人具有的价值,推动人民的不断完善自我,进而让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汇聚更多积极思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中国梦"的关键性宗旨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2].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把个体的效益及价值加进祖国及民族的不断发展中去,将祖国及个体的效益、民族前景及个体前景、社会及个体的精神风貌辩证地相互融合,推动国民一起维护、发展、完善、享受"中国梦".

  3.3.2 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是实现"中国梦"精神保证

  对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的坚定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社会主义实践者对马克思主义宗旨的执着于坚持,是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不断追寻,是国民对无产阶级政治党的认可和对全身心为人民服务理念的肯定,终极目标是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中国梦"亦是如此,需要我们坚定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需要汇聚人心,每位国民都为此出一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及发展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中国梦"的思想实际上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对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的结晶,在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的引导下,不断的修正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深化改革我们的体制,最终确立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目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道路上,不能缺乏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宗旨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状况有效联系在一起。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理想信念观。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结合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制定适合我们自己走的道路,这个过程就是践行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的过程。

  只要始终不懈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坚贞不渝坚定马克思恩格斯的理想信念观,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对未来的道路充满信心,在马克思恩格斯理想信念观的精神保障下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最终让我们的"中国梦"梦想成真。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