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分别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审美风格。通过研究中国山水画及西方风景画,可看出其表现内容均为自然景观;但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以及审美体系不同,在表现手法和使用工具上存在明显差异。在表现手法方面: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是散点透视,这就从结构上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而西方风景画的构图是焦点透视,也就是从一个固定的视角进行作画。从绘画工具来看:西方的绘画工具多是油性颜料与油画布,而东方的绘画工具则多为水性颜料和宣纸。以描绘对象来说: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对象多为名山大川,重在彰显山水;而西方风景画则强调绚丽,多为衬托人物。
一、东西方风景画发展与文化差异
在已出土的中国两汉时期的文物上,就有对自然山水的表现。秦汉时期,人们将山水主要刻画在砖石上,但山水画在此时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画种;现存最早的山水绘画主要集中在敦煌石窟内。
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应以隋代展子虔所作《游春图》卷为代表。该画作描绘的是人们春游的场景——后经宋徽宗题签,为迄今中国存世最古老之画卷。这一时期的画家们对景物的描绘已经比较成熟。到了唐代,中国画家开始大量创作风景画,从大自然中寻找万物的生存规律,抒发审美自然的情怀。唐人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主张将眼中的客观事物与心中的主观情感相融合,这种理论从此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指导理论。盛唐时期,山水画已形成独立画科。
西方目前遗存的最早的风景画是公元前1世纪的湿壁画,画面内容是人与自然抗争的场景。这个时期的油画主要服务于宗教场所,其中风景仅作陪衬,并非主题,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5世纪初;但不断发展的油画艺术对风景的描绘愈加细致。文艺复兴时期,风景在油画中依然作为背景存在,如著名的代表作品《蒙娜丽莎》,对风景的表现手法与东方的风景画非常相似;直到16世纪,表现风景的油画才作为风景画逐渐独立出来。
真正意义上的西方风景画出现在17世纪。当时新成立的荷兰共和国反对偶像崇拜,促使画家们勇敢摆脱神话与宗教题材的束缚,这就为风景画以及静物画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霍贝玛的《林荫道》。该作品已经完全脱离对人物形象的描绘,直接表现真实的景物,纯粹的风景画由此兴起。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形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多因素还取决于中西方地理环境的差异。
如中国山水画,是将人的哲学观念以山水体现,构成要素主要是山川、河流、天空等,画家们会参照原本的地貌特点表现这些自然景观。如黄山,具有降水多、湿度大、云雾多的特点,在画家笔下常常呈现一种意境美,能表达作者心驰神往的心境,抒发文人对自然山水的感慨。另外,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耕读文化使我们的先人普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再如西方风景画,重视宗教崇拜,讲究海洋文化,崇尚人对自然的征服,特别重视理性地看待现实,因此画家们非常强调对自然景物的真实写照。还有,西方的自然地貌与东方有着很大不同,如欧洲最大的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由清澈的山涧流水、晶莹的冰川雪峰组成。
绘画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民族文化的缩影。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各自历史渊源的差异,在于表达人文精神及审美内涵的差异,在于文化认同及背景环境的差异。
中国的山水画,占据主体地位的是文人,而文人作画的主导思想是追求一个可供人们神游的精神空间。中国文人对自然的领悟集中于他们的虚静观,其欣赏山水画的方式也受到这种禅意思想的极大影响;画中山水的表现形态通常被艺术家的审美情趣所决定,作者的心声以及情感都要通过笔墨来表达,故他们的画笔并不看重对形态的描绘,而是更重视表达对意境的追求。
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整个西方艺术界都受到人文主义的广泛影响,与绘画相关的色彩学、透视学甚至解剖学等学科逐渐兴起。从此,西方绘画逐渐增强了其自身的科学特质,讲究在有限的空间内追求真实的感动。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流观点认为绘画就是巧妙地临摹自然事物,即使是虚幻的神话题材作品也是以现实中的具体形象来表现——这种指导思想一直影响着西方风景画的发展。
二、美学理念与美学思想中之哲学的区别
从美学理念上来说,由于长期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人在绘画中也充分表现出这一点。中国山水画创作通常讲究天马行空,并将天人合一认为是绘画的最高境界,不会单纯讲究对形的描写,更注重的是对神的表现。因此在中国山水画中,不论包罗万象或是咫尺千里,均是对客观的自然景象进行一种主观的意象概括。而西方国家则相反,由于宗教文化的长期影响,人们认为艺术真实再现自然的是对上帝的靠拢,因此绘画追求的是一种对自然的真实描绘,表现的主题内容就是自然风景与相关事物。
东方人的哲学基础及美学理念是面对自然、认识自然、表现自然,同时也是面向自然、研究自然、寓意自然,通过对自然的表现来反映社会文化和人文情怀。而西欧绘画中的风景画始于16世纪,成熟于17世纪的荷兰;其中意大利的理想式风景画,法国的古代神话人物风景画,还有18世纪英国直接面对自然写生的风景画,都比中国山水画要晚得多。体现在西方艺术创作上的是他们的人本主义,因此西方的风景画和东方的山水画有着本质的不同。
东方艺术,其对自然的认识同时包括了对客体与本体的认识,即包括了对客观世界和主观自我的认识方法,因此在山水画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形式以及所表达的精神境界,多是追求天人合一。如中国哲学偏重于探究自然本源,也就是将宇宙的原始力量神秘化,称为“道”。而西方艺术,则是通过对客观现实与主观意识的区别认识,进行自我再认识;这是基于现实审美的一个过程。
三、对自然的认识与意识形态的区别
中国的传统绘画是寄托情感之处,画家对山水的描绘充满着感情色彩。中国山水画要求画家能够了解山水的性格和本质,遵循远山取其势、近山取其质的写生法则,这种原则可以超越人的眼睛所带来的种种限制,使作者能够把握自然山水中的内在精神风貌。而西方的传统绘画则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产物,画家对待自然的态度是理性的分析和真实的揭示。
就对待自然的表现方式而言,中国山水画讲究的是描述自然的本质;而西方绘画则是注重临摹自然的表征。不过,西方风景画也不是一味地完全描写自然表象:随着照相技术对西方传统写实主义的冲击,印象派画家们的目光也曾经投向东方美术,各自主张和追求探索,其绘画风格也部分反映出对自然的超越,表现出一种对传统的反叛精神。
此外,东西方的画家各自在意识形态表现上的差异也非常明显:在绘画题材上,中国山水画主要表现人与自然的统一,其艺术追求亦为将人融于自然的天地大美;而西方风景画主要反映的多为宗教题材,认为上帝与人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沟壑,人与自然完全是主客分离的两部分。中国山水画多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时空意识;而西方风景画多采用光线等元素来模仿自然,表现的则是人与人之间自由独立的创造意识。
从空间表现来分析,在中国山水画的构成中,空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画家对于空间的表现常采用留白手法,这样既能分割画面的层次,还能体现意境的深远。在西方风景画的构图中,近景描写要求结构清晰,对比明朗,色彩丰富;而远景描写则采用模糊手法,无论颜色对比还是颜色变化都非常模糊,目的都是模拟一个逼真的视觉空间。
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如上文所述的哲学思想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世界观不同等等。希望有更多的人对此关注,为东西方文化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利光功、河合哲夫等《东西方风景画比较研究》[J],《文化艺术研究》2011.04(01):226-241。
[2]巫大军《至上景观:风景画意象探源》[J],《民族艺术研究》2010.23(04):152-155。
[3]屈凯《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之比较》[J],《数位时尚》(下半月)2014.21(01):132。
[4]李银贵《中国山水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21(06):206-207。
[5]张玉凤《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比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2(36):274-275。
一、戏剧舞台美术与电视美术的关系随着戏剧以及电视事业的发展,舞台美术以及电视美术也蓬勃发展起来。同属于视觉美术的范畴,因而二者有着很多联系和共同点。1.戏剧舞台美术与电视美术都属于视觉美术的范畴二者都包含根据文本拓展的视觉符号以及空间构成...
唐卡(Thangka)也叫唐嘎,或者唐喀,系藏文的音译,在藏语中为平坦宽广的意思,也有印章和印制之意。唐卡绘画是指刺绣或绘画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用于宣传宗教教义、装饰寺庙佛堂或者信徒积累善业和功德。其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民族发...
一、插画艺术概述插画艺术又被称为插图艺术,是艺术设计的分支,属于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除了要表现瞬息万变的艺术造型外,还要恰当地表达出作者在进行创作时的思想倾向.《辞海》对插画一词的解释如下:插画是指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有时候印在正文中间,有时候采...
【摘要】:政治与艺术有着必然的联系,不管艺术对政治持何态度,是消极还是歌颂,它们之间总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矛盾中互相制约与发展。文章试图从元清时期的艺术发展入手,阐述政治在艺术发展当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关键词】:元代清代政治...
一、工笔画的概念中国自夏商周起至元明清历代社会中一脉相承的绘画形式称为中国画,其涵盖工笔、写意等形式,以元明清文人画为主流创作方式,集诗书画印于一体,凭笔墨架构而重笔法气韵。盛行于唐代的工笔画作为其中重要一支,尤擅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明丽典...
20世纪是中国美术教育思想在嬗变中不断成长的一个世纪,此时的美术教育是在传统美术教育的基础之上,借鉴西方的美术教育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学科。其教育思想的变迁是在教育、学术、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等格局的变动中由诸多因素的进行互动和形成合力...
0引言艺术史论的发展是和艺术创作的繁荣密切相关,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顾恺之的传神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翻开任何一部中国绘画理论专着,都可以感受到传神论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神论在我国美学理论家的剖析下,一点一点以系统的完善的面貌见于...
一、1949-1966年水彩画的发展状况(一)美术民族化与水彩画风格的确立一些水彩画研究者认为:传入中国百年的水彩画,有成就,也有缺憾。一方面,从题材内容到风格形式、从画面尺寸到材料技法,当代中国水彩画的创作,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另一方面,则表现为...
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年画,真实地记录了社会的变革和历史的发展,包括重大历史事件以及细小的民风民俗变迁,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民众的生活。年画不只是画,年决定了它是百姓俗信的外化与精神的投射。正是由于民众对年画经年累月的精神依赖,使得它...
工笔人物画是以人物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是中国画里直接反映现实的画科,在中国画各科中最富认识价值与教育意义。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其仍能流传至今而不被时代所淘汰,是由于其不断的进行创新,将时代中的特色元素融入绘画之中,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