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美术论文 >

陈洪绶绘画的艺术风格研究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4-12-27 共3103字
论文摘要

  一、陈洪绶的艺术人生

  陈洪绶(l598一1652),字章侯,号老莲,晚号老迟,是明末清初我国画坛上一位杰出的富有创新意识和革新精神的书画家兼诗人。陈洪绶虽属名门望族之后,但是其九岁丧父、十八岁丧母,生活十分凄苦,然而这并没有影响陈洪绶的绘画创作,反倒是促进了他的快速成长。陈洪绶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惊人的绘画天分,10岁时师从著名画家蓝瑛学习绘画,成年之后,拜著名学者刘宗周为师,在其影响和指导之下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著作《宝纶堂集》。崇祯年间,陈洪绶被封为舍人,受命进宫。在此期间,他有机会参观宫廷内所收藏的艺术佳品,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的艺术素养及绘画技艺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与当时的崔子忠被合称为“南陈北崔”。明朝灭亡后,为躲避清朝的统治,他被迫出家为僧,开始靠卖画度日,虽然生活极其艰苦,但是仍然不放弃自己的绘画追求,并不断地开创新的画风和绘画技法。曾经有人评论陈洪绶的绘画为“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唐之上”。他一生创作出了许多的绘画作品,不仅有山水画、花鸟画,还有人物工笔画,其主要代表作品有《陶渊明故事图》《四乐图》《藏云图》《九歌图》《冰壶秋色图》《宣文君授经图轴》《倚仗闲吟图》《屈子行吟图》《白描水浒叶子册》《观音罗汉图》《白描罗汉图》等。

  二、陈洪绶绘画的创作特征

  (一)构图特征

  构图,亦可称之为经营位置,是指对将要表现的物象的各个部分进行组织、布局,使画面获得整体协调感。无论是山水花鸟画,还是工笔人物画,作者在下笔之前都要先考虑构图。陈洪绶的绘画构图有别于传统的构图布局,力求打破常规、求新求变,并善于把不同时间、空间、地点的物象组合在一起,以达到最优的构图效果。

  1.纵向两段式构图

  纵向两段式构图是陈洪绶最常采用的一种构图方式,其打破了传统的自然和视觉上的局限性,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将不同的物象以上下的构成形式呈现在同一幅画面上,并给予了充分的展现。例如,陈洪绶的《蕉林酌酒图》就是纵向两段式构图的典型代表,该画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一位头戴隐士巾的高士于芭蕉林和太湖石旁边的石案旁吟诵诗句,石案上放有书、琴、酒,整体意境较为清幽,其中高士自吟自饮的部分为该画面的主体部分;下段则表现的是两个女子温酒的场面,画面中一位侍女手持酒壶身体作前倾状,另一侍女坐在芭蕉叶上似乎是在清洗一只酒壶。该作品中,景物疏密有致,人物互不阻挡,在纵向两段式构图的作用之下,整幅画面都表现得井然有序,质朴大气。

  2.横向展开式构图

  陈洪绶在绘画的时候还经常采用横向展开式构图。

  横向展开式构图是我国传统绘画中一种经典的布局形式,其采用散点透视法的绘画技巧,使画面上的物象向左右两个方向展开,观者在欣赏画作时有一种边走边游的错觉,如《雅集图卷》《华山五老图》《陶渊明归去来图》等都采用的是横向展开式构图。以《陶渊明归去来图》为例,全卷共分为十一段,选取的是陶渊明的一些经典事例,并以连环图画的方式进行组合,每一段中的情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如《解印》描绘的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时的场景,画面中陶渊明高大洒脱的形象和贪婪小人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显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而《采菊》则描绘的是陶渊明在辞官归隐之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舒适安逸的生活。该画卷画面主题鲜明,人物生动形象,是展开式构图的经典之作。

  (二)造型特征

  陈洪绶善于模仿周昉、李公麟等著名大师的画作,却又不拘泥于固定绘画模式的束缚。尤其是在造型方面,其追随晋唐并广泛汲取我国古老的美术创作元素,使画面造型呈现出典型的高古作风。此外,陈洪绶绘画中物象的造型还表现得奇骇夸张,人物画表现得尤为明显。下面笔者将从这两方面对陈洪绶绘画造型的艺术魅力进行详细的论述。

  1.高古之风

  陈洪绶非常尊崇古人,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和艺术修养,所以他在造型的时候善于以古代的高士及名人作为原型,并借此将自己的思古之情转移到绘画过程中,如陶渊明、白居易、屈原等常常出现在其人物画中,并直接作为画作的标题。此外,我国早期传统的图案和元素有着深刻的寓意,不仅朴素、单纯、复古,还富有生气和极强的装饰性,这两点因素都造就了陈洪绶绘画造型的“高古”之风。例如,陈洪绶所创作的《水浒页子》就是“高古”造型的典型代表,其中青面兽杨志全身的盔甲都是以传统图案中的青铜纹样图案来进行装饰的,整体的造型也似一尊古青铜器;而史进的胳臂和后背上更是纹以古香古色的龙纹等,这些都体现出了陈洪绶绘画作品的高古之风。

  2.奇骇夸张

  陈洪绶绘画中被表现物象的造型都极为大胆怪异,奇骇怪状,具有浓厚的变异风格,带给受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造型比例夸张,人物画表现得尤为明显。在陈洪绶的大多数人物画中,无论男女造型都是头大身小的形象特征,画作中人物的头部十分突出,且面部特征十分怪异,肩部很窄,躯干短小,这种比例造型极富漫画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观音罗汉图》中人物造型的脸部被拉长,鼻头画的很大,嘴唇很小,且眉毛为“八”字形下垂,整体面部表情类似于汉字中的“囧”字。第二,造型具有明显的几何化的特征。陈洪绶在进行绘画的时候喜欢采用三角形的造型特征或是采用一些夸张的尖角造型,如《斜倚熏笼图轴》《来鲁直小像图》等画作中的人物都呈现“上锐下丰”的三角形造型特征,这种造型能带给人稳固之感;同时,画面中人物裙摆处的尖角造型又赋予了人物强烈的动势。

  (三)设色特征

  相比于其他画家,陈洪绶比较倾向于采用简单的色彩,无论是淡雅含蓄的绘画作品还是浓墨重彩的绘画作品,其颜色都是较为单纯的。这种设色理念不仅没有阻碍陈洪绶绘画的发展,反而促进了其绘画作品的创新。

  其设色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1.淡雅含蓄

  陈洪绶的画作颜色比较淡雅、含蓄,画面通常以墨线为主,较少地使用大面积的颜色,通常会在小面积的地方采用一些类似于石绿、白色等含蓄的颜色,以衬托出线条的魅力。此外,陈洪绶几乎不采用调和之后的颜色,他们使用的颜色大都为淡雅的纯色和自然色。例如,《阮修沽酒图轴》的主体色彩为淡赭色,陈洪绶在关键部位点以白色、朱砂色或是绿色等颜色,以打破画面的单调沉闷。画面中隐士阮修头戴白色小花,身着花青色的罩衫,脚穿朱磦色的鞋子,手拎石青色的酒壶等,画家所采用的这些颜色都是比较典雅含蓄的,且都是小面积的运用,使整体画面较为和谐,能让观者体会到阮修世外桃源般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

  2.部分重彩

  陈洪绶的绘画虽然大部分采用的色彩都是淡雅含蓄的,但是也有少部分浓墨重彩的绘画作品,他在创作这些作品的时候比较喜欢采用朱砂色和大片的红色,以凸显出画面的富贵庄重。以《笼鹅图》为例,整幅画面以一种复古的红色为主,画中主人公身穿朱砂色的红袍,手持带有红色绘画的团扇,脚踩红鞋,红色大约占用了整幅画面的四分之一,色彩简单而又不失隆重,表现出一种富贵之感,也更加突出了该作的主题。

  陈洪绶的出现改善了晚明画坛死气沉沉的局面,促进了明清绘画的创新和发展。我们要对陈洪绶及其画作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解析,要努力探究其画风的成因及表现形式,以为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黄涌泉.《陈洪绶年谱》.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
  [2]徐建融.《元明清绘画研究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李维琨.《中国巨匠美术丛书之陈洪绶》.文物出版社,1998.
  [4]清张廷玉等.《明史.卷 282》.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5]祝重寿.《中国插图艺术史话》.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王伯敏.《中国版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
  [7]翁万戈.《陈洪绶》.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8]《陈洪绶研究·朵云 68 期》.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9]刘平,刘春编.《明代人物画风》.重庆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美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