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初以来,西方的“光影造型”绘画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传统观念认为光是西方绘画的因素,中国绘画是不体现光的,甚至也不允许体现光。然而无可否认,在近现代中国画坛有一些杰出的画家对光的处理已经获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不但没有失去中国画的本质,反而为中国画的变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且还在继续发展。于是我们就会产生疑问:中国画用光后会不会失去中国画的本质,变成水墨西洋画?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画用光的特点进行再认识、再分析。
一、中国画用光的审美哲学
在中国古代,光影被称为阴、阳、明、晦。这里的“阴”与“阳”有两层含义,一是囊括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观,二是包含自然的外在光影。从哲学方面,阴阳学说在《周易》中的解释是“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二气,化生万物,万物皆禀天地之气而生”.可见,“阴”与“阳”在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中被认为是“气”.体现在我国传统绘画中,谢赫“六法论”中第一条便是“气韵生动”,也是历代品评绘画作品的最高标准。
“气”是事物发展的生命力,“韵”是事物发展的形态,“气韵生动”便是阴阳相谐,隐藏于画中可感悟而不可见,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是中国画作品的最高境界。
在自然界方面,清代丁皋在其《传真心领》中写道:“凡天下之事事物物,总不外乎阴阳,以光而论,明曰阳,暗曰阴;以舍宇而论,外曰阳,内曰阴;以物而论,高曰阳,低曰阴;以培楼论,凸曰阳,凹曰阴……唯其有阴有阳,画笔有虚有实。”这里的“阴阳”显然不再指“气”,而是指外界感知中的光:
受光的、明亮的、能够显现出来的、视觉可以捕捉到的形象称为“阳”;光线照射不到的、黑暗的、隐藏不露的、视觉难以看清楚的部分称为“阴”.至于我们经常在古代画论中读到的“明”与“晦”,指的是光线的强与弱,以及用来区别白天与夜间的黑、白等词语。中国画中对“阴阳”的表现,往往是既包含了光的现象又融合了哲学意义上的气韵,两者并行不悖。真正优秀的用光不仅不会影响画面所要表现的气韵效果,反而能使气韵的表达更加生动。
二、中、西方传统绘画在用光方面的差异
王镛先生把东、西方绘画体系区分得很清晰:“东西方传统绘画属于不同的造型艺术体系,东方绘画以线条造型为主,注重平面化的装饰;西方绘画以明暗造型为主,注重立体感的表现。印度传统绘画虽属于东方绘画体系,但似乎比一般东方绘画更注重立体感的表现。”而这种差别,与各自在用光方面的处理有着很大的关系。
西方绘画的“明暗法”(chiaroscuro)重视光线,通常画面上都有一个固定的光源(日光、月光、灯光等),物体的各个体面因距离光源远近或光线照射角度的不同,因受光或背光程度的不同,而产生出各种微妙的明暗色调变化,细分为亮部、暗部、明暗交界线、反光、高光等。西方的“明暗法”更重视阴影,阴影在明暗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达·芬奇强调:“我以为在透视学里,阴影是极端重要的。”美国学者阿恩海姆也认为阴影“可以变成对立体和深度知觉的决定性因素”.除了光线与阴影外,西方“明暗法”与“透视法”也是结合在一起的,正如达·芬奇所说:“明与暗--光和影,再加上透视缩形的表现构成绘画艺术的主要长处。”
中国传统绘画以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作为绘画的指导思想,将全幅意境融入一种明暗虚实的节奏,以表现画面的气韵和画家的情感。而“西洋绘画的境界,其渊源基础在于希腊的雕刻与建筑”,则是把表现物体的光影作为绘画的方法,如实描绘对象以达到与真实物象相同的逼真境界,达到以目睹的具体实相融合以及和谐整齐的形式。所以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阴阳”与西方绘画中的“明暗”,二者在表现自然物象时虽然有相同之处,但在哲学观和审美倾向上却存在巨大的差异。西方绘画的用光注重客观真实的模仿,而中国画的用光偏重于主观抽象的虚拟。
另一传统画种--印度绘画及其“凹凸法”既有西方绘画的立体感,又有东方绘画的线条美。“在印度巴利语文献中表达凹凸法的术语是深浅法和高光法.深浅法是以色彩的深浅表示物体的凹凸,既包括深浅色彩渐变的晕染,也包括深浅不同的平涂色块的强烈反差,还包括以深色背景衬托浅色前景中的主体形象,反之亦然。高光法一般是在晕染的人物面部加白色高光,高光主要加在鼻梁、嘴唇、下巴等凸出部位,眼白亦以白色涂亮,金属、珍珠、宝石等饰物也用白色提示。印度传统绘画的凹凸法仍以线条造型为主,凹凸附于线条。”没有固定的光源,色彩深浅层次渐变的晕染,只由物体轮廓的线条而定。亮部的高光出现在固定的部位,已成为一种脸谱化的程式。实质上印度的凹凸法与西方的明暗光影法有本质的区别,与传统中国画的染法有相似之处,但在用光上大相径庭。
结语
中国绘画用光本着阴阳哲学观与“气韵生动”审美观的基础,表现创作者意象中的光效果,有别于西画的“明暗法”和印度的“凹凸法”.虽然一度受外来光影绘画的影响,但中国画用光并不失民族特点。
参考文献:
[1]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2]王镛。移植与变异--东西方艺术交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唐卡(Thangka)也叫唐嘎,或者唐喀,系藏文的音译,在藏语中为平坦宽广的意思,也有印章和印制之意。唐卡绘画是指刺绣或绘画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用于宣传宗教教义、装饰寺庙佛堂或者信徒积累善业和功德。其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民族发...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黑龙江省境内,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下游的三江平原之上,佳木斯市、同江市、饶河县、依兰县等地。由于赫哲族人过去穿鱼皮衣,所以被人们称为鱼皮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赫哲族人独特的生活方式...
一、工笔画的概念中国自夏商周起至元明清历代社会中一脉相承的绘画形式称为中国画,其涵盖工笔、写意等形式,以元明清文人画为主流创作方式,集诗书画印于一体,凭笔墨架构而重笔法气韵。盛行于唐代的工笔画作为其中重要一支,尤擅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明丽典...
电脑美术是一个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审美领域,它的产生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任何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其道路必然具有曲折性,所以,如果用传统的艺术的标准来衡量,作为与科技息息相关的数码媒体,人们对它的艺术性产生怀疑。之所以会产生这...
蒋孔阳先生作为当代中国实践美学的代表人物,他的美学思想综合了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美学思想的特点,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他发展了中国实践美学,强调从人出发,以人生作为生命的归宿,可以说,他的美学理论兼具中西精髓,既能着眼现代,又能包容传统。蒋孔...
在与传统审美意识联系过程中,新水墨是利用自己特有的感悟能力与内在表现能力,在两种原本互相平行的文化体系和绘画创作中达成某种契合,从而创造一种新颖而又别致的语境和语汇,这可能是当代水墨生存与不断勃然兴起的内在根据.新水墨是中国画当代艺术发展的一股...
学辉的画我都见过的,因他的画室就在旁边。从我画室的门转过来,经过钓鱼灯映照的格栅下吊的兰花和锦鲤鱼缸,就是他的画室了。这里常有友人与学生过来讨论的,学辉深得学生们的喜欢。最近他有一本书将付梓,同学一回,总有话可说。先大略作以描绘,有诗为...
版画是美术绘画艺术的应用典范,利用最普及的版面材料刻制出不同类型的图案,表现了艺术创作者的个人思想领悟,为欣赏者提供更加深刻的艺术体会。对版画作品进行赏析,不能仅限于版画外在形式的感触,而是要融合多项艺术元素才能感受其内涵。符号是版画艺术...
将中国传统图案引入美术教育,能够使当代青年充分感知中国传统图案的审美价值、精神内涵,汲取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人文气息,达到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图案艺术文化的目的。...
画家陈洪绶出生于我国的明朝晚期,字章候,号老莲,诸暨枫桥(今浙江)人,他是明末清初时候我国相当著名的书画家,他善书法,字体遒劲,尤其擅长人物画的创作,是明朝末年人物绘画界的一朵奇葩。1、禅宗艺术的发展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流传很广泛,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