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对佩珀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评价
在第二章中,我们通过分析佩珀对技术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批判,更加认识了佩珀的观点。佩珀指出,只有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方向,人类才能很好地生活。但是,他的人类中心主义是否也有自身的问题?而且,在他大量使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的时候,他的人类中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否达到了一致?在本章中,我们将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在人类中心主义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地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才能真正的走向更加生态更加和谐的社会。
第一节 佩珀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贡献。
恰如其分地评价,正是有了佩珀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主张和对非人类主义的深刻批判,我们才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性质。正是佩珀对人类优先性和主体性的独特认识,才使得我们能够将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好地结合起来。
这里强调的人类的优先性和人类的主体性,是我们了解佩珀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基础,正是他的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使得人们对非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比较,从而更加明确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内涵。
一、佩珀关于生态危机根源思想的启示。
佩珀认为虽然人类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催生了现代技术,但生态危机的基础并非直接就是现代工业和现代生活方式,而是推动现代社会超常发展的资本主义制度。因此,生态危机的根源是制度性的,我们不应该因此把矛头对准人的主体性、优先性。从今天的全球化趋势来看,我们对于全球生态危机的认识,仍然不能走到反对现代文明发展和各种回到原始状态的浪漫主义的思想层次中去。
当代生态危机虽然表明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已经接近了自然界所能承受的极限,但是就人类内部而言,并不意味着每个个体在自然界都获得了同等的自由和满足了自身的基本生存需要。具体而言,当代生态危机的产生源自于人类的内部差异,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这可以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得到充分解释。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中,资产阶级为了不断扩大剩余价值,增加生产利润,必须千方百计扩大生产、促进消费以保证资本增长。佩珀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不但需要通货膨胀、萧条、供需不平衡,环境退化等危机存在,而且,它们还是这一制度不可避免的结果".
为了把产品变成商品已完成剩余价值的生产,各个资本家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又被迫降低成本,使生产成本外部化,不关心所造成的生态危机后果。在市场竞争中,在资本主义内部,由于个人能力大小和先天禀赋的差异等因素,优胜劣汰的法则又必须造成两极分化现象和社会不公;在外部,更是利用发达国家的积累优势,扩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倾销和资源掠夺,至此把生态危机引向全世界。西方发达国家就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落后,美其名曰为的是帮助发展中国家经济,但是它把对其有害的和污染严重的企业都搬到了发展中国家。虽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的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这都是暂时的,发达国家只是转嫁了它自身的矛盾。
一些发达国家批判发展中国家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捕杀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但是这些现象恰恰就是发达国家所造成的。发达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对欠发达国家进行肆意的掠夺。比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达国家为了减少本国的环境污染把带来重度污染的企业带到了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以为西方的东西都是可取的。这些转移在某一方面确实带动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但是严重后果产生在后面,等到发展中国家的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发达国家却以无比苛刻的条件来加以逼迫,指责当下的生态问题都是这些国家一手造成的。实际上,发展中国家的生态问题主要是发达国家的剥削、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和野蛮掠夺所造成的。
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它已突破了原有的各民族各个国家的地域界限,人类的利益因此也被带进了一个世界性的范围,各方利益在广大的时空中相互大碰撞。在这样的历史情境中,我们应该真正立足于全球,以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去思考我国的生态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事业的深入发展,产生和积累了许多问题和矛盾。
21 世纪的中国面临着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问题。我们需要需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不仅可以发展现有的经济,也不至于把后代的资源全部耗费完毕。我们一定要为后代子孙考虑,毕竟我们不能自私的随意挥霍现有的资源,特别是那些不可再生资源我们更应该合理的使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社会以人为主体、以人为本位。它要求我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的需要。
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应该是和谐相处,人要更好的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在面对自然时,所能做的只能是遵循自然规律来办事,这样自然才会朝着人类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如果只是遵循自己的意愿,那么人类会遭到自然的报复。佩珀则向我们指出,"实际上,'开采'资源--获取它们的价值而不考虑对未来生产率的影响--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成本外在化部分地是将其转嫁给未来".
也就是说,后代必须为今天的破坏付出代价。所以对于今天的生态危机,人类要通过自己的教育,培养人的生态素质,这是新时期人类必须具备的。确立科学的生态环境意识,培育出生态文明意识的自觉性,通过对生态危机的警醒和认识,人们才能更加重视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才能更好地珍惜我们现有的自然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佩珀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批判对我们的启示。
正是通过佩珀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我们认识到,为了克服生态危机,我们必须克服各种浪漫主义思想,不是消除人的主体性,而是更好地发挥人类的优先性与主体性。通过佩珀对技术中心主义的介绍和批判,我们清楚的知道,在人类不能理性地控制社会模式的情况下,人类是不能通过不断地提高技术来逃脱自然最后对人类的惩罚的。对于现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技术中心主义认为我们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因此持一种乐观主义的态度。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技术中心主义者丝毫也不掩饰自己的不断膨胀的欲望,这是很不理智的。与之相对的就是生态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则是以自然为中心,它承认自然与生命中的内在价值。但是他们走向了事情的另一个极端。正是通过对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比较研究,让我们发现佩珀坚持人类中心主义对于我们重新树立人类的主体性地位的重要性,同时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分析佩珀的人类中心主义。只有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才能少走弯路。
我们清楚地知道,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正是第一代领导人的正确领导,正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认识,依据中国的实际出发,事实就是的走中国发展的道路,中国才一步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我国快速的发展确切应该从改革开放开始,正是领导人的高瞻远瞩,使得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屹立于大国之列。人与人的和谐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又是解决生态危机的前提条件。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在于促进效率与公平的均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共处。到那时"在那里,人们需要生活必需品时,将会到分配中心去领取他们需要的食物、衣服和其他物品;住房、取暖、照明以及用水都是免费向所有人提供的;运输、通信、保健、饭店、洗衣店、娱乐场所、公园和博物馆也将免费开放;所有的人都工作,但是以自愿的形式工作".
同时,需要是理智的和可预测性的,金钱交易关系不再统治人的生产的目的,而生产本身是否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成为决定是否进行生产的重要因素。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一个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是否和谐归根到底是有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反过来,人与人的关系是否和谐又会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促进或阻碍作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虽然生产力的发展不一定必然带来社会和谐,但是,不发展生产力只能产生贫困,而贫困必然带来社会的不和谐甚至动乱。只有实现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摆脱贫困,消除社会不公平现象,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存在内在的统一性。一方面,经济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贫困和贫富分化,才能有效地消除社会不公平,并最终实现社会公平。另一方面,社会公平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我国为了使中西部发展平衡起来,大力发展西部大开发政策。对西部放开政策,享受多方面的惠民政策。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有它们发展好了,才能更好的提供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
从对佩珀的观点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我国的发展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我们的发展必须协调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适当投资于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以扩大资源和环境的支撑能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佩珀"适度发展"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基本可以这样理解,每个理论都有自己的不足,佩珀的理论也是有他本身的缺陷。佩珀指出,"超越性和反乌托邦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行动却常常制造出各种张力和矛盾,从而影响着理想目标的实现".
他的想法带有一定的乌托邦性质,同样笔者认为他的理论还有很大的创新性,使我们对人类中心主义有了全新的认识。正是他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我国所坚持的基本的原则,而资本主义跟我们则是恰恰相反的,他们把追求利益放在了首位。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对人、社会和自然进行压榨,根本不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考虑自身的发展的。在资本主义的这种发展模式中,人的发展是不可能得到实现的。在佩珀所提到的生态社会主义中,他主张只有进入生态社会主义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整个社会才能得到进步。
其次,寻求"适度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生态社会主义者为了达到生态社会主义的目的,提出了一条稳态经济模式。这个稳态的经济模式不仅仅是强调数量的增长,更加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障质量的提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希望将这一模式推广到发展中国家,而佩珀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佩珀认为,在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较大,在有些发展中国家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倡导稳态经济并不适合它们的实际,反而会进一步拉大南北差距。因此,最好的方式是追求经济的适度增长,也就是在自然环境的承受范围内进行生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佩珀的这一适度发展思想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所以发展生产力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
然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的保护同样不能忽视,经济增长同环境保护之间应当是一个动态的平衡,两者相互促进,共荣共生。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我国目前人口将近 14 亿,而且逐渐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加之之前一味的追求经济的增长,很多生态问题被忽视。当相比发达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我们还不算晚,我们有马克思主义思想做指导,比较清晰地认识到了本国的国情,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提高发展质量,使我们的发展不仅有量的提高更加有质的飞跃。
如何做到"适度发展"?首先,必须平衡资本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那些都是从发达国家引进的比较落后和重污染的设备。经济腾飞的同时,我们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们认识到的比较早,而且做出了与国情相应的措施,从而认识到平衡资本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其次,必须推行绿色 GDP.我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片面强调经济的增长速度,对经济发展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某些地方官员为了追求个人业绩,不管对当地环境污染多么严重,只要有利于自身升职的项目,都加以引进。这样就导致了当地的各种污染指标超标,空气指数下降,地下水遭到污染。中国多个省份出现了癌症村,就是因为盲目引进了一些污染严重的重大项目。这类现象,以后决不能再出现,决不能让村庄变为无人区。最后,我们要统筹发展。要推动宣传,让绿色GDP这类的概念普及到每个人都知晓,这样,如果有重度污染的企业要在自己的周边建厂,他们就可以通过向政府申诉的方式,拒绝污染环境的这种厂房建立。
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经济才能持续的增长,社会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第二节 佩珀对人类中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关系的误解佩珀对生态危机的研究很多都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但是他又不是完全赞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致使佩珀最终还是对资本主义抱有很大幻想。他虽然找到了生态危机的根源,但是他也无法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我们有必要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分析佩珀有哪些不足。
一、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
跟佩珀的人类中心主义不同,马克思主义在处理人与自然问题中所持的态度是,人与自然应该是辩证的统一关系。首先,人是处在自然之中的,不能过分的以人类为中心,同样也不能过分的以自然为中心。过分的以人类为中心,自然会受到人类的各种伤害,而且这种伤害可能是之后无法弥补。就如人类为了满足自己对动物皮毛的欲望,不断地射杀珍稀动物,导致珍稀物种逐渐的减少。导致之前动物看到人类都是友好的,现在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是敌视的态度。同样也不能以自然为中心,如果人类的发展处处以自然为中心,那么人类前进的脚步就会举步维艰。人类就不能全面的发展。所以我们说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不能离开彼此,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我们从人的社会性出发来思考和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在人与自然的背后我们揭示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在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中,不仅生产出人的生存和社会的存在所必须的劳动产品,而且生产出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在物与物的关系中,揭示了人与人的关系,从人的劳动活动中揭示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还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一点科学已经给出了证明。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既不赞成完全以人为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也不赞成完全以物为中心的非人类中心主义。人与自然是内在统一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
二、佩珀的误解。
佩珀认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对大众有吸引力。他指出,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团结起来。那些对马克思不信任的无政府主义是难以让人理解的,是不正确的。前面佩珀对无政府主义的分析是比较客观的。正是红绿联盟之间的争论不断,才使得朝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这就是比较同一的方向,这就证明之间有共同的因素。最先考虑社会的工作性成为共同目标,从这点看来,红绿联盟也是存在可能性的。在这个过程中,佩珀认为红绿联盟应该是相互的协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带来生态运动的全面发展,只有生态运动蓬勃发展了才能顺利的走向生态社会主义。
从这些可以看出,佩珀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理解还不够彻底不够充分。还没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没有找到真正问题的所在。而他把生态社会主义简单的等同于社会主义是不正确的,不具有科学性。同样笔者认为他的理论还有很大的创新性,给了我们全新的认识人类中心主义。正是他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使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很好的借鉴作用。这样让我们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建设国家的热情,当前,我们应该加强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陈学明教授曾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建设生态文明应当可以选择的战略是推行'以生态导向的现代化',把工业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在一起,实现绿色工业化和绿色城市化".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之间的关系。
尽管佩珀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的若干原则,但是其思想仍然有局限性的一面。因为其没有表述清楚生态危机与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他坚持人类中心主义,认为自己的思想代表马克思主义,这也表明他没有清楚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特别是与他的人类中心主义之间的关系。本节在分析生态社会主义的不足中,进一步提出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之间正确关系的理解。
一、抽象的人类中心与非暴力倾向。
表面上看,佩珀所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方法,认为工人就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他坚持认为,革命不应该通过暴力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
这决定了他的人类中心主义依然还一种抽象,依然还外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革的历史规律。佩珀忽视了一点,当今的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没有不是通过暴力来的建立。他主张用和平的方式,来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改变,这种是行为也是不现实的,资本主义制度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利益的改变即使通过暴力也不见得能够取得成功,和平的方式更加不可能。此外,佩珀提出了建立"红绿联盟",采取"红中有绿,绿中有红"的折衷办法,这也是同科学社会主义背道而驰的。佩珀的这种理论只是从精神上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恶痛绝的评判,没有认识到其实质,因而不可能对资本主义制度造成撼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是一个非阶级的概念,人类中心主义必然采用一种非暴力的立场。佩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虽然涂上了一层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色彩,比如他坚持运用弱式人类中心主义的角度去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从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出发来理论,使我们认识到,当人类的需要受到阻碍时,人的需要应该放在首位。因此,他不反对增长,但他认为增长应该遵循理性原则,而且应该是利于生态环境的,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他认为要实行计划经济,实现有计划地增长。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佩珀人类中心主义把社会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跟西方的部分理论相比,政治立场有很大的提高,他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其理论发展的基础。然而,正是他对资本主义制度认识的局限性,导致了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依然有发展的空间。尽管他也认识到要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扭转社会的这种不公现象,但是他认识得还不够深刻。佩珀指出要认清楚工人阶级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解决生态危机带来的种种问题。只有生态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工人阶级才能少受剥削,社会公正的问题也会得到有效的解决。但是,随着对暴力革命理论的否定,工人阶级在人类中心中的使命、地位,也就失去了真正的重心。
二、现实的人与现实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出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其实像社会中其它矛盾一样具有历史性。不管是从远古时代的钻木取火还是到近代的科学技术,人类同样都是离不开自然界。人类通过自身的劳动获得生活必需品,通过自身的实践而不断地得到发展。正是劳动的存在,才使得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地存在。也正是人类的不断劳动,社会才会不断地发展。同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而发生改变。
不是从人的抽象特性出发去理解自然,也不能从抽象的自然出发来理解人类和社会。在马克思那里,人首先是现实的个人。人是处在一定的现实的生产关系之中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这种生产关系体现出一种阶级关系的形式。在阶级社会中,分析人必须使用阶级的方法,因此,在阶级社会中,统一的人类概念并不具有现实的意义。因为资产阶级的人类与无产阶级的人类在对待自然的利益诉求上可能是不一样的。佩珀看到了当代生态危机背后是因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支配了生产,但是,他把这种观点坚持到底,没有把现实的人的概念引入到其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背后。因而他的作为中心的人类依然是一个抽象概念。
从具体的人类和具体的自然界之间的矛盾关系来理解,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也需要具体分析。在某些场合,我们应该以人类为中心,我们改造自然界。在另一些场合,我们却又以自然为中心,我们在自然界中享受生活。如果有什么中心,那一定历史只能是以人与自然的本来的、始终如一的统一关系为中心。佩珀看到了技术中心、生态中心的不足,但是,在他的主体性、优先性概念中,依然缺少一些辩证关系和统一性关系。因而,关爱自然、适度发展的理念,依然带有乌托邦的性质。
总而言之,虽然佩珀的这种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没有做到完美,但是他对待人类与自然的这种公正的态度,还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与批判还是值得我们深思。对未来生态社会主义宏伟蓝图的描绘,对于我国所出现的种种问题,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对于我们建设具有生态文明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值得我们更加去关注和反思。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中华民族为主体,就是坚持以我国各族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价值基础和价值标准。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无须破坏或者损害其他国家的生态利益来维护我们国家的生态利益。但是我们也不允许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维护他们的生态利益而破坏或者损害中华民族的生态利益。强调以中华民族为价值主体,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能动地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理论体系,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作出贡献。我们必须明确中华民族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借鉴和评价西方的这些思想流派。这里我们所强调的以中华民族为主体,与传统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因为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那种不懂得自然规律而一味的破坏生态平衡的国家,而是已经具有了生态意识的中国人民。
绪论马克思生活在资本统治的时代,他并不按照严格的西方传统的概念哲学运思和写作,而是毕生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致力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思想,这是马克思最为重要的特质,这也使得马克思的文本变得复杂且富有综合性,而且也正是因为他反资本主义的...
我们以往的哲学对辩证法概念的解读极为混乱,以至于人们对辩证法的评价也有好有坏.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在所有的哲学术语中,恐怕再没有比辩证法这一概念所交替经受的光荣与屈辱更多的了.[1]88以往的大多情况是,一提到辩证法很多人会说,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相对,就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与掌握到被广大民众所理解和掌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过程是使其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其复杂的理论通俗化,从而被人民群众理解、掌握并最终化为人民群众...
摘要二十世纪以来急剧发展的全球气候危机、自然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使得人类将批判的眼光转向了现代文明的根基,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人类中心主义在这场争论中处在一个焦点位置,戴维佩珀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一个颇有特色的代表人物,因为他的主张带有浓...
第四章创客文化的塑造策略对创客文化价值观念的塑造需要从制度与精神方面给予支持,也需要对创客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给予引导。我国的创客规模较小,需要国家进行自上而下的支持与鼓励。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
3.3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释弗洛姆首先批评了对马克思及其社会主义思想普遍存在的误解。他指出,在有些人看来,仿佛马克思认为人的最主要的心理动机是希望获得金钱与享受,这种为获得最大利润而做出的努力,构成个人生活中的主要动力1.这些人进而把马克思的...
第三章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3.1毛泽东时期--开始认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事万物都是矛盾统一的。我们面对的世界,就是我们人类与自然界组成的,我们是辩证统一的。随着社会的飞速前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雾霾等环境污染方面的危机与压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关于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本文试图通过研究邓小平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达到服务现实的目的。...
前言:通过近一段时间对对立统一规律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进步,对分析现实问题也有了一个明确的方法。但如果对事物的各方面矛盾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是一味的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简单的套用,那么会走入形而上的轨道。因此,必须要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我国在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上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这些学科的设立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当前我国学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