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内科学论文 >

针灸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优越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4-08-20 共2770字
论文摘要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U) 和十二指肠溃疡(DU) ,在中医学中属于“胃脘痛”、“肝胃气痛”和“心痛”等范畴。消化性溃疡的常见病因主要是胃酸和胃蛋白酶过度分泌,导致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作用下降,此外幽门螺杆菌长期大量存在也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见病因。其临床表现主要出现节律性和周期性的溃疡部位疼痛,以及唾液分泌增多、烧心反胃、恶心、呕吐等症状。西医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主要使用 H2受体拮抗剂和胃黏膜保护剂以及质子泵抑制剂,但这些药物长期使用副作用大,而且价格昂贵,很难被患者接受。近些年来我院使用针灸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味的中医治疗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0 年 3 月 ~ 2012 年 12月门诊诊断的 37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男 22 例,女15 例,年龄为 35 ~ 70 岁,平均年龄为(49 + 3. 5) 岁; 溃疡病程为 3 月 ~15 年,平均为 5. 5 年; 37 例溃疡患者中胃溃疡 16 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9 例,复合溃疡患者 12 例。消化性溃疡按中医分型: 肝胃不和型 14 例,脾胃虚弱型 12 例,湿热中阻型 11 例。将 37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20 例和对照组 17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异(P >0. 05) 。

  1. 2 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

  1. 2. 1 诊断标准 根据第 10 版《实用内科学》中的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①症状和体征: 长期反复发作的周期性、节律性慢性上腹部疼痛,服用抗酸剂后症状缓解,上腹部有局限性深压痛; ②影像学检查:使用胃镜见到活动期溃疡,X 线钡餐检查可发现龛影。

  1. 2. 2 排除标准 排除胃部恶性肿瘤、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以及心、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 对照组每天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 20mg,枸橼酸铋钾 240mg 和阿莫西林 1000mg,每天早晨定时服用,以 7 天为一个疗程,6 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

  1. 3. 2 观察组 观察组根据中医消化性溃疡分型每天使用针灸疗法和内服柴胡疏肝散加味进行治疗。以7 天为一个疗程,6 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

  (1) 肝胃不和型: 主要症状为胸胁胃脘胀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数。针灸治疗: 针灸取胃俞、中脘、足三里、肝俞、其门、太冲。进针时患者取平卧位,使用毫针对肝俞、足三里、太冲实施泻法,其余穴位进行补法,每次留针时间为半小时,每日 1 次。内服中药为柴胡疏肝散加味: 柴胡 15g,枳壳 15g,川芎 10g,郁金 10g,陈皮 6g,香附 5g,芍药 6g,炙甘草 5g,白术 10g。水煎服,每日 1 剂。

  (2) 脾胃虚弱型: 主要症状为胃痛隐隐,空腹疼痛加重,疲倦乏力,泛吐清水,大便溏薄,舌苔发白、脉细弱。针灸治疗: 针灸取胃俞、脾俞、中脘、章门、阳陵泉。针刺时所有穴位均用补法,必要时使用艾灸配合治疗,患者每次留针 30 ~ 40min,每天针灸 1 次。内服中药为柴胡疏肝散加理中汤: 柴胡 10g,陈皮 10g,川芎 5g,香附5g,枳壳5g,芍药5g,甘草10g,人参5g,白术10g,干姜 5g。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服用。

  (3) 湿热中阻型: 主要症状为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舌燥,头重如裹,身重肢倦,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数。针灸治疗: 取胃俞、肝俞、中脘、膈腧、足三里、合谷、内庭。针刺时肝俞、足三里、合谷、内庭用泻法,每次留针 30min,每天针灸 1 次。内服中药为柴胡疏肝散加清中汤加减: 柴胡 10g,陈皮 10g,川芎6g,香附 10g,枳壳 6g,芍药 6g,黄连 10g,栀子 6g,茯苓6g,白豆蔻 6g,半夏 10g,甘草 6g。水煎服,每天一剂,分两次服用。

  1. 4 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治疗 6 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根据《实用内科学》中消化性溃疡相关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治愈: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胃镜下溃疡病灶愈合,病变黏膜恢复正常状态; 显效: 临床症状全部消除,溃疡病灶基本愈合,黏膜组织仍有轻度炎症; 有效: 临床症状部分消除,或明显减轻,病灶愈合面 > 50%; 无效: 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病灶愈合≤50%,或临床症状较以前加重,病灶面扩大。

  1. 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 SPSS13. 0 软件进行处理,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两组间疗效比较进行 χ2检验,以 P <0. 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经过 6 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治愈 12 例,显效 4 例,有效 3 例,无效 1例,总有效率为 95. 0%。对照组治愈 6 例,显效 3 例,有效 2 例,无效 6 例,总有效率为 64. 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4. 63,P < 0. 05) 。提示针灸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优于使用西药治疗的疗效。

  2. 2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的比较 6 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复发 3 例,复发率为 15%; 对照组复发 6 例,复发率为 35. 3%,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 5. 53,P <0. 05) 。提示针灸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优于使用西药治疗的疗效。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七情不调,外受寒冷,饮食不节、劳倦内伤所引起,特别是情志不畅、忧思恼怒导致肝胃不和,气滞血瘀,以及长期的饮食不节,劳倦内伤导致脾胃虚弱、气血不调所致。肝主疏泄,具有促进脾胃运化的功能,若肝的功能失调则出现肝气郁结,促进脾胃运化的作用失常而出现胃脘胀痛、泛酸和恶心呕吐等症状。所以治疗消化性溃疡宜疏肝健脾,行气止痛,中药方剂拟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

  方剂中柴胡疏肝解郁,增强肝的疏泄功能; 陈皮理气和中,利水通便,治疗脾胃气滞; 川芎活血行气,治疗胃脘胀痛; 香附理气解郁,与枳壳、川芎搭配行气消痞,治疗胃脘胀痛; 芍药养血滋阴,护肝止痛; 甘草调和诸药。

  柴胡疏肝散在治疗肝胃不和证型中加用郁金行气化瘀,白术健脾益气,达到了更好的治疗效果。脾胃虚弱证型中理中汤与柴胡疏肝散合用不但能够治疗胃脘疼痛,还使脾胃的功能大大增强。湿热瘀阻证加用黄连、栀子清热利湿,白豆蔻行气化湿,半夏降逆止呕,与柴胡疏肝散合用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病位主要在胃,而与肝、脾密切相关,所以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所选的穴位主要有胃俞、脾俞、肝俞、中脘和足三里等。针刺胃俞、脾俞使用补法可以健脾益胃,温胃散寒止痛; 针刺肝俞使用泻法能够疏肝解郁,在配合针刺阳陵泉、行间等穴位能够增强行气散结的功效; 针刺足三里能够调理脾胃,增强胃肠的运动功能; 针刺中脘使用泻法能够治疗痞满和胃脘胀痛。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较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明海,巩昭勇,侯一轩. 浅谈中医药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J]. 中外健康文摘,2010,7(8) : 241-242.
  [2]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 10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69-1579.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中医内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