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新时代《矛盾论》的重要意义研究

来源:当代广西 作者:刘玄启
发布于:2021-04-20 共3810字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这样,唯物辩证法就有力地反对了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论和庸俗进化论的外因论或被动论。”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937年8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重要的哲学着作《矛盾论》,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依然闪耀着理论的光辉,在新时代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时代价值。

  准确把握《矛盾论》创作的背景,深刻领会坚持理论解决现实问题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

  《矛盾论》创作的生动实践表明,任何理论都必须要解决时代的问题,回应时代的要求。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磅礴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基本经验。

  时代是思想之母。从《矛盾论》创作的时代背景上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性课题: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了完成这两大历史性任务,中国各阶级各阶层纷纷进行了探索,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运动,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民主共和,都没有能够取得成功,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仍然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在国共合作下,第一次国内大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展。但在右倾投降主义的妥协下,第一次国内大革命失败。随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了土地革命,创立了红军,开辟了革命根据地,但“左倾”思想长期占据指导地位,最后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夺取全面抗战的胜利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首要任务。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去研究中国社会矛盾运动的各种问题,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把握中国革命运动的规律,制定正确的路线策略。《矛盾论》的创作,回答了时代问题。

  实践是理论之源。从《矛盾论》创作的实践上看,以马克思主义为建党学说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照搬照抄苏联经验,开展了工人运动和城市运动。但对于处在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来说,由于缺乏应对中国社会复杂性和特殊性的理论准备与实践经验,机械地套用欧洲社会发展的规律,主张“二次革命”论,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国民党身上,忽视党的领导权,最终导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红色政权,但在党内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的倾向,这给革命带来巨大的损失。在革命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实践上的成功,必须要在理论上进行总结提升,从思想上、理论上解决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带来的危害,开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矛盾论》的创作,是中国革命实践过程中经验教训的总结。

  创新是理论之魂。从《矛盾论》创作的创新性上看,坚持创新的理论品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了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哲学是《矛盾论》主要理论来源,毛泽东作为一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革命的实践中自觉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去分析中国的革命问题,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先后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着作,指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在此基础上,迫切需要从哲学的高度对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进行创新发展。毛泽东创作的《矛盾论》,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准确把握唯物辩证法的精髓要义,深刻领会事物发展运动的一般规律

  《矛盾论》系统阐述了关于辩证法的矛盾思想,开篇即提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在这一法则的指导下,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对唯物辩证法进行了整体性研究。

  首先,从宇宙观的高度指出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形而上学与辩证法。“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这表明,在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上,一直存在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与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两种宇宙观。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唯物辩证法则从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世界,二者是根本对立的。在人类发展史上,虽然很早就产生了辩证法的宇宙观,但是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没有完备的理论,不能完全解释宇宙,从而被形而上学所代替。因此,在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人们思想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唯心论的宇宙观。直到马克思恩格斯创造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在人类认识史上掀起了空前的大革命,才引起了思想界的大变化。

  其次,批判了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在看待世界时,“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在分析这种变化时,形而上学的宇宙观认为推动事物变化的动力来自于外部,而不是内部。所以,在谈及社会发展的原因时,形而上学思想家就用社会外部的地理、气候等条件去说明,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因内部引起发展的学说。从根本上说,这种思想是为了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自然得到剥削阶级的拥护。如果用这种形而上学的唯心思想来指导革命,在实践往往就会形成教条主义,严重阻碍革命的发展。正如《矛盾论》中指出,“德波林的唯心论在中国共产党内发生了极坏的影响,我们党内的教条主义思想不能说和这个学派的作风没有关系。”

  再次,阐述了唯物辩证法宇宙观的科学性。唯物辩证法宇宙观在看待世界时,“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在分析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时,唯物辩证法宇宙观认为,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而不是在事物的外部。并强调内因是主要的,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矛盾论》以中国革命实践为例,分析指出“1927年中国大资产阶级战败了无产阶级,是通过中国无产阶级内部的(中国共产党内部的)机会主义而起作用的。当着我们清算了这种机会主义的时候,中国革命就重新发展了。后来,中国革命又受了敌人的严重的打击,是因为我们党内产生了冒险主义。当着我们清算了这种冒险主义的时候,我们的事业就又重新发展了。”因此,“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

  最后,强调了运用辩证法宇宙观的重要意义。《矛盾论》指出,“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因此,具体地了解事物矛盾这一个法则,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我们要学会运用这种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通过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事业的发展。

  准确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一般原理,深刻领会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

  《矛盾论》发表至今已有80多年,但其中蕴含的一般原理,对我们深刻领会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深刻领会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矛盾论》强调,“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根本原因是党的领导,是党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依然坚持依靠自己,立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们始终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人们头脑中臆造出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深刻领会贯彻新发展理念。《矛盾论》强调,“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并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在总结分析我国过去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原因,并找到解决的办法,从而以新发展理念来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深刻领会构建新发展格局。《矛盾论》强调,“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作出重大工作部署。这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世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就必须立足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机联通起来,发挥比较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百色干部学院
原文出处:刘玄启.《矛盾论》的新时代价值[J].当代广西,2021(Z1):94-9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矛盾论论文
返回: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