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电视节目与新媒体的比较分析
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与蓬勃发展,使传统媒体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让电视节目由曾经的“先进”优势媒体,转化为“传统”媒体的一部分。 电视节目与新媒体双方都在追逐获取最大利益,而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双方比拼的是技术、资金、设备、人员等,将自身在获益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以及可以获取的利润之间进行竞争与权衡。在本章中,对传统电视节目,特别是体育电视节目,和它们的对手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体育电视节目与新媒体节目的优劣势对比。
2.1 体育电视节目传播现状与优势
1、赛事资源有绝对优势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于 1995 年成立,直属于中国广电总局管辖,在政策的优势导向之下,在占有的资源,资金分配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占有着强势地位。在政策的庇护之下,央视体育频道是我国唯一一家拥有参与国际赛事竞标资格的电视媒体。
这样的政策优势也同样体现在赛事资源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政策帮助以及雄厚的资金来源,使央视体育频道不但能够独享众多顶级的赛事资源,也能够屡屡在大赛之中扮演着独家报道的角色。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大环境下,央视体育频道的人才及技术优势也能够得到很好地发挥,特别是在国际大赛到来之际,能够集全台之力,调动足够多的资源和人力来承办大规模的特别节目,如历届世界杯期间的《我爱世界杯》、《豪门盛宴》等品牌栏目。
央视体育频道之所以能够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着体育电视节目“老大哥”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大量顶级赛事资源的占有。体育频道的节目播出几乎完全依赖于其占有什么样的资源,资源越好,则节目越容易展现精彩,反之,占有的资源量越小,越难为“无米之炊”.这也是体育频道节目的一大特色。体育频道节目之所以与其他频道,比如新闻频道,经济频道,幼儿频道等区别开来,也是由体育赛事资源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众多体育赛事资源具有可预测性,按点举行赛事等特点,使得它同其他频道,特别是新闻频道、综合频道等频道节目区别开来,具有可预测性,资源丰富性的特点。
2013 年 10 月,CSM--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发布了《2013 中国体育及体育电视市场上半年研究报告》。在报告中,一系列数据显示,尽管观众的收视渠道发生了变化,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是,通过电视平台来获取体育信息仍然是国人的第一选择。2013 年上半年,CSM 在 154 个城市的收视率调查数据显示,体育节目的播出总量达 50979 个小时,其中省级地面频道播出量占到 54.2%,居首位。中央级频道的播出量只有 8.1%,但市场占有率却高达 67.6%,比省级地面频道高出 40 个百分点。
然而,央视体育频道也不是毫无竞争对手的,很多实力雄厚的地方台就曾经让央视面临尴尬境遇。在资源方面,也有一些屡屡被诟病的地方,特别是球迷们经常提及的英超联赛的转播权问题。由于英超联赛运营商在中国销售政策的影响,让央视已经远离英超联赛很多年。相比之下,反而是地方电视台更容易获得英超的转播权,在英超转播商看来,多包分销似乎远比卖给一家覆盖面更广的国家级电视台要划算的多。
2007 年,广东电视台旗下的天盛传媒欧洲足球频道以 5000 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英超3 年在中国的独家转播权,除此之外,他们在意甲联赛的购买权上也重拳出击,享受到意甲联赛“A 包”的转播权,这其中包括了几乎所有强队的对抗赛,而央视只有委屈地转播意甲“B 包”的比赛,这其中必然缺少了许多精彩赛事。显而易见,在这场关于足球赛事资源的争夺战中,央视体育并没有取得优先权,反而败下阵来。
那么,没有强大的资金后盾怎么办呢?许多地方媒体就有了横向联合的合作方案,他们共享了自己手上的赛事资源,采取了 1+1>2 的资源整合方式,来弥补自己资金不足、资源不足的短板。在对抗央视资源垄断的同时,寻找未被覆盖的赛事转播区域,同时利用有限的财政资源,扩大了播出权的共享区域。他们先后将 CBA、F1、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东亚四强赛等赛事转播权收入囊中,从而分割了央视体育的市场份额。
2、体育电视节目内容优势
央视体育频道历经 20 年的发展,已经形成非常完整且成熟的体育节目播出框架体系及播出安排。从 2004 年开始的四年间,央视体育节目的播出量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上升的态势。从 2004 年的 66245 个小时,一路飙升到 2007 年的 93034 小时,这四年的时间,体育节目播出的总量提升了 40%.2008 年的时候,这一数据更是突破了10 万大关,达到了 12000 小时。
而央视体育频道更是集赛事直播、体育新闻、体育专题栏目等多种节目形式于一身。根据已有节目资源,进行 24 小时,有计划有重点地编排设计。为了让更多节目资源能够走入观众的视线,CCTV5+赛事频道于 2013 年 8 月正式开播。高清赛事频道每天 24 小时不间断播出体育赛事,保罗全球几乎所有体育赛事,打造了区别于 CCTV5 体育频道综合频道的新品牌,高清赛事频道专注于体育赛事的转播,以赛事直播、录像和集锦为主。以完整赛事以及赛事集锦为基本节目形态,走的是“纯粹体育”的路线。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电视节目经历多年的经营与发展,早已建立了成熟而稳定的直播体系,并笼络了相当一批成熟的电视编导人才,因此,目前对电视节目来讲,“内容为王”仍然是电视节目的一大优势。
面对互联网的海量内容,电视节目虽然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但是在质量上却能更胜一筹。只有好的内容,才可以成为各种传播渠道的通关王牌。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在高品质的节目团队的打造下,往往拥有高水准的节目内容。仍以央视《天下足球》为例,尽管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体育赛事节目在互联网上拥有海量搜索资源,但是观众仍然愿意每周一晚上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天下足球》节目,这与该节目一贯保持的高品质制作有相当大的关系。只有做到“内容为王”,得到观众的认可,才能真正留住观众的心。这一点,从央视索福瑞统计的收视率报告中,《天下足球》长期处于体育频道前茅也能得出相应结论。
3、实时性、不可预测性、准确性、大众性的特点
体育频道同时具有实时性、不可预测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因为赛事只有在特定的地点和时间才会发生,而体育赛事进行的每一个项目都具有不可预测性,只有当赛事进行时和进行后方可知晓赛事的情况。所以由赛事所产生的一系列信息都是需要准确播报从而达到通过多媒体进行传播。这也是体育电视节目的独特之处。相对于媒体其他传播内容的“小众化”而言,体育赛事报道的大众性也十分明显。
尽管当代媒体社会都将追求细分市场作为比拼的利器,但是只有体育节目能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实现最为广大的受众覆盖。据数据统计显示,1992 年的冬奥会,观众人次为 246 亿,1996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全球 170 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实况转播;2000 年,悉尼奥运会,仅仅是奥运会的开幕式,就有 37 亿人在同步观看,到了 2004年,雅典奥运会,全球竟然已经有将近 40 亿人在同步观看了,这一数据相当于,地球人口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在看电视。
4、体育电视节目受众广泛
尽管新媒体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最为便捷的“习惯性”存在,但传统电视媒体多年来布置形成的收视网络仍然不可忽视。首先,电视媒体在新闻发布方面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已经深入到家家户户的客厅文化当中,电视娱乐消遣是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之一,这不仅仅是用户的习惯,更是用户丰富家庭情感寄托的所在。同时,有了星罗棋布的信息网络,加上资深的制作团队,丰富的节目库存档资料,成熟的制播系统以及节目审核系统,目前来说这些都是新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5、体育节目实现全球共享
此处所说的共享性是说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报道内容以及受众的全球化。1896 年奥运会标志着体育全球化的开端,体育运动时至今日,早已经是一种全球文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全球性的赛事自不必说,各大洲的联赛,以及专项的体育赛事包括:美国 NBA 职业篮球赛,欧冠、德甲、意甲、西甲、英超等国际足球联赛,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等都成了全球共享的赛事。央视体育频道也正是通过大力播出这些国际赛事,才能不断拓展国内市场,培养自己的受众群体。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讲,这些国际赛事和央视体育频道之间也早已抛弃了单纯的买卖关系,开始了相互渗透的合作式营销模式。2014 年春节来临之际,德国足球甲级联赛豪门俱乐部拜仁慕尼黑俱乐部就曾经主动携手《天下足球》栏目,给中国球迷带来了羊年的祝福。这样的营销合作模式,在中国的足球报道历史上还属首例,这里特指欧洲豪门俱乐部主动与中国的一个足球栏目合作并用中文在本队联赛过程中展示合作关系的例子。
这也同时证明,传统体育电视节目仍然是体育市场中的主流,仍然占有重要的市场地位。针对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欧洲杯等国际赛事,央视体育频道还会集全频道之力重拳出击,在大赛来临之际,进行全频道,全方位,全时段的不间断报道和播出。体育赛事直播节目是最直观,也最具现场感的报道形式,因此这也是大赛期间央视体育频道会采取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播出方式。随着国内外体育比赛转播方法的日益纯熟和精湛,转播赛事的数量也在大幅度增加,使得赛事资源不仅更加丰富,而且观赏性也日益增强。体育频道在对于赛事转播方面的经验和模式已经步入正轨,并愈发成熟。在一整套的转播过程中,赛事节目包括了赛前、赛中、赛后的嘉宾点评,主持人分析、比赛过程的完整直播、赛后采访和混合区采访、新闻回传、前后方连线等等,多种手法,全方位的报道让体育赛事的信息量更加丰富,报道内容更加立体,这在全世界的体育赛事报道中也是属于高水平的直播节目了。这已经不是一场赛事的简单报道或者机械播出,而是具有更综合性的复杂节目设计。例如:2014 年,针对巴西世界杯,央视既有《豪门盛宴》专题节目,也有直播的《赛事转播》,同时还有评论性的《我爱世界杯》等等,节目编排信息丰富、层次清晰,真正做到了全方位报道。当然,这一切都与央视体育频道长期占有的绝对资源有非常大的关系。
2.2 电视节目的劣势
1、线性传播,“被动”造成观众流失
电视媒体是以播出时间为单位进行有序的线性节目安排,所有节目均根据播出单的安排进行节目制作。无法像互联网视频节目一样,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点击播放。这也是由于电视台是固定的,电视节目只有在同一个电视频道顺序播放这种方式来安排这一种选择,所以电视节目线性传播,并不利于节目无限量的丰富,只能是优中选优,有所取舍,无形中也就限制了自己的内容空间。线性播放的另一个弊端就是受众在观看电视节目的过程中也无从选择,只能被动观看。这样的收视习惯在早期没有新媒体的环境下还是行得通的,但是,有了新媒体之后,观众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那么线性传播方式,就成了非常大的弊端,极其容易造成观众流失。
现代的受众早已对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不满,于是开始行动起来,参与到新闻信息的采集、发布、传播,甚至是编辑当中来,他们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而是直接的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利用这受众的网络工具,进行新闻的采集和发布,通过朋友圈、微博、微信等等方式,体验着“记者”的工作。网络的普及、手机的便携、时间的进一步碎片化,让受众们时时刻刻都与网络联系在一起,没有了网络,生活仿佛缺少了一样很重要的存在,而对于体育内容感兴趣的网民更是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获取任何他们想要知道的赛事消息,观看体育赛事视频。
但是,电视节目却在这方面显得单调的多,电视节目只能按照既定的时间,安排固定的节目,节目不能随意更改,观众也无法随意选择。于是新媒体就成为人们手中的一道随心所欲的利器,所有赛事信息几乎分分钟就可以在手机端获得,既新鲜又便捷。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难看到“手机族”们人手一部手机,只有人机互动,没有人人交流。手机几乎已经占据了人们的所有视线。随手拿起手机便可以搜索体育资源的便利,早已超过了要待在家里坐在电视机前等候节目播出的呆板。这种线性传播的弊端,造成了部分观众的流失,观众对于传统媒体的忠诚度也降低了很多。
2、制作复杂,成本高
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比起新媒体制作要复杂得多。电视节目的每一档栏目都要有专门的栏目组来负责,而且由于播出时间的限制,特定的栏目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节目制作的一整套流程,包括采集、编辑、包装、技术审核、推播上线等一系列流程,需要相当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而且都需要专业化的人员操作。与之相应,每档节目的制作播出都需要高昂的制作费用,从拍摄设备到编辑、播出设备,无一不是如此。
3、互动性不强、信息量有限
与新媒体相比,传统电视媒体的互动性缺点显露无疑。由于电视节目传播渠道单一,电视机前的观众,很难在第一时间与电视节目形成充分互动。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让电视节目与观众的互动关系始终无法像新媒体那样充分、及时而丰富多彩,用户体验方面也就欠缺了很多。同时,由于互动不够强,电视节目的制作团队也很难收到来自观众的实时反馈,节目究竟制作的好坏,优缺点在哪里,观众更喜欢看什么样的节目,重点应当如何选择和放大,都让栏目组的制作人员有一种信息滞后和“闭门造车”之感。在信息量方面,传统电视媒体不具备庞大的信息量,而这一点正是新媒体的最大优势,两者相较,一个信息量由“时间单元”和“传输空间”来决定,一个则可以用“无穷无尽”来形容。
2.3 体育电视媒体的困境
1、体育赛事信息传播手段和内容不够丰富
体育频道发展至今,尽管在节目制作的能力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培养了相当一批专业的体育编辑人才,但是,节目内容仍然有让人诟病的地方。以赛事直播为例,将足球、篮球等主流体育赛事作为首选直播赛事,让节目内容显得有些不够丰富。尽管有了 5+赛事频道的加入,仍然有非常多的体育赛事资源找不到播出口,只能收录在资源库中,形成某种形式上的浪费。
在专题类节目的设置中,我国的体育电视节目也有同质化严重的倾向,由于受众群体的倾向比较严重,因此,相应的专题设置也大都几种在这几种倾向类的赛事种类中,特别是足球和篮球类的赛事。节目的形式也不是特别多样,大都以赛事集锦,赛事精彩等为主,核心内容也都围绕在重点赛事、重点球星的身上。这一点不光是在央视,在地方台也都是如此,因此央视与地方台的节目形式就出现了雷同的情况,缺乏独具匠心的设计。以三大体育频道:央视、上海和广东为例,这几个频道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足球、篮球、赛车等几个大项,专题节目也都比较雷同,足球方面,央视的《天下足球》、广东体育频道的《足球周刊》、《世界足球杂志》、《绿茵共同体》等都是以欧洲足球五大联赛专题为主要内容。赛车方面,央视的《精彩 F1》与上海的《超G 马力》、广东的《竞速天地》也趋于雷同。这样一来,对于地方电视台来讲,那些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就很难得到关注和体现了。
2、收视率是唯一标准
尽管央视体育频道的定位为体育综合频道,频道搭配包括赛事转播、体育新闻、专题栏目以及大型特别节目等,但赛事转播仍然是最主要的频道播出选择。专题类节目由于受制于现有频道资源,以及收视率的指标参考,现在再加上来自于新媒体的冲击,压力重重。2014 年 2 月,由于中国足球联赛的长期低迷,导致已经陪伴了中国球迷 18 年的老牌体育栏目《足球之夜》改版。《足球之夜》将不再固定每周四晚播出,而是跟随比赛直播进行调整。当然,这一调整除了与中国足球联赛的低迷以及长期收视率无法提升的原因以外,也是一种资源重组。新的《足球之夜》包含比赛直播以及赛前赛后报道,更有利于中国足球报道的现场感、及时感及扩大报道深度。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网络大行其道的时代,电视媒体仍然要依靠收视率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显然已经无法与受众的实际关注度匹配。2013 年 CCTV-5 的一场直播事件引起了社会对央视索福瑞收视率监测系统的讨论与质疑。最近两年,中超有抬头之势,许多国人球迷开始热切关注这中超的动向,不光球场上座率已经越来越有可喜的势头,网络媒体也对中超联赛有了大批量的报道和讨论,各种关于中超的话题常常会引发网络热议,上万条的评论、转发与回复也并不算稀奇。
在这种情况下,央视仍然在根据索福瑞的收视率检测报告安排节目播出单。就在2013 年 5 月 26 日的黄金时段,央视放弃了同时段的三场中超焦点赛事转播,仍然按照既定安排播出专题节目“谁是球王”的民间乒乓球争霸赛。这一事件引发了网友对央视播出编排的质疑和指责,纷纷认为这种选择方式“匪夷所思”.聂卫平甚至发出文字来炮轰央视:“宁肯录播民间乒乓球赛,也不直播中超,强!实在是强!”此文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极短的时间内,引发网友们的快速转发。但是面对这样的质疑,央视给出的答案却是: 这并不是按照领导个人的喜好来编排的,而是根据索福瑞的收视数据进行的播出选择。
毫无疑问,在广大网民的心中,一场热点中超赛事显然要强过民间乒乓球比赛,这种强大的落差,让网民难以接受,甚至是感到愤怒。央视对收视率的高度重视与如今网络关注度往往不在同一个视觉点上,但收视率仍然是央视体育频道对其旗下所属的各栏目的唯一评判标准。一个栏目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收视率的数据,甚至一个栏目的命运,以及能否继续生存也完全依赖于收视率的评判。这无疑让各个栏目对收视率既噤若寒蝉,又唯命是从。收视率也许与网络关注度存在落差亦或统一。比如,网民对于央视的名牌栏目《天下足球》都有着高度的评价与收视率和点击率。但是,如何才能更好地统一这两种判断标准,将是未来体育频道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3、制作技术相对落后
电视节目首先是建立在一系列的技术设备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带动电视节目制作水准的提高。有了新媒体技术之后,网络的技术支持,大数据的支持,数字技术的支持,都对电视技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电视技术能否跟上潮流,在技术领域实现更加先进的远程、互动、多媒体、全方位传播。任何一个电视台,要想进步,都必然要重视技术的进步,央视也不例外。目前,央视体育频道已经开始了对于数字新技术的尝试,引入国外体育节目先进的节目形式以及虚拟技术等数字图像技术来丰富节目演播室和节目直播环节。但是,略显保守的是,央视体育频道对于新技术的大规模启用以及勇敢创新方面仍然束手束脚。目前,央视新台址启用之后,虽然在播出形式和播出设备方面都有所提升,但是为了播出安全考虑,仍然有相当一部分节目制作在老台完成。庞大的播出体系,仍需要时间不断探索、摸索着前进。央视体育频道并不能像新媒体那样,做到“小而灵”,尽管不能问鼎最高端的节目制作技术,但却因为“船小好掉头”而敢于去尝试更简便灵活的节目制作方式。
4、体育节目面临版权困境
(1)国内体制促使央视体育垄断资源
央视体育频道长久以来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配置。2000 年,原国家广电总局曾经出台了《关于加强体育比赛电视报道和转播管理工作的通知》,来支持央视体育的赛事转播权购买,并对其他电视台进行了相应的限制。通知指出对于重大的国际体育赛事,包括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等赛事,我国境内的电视转播权将统一由中央电视台负责谈判与购买,其他各电视台,包括有线广播电视台都不得直接进行购买。
与之相比较,在美国,体育传媒机构更加市场化,没有政策的庇护,各电视台之前的竞争也就非常的激烈。各主要电视媒体都拥有自己独立的体育频道,包括 ESPN,CBS Sports, NBC Sports Network 和 FOX Sports,这四家体育频道相互争抢电视资源,还有两家全国性西班牙语电视台 Univision 和 Telemundo 也都是体育赛事资源争夺战中的有力争夺者。
在 2018 年和 2022 年世界杯转播权争夺战中,FOX Sports击败了 ESPN,以 4.25 亿美元的报价获得了美国地区的英语独家全媒体版权,而Telemundo 则以 6 亿美元的报价赢得了美国地区的西班牙语独家全媒体版权。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无形之中就形成了各媒体互相牵制的局面,赛事资源分配也相对均衡,媒体竞争格局也处于良性循环的局面之中。再来看我国的电视机构,政策体制的保护也许在短期内有利于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但是缺乏竞争也是不争的事实,我国电视媒体的竞争力也就相对较弱,长期来看,也许并不是好事儿。
(2)新媒体挑战体育电视媒体的版权交易
近几年,新媒体的全平台都在高速发展,为了抢占资源,他们将体育作为重点竞争对象。有能力的视频网站不惜重金购买赛事版权,抢占体育资源的市场。在未来的体育视频市场,仍然是资源为王的时代,谁占有的资源多,谁的话语权就大,因此,赛事版权的争夺战只会愈演愈烈。对于新媒体来说赛事直播在任何一个新媒体平台上都已经是很简单的事情,占有赛事资源在网络和移动端的版权,就意味着占有先机和优势,因此,也有许多网络媒体对体育电视媒体和转播机构提出了独家全媒体版权购买的需求。
但是,全媒体独家版权非常昂贵,没有雄厚的资本支持,是很难达成所愿的。ESPN每年要花 19 亿才能吃下 2014-2022 年的 NFL 选秀、常规赛事、职业碗及相关赛事的电视和网络集锦权限。
这笔数目较之以前的 11 亿,上涨了 8 个亿,同样的情况在NFL、NBA、足球比赛身上一样在上演。这些传媒集团为了能够拿出这样的版权费用来抢占地盘,采用了收购或者并购的方式,来扩大自身的实力和运营模式。反观我国,电视机构也是新闻机构,是事业机关也是宣传机关,同时兼具事业单位的性质。2007 年,国家广电总局推行了“制播分离”的政策,把电视台推向市场。
我国特有的“收支两条线”经济模式就是这样产生的,财务支出由台里拨款,广告运营市场化的模式,因此体育赛事版权的资金主要依靠电视台拨款。尽管央视每年花费3 亿费用在赛事购买,但这笔钱仍然无法做到全媒体、全版权的购买,很多版权也只能是播出权,而不具备全媒体版权授权或者以及版权持有的版权级别。
如今有了新媒体的虎视眈眈,央视受限于政策,无法进行市场运作盘活资本,就更加显得备受掣肘。
2.4 新媒体传播现状与优势
1、互联网媒体信息“爆炸”
互联网的发展让现代信息技术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网络媒体对体育运动的传播方式也转变为更开放的交互式传播。回顾传统媒体,报纸的传播速度以天甚至周来计算,电视和广播则以天或者小时来计算,而新媒体却是以分钟甚至是秒来计算。这种传播速度上的差距,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悉尼奥运会上,新浪网的新闻刷新速度甚至达到了 5 秒出赛事结果,30 秒可以看到图片,赛事报道 1 分钟就可以被查阅,详细一些的细节报道也仅仅需要 5 分钟。
到了 2014 年世界杯,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已经可以做到前方新闻直播。传统媒体以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方式为主,而新媒体则是双向交互的方式,将互动性交流作为显着特征。正因为如此,新媒体可以在线上线下邀请知名运动员与网民进行聊天互动,任何人都可以与明星进行直接的交流问答,在这种模式之下,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甚至造成网路瘫痪,这是传统媒体所不可想象的节目形式。悉尼奥运会期间,新媒体更是将资讯牌打得花样百出,各种奥运会的赛事资料、历史信息、运动员信息等等,可以说应有尽有,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站查询便捷地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是传统媒体不能比拟的。互联网的这一信息优势,历经多种大赛,不断丰富,让观众随时都可以轻松观看到任何与比赛相关联的视频内容。
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媒体的猛烈冲击,让很多人开始忧心忡忡,电视已经不再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互联网来势汹汹,不仅实现了电视节目的很多功能,甚至比电视显得更便捷,电视节目作为一种旧的形态,可能将走进坟墓。也有人认为两种媒体仍然各自存在着优势,可以凭借各自的优势继续共存,也有人认为两者将可能合二为一,形成一种新的媒体体系。然而,事实已经证明,第二种预测已经成为现实,各种电视盒子的诞生,已经让电视用户可以通过电视盒子轻松点播自己想要观看的任何电视节目。
目前,一些实力派新媒体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金、技术及人员的实力,利用互联网便捷快速的特性,已经不再只是固守在新闻资讯和数据库的强大优势上,而是更进一步,开始争夺直播版权,甚至走向赛事转播的第一线,去争取独家咨询。他们会与运动明星合作,邀请他们在自己的网络平台上与观众互动,发布信息,参与评论,借此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2014 年,中国足球队出征澳大利亚进行亚洲杯比赛,众多网络媒体蜂拥而上,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新闻采集与报道,被称为是“网媒与央视体育的一团混战”.
据相关统计显示,央视体育频道和几大门户网站都派出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报道团队到达澳大利亚。据估算,澳大利亚前线的中国记者人数超过 150 人,每到中国队出现的地方,都可以看到黑压压一片中国记者的影子。一位亚洲杯组委会的媒体工作人员曾说:“如果澳大利亚和中国队比赛,中国记者的人数将超过澳大利亚东道主的记者人数”.四大门户网站中,搜狐、腾讯、新浪三家媒体都下了重金,邀请各路足坛名人前来报到亚洲杯。此前刚刚从央视体育频道出走的名嘴刘建宏更是率领乐视体育15 人的庞大报道团队,在前方进行了一场属于网络媒体的专业足球报道。有人说新媒体在这届亚洲杯上抢去了传统媒体央视体育频道的一半风头,令传统媒体再次成为舆论中“岌岌可危”的讨论对象。
至此,我们不得不关注到目前庞大的网民群体。早在 2008 年 7 月的 CNNIC 调查数据报告中,中国的网民人数已经超越了美国,成为全世界第一,达到了 2.53 亿。到了 2014 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 6.49 亿,覆盖全国人口的 47.9%.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通过网络分享体育资源已经成为现实。
2、手机媒体优势无可比拟
手机本身作为一种通讯工具早已超越了单纯传递通讯讯息的范畴,人们已经越来越依赖这一智能工具来做尽可能多的事情。人们用它传递信息,用它关注新闻消息,用它娱乐消遣,甚至是消费购物。在人们的生活中,手机已经扮演着越来越重的戏份,没有了手机,人们会觉得生活竟然是如此的“不便利”!
(1)手机平台与体育节目的结合
手机短信是手机最基本的功能,而这也是手机功能与体育节目最初的结合点。央视体育频道也在各档体育节目中,特别是体育赛事转播中广泛推出手机短信业务。观众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发表自己的看法、投票竞猜等。随着手机智能化的不断普及和提高,各类体育新闻信息订制功能已经极为普遍,手机电视也逐渐登陆到广大手机用户的视野之中。观众已经能够通过手机电视平台来观看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和体育赛事,而这一技术的普及对于包括央视体育频道在内的传统体育赛事转播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2003 年,美国、日本等国率先推出手机上的电视业务,我国运营商也不甘落后,在 2004 年 3 月相继推出手机电视业务,2005 年,中国大陆手机电视进一步发展,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端对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视频进行点播观看,其中主要包括一些专项体育运动赛事和大型体育赛事的专题,具体情况见表 2-1.
从表 2-1 中不难看出,手机电视的一大主要收视需求就是体育类节目。2005 年 9月,为了全力支持 2006 年世界杯决赛的实况转播,LG 公司特别在欧洲市场推出了第一部支持 WCDMA 网络的 3G 卫星电视手机。2006 年 12 月 11 日,央视体育频道也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大运营商达成合作,开通手机电视的业务,将第 15 届多哈亚运会的实况转播拉入到手机屏幕上,实现了手机的赛事播出。针对亚运会的转播服务囊括了所有赛事的直播、点播、新闻推送以及视频下载等多方位的服务。手机用户不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收看实况转播,接受相关赛事消息,还可以实时感受属于亚运会的特有赛事热点和盛况。
除了与体育电视台,以及与转播运营商合作以外,手机运营商还积极与体育竞赛组织方达成合作。2007 年 11 月 12 日,NBA 的第一个官方网站诞生,它是由空中网与NBA 职业篮球联盟合作共同推出的,其中,空中网负责网站的建设和运营,同时负责NBA 相关无线增值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
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移动也开设了“我的移动奥运”活动,手机网民可以自由订制奥运新闻,接受奥运资讯13.截至 2008年 1 月,奥运官网手机版的总用户数已经累计超过了 30 万。
(2)手机软件与体育节目相结合
随着手机 APP 的逐渐普及,从手机端收获体育信息已经完全不是奢望,而是“随心所欲”,几乎可以说是你想找什么样的体育信息、体育视频、资料,只需要飞舞手指就可以达成所愿。包括搜狐视频、网易视频、优酷视频、新浪视频、爱奇艺视频等等在内的视频客户端层出不从,非常丰富,几分钟之内,全世界范围内的最新体育信息就会传遍整个互联网。互联网传递体育资讯已经做到了“所想即所得”.
(3)体育因手机得到深度传播
人性化,是手机新媒体最突出的一个特征。2015 年 2 月 3 日,CNNIC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 3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到 2014 年 12 月为止,我国的网民人数已经达到了 6.49 个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47.9%.而另一个异军突起的要数手机网民了,它的人数是 5.57 亿,人数占比也由 2013 年的 81.0%提升85.8% ,也就是说,全国使用网络的人口中就有 85.8%的人在使用手机上网。(数据来源:CNNIC)如图 2-2 所示。2014 年,中国网民手机商务应用发展大爆发,手机网购、手机支付、手机银行等手机商务应用用户年增长分别为 63.5%,73.2%和 69.2%,远超其他手机应用增长幅度。而长期处于低位的手机旅行预订,2014 年用户年增长达到 194.6%,是增长最为快速的移动商务类应用。
截至 2014 年 12 月,71.9%的视频用户选择用手机收看视频,其次是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使用率为 71.2%,手机成为收看网络视频节目的第一终端。除了强大的互动性,手机的便携性也是它的“杀手锏”,这一点在目前来看,几乎是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手机网民可以随时拿起手机关注赛事信息,获取最新的消息,而手机的推送功能,更是可以直接将新闻内容实时推送到手机用户的眼前,因此,手机也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是手机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手机媒体首次成为独立的传播机构,成为奥运会传播体系中的一员。2012 年伦敦奥运会,手机媒体成为更加重要的体育新闻传播媒介。根据新媒体信息平台-易观智库的调查数据显示(见图2-3),在 2008 年和 2012 年两届奥运会期间,手机媒体的赛事信息覆盖率已经达到了77%,这比其他媒体的 40%要高出很多,也超出传统媒体一大截。
图 2-3 中,手机与赛事的结合愈发紧密,更显重要,它成为网民观看赛事直播并获取体育信息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手机还将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的优势集于一身一身,让手机媒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媒体之战中脱颖而出、占取先机,从渠道和科技手段的角度进一步推动了体育赛事传播的发展进步。
3、网络电视(IPTV)日趋成熟
网络视频媒体平台,基于 P2P 技术,它的特点是超文本、超媒介和全方位地交互传播图像。尽管网络视频媒体发展得十分迅速,但目前我国仍处于起步的阶段。除了在网上收看电视节目以外,网络电视的概念还包括直接使用计算机,或者是计算机和机顶盒相组合,以及现在流行的电视盒子等工具,通过网络来实现视频播放和点播的功能。这种方式下,观众已经不需要必须按照电视节目的安排,在特定的时间段等待电视的播出,而是从单向被动选择,变成了双向互动选择,观众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解放,拥有了很大的自主权。
由于赛事资源长久以来一直掌握在央视体育频道的手中,网络电视也很难越权进行播出,因此在这方面始终受制于央视体育频道,但是随着网络电视媒体的渐渐形成一股新生势力,各大互联网门户网站已经可以凭借与电视媒体完全不同的“新媒体”
身份得以同各大赛转播商谈判并购买下新媒体转播权,在互联网平台、网络电视平台以及 APP 平台进行赛事资源的转播和再加工。在新媒体的领域形成了对央视体育频道的对抗和市场争夺。2015 年 3 月 6 日,乐视体育中标从 2015 赛季起未来 5 个赛季中国女足超级联赛全球独家媒体版权。乐视体育也将借此全面进入体育产业开发的上下游环节。3 月 11 日,乐视体育、RSE Ventures,Relevent Sports 和 Catalyst MediaGroup 联合宣布,2015 年全球最顶级赛事之一的国际冠军杯将会被这几家媒体联合引入中国市场。在互联网的领域内,以乐视体育为例的众多实力新媒体企业都将竭尽所能完善他们在体育转播方面的业务板块,不断提高个体的竞争力。
新媒体对于体育信息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一方面,让体育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加快捷、公开,使得网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新的咨询,当然,这种竞争也使得体育传播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由于新媒体体系尚且不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体育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没有相应的规定来约束,人人都能发布信息,因此,也会造成信息失实等问题。
4、互动性优势明显
综合以上新媒体的形式,我们不难发现,所有新媒体都具有互动性强的优势。在日常生活中,网站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信息,只要访问任何一个网站,我们都能轻易获得海量信息,而且可以随时进行信息反馈,进行互动,一改电视节目只能单向传播的问题,受众得到了解放,可以随时随地,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无论是在互动的深度还是空间广阔度上,都有了质的改变。用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再受到限制,参与性也被完全放宽,受众的主动性得到刺激和提升。各类聊天软件、论坛、即时互动工具层出不穷,互动方式多种多样,受众在互动回馈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地满足。
2.5 新媒体的劣势
1、公信力有待提高
对于新媒体来说,由于开放度和自由度高,新闻来源的权威性往往不足,大部分商业门户网站不具备足够权威的控制权,各种信息混杂在一起,任何人都可以上传或发布信息,真假掺杂,相互转载成风,不加确认和审核,给虚假信息的传播留下空间。
2、制作水准有限
由于新媒体受到资金和公司范围的限制,节目基本依靠转载其他国内外网站的内容,自制节目有限。尽管有新媒体开始进行自制节目,但是由于资金投入方面以及编播人员水平的限制,并不能做到广泛的高水平节目制作。
3、视频节目不够稳定
由于各地区网络信号和覆盖并不能做到完全一致,带宽也收到限制,再加上视频浏览所需要支付的流量费用都会影响到网络视频的传播。造成网络视频不够稳定的特点。当带宽不够,或者信号不够稳定时,视频的播出稳定性也会收到影响。不像电视节目,能够始终保持同一质量的稳定播出。
4、专业人员缺失
新媒体毕竟还处于成长阶段,在节目制作方面,尽管有百花齐放的趋势,但是却缺乏成熟的专业人员的投入,造成节目制作精良度不够,尽管有好的想法,却缺乏足够多的专业人员去实现。造成各种档次、各种水准、各种质量的视频混杂在一起,充斥网络。而且这也是造成尽管选择很多,但网民总是遭遇“烂片”的根源所在。也许,在新媒体的成长过程中,这一问题可能在未来会得到彻底改善,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仍然是新媒体的短板所在。
5、网络安全问题频发
在视频届,可能网络安全问题不如在网络商业中体现的那么的明显,但是,网络安全仍然是现在让网民们头疼的问题所在。网民所点击、或者下载的视频不能观看,甚至干脆就是病毒的事情屡见不鲜。如何肃清网络黑客与病毒,是网络完全技术部门需要长期攻克的课题。
6、监管滞后、无序竞争
由于网络视频发展处在一个完全开放的竞争环境当中,任何人的任何视频都可以轻松上传网络进行传播,对于这一行为,并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无序竞争的情况十分明显。各网站为了赚取利益,只对有利益收取的视频进行重点推广,对于其他视频制作,无论是否是精品,都很难在网络大海中脱颖而出。因此,金钱投入成为推广自家产品的唯一途径,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监管方式,和更有效的竞争方式。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许多电视媒体的优势恰好是新媒体的劣势,而新媒体的劣势,电视媒体也往往能够成为优势存在。由此可见,电视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存在着互补的可能性,也存在着在不断博弈的过程中,选择共赢合作的可能性。
第5章结论长久以来,我国体育电视节目的发展在政策的保驾护航下,一直都是温室花朵,没有经历过风吹雨打的挫折。有了新媒体的出现,电视媒体才第一次感受到威胁,这种冲击也恰好是一剂良药,可以催促电视节目向更加健康茁壮的方向去发展和生长。我国体...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新媒体作为一支传媒新生力量已经成为传统媒体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之一,传统媒体的优势地位越来越不明显。随着受众在收视行为和收视习惯上的逐渐改变,传统媒体开始与新媒体出现竞争融合的趋势。本文以中央电视台体...
第3章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目前新媒体发展迅速,并对传统电视节目冲击很大,传统电视节目要想有更好的未来和发展空间,就应当顺势而为,将新媒体、新技术纳入自己的发展范畴,为自己所用。即使双方目前存在竞争,但竞争的双方又并不一定是完全对立...
第4章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创新策略事实上,新媒体对传统的单向的电视媒体早已经不是简单的推挤或者冲击,而是对传统媒体产业的一种颠覆。新媒体的存在已经不能用偏旁、部首来形容,这种存在将会是体育产业在未来的栖息之地。电视从业者目前是被逼觉醒...
第1章导论1.1选题背景及意义新媒体产生于20世纪末期,是完全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新兴媒体技术的兴起,大大丰富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也重新定义了信息的传播渠道与速度。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引领人们走向全新的生活方式,过去的条条框...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各旅游目的地开始注重打造目的地品牌、包装目的地形象、提升目的地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当地旅游业。与此同时,我们也处在一个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