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研究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高职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20 共385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高等职业院校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困境探究
  【第一章】高职院校乡村籍女大学生就业难研究绪论
  【第二章】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研究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3.1】湘潭地区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3.2】高职院校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解决高职院校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途径
  【结语/参考文献】高职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从整篇论文数据、材料的搜集开始,真的非常忐忑,随着对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了解深入,我的脑海中就浮现了很多农村籍女大学生求职的艰辛历程,来自农村的她们非常想在城市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一次又一次的求职面试,一次又一次地被拒之门外,大学生的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高职院校中农村学生占到超过一半,传统的观念、社会的偏见、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自身综合素质等原因造成大批的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面临困境,这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解决农村籍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刻不容缓。尽管目前还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途径,但是国家、社会、学校、用人单位仍然做了不少的努力,从国家政策的制定、实施为不少的农村籍女大学生公平就业、体面就业创造了条件,拓宽了渠道,帮助她们实现自我价值。相信这个局面会不断朝好的方向进步。本文在撰写的过程中由于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导致一些问题考虑不很全面,这既是遗憾,也是文章的缺陷。

  尽管我国的农村籍女大学生的就业面临着来自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的种种困难与压力,但是只要我们从维护女权、尊重女性,从国家的和谐发展、从市场需求与社会进步出发,从关注农村籍女大学生的求职心理和就业现状出发,多管齐下,群策群力,给予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问题足够的重视,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就一定能够使农村籍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创造出有利于农村籍女大学生公平的就业环境,使这一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各高等院校在为农村籍女大学生提供完备的就业指导服务,注重农村籍女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指导她们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定位,也一定能够有效地促进这一难题的破解。我衷心希望本文能够对促进农村籍女大学生的就业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政府解决农村籍女的社会就业难问题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 蒋芸。高校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 , 2011(10)。

  [2]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博士论文,2010.

  [3] 温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EB/OL].人民网,2010-04-01.

  [4] 庞军华。人力资本理论与我国的大学生就业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6.

  [5] 丁建定。德国的就业保障与就业促进政策[J].中国社会保障,2003(5):22-23.

  [6]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 3 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83.

  [7] 刘明星。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分析及提升策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9)。

  [8] 尹维红。浅析高职院校农村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3(8):53.

  [9] 林林。解读有关就业概念 探析就业工作转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0)。

  [10][美]加里·贝克尔,郭虹,等译。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的理论和实证分析[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11]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2]李新生。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创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

  [13]贾亚丽。拓宽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3)。

  [14 高宇婷。《最低工资制度与劳动就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硕士论文,2012.

  [15]卜卫。媒介与性别[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16]王淑卿。 关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J].学理论,2009(15)。

  [17]陶宏,孙金东。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新维度--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4)。

  [18]蔡定剑。现有法律过于笼统[J].教育与职业,2009(11):34.

  [19]管向群。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N].光明日报,2003-01-08.

  [20]王天行,傅松涛,张景雷,张山起。高职专业设置影响因素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6(4)。

  [21]美约翰·罗斯福。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3-26.

  [22]徐艳。农村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出路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7)。

  [23]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百姓、民生-共享基本公共服务 100 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4]王国梁。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的基本公共服务收益均等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25]樊继达,贾俐俐等。均等化视角下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困境与路径--基于中西部四县的调研[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2):59-62.

  [26]陈海威。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07(3):98-100.

  [27]江小明,李娟娟。 以就业为导向规划高职专业设置[J].职业技术教育,2005(4)。

  [28]朱震杰。论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政府权责的应对策略[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8)。

  [29]刘明浚。大学教育环境论要[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3.

  [30]谭琳。论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31]傅夏仙。人力资源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32] 郑洁 .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3)。

  [33]尹敏,周频,张扬传,周艳。高职院校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J].才智,2013(16):221-222.

  [34] 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 [EB/OL]. 湘企网网络 .

  [35]做好促进就业工作[EB/OL].

  [36]Facts About Pregnancy Discrimination.

  [37]Joseph E. Stiglitz. 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 2002.

  [38]张凤有,王大成,王占仁。德国大学生就业工作考察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S1)。

  [39]易江义。谈高职教育中的创业教育[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2)。

  [40]郝宁。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07)。

  [41]余秋雨。何谓文化[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42]王东军,郑云正,真理的力量[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1.

  [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2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571.

  [44]王丽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6-97.

  [45]Becker Gary S. The Economics of Discrimination. 1957.

  [46]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家看社会责任--2007 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报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7]杨凤。关于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7(1)。

  [48]陈衍。高职院校要合理设置新专业[J].当代职业教育,2011(2)。

  [49]金久仁。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与政府责任研究[J].大学(学术版)2012(11):15-20.

  [50]梁定旭。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3(6):5-7.

  [51]雷卫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S1)。

  [52]闫明圣。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体角色作用[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2):25.

  [53]周艳,周频,张扬传,尹敏。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形势下的心理状态及调适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4)。


    致 谢

  时间一晃而过,当年入学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回想起这几年所经历的点点滴滴,真是感慨万分。在我脑海中印象最深刻的记忆,就是那些时常鼓励的导师、同学、同事、朋友和家人,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不可能顺利完成论文的撰写。所以在此我要诚挚的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谢谢你们!

  首先,我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梁丽芝教授。她不仅是我的学术导师、也是我的人生导师,她端庄优雅的气质、乐观开朗的性格、谦和宽容的态度始终感染着我,她渊博的知识、严谨的精神、认真的态度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值得我终生学习与效仿。由于自己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上还是第一次写这么长的文章,从论文的选题、基本框架的设计、资料收集、方法运用到修改定稿,无一不倾注了梁教授的心血和汗水。特别是每次当面向梁教授请教时,她都会露出那甜美的微笑鼓励我说:“你能够克服工作的困难,找到这么多素材,还是非常不错的,只要努力,功夫是不会负有心人的,加油!…”正是由于有了导师的鼓励,让我充满了信心,终于在导师的一次次指导、一次次修改下,才完成了我的学位论文。

  其次,我要感谢公管学院的领导、老师以及每位为我们授课的教授们,是你们开启了我学术研究的旅程,为我今后选择科研课题指明了方向,同时在你们的悉心指点和无私帮助下,我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再者,我要感谢李红同学,每当我要松懈时,是她给了我鼓励,每当我要放弃时,是她给了我信心,在她的帮助下,我才按照计划完成了论文的撰写与答辩申请的提交。还有我的同学、同事、朋友以及公管学院办公室的学弟学妹们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与支持,千言万语都道不尽我心中的感激之情,我只能真诚的道一声“谢谢你们”.

  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是你们无私的宽容、理解和支持,让我顺利的走过了论文答辩的每一个环节,你们是我奋发前行中永远的动力和希望,我爱你们。

  毕业即将来临,怀着对导师、对同学、对公管学院的领导、老师的依依不舍之情,我将扬帆起航,迎接新的挑战,追逐新的梦想,永不言弃!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村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