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继承性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共产党社会公平观是党的每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研究并继承发展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建立的。毛泽东的社会公平思想借鉴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平观,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和国情创立起来,是中国共产党社会公平观的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紧张的局面及对这种局面的认识造成了毛泽东的社会公平思想把平等作为价值诉求、把行政指令作为实现手段。价值导向的正确与否必然影响方法和手段的实行效果。尽管毛泽东的社会公平思想掌握了公平问题的本质所在,但并未考虑到作为公平问题前提的富裕。因此,在公平的实现方法上必然存在较大的不足,效率低下和忽视人权是典型的问题表现。邓小平和江泽民基于对以上问题及冷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潮流的正确认识,开始重视思想的解放,将共同富裕的概念纳入社会公平理念之中。二者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所做的不懈努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问题,却也面临着如何合理分配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大考验。中国已经迈入高速发展的阶段,既是改革攻坚期又是矛盾凸显期。胡锦涛社会公平思想的目标是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以***为核心的新一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强调要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为基本任务,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根本目标。
二、整体协调性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公平观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系统内部各要素要协调发展,统一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大局。
政治领域的公平为社会公平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体制保障,经济领域的公平为社会公平的实现创设合理的制度基础,文化领域的公平为社会公平的实现提供持久的精神维系。
公平正义就是在保障全体社会成员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统筹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和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很多构想都包含协同的意蕴。如坚持“两手抓”抓什么?邓小平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问题,曾经讲过要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经济犯罪和其他犯罪活动;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等等。实行“两手抓”,应该成为我们领导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和领导方法、领导艺术。
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政策更加鲜明,使我们在工作中防止顾此失彼。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五个统筹”。要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与微观经济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统筹协调公平与效率、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朝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三、人民主体性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拥有无尽的智慧和力量,社会公平不可能在脱离人民群众的情况下得以实现。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共产党社会公平观的实践过程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为了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这个整体而奋斗,而且体现在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正确处理上,体现在对于具体的个人的发展所给予的关切上。“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社会是由每个独立的个体以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社会整体的发展以每位构成人员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和基础。整体解放不可能脱离部分解放而存在。党和政府对此要有深刻的觉悟和认识,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548.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767.
[3]《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5.
[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850.
[5]《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9.
摘要伴随着世界经济的的持续增长,我们所面对的自然生态环境已经越来越不堪重负,为此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迫切性就不言而喻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引下,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迎来了迅猛发展,为世界经济...
第四章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进展。4.1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成就。众所周知,党的十八大以后,加快改变经济发展模式、爱护碧水蓝天、构建美丽中国,变成我国共产党和国家的迫切使命及全社会人民群众的共同责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
引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思潮也不断涌入社会,人们自然也容易受到一定的影响。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更愿意去追求潮流,从心理学来看,对西方思潮不能进行理解,也不能进行自觉的反思。人们在这一过程中,比较迷茫。我国的社会经济有了质的飞跃,而人们更...
全球化是近现代以来世界社会发展的一种明显趋势,而社会主义同样成型于世界近现代社会发展中,那么,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与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准确抓住时代...
邓小平一生,三落三起.他第三次复出,进入一生事业的巅峰,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回顾邓小平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领略他战略思考、战略判断、战略设计、战略决策的战略家风采,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温家宝为总理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并体恤民情,具有鲜明的“亲民”的执政风格,这使胡温新政得到全国广大人民...
意识形态自提出以来,便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在这个发展历程中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加剧了意识形态的复杂性,为理解意识形态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透过这些变化,可以发现,意识形态发展史是一个真实与虚假、阶级性与群众性的争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纷纷在国内聚集,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造成了冲击并使它日趋边缘化。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当代影响力非常重要。一、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优势彻底掌握并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
第一篇关于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改革开放概念源流考〔摘要〕改革开放这个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政治概念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互动中演进的。一方面,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是以改革开放概念变革为先导,另一方面,社会变革也必然反映到执政党的观念...
纵观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创新进程,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顺势开启、与时俱进、思想认识不断深化、实践价值不断提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