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瞿秋白对近代中国社会特点的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2-18 共5763字
论文摘要

  1923 年瞿秋白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新青年》季刊、《前锋》上发表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章,用社会科学的方法合理解释了中国现状和剖析深层次原因.瞿秋白主张"用社会科学的方法,试解剖中国的政治经济"[1],认为我们现在急需要有正确的革命理论,在实践中不断的得到磨练和提升,即马克思主义理论.1927 年瞿秋白指出"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国情的工作,断不可一日或缓"[2].瞿秋白正是在正确的世界观指引下凭借着强烈的工作信念支撑,用其一生洞察时局的变动,积累了丰富的国情观,促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为党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一、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

  (一) 对社会性质的认识

  社会性质是判断国家国情的重要方面之一.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认清中国革命一切问题最基础的依据."[3]瞿秋白在研究中国国情上将社会性质的分析放到了第一位,明确社会性质才能明确革命目标.

  瞿秋白认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的社会.对于半殖民地的分析,他从西方帝国主义侵略角度入手,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方面必然比中国强大 ,在侵略弱小民族时采取政治上保留中国的封建统治制度,经济上则实施有利的剥削政策.瞿秋白在《东方文化与世界革命》中指出"政治上虽屡见统一的君主专制政体,其实并非真正的集权政府".

  因为军阀势力肆起,自然经济得不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受到帝国主义的限制,政治上帝国主义需要中国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政权来代理他们在华利益,所以君主勉强建成于一盘散沙之上的"中央政府".经济上"独有中国因列强均势之形成,并未完全归于帝国主义的某国,所以称其为半殖民地"[5].由此可见,中国虽然受到帝国主义入侵,但是仍然有自己的傀儡政府.同时,帝国主义国家利益不均,分歧比较大,并没有全部沦为殖民地,而是成为"国际殖民地".同时中国也是一个"畸形"的半封建的社会.对于半封建的分析,他是从经济角度阐释的,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瓜分,"经济上的发展至近代尚停滞于宗法社会之'半自然经济'"[6].自然经济解体表现在帝国主义割占领土,攘夺富源,投货投资;大地主和大官僚开始用大量的资本开办工厂,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加大对农民的剥削,"农业破产,农民流离失所"[7].中国已经不再是由一个个半自然经济区域组成的,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农民和手工业者成为了资本主义工厂里的无产阶级.瞿秋白虽没有明确提出半封建这个概念,但是对社会性质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和全面的分析.

  (二) 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

  革命性质是由革命任务决定的,而革命任务又是由社会性质决定的.瞿秋白对革命性质的认识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最初没有摆脱来自共产国际的"城市中心论"的影响,但是他坚持从实际出发,对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分析都是建立在革命实践基础上,提出一系列中国革命的理论.

  1926 年 4 月,瞿秋白在《北京屠杀与国民革命之前途》中写到革命性质,"虽然在中国范围内,这一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国民革命的使命,是解放资产阶级的中国,使他脱离封建宗法制度的束缚和帝国主义的剥削 "[8].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但是瞿秋白认为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其他阶级也不具备条件,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革命.瞿秋白认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已经成为实际斗争的现实问题.瞿秋白在1927 年2 月"三大"党纲中写到"无产阶级应参加国民革命,取得政治的地位,以至于革命领导权".首先,瞿秋白认真分析了中国国情,并指出两个原因:"一是中国资产阶级大半只能做买办事业,搜刮农民原料等,他绝不能有独立的政治势力;二是中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发展异常困难,一方面有帝国主义的极重的压迫,另一方面又有宗法制度的束缚,士绅阶级的障碍和过剩劳动的充牣"[9].再次,革命的胜利不属于资产阶级的,是属于劳工阶级的.因为中国各个方面劳工阶级都受到压迫,在各种运动中得到锻炼,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

  革命的性质即决定了革命的任务,他认为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即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独立自主.瞿秋白在《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一文中提到革命性质是推翻世界资产阶级的"民族革命".而封建主义军阀及封建制度是帝国主义的帮凶,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瞿秋白认为真正的任务应该是反对那些阻碍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真正道路上真正现实的敌人,必须采取革命的形式进行.他反对戴季陶主义,反对采用和解的方式,利用农工群众的力量来达到他们的目的,却不准农工群众自己有阶级的觉悟.在《中国国民革命与戴季陶主义》中提出"戴季陶主义实际上是暗示工农民众停止自己的斗争,听凭上等阶级的恩命和指示"[10].

  对革命遵循的原则或理论方面,瞿秋白在旅俄期间听过两次列宁关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演说,深刻地认识到进行民主革命必须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而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并不是教条主义或是本本主义.且在1927 年《瞿秋白论文集》自序中提到他努力整理文章的目的在于理出线索,体现出马克思主义者应用"革命的理论永不能和革命的实践相离"[11]的这一原则,如分割开来,则理论即是空谈,革命实践也不会成功.这一理论原则给当时中共领导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指导,对当时的革命形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革命力量的组成方面,瞿秋白认为可以暂时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斗争对象是一致的,即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主张建立阶级间的联合战线以壮大无产阶级的队伍.以五卅运动为例,上海总商会、商人、工人和学生组成的联合战线却是能增长上海以至全国的革命潮流.1926 年瞿秋白在《阶级斗争与阶级间的联合战线》中提出,"在阶级斗争中,必要时,利害有相同之点的几个阶级仍然可以暂时联合战线,共同反对别的阶级".

  由此可见,瞿秋白根据中国革命的现状同时分析了力量组成等,提出了革命的性质以及需要遵循的革命原则,尤其是他提出的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国情的观点和较早的革命理论.这些对党如何处理革命理论与革命现实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党的幼年时期十分可贵.

  二、中国社会早期特点的初步探索

  瞿秋白对中国社会一些早期探索的主要特点有比较清楚的见解,主要是基于对当时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国情进行分析、总结的中国社会早期社会特点.

  第一,在帝国主义统治之下,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无法独立发展,同时帝国主义造出了自己的掘墓人.殖民地化的道路就是"列强帝国主义互相抢夺,分割中国,把中国变成帝国主义的附庸,主要的是保持封建势力,只在形式上改换一些,使它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而工业的发展是只能够在帝国主义所容忍的范围之内的"[12].也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这个程度是由帝国主义决定的.帝国主义本来是不容许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否则将会进一步威胁到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但是,又要开发剥削攫取利益,不得不容许资本主义民用工业和军用工业轻微的发展.另外,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有政治意味,资本主义工厂手工业的发展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国货"与外货形成竞争,但是外国巨大的财团资本与中国幼稚的资产阶级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瞿秋白认为"无所谓自由竞争,列强单刀直入径借政治、外交势力掠夺范围,对矿山、铁路的投资无不带政治意味"[13].瞿秋白在分析了中国资本主义无法独立发展的原因之后又提出帝国主义将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制造出来,帝国主义在中国极力的寻找自己的"出路"---商品的销场和原料的供给,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使得中国政府自己办的重工业和轻工业为帝国主义提供场地和原料.然而,帝国主义对地主的剥削,直接加到了依靠土地生活的农民身上,没有土地的农民只能到工厂做廉价劳动力,也就是最后帝国主义的掘墓人无产阶级.1927年瞿秋白指出,"破毁中国的宗法社会之束缚,不得不建立相当的资产阶级的关系.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农业破产,大量无业农民涌入城市,造成空闲的无产阶级'后备军'---劳动力极低廉的工人,足以应资产阶级的需要"[14].

  第二,中国政治上的本质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势力相勾结,同时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帝国主义和军阀生存的经济基础.帝国主义以军阀为工具,军阀是帝国主义在华统治的代理人,借帝国主义作后盾,这是"畸形的封建制度的恶现象"[15].随着封建制度的逐渐解体,各省军阀在中国开始各占一方,帝国主义为了更好的控制中国,与军阀想勾结,不断发动战争,争夺地盘.结果劳动阶级生活流离失所,困苦不堪.瞿秋白谴责军阀政府"是率兽食人夕的政府,馅媚欧美帝国主义,以屠杀中国平民劳动者为己任"[16].同时瞿秋白认为,"帝国主义侵入中国,必定勾结地主、大商人来尽量的销售货物,并且经营工业".中国的资本家大多是地主,占有广大的土地,开办工厂,为帝国主义提供原材料等,因此"国民革命就是掘取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命根---他们的经济基础".总之,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的根本是打倒地主和买办阶级,这些势力是真正寄生在劳苦大众身上的寄生虫.

  三、中国社会各阶级及其政治态度的科学分析

  阶级关系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就会产生各种社会关系和阶级,那么不同的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中国阶级分层中,深入揭示各个阶级的特点及在中国现状的政治态度.从他的一些着作中可以看出,他将中国社会的阶级区分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同时资产阶级又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对于工人阶级,1923 年瞿秋白只是提到了劳工阶级的指导权的问题,但是随着 1925 年五卅运动的不断深入,瞿秋白认识到工人阶级在反帝斗争中起着十分重要的领导作用,同时其力量也在不断的壮大和发展.无产阶级不再局限于以前只是对群众运动的领导,应进一步"参加革命的政权,应当知道革命中的物理,应使军队中的指挥成份继续由真正忠于革命的成份来代替和补充,使军队本身直接关顾劳动群众的利益"[17]."何况资产阶级其势必半途而辍,失节自卖,真正的解放中国,终究是劳动阶级的事业"[18].

  对于农民阶级,瞿秋白认为解决农民问题是革命成功的关键,是无产阶级团结的对象,是联合战线主力军.在《国民革命中之农民问题》中他指出"农民问题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国民革命中的重要问题"[19].1923 年在党的"三大"草案中提到"农民当占中国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国民革命不得农民参与,也很难成功"[20],"农业亦为中国的主要生产事业,农民实为中国经济生命的主体"[21].同时他也认识到要想得到农民阶级的支持,关键是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即土地的问题,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质是彻底的土地革命.他指出"中国的国民革命,这一个革命工作必定要解决农民问题,解决了农民的一切苦痛才能说是国民革命成功"[22].对于资产阶级,随着中国社会阶级势力的转变,中国的资产阶级也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分化.

  官僚资产阶级依赖外国资本,妥协性强,当需要帝国主义侵犯到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出革命性,但是他们本身又受帝国主义支配,因此当工厂缺少资金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妥协性.瞿秋白在《新青年》之新宣言中写到,"中国资产阶级自然依赖世界资本主义而时时力谋妥协"[23].至于民族资产阶级受到帝国主义种种殖民政策、经济政策的遏制,无法独立发展,反对帝国主义的情绪很普遍.瞿秋白认为"虽然性质上还是资产阶级的,而在革命力量上,却大半须以无产阶级为主力军"[24],"外国资本的侵略却正在日益加紧,自然而然促成反对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25],因此对于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需要争取的对象,是联合战线的一部分.

  对于知识分子,瞿秋白认为他们在工人和农民中起到了一个宣传和讲解新思想的作用.没有他们的先进思想,工人和农民也不会有革命的意识,也不会很快的认清自己的处境,以及深入和清晰的了解中国的国情.尤其是在"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中,青年知识分子积极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新思想,反对封建宗教礼制,让许多国人在革命中得到了真正的思想洗礼.因此知识分子和工农阶级是联合在一起的,也表现出强烈的革命性.

  瞿秋白认为"在中国的第三阶级,要应付军阀的压迫,所以是革命的;在欧美的资产阶级,要应付劳工阶级的反抗,所以是反动的."总之,瞿秋白是无产阶级的理论家、革命家和宣传家,为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85 年 6 月 18 日,中共中央在瞿秋白就义 50 周年纪念会上,杨尚昆代表党中央正确评价了瞿秋白的一生"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化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是我们党早期探寻中国革命理论和革命道路的最优秀的先行者之一"[26].同时瞿秋白关于中国国情的理论观点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更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可以看出贯穿瞿秋白的一条主线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事求是的应用到现实国情当中,对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国情提供了现实的指导和方法,这是弥足珍贵的.同时也让很多中国人开始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瞿秋白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第11 页.

  [2]《瞿秋白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第311 页.

  [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

  [4]《瞿秋白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第14 页.

  [5]《瞿秋白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第35 页.

  [6]《瞿秋白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第11 页.

  [7]《瞿秋白论文集》重庆出版社 1995 年 4 月版 第44 页.

  [8]《瞿秋白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第277 页.

  [9]《瞿秋白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第277 页.

  [10]《瞿秋白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第 182 页.

  [11]《瞿秋白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第 310 页.

  [12]《瞿秋白文集》[M]. 政治理论编 第七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第 489 页.

  [13]《瞿秋白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第 45 页.

  [14]《瞿秋白文集》[M]. 政治理论编 第四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第 489 页.

  [15]瞿秋白:《中国地方政治与军阀制度》,《向导》第 23 期.

  [16]瞿秋白:《最低的问题》1923 年 1 月 27 日.

  [17]《瞿秋白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第 364 页.

  [18]《瞿秋白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第 3 页.

  [19]《瞿秋白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第 299 页.

  [20]《瞿秋白文集》[M] 政治理论编 第二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8,第 117 页.

  [21]《瞿秋白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第298 页.

  [22]《瞿秋白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第305 页.

  [23]《瞿秋白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第2 页.

  [24]《瞿秋白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第247 页.

  [25]《瞿秋白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第52 页.

  [26]杨尚昆:《在瞿秋白就义 50 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1985 年 6 月 19 日.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