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自媒体与审美研究相结合探析
【第一章】自媒体的审美问题研究绪论
【第二章】自媒体时代的生活
【第三章】“自媒体”的审美功能及其独特性
【第四章】“用户”对自媒体审美的构建作用
【余论/参考文献】新媒体形式对审美的影响研究余论与参考文献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意义
2003 年传播学家提出了“自媒体”这个新兴术语,而当今的社会生活的确被自媒体充斥并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博客、微博、微信、微电影成为了现代人每天生活必须的一部分。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全面发展。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各领域都运用科学技术推成出新。媒介更不例外,它随着技术等各方面的发展迎来了自媒体时代,让自媒体更是站在了人们视线最显眼的位置,而它所蕴藏的审美也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正是因为自媒体自身独有的特点,让审美降落并洒向了人间。所以在审美的领域研究自媒体呼之欲出。它不仅是大众身边的问题也是学术审美界的重要议题。
在新技术和新的文化影响下,传统与现代主义视野中经典的“审美”概念已经发生异变。传统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的代表性体现样式是艺术,而今天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的代表性体现样式则是媒介。作为审美观念的媒介在文艺学、美学领域成为最典型的代表并且成为重要研究对象,还促成其研究转向,是有一定的文化精神和内在原因的。在历史大背景下我们需要对“审美”进行新的界定,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审美”的嬗变轨迹。尽管审美发生嬗变,但美并未彻底淹没,它始终在找寻某种方式,继续自己的生长,所以在自媒体时代观察新的审美“嫩芽”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审美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必须的一部分,而审美客体要具有美的潜质,审美主体要有一定自由度和审美意识才能建立审美活动,那审美主体必然是研究自媒体必须面对的问题,它是由社会人群产生。但在这样一个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期,传统的审美主体已发生了新的改变,传统媒介的“受众”
往往是随意、机动的,而到了自媒体时代,出现的“注册”行为是其他媒体形式所不具备的,这样保证了“用户”的固定性。正是这样的趋势促使媒体正在从“受众时代”走向“用户时代”.这是一种新的角度去研究自媒体“用户”,在自媒体时代,自媒体审美文化的形成就是因为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有了很大的发展。自媒体的审美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它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形成,其核心是在原来的媒体本身具有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精神上,添加了文化内涵,这些大众化、即时性和碎片化的的文化内涵充实了文化传播内容和途径的选择,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信息自主化和网络世界人本化。也就是说这意味着,普通大众的工作生活等都可以本着自愿自主的的原则在各种“自媒体”上分享。
网络审美文化的发展被自媒体审美文化影响着,并且越来越人性化和自由化,进而广大受众的审美观念也随之被影响,并产生巨大的审美价值。所以,本文将自媒体与审美相结合,运动美学理论、传播学、心理学理论将自媒体与审美文化、审美功能和对人们审美观念转型结合起来讨论,用全新的视角对自媒体审美化的实现、自媒体审美功能独特性和自媒体时代“受众”到“用户”的转变及用户审美观念的转型做出分析,得出用户对自媒体审美世界的重构。发现自媒体时代审美出现的审美危机,并找到解决应对危机的办法重建审美新秩序,这适应了时代发展的大背景,研究旨在希望运用审美学的理论解读自媒体带来的美学冲击。
1.2 研究现状
1.2.1 自媒体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自媒体”的研究专着还没有出现,关于“自媒体”的研究大多数都出现在新媒体研究的专着或学术论文中。其中,绝大多数论文是从传播学、社会学角度对“自媒体”进行研究,与本文相关的有关“自媒体”文化研究的有:
2010 年陈庆在《当代文坛》上发表《博客文学:“零壁垒”的“自媒体”文学形态--中国博客文学的兴起与研究现状》认为文学是网络文学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形态,博客文学的兴起是现代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结果,中国博客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有五大特点:杂语狂欢、虚拟主体、全息复制、超文本、有机评论;2010 年董伟健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发表《自媒体的文化缺失及其传播环境重构》认为个性化很强的自媒体因把关不严、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了虚假信息、媚俗信息、暴力信息、欺骗性信息等不良信息的大量传播,因而自媒体的信息传播存在严重的文化缺失,其对传播环境的污染值得关注;2011 年杨深淅在《新闻爱好者》上发表《自媒体下的自恋文化》认为自媒体是建立在个人媒介基础上、以个人应用为中心的新型个人传播信息系统,在这种自媒体的传播形势下,滋生出一种新型的文化--自恋文化,并从自媒体自恋文化产生的原因、表现、理论视角等方面对自恋文化进行了研究;2011 年吉林大学韩丽的硕士论文《自媒体发展及其文化问题》认为自媒体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大众媒体自上而下的“灌输-接受”信息传播,受众已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变成了信息的创造者,这种角色改变导致大众话语权的大肆释放,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草根文化,自媒体在创造新型文化的同时也滋生了不少亟待解决的文化难题等。
虽然有关系统阐述“自媒体”的专业学术研究并不多,但是有关自媒体的具体审美形式博客、微博、微小说、微电影等的研究正在增多,主要有:2007 年南京师范大学高雁的博士论文《中国博客文化传播研究》从博客浪潮引发的媒介技术变革、技术文化特征、传播话语权的变迁、博客写作方式、博客文学类型、博客文化生态结构等方面,研究和思考博客文化意义与传播价值;2007 年孔庆东在《文艺争鸣》上发表《博客,当代文学的新文体》认为博客在 21 世纪的中国当代文坛上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成为继宋元话本小说、“五四”随感杂文之后又一开创时代潮流的崭新文体,其具有的草根性、灵活性、互动性、通俗性、轰动性、批判性使其成为一支不容小觑的新力量蓬勃生长;2010 年欧阳友权、罗鹏程在《社会科学战线》上发表《博客文学的结构体式与创生形态》从作品的结构体式上解读博客,认为博客有着自主写作的多文体性、互动书写的接龙体式和图文并陈的多媒体性等特征,从创生形态上把握博客文学的存在方式;2012 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庞乐的硕士论文《微博客的审美学研究及其意义》主要研究了自媒体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微博的审美学研究及意义。同年王欢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社会心理视阈下微博文化研究》通过对微博用户草根化、全面性、内容浅显化、实时互动性、裂变式传播等特性的分析,解析微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心理机制,以及微博文化的社会功能,倡导建立塑造健康的微博文化。
1.2.2 自媒体的审美研究状况
审美是人生的境界,是人类所从事的精神性活动之一,它是一种更高级的生命追求与生存形式。近年来,审美文化的研究成为了审美活动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重心从文化现象转向到了审美主体及审美对象上来。在自媒体时代中,审美又与新兴的“自媒体”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在传播分享信息的同时也形成了新时代特色的审美特征。
现代社会虽然正在进入新的“自媒体”时代,但国内有关“自媒体”各个方面的研究并不充分,只是更多地出现在新媒体研究中,并且作为新媒体研究的一部分,而文艺学方面关于“自媒体”审美的研究尽管已经有所关注,但独立成篇的学术论文却很稀少。 近两年出现一些,2012 年扬州大学徐丹丹的在江西科技学院学报发表《论“自媒体”审美文化中伦理的缺失》认为自媒体审美文化中伦理价值的缺失导致审美文化走向庸俗、芜杂和颓废,自媒体审美文化必须建立伦理自律的秩序,寻求艺术与技术之间的良好平衡,以提升自身的审美价值。2013 年她的硕士论文《“自媒体”时代审美心理探析》研究了“自媒体”时代下受众的审美心理。其他大多是关于艺术、文学方面审美功能研究的学术论文。
1.3 论文主要的框架和创新点
本文将主要从自媒体时代“审美”的嬗变入手,来具体分析自媒体时代下自媒体审美文化的形成、自媒体的受众变化及自媒体的审美价值和特征,从而揭示数字技术的到来对自媒体审美产生的冲击和影响。
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文章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意义和自媒体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框架和创新点。
第二部分从“自媒体”的相关概念入手,对其产生、发展及自媒体“审美化”发展趋势进行研究。要研究自媒体对于审美方面的价值,首先要了解“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媒体它产生发展的过程,这必然要影响大众的审美观念和审美体验,这些变化就引导着自媒体朝着媒介审美化、审美生活化等方向发展,为后续的自媒体审美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对“自媒体”的审美功能及其独特性进行研究。每一种实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独特的功能性。自媒体在全球风靡的背后,一定有其独特功能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而这种功能怎么通过共享的信息、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符号向人们的视觉、听觉发起冲击,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精神愉悦,形成特有的审美功能呢?这个需要深入探讨。本文即从这个角度出发。
第四部分“用户”对自媒体审美的构建。本章节主要通过对自媒体时代“用户”新的审美心理特征及观念的转型的研究看“用户”对自媒体审美的构建。首先运用传播学方面的理论分析普通媒介对于受众的定义,继而通过对“自媒体”各方面特点去分析自媒体的“受众”到“用户”定义的转变。把握“用户”审美心理特征,继而分析自媒体影响下用户审美观念的转变。
第五部分是文章的余论。针对一些不完善的审美状况,重建审美新秩序。技术为社会审美带来了便捷和速度,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完善的审美状况,对正常有序的审美环境造成了威胁。本章将对自媒体环境下的一些审美危机进行梳理进而找到应对危机的办法重建审美新秩序。
本文最大的创新在于选题的创新和研究内容选取的创新。首先,选题的创新。
“自媒体”是近年来出现并席卷大众日常生活的新型媒体,它有别于传统媒体。
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人人可参与可创作等特点。它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一个载体,它体现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将“自媒体”置于哲学美学的视野中进行考查,在传播学领域对“受众”到“用户”的转变进行考察,再从审美角度对自媒体“用户”重新加以审视,试图将自媒体研究与审美特征、审美心理、审美功能及其大众审美观念相结合,构成自媒体审美研究这个课题,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有利于人们正视“自媒体”的审美,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改善审美缺陷,完善人们的精神家园。其次,研究内容的创新。将自媒体的产生、发展与自媒体审美特征、心理、功能和审美观念相融合,并且通过结合生活事例,从多个角度出发去谈谈自媒体“用户”对审美研究的影响和作用。
另一点,以往针对自媒体的研究大多数致力于如何利用自媒体的积极性,而对社会带来的冲击和危害性没有总结概括。本文在研究自媒体审美的同时,直面自媒体引发的审美观念转变,对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即自媒体审美缺陷进行梳理总结,以便趋利避害更好的利用自媒体的发展矫正人们的审美观念,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从而重建人们的精神家园。
(二)中西味觉审美差异成因尽管中西之味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形而上化的过程,然而中西味美其后的发展流变却截然不同。中国味美的内涵不断深化,已然成为我国古典美学世界里的一颗明珠,璀璨夺目。西方的趣味却因审美的内在官能化而逐渐脱离了原始意义的味觉...
现代性仍然是我们思考当代生活时必须关注的重要议题。所谓现代性,就是与传统社会足以形成分划的、现代社会独有的一系列特性和价值观念,比如理性至上、人类中心、文明进步、科技万能等。当我们讨论现代性时,从日常生活实践出发的经验分析,总是比概念推演更切...
一、生活花草树木,日月星辰构成了这个世界,宇宙苍茫,千万人中,每个人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正是这样形形色色的人创造了他们属于自己的色彩斑斓,那便是生活。生活是美丽的,美的不仅是它多样的存在,还在于它的艺术性,它满足了人们的精神追求,激发了...
摘要风水文化是古人早期选择适宜居住地点的一门学问,这门学说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人类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形成统一,这是风水中所讲的核心。人们在生存的过程中,要顺应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过度开发大自然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都是违背了风水理论的核心。古人...
第三章、当代审美文化微现象中的审美嬗变当代审美文化中的微现象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经济技术条件以及特定社会文化心理的产物,也必然包含着审美上的种种嬗变。这是因为,审美尽管在上层建筑中仍属上层,但也最终将受到经济基础的影响以及其他社会变量的...
0引言审美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活动,通过这项活动,人类可以更好地感知世界。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主体发出信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客体的意象在主体那里形成映射,这个映射物是一个融合了客体意象与主体创造的新的意象,同样的客体会...
席勒是德国古典主义美学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其美学的原创性贡献对现代美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被工具理性主宰的时代,席勒继承了卢梭等启蒙学派的思想传统,发展了康德的美学思想理念,将康德的形式美变为一种对现实的批判力量。通过对人性完善和社会改造的...
2自媒体时代的生活2.1何为自媒体2.1.1自媒体的定义继198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计算机评选为年度人物以后,2006年又把YOU(网名)评选为年度人物。《时代》解释说,社会正从机构向个人过渡,个人正在成为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的公民。这是一个事实:当...
白色,是我国最早使用的颜色之一。先秦时期,人们在已经认识和能够区分的颜色的基础上,归纳出五种颜色,它们分别是青、赤、黄、白、黑,又称为“五正色”。...
美,并不全是如柏拉图描述的那样,是纯粹的理性才配拥有的,但它确确实实是诗性的创造;审美活动也不是只能流变于纯粹精神世界当中的思想的活动,而是实实在在体现在我们的视域内的显现。也许它不够形象化,也许我们不能像摘一朵花一样摘走收藏,但自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