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角下《宣言》的论述及运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2-19 共4816字
摘要

  一、《宣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运用和体现

  《宣言》充分运用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宏伟理论大厦的"奠基石".它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划清了与唯心论的界限。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立足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基本事实,对金钱、商品、机器和阶级等众多的"物质存在"进行了深刻剖析,揭示了人类社会是物质性存在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揭示了三大界--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自身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地描述了世界的存在状态,与形而上学划清了界限。马克思、恩格斯坚持用全面的、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分析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正确地评价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准确地把握了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走势,揭示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一般规律。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所说:"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历史作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了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它指出,实践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要经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透过种种社会现象的迷雾,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环节,把握了隐藏在诸多现象背后的本质,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的理性认识,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

  《宣言》更为集中、更为突出地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论述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立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前提,科学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观点的论述和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考察,得出"资本主义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产物"的结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但是,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并不会随着资本主义的确立而终结。

  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观点的论述和运用。通过对资产阶级发展历史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资产阶级是经济基础变革的产物,政治变革也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而发生,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必然需要与之相适合的上层建筑,即资产阶级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观点的论述和运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剖析了各式各样的社会主义思潮,指出这些思潮都是由当时各阶级所处的经济社会地位决定的,本质上反映的是不同阶级的利益。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时所说,"真正的"社会主义"直接代表了一种反动的利益,即德国小市民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还明确地指出社会意识是阶级利益体现的特点:"法律、道德、宗教在他们(即无产者--作者注)看来全都是资产阶级偏见,隐藏在这些偏见后面的全都是资产阶级利益。"关于阶级与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他们明确地指出,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历史现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和阶段的产物,它们将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最终消失,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阶级的存在状况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能够使人们的物质财富需求得到最大满足时,阶级存在的条件就会消失,阶级也将会荡然无存,也就无所谓阶级斗争了。

  二、《宣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运用和体现

  《宣言》对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的运用和体现。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大厦的基石,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性质,明确了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使命。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已经涉及有关剩余价值的一些理论或观点,通过对工人工资、劳动力商品以及获得更多利润的方式等的论述,奠定了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论基础,为他们后来进一步论述和最终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做了理论准备。在工人工资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说:"花在工人身上的费用,几乎只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工人工资的组成部分,即工人工资包括维持工人生活所需要的费用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须的费用。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已经隐性表达了工人工资不等于工人创造的全部价值的观点,也就是说,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除了工人工资之外还有其他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此时还没有达到将"其他部分"称之为剩余价值的理论高度,但是对"其他部分"的认识却成为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研究工人创造价值问题的动力。在劳动力商品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已经认识到工人像其他任何货物一样也是一种商品。这为后来马克思、恩格斯探讨劳动力商品的二重性、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基础。在获得更多利润的方式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两种方式,即延长工作时间和增加劳动强度。这两种方式也是资本家榨取工人更多剩余价值的两条主要途径。

  《宣言》对资本积累理论的运用和体现。市场是资本积累的平台,市场扩大是资本积累的途径。《宣言》通过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市场化发展的论述,体现了它对资本积累理论的生动运用。资本积累是资产阶级统治确立和延续的前提条件,资本增殖是资产阶级贪婪本性和诉求的生动体现。资本积累和资本增殖促使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大。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说:"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也对资产阶级追求市场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精辟论述,他们写道:"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市场扩大不仅是资产阶级进行资本积累、追求资本增值的途径,而且还是资产阶级克服经济危机的一种方式。为了克服经济危机,资产阶级不仅要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而且还要夺取新的市场。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看到,通过扩大市场来消除危机这种方式的严重弊端,它只能导致适得其反的严重后果,只能是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只能是使解决危机的方法越来越少。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越来越少的办法。"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揭示了资产阶级追求市场化的原因和表现,还指出了资本主义市场化的严重后果,得出了资本主义不能根本消除经济危机爆发的结论。

  《宣言》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运用和体现。《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表现和解决办法。在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方面,《宣言》指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不适合、不协调,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导火线。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还探讨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指出当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时,它就必然要被推翻。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这个论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有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封建社会出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情况也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出现了,他们说:"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这表明,由于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内在矛盾性,资产阶级是不愿主动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结果就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激化,周期性经济危机由此爆发。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是生产过剩的瘟疫,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的战争。为了解决危机,资产阶级采取的办法有两个:一是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二是想方设法扩大市场。

  资产阶级所采取的克服危机的办法不能消除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只能导致恶性循环,导致经济危机更大规模、更深程度地爆发。克服危机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消灭资本主义制度,这是无产阶级肩负的伟大使命。

  三、《宣言》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运用和体现

  《宣言》对共产主义社会及其实现理论的运用和体现。共产党人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明确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比如消灭私有制、社会成员共享劳动成果、阶级和国家的消失、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等,而且还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路径和策略。共产主义的实现要通过共产主义革命分两步来完成:第一步是通过暴力革命使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第二步是无产阶级凭借政治统治掌握生产资料进而大力发展生产力,即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主义的实现也离不开各国无产阶级以及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因此,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而且还公开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宣言》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理论的运用和体现。《宣言》全面系统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阶级特性决定了无产阶级是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也是最有组织纪律性的阶级,因此革命也最团结、最彻底。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是受剥削最重、受压迫最深的社会最下层阶级。这种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使无产阶级成为"真"革命的阶级,并且是革命最彻底的阶级。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马克思、恩格斯还明确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这个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由之路。正如列宁所说:"承认阶级斗争的必要性的马克思主义说:人类只有经过无产阶级专政,才能达到社会主义。"《宣言》对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理论的运用和体现。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政党才能实现革命和专政。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组建本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必然选择。只有组建起代表本阶级的政党,无产阶级才能更好地从事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使共产党有别于其他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还是具有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政党。最低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就像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参考文献】
  [1][3][5]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第 2 版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9.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版,第 1 卷 [C].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7.
  [4][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版,第 1 卷 [C].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0.
  [7] 列宁选集:第 3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1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