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鉴于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理论科研论题的选择必须突出三个要素:适合自身,即对所选择的论题要有自身的研究基础,有利于自身学术的长远发展;适合学术界,即要以学术价值和理论联系实际为标准来选择论题,把握其在学术界研究的动向和意义,预期通过研究可以拓展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适合所在学院和学科的发展,即所选择的论题不能离开自己的专业,不能离开学院发展的方向和学科发展的要求,通过研究可以使自己能够真正融入学院和学科的发展之中,成为学院和学科发展的“主力军”.因此,从有问题意识到问题的选择,再到问题逻辑的展开,是理论科研的重要步骤。有了问题意识,就需要研究问题的方法论,就会去寻求、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背后的答案,就有可能通过这种寻求和探索来实现理论创新。问题的选择合适与否是理论科研的关键,只有紧紧抓住“有意义的问题”开展研究,才能真正反映出问题意识。问题逻辑的展开过程不仅是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的过程,而且也是注重问题分析的科学性过程。但是,问题逻辑的展开并不只是一个解决局部问题的过程,还是在问题的探索中不断地对新产生的问题进行探索、解答的过程,是对“问题簇”的探讨过程,是对问题与问题之间的逻辑联系的探讨过程。这样一个探讨过程,是理论科研获得大量新成果的过程。
第三,宣传科研。宣传科研主要是要面向广大的社会群众,面向广阔的社会舞台,走向基层,走进社区,走向中国广阔的田野,走进人民群众的视野,对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理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染力、说服力、影响力和亲和力。宣传科研反映的是研究者的阐释能力。一般来说,宣传科研的成果表现为理论宣讲和理论通俗读物两种形式。宣传科研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的一致性,与社会不同群体的特点和要求的多样性统一起来;二是把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的宣传教育的理论性,与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实践性统一起来;三是把艰深的理论、晦涩的语言用生动的、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便于人民群众接受、信服。
总之,宣传科研不能脱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不能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和思想实际,要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能够回答群众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能够在群众的工作和奋斗中不断发挥精神支柱的巨大作用。
第四,行动科研。行动科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科研类型。前面所述的教学科研和理论科研这两类科研讲到底就是在对问题的研究中获得新的成果,而行动科研恰恰是对教学科研和理论科研所获得的成果进行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效果及其改进做出的一种研究。也就是说,教学科研和理论科研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要落实到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中,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其应有的价值,这就需要通过行动科研来实现。
显然,行动科研要完成的是两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对教学科研和理论科研的成果怎么运用于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二是对运用之后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改进的措施进行研究。因此,它的特点就是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加强行动科研,其意义就在于:既可以对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理论和经验)的正确性、有效性做出检验,增强科研的能力和自信心,也可以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矫正偏差,探寻应用的正确道路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以提高教学的实效。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这四种类型的科研,要求我们做到五个方面:一是要有分析发现和选择问题的能力。发现“有意义的问题”无疑是进行科研的关键一环。二是要有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也就是在占有并分析资料的基础上,能够进行问题逻辑的展开即解决问题。三是提炼概括并创新理论的能力。科研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对所掌握的材料要进行理论上的提炼概括,形成观点的新的论证,这对理论做出发展和创新至关重要。四是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将研究所形成的新认识、新思想以论文的形式叙述出来,使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五是以教学实践为基地,从更高的层面和更广阔的视角,把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研究。这五个方面的有机统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和教学相得益彰的最高境界。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研方法
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方法,可从学科性方法、分析性方法、工具性方法三个层面来把握。
首先是学科性方法,即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学说,强调的是辩证地、客观地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探求现象的内在本质。在研究中,它通常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矛盾分析法,即研究一种关系所包含的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探索,运用的正是这种矛盾分析法。通过对商品内部矛盾运动、商品外部矛盾运动、资本的矛盾运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矛盾运动,以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展开形式的矛盾运动的分析,《资本论》在展现一幅活生生的资本主义经济矛盾运动的全景图中,揭示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二是范畴辩证转化法,即作为社会科学元素的范畴,遵循着简单与复杂的规定性,发生着辩证转化。《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经济矛盾运动的分析正是通过范畴的辩证转化体现出来的。通过商品转化为货币、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转化为剩余价值,通过单个资本循环转化为单个资本周转、单个资本转化为社会总资本,以及通过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转化为成本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进一步分割为企业主收入、商业利润、银行利息、地租,《资本论》在展现一幅哲理性的范畴发生辩证转化的全景图中,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整个资产阶级共同瓜分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事实。
其次是分析性方法,包括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抽象法、系统方法等属于研究方法。抽象法是辩证逻辑的一个基本方法,它运用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从大量的社会现象中,抽去外部的、偶然的、非本质的联系,找出内部的、必要的、本质的联系。显然,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之上的。抽象法是任何学科进行科学研究都要采取的方法。自然科学采用抽象法可以在实验室中,通过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各种实验手段来进行。但是,“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2]抽象力是人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是对事物各种表象抽取和概括它的本质特征的能力。它既不是感性直观的能力,也不是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手段,它是抽象法的手段。运用抽象力进行科学抽象的方法就是抽象法。系统方法是指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对问题的最佳处理状态。系统方法的运用体现出整体性、相互联系性、秩序性、动态性的特点。《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就是把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一个系统、作为一个由多种要素(局部生产关系)按一定顺序和层次组成的社会有机体来阐述的,从这种系统的观点出发,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就处于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并且通过一定的结构和这一结构的不断地自我调整,遵循最佳原则有机地统一了这些要素,从而获得了最大的结构功能。系统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处在经常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新陈代谢、自我更新的活生生的有机体,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
显然,系统方法处理的是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关系,是一种结构性的分析。“当然,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3]
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或者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属于叙述方法。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在理论的逻辑结构中再现现实的矛盾运动的方法,也就是运用范畴、概念构建理论体系的方法,反映的是范畴的抽象与具体之间的关系。因此,《资本论》实际上就是讲生产关系方面的各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范畴的简单规定性与复杂规定性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从具有简单规定性的范畴上升到具有复杂规定性的范畴的逻辑发展过程。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也是我们叙述研究成果时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其中,逻辑的方法就是思维推理的方法,也就是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运用中所反映的各个范畴之间的辩证逻辑联系;历史的方法就是在研究问题时,按照历史发展的实际进程进行研究。逻辑的方法与历史的方法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逻辑的东西是对历史的一种理解,是用概念体系来反映历史的东西。逻辑的东西既可以展示现存社会结构整体及其表现形式,也可以用概括的形式揭示社会整体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趋势。历史的东西可以通过逻辑的方式再现出来。采用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分析社会结构,既可以了解这个社会结构产生的历史、现状,也可以把握这个社会结构未来发展的征兆。《资本论》采用这一方法,把人类思维逻辑的进程与历史发展的进程统一起来,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整体及其表现形式的分析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发展、灭亡的历史趋势。一般来说,采用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分析问题,应该是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就应当从哪里开始,人类思维的逻辑进程要符合和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历史发展过程。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历史的发展常常具有跳跃性、曲折性,如果人的思维的逻辑进程处处都跟随历史的进程,势必会使人们更多地关注那些无关紧要的材料,使思维的逻辑进程受到无关紧要的材料的干扰。因此,逻辑与历史的一致只是大体的一致。
任何学科的方法都在演化、发展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分析性方法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理论原理、理论原理的运用、理论原理的发展相统一的方法,在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分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分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部构成关系的分析,显然,离开了理论原理、理论原理的运用、理论原理的发展相统一的方法,很多问题是讲不清楚的。
再次是工具性方法。当今世界发生了极其重大的变化。随着科学发展出现的杂交化、整体化发展趋势,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整合也趋于日益加强,从而研究方法的相互借用、相互促进就成为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在有着自身特有的定性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必须借用其他学科的方法。唯有如此,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学科内容、学科规范等方面的深入发展。所谓工具性方法,是用严格的科学工具来搜集、处理和分析有关问题的数据和资料的方法,从而使问题的研究能够建立在定量分析、精确计算的基础上。如案例分析法、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数量分析法等,这些方法都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重要方法。这些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搜集和分析材料的手段,强化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还可以进一步证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科学性、正确性。
参考文献:
[1][英]伊·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1.
[2][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21-22.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与掌握到被广大民众所理解和掌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过程是使其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其复杂的理论通俗化,从而被人民群众理解、掌握并最终化为人民群众...
摘要二十世纪以来急剧发展的全球气候危机、自然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使得人类将批判的眼光转向了现代文明的根基,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人类中心主义在这场争论中处在一个焦点位置,戴维佩珀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一个颇有特色的代表人物,因为他的主张带有浓...
3.3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释弗洛姆首先批评了对马克思及其社会主义思想普遍存在的误解。他指出,在有些人看来,仿佛马克思认为人的最主要的心理动机是希望获得金钱与享受,这种为获得最大利润而做出的努力,构成个人生活中的主要动力1.这些人进而把马克思的...
前言:通过近一段时间对对立统一规律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进步,对分析现实问题也有了一个明确的方法。但如果对事物的各方面矛盾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是一味的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简单的套用,那么会走入形而上的轨道。因此,必须要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我国在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上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这些学科的设立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当前我国学术界...
二、生态社会主义的演变与内涵(一)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1.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1952年12月,伦敦发生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虽然这是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公害事件,但由于伦敦在此之前也曾发生过几次类似的事件,因此当时并未引起英国政...
摘要伴随着世界经济的的持续增长,我们所面对的自然生态环境已经越来越不堪重负,为此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迫切性就不言而喻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引下,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迎来了迅猛发展,为世界经济...
市民社会一直是政治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其意义多次发生变化。自20世纪末以来,市民社会的讨论再次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这说明在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市民社会理论仍然是我们理解历史、社会的一个重要理论资源。同时我们也发现,市...
导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创新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创新思想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值得学术界关注,通过深入研究以获得新的研究成果,把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
在当代阐释《资本论》的哲学思想,我们所面对的首要问题是:《资本论》是运用还是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建、并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哲学,因此,研究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诉诸马克思毕生研究的伟大成果《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