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嘎茫莽道时嘉》( 或《侗族远祖歌》) ,这部史诗凡十篇,即开天辟地、洪水滔天、姜良姜妹、王素族长、万亮战魔、甫刚雅常、生死决战、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冠共萨央,前三篇是创世史诗,后七篇是英雄史诗。史诗讲述了女神萨天巴创世的经历及其子女们的所历经磨难的故事,是侗族人的“圣经”。艺术高于生活,但源于生活,任何民族的文学意象都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
雒越人是中国南方最早的先民,侗族是雒越人一直延续下来的民族。根据侗族的神话传说,侗族是来自天界的“雁鹅村”。尽管神话传说没有具体说明为什么叫雁鹅村,至少我们可以推断,雁鹅是侗族生活空间里常见的鸟类。
其实,从侗族和汉族古代诗歌中的描述来看,侗族诗歌中的所谓雁鹅就是汉族诗歌中的大雁( 鸿) 或天鹅。王立在《雁鹅通用与古代雁意象话语》一文中引经据典,认为雁鹅是通用,“长期混养造成同化,难于分辨,引发和强化了雁鹅同一的印象”。然而,不同的民族文化土壤赋予雁鹅不同的文化含义。侗族是百越后裔,而百越就是百鸟之意,故有: 少皋百鸟王国、勾践百鸟王国,侗族甚至以百鸟羽翼为服饰。在蛮荒时代,侗族人就是生活在一个鸟的国度里,以鸟为伴,雁鹅被选为形象代言是顺理成章的事。
二、侗族诗歌中的雁鹅意象特征
《侗族远祖歌》中,“雁鹅”出现十三次,根据上下文构成的语境,我们把雁鹅的意象归纳如下。
( 一) 雁鹅是侗族的守护神
1.《侗族远祖歌》“开天辟地”词:
也不知是哪年哪月,也不知是哪日哪时,松恩松桑离开了萨狁,松恩松桑离开了树洞。雁鹅为他们指引方向,他们来到交生好地方,交生地平水又甜哟,浑水河畔把后代育养。( 第一篇“开天辟地”第五章“托付萨狁孵育人”)侗族人的祖先松恩松桑是由萨狁( 猿人) 来孵育,后来在雁鹅的指引下来到“交生”,而“交生”就是雁鹅的栖息地。侗族人世代相传,其祖先最早生活在浑水河彼岸的“交生衙安”,“衙”( 侗语) 为“高处”,“安”( 侗语) 为雁鹅,因此,侗族人自称他们是来自“雁鹅村”,显然,侗族先祖所生活的环境与雁鹅息息相关。
2.《侗族远祖歌》“历尽艰辛”词:
湖湾修田种水稻,良禽善鸟来帮忙,四月雁鹅来播种,五月仙鹤帮插秧,六月秧鸡除杂草,七月银燕帮叮蝗,八月谷子金灿灿,九月十月剪禾忙。( 第九篇“历尽艰辛”第一章“再唱公忞到荆湖”)《史记》中记载: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可见侗族是稻作文化的创始民族之一。民以食为天,在百鸟的王国里,雁鹅被神化了,雁鹅是掌管“播种”的神鸟,是侗族先民的“食神”。在原始社会,侗族先民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不足,把自然界和社会力量归功于超自然的神的意志和行为,“在参照现实生活中的物化规律,而把神人格化、形象化,通过民歌民谣、民间传说流传下来。”
( 二) 雁鹅象征幸福和希望
1.《侗族远祖歌》“跋山涉水”词:
银牌断后防追兵,金牌开路扫强梁。—路黄尘如浪卷,追赶南飞大雁行。天空地广日月长啊,此去不知落何方? ( 第八篇“跋山涉水”第二章“云程万里飞成行”)南飞的雁鹅在寻找自己的幸福,侗族先民在跟着雁阵走,尽管未来不知走到哪里,但是有大雁引路就有希望。
2.《侗族远祖歌》“王素族长”词:
一天大家在祭戊,九十九位头人汇聚在一堂。王素来到众头人中间,挥手指那南飞的雁行: 马儿向往青嫩的草地,鱼儿游向清清的江塘,为了寻找安乐的处所,南飞的雁鹅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让我们同去寻找幸福吧。( 第四篇“王素族长”第一章“效仿雁鹅找幸福”)雁鹅为了寻求安乐的世界,大家一条心,成群结队南飞,我们难道不能效仿雁鹅,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去寻找我们的幸福生活? 侗族先民的族长王素就是用雁南飞来说理,说服众人一起和他去寻找幸福的生活。
( 三) 雁鹅象征团结
1.《侗族远祖歌》“跋山涉水”词:
两位族长做决断: 村村寨赛全烧光。妇女离开了温暖的窝塘,公召公忞率族众,挥泪离开了平阳。学雁南迁相照应,云程万里飞成行,老人妇幼中间走,青壮款军护两旁。( 第八篇“跋山涉水”第二章“云程万里飞成行”)大雁南迁,扶老携幼,云程万里而雁阵井然。侗族先民也和大雁出行一样,相互照顾,次序有条不紊。
2.《侗族远祖歌》“王素族长”词:
万能的萨天巴啊,会赐予智慧和力量! 请你统领六十种性远走高飞,我们信赖你啊,定能学雁鹅追赶金色的太阳! ( 第四篇“王素族长”第一章“效仿雁鹅找幸福”)这是众人对王素族长表决心: 为了将来的幸福,为了找到安乐的家邦,我们也能像雁鹅一样不怕困难,团结一心跟族长走。
( 四) 雁鹅象征乐观向上的大无畏精神
1. 《侗族远祖歌》“冠共萨央”词:
雁鹅不怕云程远啊,骏马不怕路途长,鹭鸷不怕江塘深哟,岩禽不怕风雨狂。东南百北四祖公,包三顺上立祖堂,每年四月初八日,各地都来祭祖上。( 第十篇“冠共萨央”第一章“四路祖公喜相逢”)雁鹅不怕远征难,侗族先民的四路分支不怕艰难困苦,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终于在今天广西三江三省( 区) 交界处汇合,并在此设立祭祖堂。侗族人以雁鹅自况,雁鹅不畏艰险,敢于面对困难,这种大无畏精神就是侗族先人的精神。
2. 《侗族远祖歌》“生死决战”词:
瓦星重新整顿了阵容,调上骑兵作屏障,骑兵分成三个雁翅队,如同洪峰后浪推前浪。( 第七篇“生死决战”第三章“以少胜多巧布阵”)雁翅队到底是怎么样的骑兵队列我们无法考究,但侗族先民把“雁翅”作为布兵摆阵的队形,可见侗族先民对雁鹅习性和形态非常了解,“雁翅队”可谓是侗族先民的“仿生”杰作。
( 五) 雁鹅象征力量
1.《侗族远祖歌》“跋山涉水”词:
长江大河泻千里,天鹅大雁远飞翔。趁着两王军未到,拔赛迁营往远邦。天宽地阔任我走,另找另寻好地方! ( 第八篇“跋山涉水”第一章“临难推举新族长”)第八篇讲述侗族先民迁徙过程的艰难。尽管路途遥远,需要跋山涉水,侗族先民要效仿天鹅和大雁,为了追求幸福和自由,“天宽地阔任我走”,他们有鹅雁的胸襟,乐观昂扬,他们要远征、要寻找自己的乐土。
2. 《侗族远祖歌》“历尽艰辛”词:
我们应有自己的窝塘,山髙拦不住雁鹅,坡陡难不住山羊。你是族长和款首,我们听你做主张,你要继续往前走,我们绝不向后方! ( 第九篇“历尽艰辛”的第六章“引路上河祖龙杖”)在寻找理想的家园的过程中,侗族先人把自己比作雁鹅,再高的山也阻挡不了迎空翱翔的雁鹅,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了侗族人追寻幸福家园的决心。因为梁园虽好,不是自己的家,“燕子虽小也有窝”,“我们应有自己的窝塘”,体现了侗族先民的豪迈和自信。
( 六) 雁鹅是侗族先民的行为参照
1.《进堂歌》词:
今天我们又得欢聚在一起,今晚我们又得飨宴在一堂! 让我们哟,生出雁鹅那样的翅膀,飞回混沌的太古,再现众神造世的景象! 让我们哟,放开丽楼那样的歌喉,追溯漫长的历史,颂扬先祖创业的盛况! ( 进堂歌)雁鹅能自由翱翔、能飞速行进是因为它们有翅膀,翅膀激发侗族先人无限的想象力,他们也希望自己能拥有雁鹅那样的翅膀,穿越时空,飞到混沌时代。
2.《散堂歌》:
哝呀哈,乡亲们哟,再能飞的雁鹅啊,也不能无休止地飞翔,哝呀哈,乡亲们哟,我心爱的琴弦啊,就要收拢铿锵的翅膀,散堂了啊,散堂了。( 散堂歌)这是祭祖吟唱的主持人在要散堂时说的话,再能飞的雁鹅啊,也不能无休止地飞翔,用比和兴的方式告诉听众,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能吟唱也有累的时候,是该散堂( 结束) 休息了。
三、《侗族远祖歌》雁鹅意象与汉族古诗中大雁意象的差异
( 一) 汉族古诗中大雁是信使
这一意象源于《汉书·苏武传》。苏武被困匈奴后,曾把书信绑在大雁的脚上,让它给祖国传信。在实际生活中,鸿雁传书也就仅此一例。然而,诗歌中,大雁通过转喻,指代消息或书信。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杜甫《天末怀李白》)听说好友李白遇大赦,杜甫很关切,希望马上得到李白的书信( 鸿雁) 。又如: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看新月吐蛾眉。”( 王涯《秋思赠远》)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 二) 汉族古诗中大雁是孤独和思念的化身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王湾《北固山下》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作者漂泊在外,见雁思乡,“雁”字让诗人和词人的无限的乡愁溢于书卷。“雁作为别离相思主题情感表达的核心意象之一,在元曲中达到了情感最为激越的审美聚散。”( 王立,2010)
( 三) 汉族古诗中大雁转喻漂泊无定、无助悲惨等悲观情绪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苏轼《卜算子》)大雁春秋迁徙,飘无定所。苏轼被贬去黄州,觉得孤独无助,以“孤鸿”自喻。更有甚者,人们从大雁的鸣叫中,推雁至人,听到了大雁的哀鸣,所谓哀鸿遍野。
( 四) 汉族古诗中大雁转喻自由境界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 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人望着振翅远去飞鸿,自由翱翔天际,那就是诗人梦想的自由世界。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秋高气爽,长空万里,雁叫声声,天、人、雁三合一,这是多么令人惬意的境界,对此怎能不对酒当歌?
( 五) 汉族诗词中大雁转喻忠贞爱情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诗人元好问亲历大雁为自己的伴侣殉情,为大雁造坟,为大雁感人的故事而歌: 问世间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 诗人似乎也在问: 人不如鸟乎?
对于“忠贞”这一意象的来源和社会功能,晚晴吴沃尧在《烈鹅》中阐述得更为详尽: 先儒谓雁有夫妇之义,雌雄相偶,各匹其匹,不相淆乱。雌者死,则雄为鳏,不更与他雌偶; 雄者死,则雌为寡,更不与他雄偶。
是故先王制礼,婚姻有奠雁之仪云。虽然,雁之为雁,果如是否欤? 吾非雁,不知雁之情,人云亦云而已 粤中以雁难弋获,故婚礼以鹅代焉,亦古之遗意也 凡婚礼之鹅,必雌雄各一,女族受而畜之,鲜有杀之者……由此可见,《侗族远祖歌》中雁鹅的意象与汉族古诗中的大雁的意象具有很大的差异,显然,《侗族远祖歌》中雁鹅的意象更为励志,这是侗族先民“打江山”时特别需要的正能量,而汉族古诗中的大雁意象更倾向于情感的宣泄。
四、结语
侗族人认为自己是来自“雁鹅村”,死后魂归“雁鹅村”,雁鹅是侗族人的精神寄托和行为参照。雁鹅是神鸟,它给侗族人力量、希望,是侗族人的守护神,是侗族人原始社会意识形态的体现,是侗族人的精神家园。
与汉族古诗中大雁意象相比较,汉族古诗中的大雁则是重“感情”的大雁,而《侗族远祖歌》中的雁鹅则更重“事业”,其意象特征具有侗族创业时期鲜明的开拓进取精神。
参考文献:
[1]王立. 雁鹅通用与古代雁意象话语[J]. 文化学刊,2010,11( 6) : 107 - 109.
[2]杨保愿. 嘎茫莽道时嘉: 侗族远祖歌[M]. 北京: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44.
[3]刘芝凤. 中国侗族民俗与稻作文化[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 129 - 131.
意象作为文学表象和深层意蕴的美学复合体在东西方的文学理论中都有过详尽的探讨.在中国古代美学范畴内,意象的概念最早见于《易传系辞》,而在随后的论述中,则以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和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缜密》为代表.在古代文论的体系内,意象就是指诗人...
中国小说流行于街头巷尾,语言表达、情节安排、内容意蕴都紧贴广大民众生活,与民众的喜怒哀乐情感相契合.作为中国小说家族中的一员,当代回族小说的发生、传播、定形中的群体心理认同、传承与变异,高度凝聚回族民众原生态的生活文化意识和群体心理,其中反复出...
玉是一个古老的意象,在新石器时代从我们日用器皿制出玉器,作为我们政治上、社会上以及精神上人格上美丽的象征物。玉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更有源远流长的玉文化,所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所谓君子比德于玉,所谓古之君子必佩...
从隐元禅师创作的咏花咏山水诗偈中, 我们可以看到它们都富有文学色彩, 托物言志, 比兴象征, 典雅含蓄, 这与禅师在谈一般日用事时往往不避鄙俚粗俗有极大不同。不同于以往同类题材诗歌, 隐元禅师此类诗偈最大的特点就是带有浓厚的政治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