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0-23 共7552字

  马克思的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中国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价值准则,并不如很多人所理解的那样---强调个人服从集体,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时,要牺牲个人利益。正是对马克思的集体主义思想的误读,使得集体主义价值观成为脱离实际生活的空洞说教。马克思的集体主义充分肯定个人利益,同时也强调集体在个人利益获得中的不可或缺性,并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指出在生产力还未实现高度发达、仍然存在私有制和分工的社会发展阶段,人的“对抗性”和“物役性”依然存在,个人在从集体中获得利益的同时,仍会受到来自集体的束缚。要解决这一矛盾并不能依靠“抽象地强调个人需要服从集体、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等简单的道德说教,必须不断发展生产力,消除私有制和旧式分工下的人的“对抗性”和“物役性”,实现每个人的发展成为其他人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 社会,最终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完全统一。

  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 马克思的集体主义的价值内涵

  对现实的个人、尤其是对个人利益的肯定是整个马克思的集体主义思想的现实基础和逻辑起点。这区别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建立在绝对精神( 意志自由) 基础上的抽象的集体( 共同体) 主义思想。在黑格尔那里,自由是人的追求。而在面对个人和国家的矛盾关系时,如何真正实现人的自由? 黑格尔认为要让个人的主观意志服从国家法律。只有“当国家或祖国形成一种共同存在的时候; 当人类主观意志服从法律的时候,‘自由’和‘必然’间的矛盾便消失了,那种‘合理的’东西作为实体的东西,它是必然的。当我们承认它为法律,并且把它当作我们自己存在的实体来服从它,我们就是自由的”[1]( P41).黑格尔完全从精神世界中探寻人的自由之路,使得人蜕变为一种抽象的思辨性存在。在抽象的人的维度内,个人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抽象存在,集体( 国家、共同体) 是无视个人物质生活的精神实体,集体主义是与物质生活无关的个人意识对集体精神的一致与服从。马克思否定了这种无视个人物质生活、建立在绝对精神基础上的集体主义思想,指出:“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 们 的 出 发 点 是 从 事 实 际 活 动 的人。”[2]( P530)“全部人类历史( 包含集体主义价值在内) 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3]( P67).具有鲜活生命的有血有肉的个人一定是从事物质生产、追求物质利益的个人,因为个人的存在与所有的自然物一样都要受制于自然规律,处于与外界自然不断能量交换中,离开了外在自然,个人将无法生存。如何实现与外界自然之间的能量交换,物质生产是根本方式,通过物质生产,个人获得生存所必须的物质生活资料以维持生命的延续。因此,在谈及集体主义价值准则时,我们必须肯定和正视历史的溯源和价值的起点---现实的个人及现实个人的物质性,反对在贯彻集体主义价值准则过程中任何有意或无意侵害个人利益、甚至是无视个人利益的行为。

  在肯定现实个人利益的同时,马克思也指出了集体的重要性,充分强调集体在个人利益获得过程中的不可或缺性。对现实的个人及现实个人的利益的肯定并不是马克思的独属,以施蒂纳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也把现实的物质性个人作为自己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属。但是在施蒂纳眼中,现实的物质性个人是不受自然和社会限制的“唯一者”,“唯一者随心所欲地处理事物和思想并将他的个人利益置于一切之上”[4]( P14).为此,要反对任何政党或国家以普遍利益的面目来压制个人利益,取而代之以利己主义者的联合体。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安排世界,只有自我一致的利己主义者才是真正现实的人。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抛开了一切社会关系,施蒂纳偏离了社会( 集体) 的轨道,最终将人变成了离群索居的孤独者。马克思否定这种片面追求个人物质利益而无视社会关系和集体利益的行为,指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 集体) 的总和。”[5]( P56)集体对实现个人利益的重要意义,无论在早期人类社会,还是在阶级分化的社会形态中都有明显表现。在生产力落后的人类社会早期,生存环境恶劣,人们共同劳作、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成果,集体是个人得以生存的依靠。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分工的扩大和剩余产品的出现,逐步形成阶级,最终国家产生。在阶级社会中,个人隶属于不同的阶级( 集体形式之一) ,个人利益也在隶属的不同阶级中得以实现。只不过在阶级社会中,以阶级、国家形式出现的集体仍具虚幻性。这种虚幻性表现为: 以阶级、国家等形式出现的集体,维护的仅仅是阶级( 统治阶级) 内部成员( 个人) 的利益,对于被统治阶级而言有的仅仅是榨取和剥削。对于统治阶级内部的个人而言,尽管集体是获得个人利益的重要保障,但却是以对阶级无条件服从而丧失个人的丰富性为代价的。“个人只是作为普遍的个体隶属于这个共同体,只是由于他们还处在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下才隶属于这种共同体; 他们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作为阶级的成员处于这种关系中的”[6]( P84).

  针对集体的虚幻性在实现个人利益过程中带给人的奴役和束缚,马克思详细分析了集体的虚幻性产生的根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及由此所产生的旧式分工和私有制”,他指出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分工和私有制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消灭阶级,扬弃人的“对抗性”和“物役性”,最终建立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 社会,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真实的集体( 共同体) .在真实的集体( 共同体) 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自身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 共同体) 中,个人才可能获得充分自由”[7]( P115).个人将在自觉、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个人利益并全面发展,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人,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实现根本统一。从现实的个人和个人物质利益这一逻辑起点出发,在充分肯定集体对个人利益实现的重要性基础上,分析在生产力未达到高度发达的社会中集体对个人利益实现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集体的虚幻性对个人的奴役和束缚,旨在建立生产力高度发达、充分实现个人物质利益的同时,又不以牺牲个人的自由为代价的真实的集体( 共同体) ,最终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完全统一。在这一逻辑推进过程中,不难看出马克思的集体主义思想中“个人( 利益)与集体( 利益) 辩证统一”的价值内涵: 马克思的集体主义思想既充分注重个人利益,因为个人利益的获得是人得以存在的基础,有了人的存在才可能谈及与人有关的价值和思想。反对在谈及集体主义价值准则时,侵占和无视个人利益的行为和做法。同时,又充分肯定集体利益,因为集体是个人赖以生存的场域,任何个人总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 集体) 中存在,个人利益的获得一定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 集体) 中得以实现,因此反对为了实现个人利益而无视集体和社会存在的功利主义行为。与此同时,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在生产力还未实现高度发达到消除人的“对抗性”和“物役性”的社会阶段,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依然会存在着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并不能依靠“抽象地强调个人需要服从集体、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等简单的道德说教,而必须不断发展生产力,直至生产力高度发达至消除私有制和旧式分工下的人的“对抗性”和“物役性”,实现每个人的发展成为其他人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 社会,才会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完全统一。

  二、市场经济中的党内腐败与功利行为: 割裂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

  马克思的集体主义思想作为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社会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中国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国内社会的千疮百孔和西方列强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集体主义思想在战后的家园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集中力量进行了三大改造,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组织生产、发展经济,抵挡住来自国内外的一切压力和阻碍,体现出个人和集体的高度融合和统一。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个人的生存离不开集体的壮大发展,集体发展需要每个个人的付出和努力。尽管无产阶级的领导和公有制的确立为集体主义价值准则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制度保障,但是由于生产力落后和物质资料贫乏,社会依然还处于物的依赖性的落后阶段,“物役性”下的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为了消除“物役性”下的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矛盾,改变贫穷落后的社会状态,实现每个人的发展成为其他人发展的充分条件的共产主义社会( 即,真实集体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始了旨在发展生产力的改革开放之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社会整体生产力不断提高,民主、自由、人权等充分肯定个人利益的价值诉求成为社会的主导,中国社会正朝向马克思的真实集体迈进。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受市场的逐利性、资本逻辑、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马克思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正面临着“党内腐败”和“功利主义行为”两个方面的困境和危机。无论是党内腐败,还是功利主义行为,都割裂了个人( 利益) 和集体( 利益) 的辩证统一关系,将集体主义价值观引向偏离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方向并遭人唾弃的尴尬境地。

  党内腐败是导致集体主义价值准则在现今中国社会被边缘化的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组织。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道路,始终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8]( P512)正是在为人民谋福利中,体现出党的先进性和先锋队作用,从而提高党( 代表集体) 的凝聚力。而人民群众也正是在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了集体的重要性和集体主义价值准则的正确性。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内出现的贪污受贿、买官卖官、土地寻租、权钱交易等等腐败行为割裂了个人和集体应有的统一关系,消解了集体主义价值准则赖以存在的根基。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