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财务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财务管理论文 >

P2P网络融资与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2-05 共445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2 文献综述

  2.1 研究综述

  2.1.1 国外研究回顾

  为了能更好的了解 P2P 网络融资平台在运营过程中的风险,我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国外方面,P2P 网络融资平台的出现已经吸引了大批国外研究者的关注,具有代表性的学者观点有一下几个:Lin et al.(2009)、Herrero-Lopez (2009) 、Klafft (2008)认为由于投资者缺乏匿名网络环境下投资的经验,使投资风险变得更高.Riley (1975) 、Rothschild & Stiglitz (1976)、Spence(1973)认为在一个相对而言不完美市场里,通过观察融资人的特征及行为来观察网络融资.但是有关融资者的特征与融资成功的关系研究结论方面却是有时矛盾的,例如当融资者带有照片时,Her-zenstein, Andrews、Dholakia & Lyandres (2008)认为种族、性别与融资人的资本实力及对融资的努力方面对获得融资结果影响较小,但是 Ravina (2007) 、Popeand Syndor (2008)发现影响融资成功决定的因素是融资者的特征:种族、年龄、性别、体重,外貌美丽和种族明显地对融资成功及融资利率有影响,并且发现黑人的融资成本普遍很高.Ravina (2008)发现黑人违约的概率远远高出白种人.

  国外 P2P 网络融资平台成立融资项目负责人,负责人是负责联系投资人和融资人的中介,可以减少融资违约的概率.另外,融资方通过网络联保的融资,有助于减少融资违约概率.Ryan, Reuk, &Wang (2007)认为通过融资项目的组织者可以提高融资的成功率和融资标的拍卖成功的总数量.Duan et al. (2009)认为群体行为在 P2P 网络融资即网络融资过程中中的尤为显着,原因之一是网络中信息冗杂,信息使用者很难理解和使用全部的信息;二是人们很容易从开放的网络中获得他人的选择和建议.Duan et al. (2009) 描述了当下许多社会以及经济的情形,例如群体行为让个人选择更容易受到他人决定的左右,因此导致许多经济的现象的产生,比如:投资者的建议(Scharfstein &Stein ,1990)、首次公开发行定价行为(IPOs) (Welch ,1992)、时尚与习俗(Bikhchandani et al,1992)以及投资组合融资的代表 (Maug & Naik ,1995).Davis (2001)认为融资项目小组缺乏明确的所有者与管理的特征以及无决策机制导致任何人都可以选择参与与否.Freedman and Jin(2008)研究发现:在融资项目小组中如果有融资人的朋友时,该笔融资项目还款违约概率更低.Everett (2008)发现如果融资项目小组里有与融资者在现实生活中有联系的人,如:校友或者同事时,该融资项目还款违约的概率则会下降很多.

  Datta & Chatterjee(2008)认为融资项目组内的组织者将根据融资者提供的信息确定融资者的等级,组织者有时是出于无私的心态为该融资平台的其他成员服务,有时则是为了获得融资项目的额外费用,融资组内的组织者成为了一种新的中介,通过处理信息、提供相关建议以及监控融资偿还的进程,使得资金从投资方流向融资方.Bhattacharya & Chiesa (1995)认为融资人不愿意把信息公开,而只透露给融资项目组织人.融资项目的参与人可以自愿地把融资人的私人信息透露给融资项目的组织者,当该笔融资项目出现违约时,Prosper 会组织那些能促使融资人还款的人,解决逾期问题.

  此外:Binjie Luo & Zhangxi Lin(2011)用决策树模型对 P2P 网络融资平台也就是本文所说的网络融资平台中的从众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

  2.1.2 国内研究现状

  相对国外的研究而言,由于我国 P2P 网络融资平台起步较晚,从 2006 年开始进入中国至今才短短 6 年时间,但是近些年由于市场货币市场进程加快的因素,这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对 P2P 的相关理论研究相对较少,主要是一些实证研究,笔者筛选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主要观点如下:

  (1)黄迈(2009)认为,P2P 网络融资平台平台的回款率高达 99%大程度上得益于该模式在风险防控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从风险分散到一整套的"追讨机制"再到完备的还款风险金,同时指出,该模式在发展中仍面临许多问题,其一为监管方面存在困境,其二为国内 P2P 信息平台技术发展尚不成熟;

    (2)尤瑞章、张晓霞(2010)对 P2P 在线融资模式在中国与国外的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借鉴国外经验,指出了国内 P2P 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民间金融法律框架、引导民间金融组织化规范化发展、大力促进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三个方面的建议;

    (3)刘文雅、晏钢(2011)从 P2P 网络信贷的含义、起源以及网络信贷的具体操作方法入手,分析了网络信贷的运行模式.针对 P2P 网络信贷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构建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加强对投资者权利的保护、网络信贷公司应加强自身安全管理和业务功能、尽快颁布网络信贷的法律法规四个方面的建议,对我国 P2P 网络信贷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由于 P2P 网络融资模式是新兴事物,目前理论界对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是十分缺乏的.互联网的介入无限放大了可融资人群的范围和数量,并使融资双方的匹配过程更加有效率、更加透明.虽然目前已有部分研究对 P2P 网络融资平台机构的经营现状、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研究,但是已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层面,缺乏相关的定量分析.

  在P2P 网络融资平台风险控制方面的研究很少,很少有专家学者给出比较全面的P2P 网络融资平台风险控制方案和对我国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研究的相关结论.

  2.1.3 简要评述

  以往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单一风险的研究,缺乏全面的比较研究.P2P 网络融资平台的发展,不仅对小额信贷机构自身,对于以网络为支撑的金融体系的完善有重要的作用,有必要对其风险控制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

  2.2 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2.2.1 风险管理的内容

  对于 P2P 网络融资平台的风险管理,可以借助于风险管理来进行.风险管理是一门管理科学,以最少的保障成本活动最大的安全体现为目的,研究风险在标的物中发生的规律性和如何选择有效的风险管理技术来降低损失,具体是指风险管理单位(个人、家庭、企业等)经过对风险管理对象的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估、选择风险管理方法、风险管理后效果评估的流程,来有效防范风险和减少损失的整个过程.

  风险管理的目标由损失前目标和损失后目标构成.前者是避免、预防和控制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后者是在事故发生后选择风险管理方式尽量将损失恢复到风险事故发生前的状态.将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就能够构成完整而系统的风险管理目标.

  所谓损失前目标是本文的风险管理对象--P2P 网络融资平台应以最低的成本来预防潜在的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这要求用财务分析的方法,有效地分析网络融资平台所采用的风险转嫁机制、风险控制标准和风险防范手段所发生的一系列具体经费,以至于风险一旦产生后,P2P 网络融资平台可能造成的损失可以迅速、及时有效地降低到最低,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目标.

  减轻融资人和投资人对通过 P2P 网络融资平台进行交易时由于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的担心.而损失前的风险管理目标的制定,可以降低或者消除由于于客观存在的风险因素给 P2P 网络融资平台所产生的影响,最终实现投资人、融资方和平台管理方三方共赢的局面.在此同时,P2P 网络融资平台也应遵守、履行公众和法律赋予它的责任.譬如,P2P 网络融资平台不监守自盗,不挪用中转账户的资金,严格监管融资款项的使用状况.

  所谓的损失后目标是指在损失发生后,即融资者发生资金逾期或者融资款无法及时收回时,或者投资者恶意抽取投资款项时,P2P 网络融资平台的运营者应该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回复平台的正常运营.只有在损失发生后能够尽可能的保证受损的 P2P 网络融资平台的继续经营,才有机会降低或者消除 P2P 网络融资平台因损失发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可以尽快的将 P2P 网络融资平台的的运营状态尽恢复到损失发生前.P2P 网络融资平台的持续不断得以良性运营.

  这一点尤为重要,近年来连续的"跑跑贷"发生,就是网络融资平台在损失后的目标无法控制而导致的.P2P 网络融资平台的连续性经营得以保持就可以实现其盈利的经营目标,进一步实现 P2P 网络融资平台交易量的稳步持续地增长.尽可能减轻 P2P 网络融资平台遭受损失对投资人、融资人和整个社会的不利影响,因为P2P 网络融资平台一旦遇到诸如融资人逾期高发,投资者大规模抽逃资金等类似的风险事故时,会直接影响到投资人、融资人、平台自身形象以至整个 P2P 网络融资行业的整体形象和相关的社会利益.P2P 网络融资平台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份子,风险事故发生后给它带来的损失,可能还可能波及 P2P 网络融资平台所关联的家庭和社会的利益,从而使 P2P 网络融资平台在运营的过程中时刻都会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压力.因此,P2P 网络融资平台在制定风险管理损失后目标时在考虑到 P2P 网络融资平台本身发展需要的同时,还要兼顾它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2.2.2 风险管理的程序

  风险管理可以分为五个步骤来进行: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效果评估.

    在整个 P2P 网络融资模式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它是 P2P 网络融资平台运营者对自身所面临和潜在的风险加以筛选、监测和诊断的过程.风险识别一方面平台运营者可以参照以往既有的历史经验来操作,也可以通过平台数据库里记录的历史数据和风险事故记录来归类,只有平台的运营者正确的进行风险识别,才能在风险事故发生时,选择有效的风险管理技术进行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第二步是风险估测,风险估测是建立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 P2P 网络融资平台这一风险管理对象收集大量数据资料进行分,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估测 P2P 网络融资平台自身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事故发生时损失的程度.依据平台自身设定的风险管理计划、已知的风险因素以及历史数据来估计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只有合理准确的进行风险估测,P2P 网络融资平台的运营者更好的进行风险决策和选择正确的风险管理技术.

  第三步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建立在风险管理第一、二步的基础上,对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后造成损失的程度,进行量化的评估,评估产生风险事故发生可能性和它的危害程度.P2P 网络融资平台运营者可以适当参照银行目前现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指标,以衡量 P2P 网络融资平台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和一旦风险发生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确定P2P 网络融资平台自身所能承受风险的能力,在对 P2P 网络融资平台运营过程中以及潜在的风险进行正确评估,才能更好的进行风险管理的相关决策.

  第四步是选择具体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是根据第三步风险评估的最终结果来进行的,如何选择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是是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最重要为关键的环节.风险管理技术有两大类:控制型和财务型.控制型的风险管理技术,是通过预防、避免和抑制等方法,将 P2P 网络融资平台运营过程中风险事故发生时造成损失的频率降低和损失发生范围尽可能的缩小;财务性风险管理技术可以同过保险型的和非保险型的财务安排方式来对风险进行合理的安排,比如平台运营者要求融资方以购买个人信用保险的方式等.

  第五步为效果评估,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估是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最后一步,指在运用了最佳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后,衡量风险管理是否与整体管理目标一致和风险管理的结果能否实现以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最终目标,P2P 网络融资平台在进行效果评估风险管理技术的目的是,判断该技术是否可行和行之有效,是否能将平台所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以便于不断修正和调整风险管理技术手段.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mba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