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美术论文 >

印象派绘画产生及其艺术特点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9-25 共3364字
论文摘要

  印象派绘画是指产生于19世纪的法国,随后风靡整个欧洲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绘画派别。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包括马奈、雷锘阿、西斯来、莫奈、毕沙逻以及后印象派的梵高、高更、塞尚和修拉等人。印象派摆脱了封建世俗等级制及固步自封的艺术团体的束缚,极力反对因循守旧的古典主义以及虚构臆造的浪漫主义绘画方式。印象派吸取了柯罗、巴比松画派现实主义的绘画经验,在19世纪现代科学的启发下,把对光和色的运用放在首要位置,倡导画家走出画室、对自然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强调要迅速把握自然事物的瞬间印象。可以说,印象派绘画是世界油画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开创了西方绘画史的新纪元,对世界范围内的近现代绘画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一、印象派绘画产生的背景

  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法国在19世纪下半叶就已经进入到了资本主义的最后发展阶段——帝国主义阶段。为了挽救危机中的资本主义,为了安抚人心,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以各种方式极力掩盖黑暗的社会现实和充满血腥的阶级斗争,反映在文学艺术上,便是“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理念,其想借此把文学艺术和阶级斗争割裂开来,以引导艺术家对国家政治生活漠不关心。这种艺术创作理念使得一部分艺术家认为,纯粹描绘自然景物的绘画作品高于带有政治意义以及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而另一部分艺术家则对这种腐朽堕落的社会现状感到十分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现实,只能逃避现实进入所谓的艺术世界的世外桃源。这种背景下的绘画不注重作品主题内容的呈现,不注重表现真情实感,只注重光与色的运用。此外,资本主义工业的大发展和化工产业的迅速崛起,也为印象派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生产出了大量户外写生所用的颜料。日本版画与照相机的出现也对印象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总而言之,在这种大背景下,印象派得以诞生,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二、印象派绘画的艺术风格

  我们要想研究印象派绘画的艺术风格,就必须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来进行探究。这里的内容指的是绘画作品的题材与主题;形式指的是绘画作品的艺术形式,包括构图、造型、色彩三个方面。

  (一)内容方面

  1.题材

  绘画题材一般指的是绘画作品所要描绘的客观对象,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象的,亦可称之为取材范围。印象派绘画的题材是来自于画家实际生活的真实世界,是大家所熟悉的环境、人物和风景,是对周围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古典主义绘画学派认为,只有将宗教、神话和历史作为创作题材,才可以保证绘画艺术的高雅,因而在古典主义绘画作品中没有对现实生活的描绘。而印象派则与此大相径庭,强烈反对古典主义画派的“高于现实”的题材,热衷于描绘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的情景,题材质朴而又熟悉。以印象派的代表作《日出·印象》为例,这幅作品就以“日出”这一常见的自然现象为题材,描绘了晨雾笼罩中日出时的港口景色。再如,修拉的《工作的农妇》《锄土的农夫》《牧场草地上的小农夫》《打桩的农民》《挖土的工人》等一系列作品的题材都是修拉所熟悉的劳动场景。这些作品形象地描绘出了质朴的农民形象。总之,印象派承载的不是道德说教的任务,印象派在绘画的题材选择上一直紧紧遵循“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一创作理念,始终把表现现实日常生活作为作品的评价标准。

  2.主题

  印象派绘画的主题往往是模糊的。欣赏者在欣赏印象派绘画作品的时候并不能看出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政治倾向和政治主题。这种模糊不确定性也恰恰是印象派名称的由来。如著名印象派代表画家马奈的《枪决马克西米连》,马克西米连在拿破仑三世的支持下去统治墨西哥,这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强烈不满与反抗。后来,马克西米连在墨西哥被俘,并在克雷塔罗被枪决。马奈的这幅油画正是创作在此事件发生后不久。单从油画的表面结构上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其与法国画家戈雅的《1808年5月3日夜起义者被枪杀》在主题上有着某种相似。但是从整幅作品的精神内涵来看,其却与戈雅的充满激情的不朽之作有着很大的不同。马克西米连本是一个罪大恶极的人,但是在马奈绘制的这幅油画中,我们很难看出其所蕴含的感情倾向。这枪决到底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我们无从得知。整个枪决的场面充满了悠闲与无动于衷,全然没有政治事件的紧张性,从而造成画作主题的模糊不确定性。印象派画家雷锘阿曾经说过:“如果一幅画的主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较为清晰的解释,那么这幅画就不能被称之为艺术。”雷诺阿的言论代表了所有印象派画家的艺术思想。总而言之,印象派绘画是没有明确的主题的。这是印象画派的典型特征之一。

  (二)艺术形式方面

  1.构图

  绘画构图是指在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将形、线、色等元素在画面的空间中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排列,从而使各个分散的部分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印象派绘画中的构图突破了固有的旧的构图模式。画家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对构图进行随意的剪裁,追求画面构图的非对称性。这种看似漫不经心的构图方式的效果比传统的构图效果要自然、生动许多。比如,马奈的油画作品《草地上的午餐》,画面中四个人物的分布便呈现出不规则的三角形。整幅画的构图不仅不对称,而且微有向右倾斜的感觉,这样的构图反而带给受众很随意的感觉。再如,修拉的油画《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更是出现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多种图形。而且他把这些图形不规则、不对称地放置在画面的空白之处。在画面的右上部是呈现出长方形的树冠,而左边则是正方形的天空与树干,画面的主体部分则随意放置了叼烟斗的男士、戴礼帽的绅士以及绣花的妇女三个人物。除了非对称性构图之外,印象派绘画还强调“偶然一瞥”的构图原则,即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绘画对象。例如,从晚会的包厢里俯视舞台,或从某一个角落来侧视大厅,亦或从头顶仰视一群舞女等。这种构图倾向是以前的油画创作里所没有的。总而言之,无论是非对称的构图原则,还是偶然一瞥的构图原则,印象派绘画构图一反古典主义绘画的四平八稳、中规中矩的构图特点,带给受众强烈的视觉冲击。

  2.造型

  造型是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一幅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受众长时间的驻足欣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造型是否生动有吸引力。印象派多注重写生和实践,多描绘大自然的瞬间变化,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创作。所以其绘画作品的造型是建立在透视学与解剖学基础上的素描造型,是注重平面化的造型,既突出了主题,又简化了光影。以马奈的著名油画作品《草地上的午餐》为例,这幅作品中的男士和女士的造型就十分准确,且结构严谨、科学规范,体现了画家良好的素描功底,能给人带来形象的视觉感受。由于印象派绘画强调画面上的光与色的创新,所以在造型的创新上有所弱化。但就整体而言,印象派绘画的造型还是比较有特色的,从这些造型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画家深厚的素描功底。

  3.色彩

  印象派对绘画的最大贡献就是一反传统绘画的色彩运用原则,对色彩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为受众展现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在传统的绘画中,“固有色”和“酱油色”占据着主导地位。“固有色”是指所描绘的对象的颜色是固定不变的,即天空必须是蓝色的,雾霾是灰色的,草地是绿色的等。“酱油色”是指传统绘画往往以棕褐色作为主色调,整体色调比较暗淡。而印象派则摒弃了这种传统的固有色以及酱油色的用色规则,并结合近现代光学原理,创造出了许多“条件色”,认识到色彩在光线的作用下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可能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所以在印象派的绘画作品中,我们经常见到红色的雾、橘色的草地等一反常态的色彩。如莫奈的作品《青蛙塘》描绘的是法国塞纳河边的一个水上乐园。在这幅画中,水不再是固有的近似蓝色的颜色,而具有丰富的色彩;草地也不再是单一的绿色,而在夕阳的照耀下闪烁着红色的光芒;树叶也不再是绿色的,而呈现出金黄色。这幅画彻底打破了传统绘画的“固有色”以及“酱油色”的用色规则,开创了一种新的设色技巧,从而带给人无比新奇和鲜明的感觉。

  三、结语

  总之,印象派强调独立性创作,注重对自然的自我感受和直觉表现,无论是在题材、主题上,还是构图、造型、色彩上都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其开启了欧洲现代绘画的大门,对之后的美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至今天,绘画者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在某些方面仍然沿袭着印象派的绘画方法和原则。

  参考文献:
  [1](英)贝纳·顿斯坦,平野,陈友仁,译.《印象派的绘画技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2]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3]杨蔼琪.《谈印象派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美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