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美术论文 >

关于人体艺术的论文范文4篇(2)

来源:未知 作者:李编辑
发布于:2017-06-30 共18342字
  2. 图式的视觉张力引起的审美震颤。
  
  弗洛伊德绘画的另一美学品格就是作品呈现出的强烈视觉张力,对观者视觉感受产生审美震颤的心理效应。“卢西恩·弗洛伊德身心陶醉、目不转睛地凝视着他所画的对象,将他们奇特地表现出来,使观众根本不可能漫不经心地观察这些人物:观众会不由自主地注视着他们,连最细微的局部都无法放过。在观看的同时,作者自身在创作中的那种强烈感情会不知不觉地传达给观者。”[7]这正是弗洛伊德绘画的独特美学魅力所在:画家以强烈的绘画图式语言将自身的审美体验传递给观者。弗洛伊德从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只是全身心投入创作,并致力于将绘画向纵深领域发掘,不厌其烦地画着室内肖像、裸体模特。也许正是得益于这种偏执的艺术追求,使他在当下多元化的西方艺术界凸现出来,形成了弗洛伊德特有的一种粗犷、感性而注重绘画表现性的风格,特别是具有审美震颤效应的“弗洛伊德式”人体绘画。
  
  20 世纪 50 年代起,弗洛伊德喜欢在木板和铜板等硬质材料上创作油画。后来逐渐开始摆脱早期精致的效果,而形成一种粗犷风格,画面形象注重体积感塑造,突出模特的皮肤肉感及其厚重的团块意识,使用较大的画笔,用猪鬃笔代替貂毛笔。材料与手法的转变,使弗洛伊德的油画作品获得了一种强烈的视觉效应。再加上弗洛伊德的绘画作品对人物心理状态的直观传达,使观者产生强烈的审美震颤的心理效应。对于构图,弗洛伊德也给予高度的关注,通过不同寻常的动态与视角呈现出独特的画面。弗洛伊德习惯于压缩他的肖像画中的焦点,以便使绘画中的视点集中在主题上的首要部分,从而给观者造成一种紧迫感,呈现出更刺激更强烈的视觉效果。进入20世纪60年代,从弗洛伊德的画中可以明确感觉到一种强烈的形体气势和呆板粗鲁的神情相撞击。在他的作品《入睡的头像》(1962 年 ) 中描绘的女性还有那幅硕大丰满的,可以看出那些未被画入的形体--大腿、臂部、乳房,似乎已经改变位置进人了孤立隆起的面颊和喘息的嘴部。[8]在他的系列自画像《男人的头》(1963 年)中,画家的前臂和手沿着对角线直接冲向他的面颊,仿佛要把他与鼻子和嘴拽开。弗洛伊德画面中的人体模特往往斜躺,完全打破了古典绘画中均衡稳定的视觉图式,给观者全新的视觉感受。弗洛伊德作品大量运用倾斜线的构图语言,与水平垂直线稳定的心理感受相反,更多地体现着动荡不安的心理感受、情绪体验和感官联想。在画面布局中制造视觉矛盾,在优美的人体艺术中制造破坏性的视觉图式,这些视觉手段在获得强烈效果的同时也折射出弗洛伊德作品的独特审美趣味。无论是肖像还是人体构图往往都以充满整个画面的方式呈现,人物主体构图饱满,几乎超出画面边界,画面形象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逼迫感与不平衡感,造成画面具有夺框而出的精神张力。画面的形式语言同精神内涵有机结合,从而拉近了观看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欣赏者直接与画面产生对话与交流,足以让人产生审美震颤。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晚期后,弗洛伊德在用笔上更粗犷、不再完全拘泥于对象的形体结构限制,用笔显得极其洒脱与自信。在弗洛伊德的人体刻画中身体的局部如头部、关节、乳头等地方较中期绘画更注重肌理感,往往以颗粒状的粗糙肌理形式表现,不再拘泥于局部细节的描绘。在弗洛伊德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精神与肉体相结合的真实的人体。在这一时期,其作品画面变得更具张力,透着勃勃生机,色彩处理上沉稳凝重,人物造型饱满、结实,具有气韵生动的效果。这种真实的人体并不拒绝真实人体中“丑‘的品格或意味,通过这种真实的图式的视觉张力彰显出审美震颤。在作品《画室 ( 夜晚 )》中,横躺在画面下端的巨硕的女人体与后面坐着的瘦削的女人形成了很强的对比,使其有一种要冲破画面直逼视野的震撼力。裸露的肉体像充气皮球一样在目光下毫无保留地摊开,一大堆肉、皮肤、四肢、乳房等性器的混和体,赤裸裸地向观者袒露着。这种率直坦然的人性展露,直逼观者的心灵。笔触交错相叠,抑扬顿挫,色彩相互溶透,浮雕般干涩的肌理,尤其是女人胀鼓的乳房和腹部大有胀破之势,使人无法忍受喷发前的惊惧。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是其早期和中期作品所未能达到的。在弗氏晚期作品中,人物神情及心理活动更趋安详、静穆、深沉,与前期的惊惧、冷漠、不安的心理刻画形成对比。这一时期的作品肌理厚重,笔法苍劲有力,形神兼备,称得上是写实绘画中的经典之作。例如在作品《与布赖德格鲁姆》中,男人体结实有力,肤色黝黑,仰面横躺,表情安详,似在沉睡,女人体娇小纤细,肤色白晰,神态娴静平和,仿佛沉浸在美妙的梦境之中。二者共处一室展示出人性深层次的和谐,使作品具有了更深的精神内涵。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美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