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农业经济学论文 >

苹果产业显示性指标与分析性指标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2-21 共5209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五章 甘肃省苹果产业竞争力分析
  
  本文按照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应用领域的可行性,显示性指标主要选取了苹果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和资源禀赋系数两个主要指标进行分析,而分析性指标主要对价格、成本和成本收益三个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因此,本章将运用显示性指标和分析性指标及综合比较优势系数法对甘肃省苹果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
  
  一、显示性指标分析
  
  (一)市场占有率
  
  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即市场份额,指的是某一地区的某种产品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在同类产品的市场中所占的比重,是消费者和用户对某一省份所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满足程度的直接反映,同时也能体现某企业生产的商品在市场中的地位。市场占有率反映的是一种产品或一个地区对市场控制能力的体现,市场占有率越高,则说明该产品或该地区对市场的抗冲击能力就越强,也就表明其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就越明显[38].其计算公式为:
  
  某一区域内某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区域内某产品的商品量/全国该产品的商品量。
  
  由表 5.1 可以看出,2014 年陕西省苹果的市场占有率为 25.79%,居全国第一,其次是山东省,是 24.08%,河南省和山西省的苹果市场占有率分别是 11.33%和 10.25%,其它省份均在 10%以下。由此可见,陕西省和山东省的苹果产业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由纵向分析可得,苹果产业所占市场份额逐年增加的有陕西省和甘肃省,而河北、山西、山东和河南四省的苹果产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却有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甘肃省苹果产业占全国苹果产业市场占有率虽然不是很高,但总体却呈上升的趋势,这就说明甘肃省苹果产业的抗冲击能力在逐渐增强,即在全国苹果产业中其市场竞争力在逐年提升。
  
  甘肃省苹果产业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有以下三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甘肃省苹果产业的优势产区和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现已形成以平凉市和庆阳市为主要优质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以天水市和陇南市为主的国内最大的元帅系苹果产地;二是甘肃省生产的苹果具有品质优良、颜色鲜艳、外形美观等特色,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知名度及影响力较高;三是甘肃省比较注重苹果产业的发展,制定并出台了诸多的政策措施来促进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甘肃省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来抓,逐步使苹果成为分布范围最广、栽种面积最大的果树树种,并使苹果产业成为甘肃省名符其实的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82].
  
  在商品率方面(见图 5.1),全国苹果的商品率呈递增的趋势,而甘肃省的苹果商品率有增有减,呈不规律的变化趋势,但其商品率始终保持在 90%以上。自 2007 年之后甘肃省苹果商品率基本保持在 96%以上,2007 年全国苹果商品率是 97%,到 2014 年增长到 99.18%,在这期间商品率有增有减,但变化幅度不是很大,其中 2012 年的苹果商品率达到最高,为 99.18%.甘肃省苹果商品率从 2007 年的 93.7%增长到 2014 年的98.21%,增长了 4.51%,但在这期间,甘肃省苹果商品率变化有增有减,2007~2008 年增长了 2.4%,2009~2011 年商品率呈下降趋势,由 2009 年的 97.85%下降到 2011 年的96.38%,下降了 1.47%,自 2012 年又呈递增趋势。2013 年年初由于受到冻灾的影响,使苹果的商品率有所减少,但到 2014 年商品率又恢复了正常,增长到 98.21%,比 2013年商品率增加了 0.32%.
  
  就商品率的绝对值来看,2014 年甘肃省苹果亩均的商品率是 98.21%,低于全国平均值 0.94%,处于偏低的水平,主要是由于甘肃省苹果的采后商品化加工水平不高,且主产市县的交通设施水平不高,不仅运输时间长,而且还会影响苹果的品质,进而影响商品率的提高。虽然甘肃省苹果商品率虽然低于全国苹果商品率,但是由于甘肃省苹果良好的品质、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影响力的扩大,甘肃省苹果商品率逐年提高并趋于稳定,为进一步增加果农收入和增强甘肃省苹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9].
  
  (二)资源禀赋系数(EF)
  
  资源禀赋系数(EF)是一种计量指标,用来反映某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范围内某种资源的相对丰富程度[42].计算公式如下:EF=(Vi/Vwi)/(Y/Yw),其中 EF 代表的是资源禀赋系数,Vi表示的是某一国或某一地区所拥有的 i 类资源,Vwi指的是国际或国内所拥有的全部资源,Y 代表的是该国或该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Yw指的是国际或国内的国民生产总值。一般认为 0<EF<1 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在资源禀赋上缺乏区域比较优势;当 1<EF <2 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在资源禀赋上具有一定的区域比较优势;当EF>2 则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在资源禀赋有上具有较强的区域比较优势。在本文中,Vi表示的是甘肃省生产的苹果产量,Vwi代表全国生产的苹果总产量,Y 表示甘肃省的农业生产总产值,Yw表示全国农业生产总产值。
  
  图 5.2 显示了甘肃省苹果产业 2007~2014 年的资源禀赋系数,总体看来变化幅度不大,在 2007~2011 这 5 年间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向,由 2007 年的 2.75 增加到 2011 年的 3.35,处于峰值,在 2012~2014 年期间,出现了小幅度的递减,但资源禀赋系数始终保持在大于 2 的水平上,说明甘肃省苹果产业具有较高的资源禀赋优势。由图 5.3 可知,甘肃省苹果产量占全国苹果产量的比重从 2007 年的 5.11%增加到了 2014 年的8.42%,但与此同时,甘肃省 GDP 在全国 GDP 中所占比重却基本上保持不变,整体在1%左右。
  
  由图 5.2 和 5.3 可知,甘肃省的苹果生产具有比较高的资源禀赋系数,而且总体上仍呈现上升趋势。根据甘肃省苹果的生产资源禀赋系数 EF 值的变化可以得出,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苹果的需求在逐年增加,这将使得甘肃省苹果产量的增长速度快于甘肃省 GDP 的增长速度。分析原因可知,这与甘肃省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规范的市场环境是分不开的,甘肃省海拔在 1300-1500 米之间,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药的使用量和残留量较少,且拥有充裕的劳动力资源,这为甘肃省苹果产业具有较高的资源禀赋优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根据资源禀赋系数所表示的含义可知,当 EF>1 时,说明甘肃省苹果产业具有比较优势;而当 EF<1 时,则说明甘肃省苹果产业缺乏或不具有比较优势。从图 5.2 可以明显的看出,甘肃省苹果产业的 EF值远远大于 1,且大于 2,说明甘肃省在苹果产业上具有绝对的区域比较优势。
  
  二、分析性指标分析
  
  (一)价格比较分析
  
  某种产品的市场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该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生影响。在买方市场中,消费者对某一产品的综合认可度可以用价格来体现。当前由于部分苹果主产省的数据统计信息不全面和进行统计时所使用的标准不一致,对获取比较准确的价格信息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本小节采用每亩出售苹果主产品的产值和每亩出售主产品的数量这两个指标,然后通过计算它们之间的比值作为价格的替代分析指标。
  
  由表 5.2 可以得知,2014 年陕西省苹果的销售价格最高,是 6.18 元/公斤,以 1.64元/公斤的水平高出全国苹果的平均价格,而甘肃省苹果的销售价格以 5.42 元/公斤高出全国苹果平均价格 0.88 元/公斤,仅次于陕西省和山东省,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在全国苹果主产区中,只有山西省、河南省和河北省的苹果价格比全国苹果的平均价格低,而陕西省和山东省苹果价格分别比甘肃省苹果价格只高出 0.76 元/公斤和 0.72 元/公斤。
  
  主要是由于山东省和陕西省的苹果栽培历史悠长,生产管理水平较高,已形成了独特的品牌与品质优势,使得市场需求量大,销售价格高。因此,甘肃省应继续增强苹果的品牌与品质优势,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与认可度,增加产业效益。
  
  甘肃省与除山东省和陕西省之外的其他 4 大苹果主产省相比,在销售价格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主要是因为甘肃省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造就了甘肃省苹果色泽好、所含糖份高、果肉香脆和耐贮藏等特色品质,以及甘肃省生产的花牛苹果、平凉金果、赤城SOD 蜜等品牌已闻名国内果品批发市场。由于生产的苹果口味独特,品质良好,甘肃省苹果在价格方面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这说明甘肃省苹果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较高的市场认可度,消费者愿意出高价来购买高品质和具有高市场知名度品牌的甘肃省苹果。
  
  (二)成本比较分析
  
  由表 5.3 可得,物质与服务费用和人工成本是生产苹果的两大最主要生产成本,而物质与服务费用主要是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组成,家庭用工折价和雇工费用又是人工成本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75].就总成本的绝对值来看,甘肃省生产苹果的总成本高达 7139.01 元/亩,居全国主产区之首,是全国平均值的 1.48 倍,其次是山东省,仅次于甘肃省。河南、辽宁两省的总成本居中,稍低于全国苹果总成本;河北、陕西、山东三省的总成本较低,其中山西省的总成本最低,仅为甘肃省总成本的 47.48%.
  
  从总成本的构成来看,甘肃省 2014 年苹果生产中的生产成本占总成本的 97.82%,陕西省和山东省的生产成本也约占总成本的 96%左右,而土地成本仅占 2%左右,主要是由于甘肃省、陕西省和山东省的苹果适宜栽种区分布范围广,园地资源丰富,因而土地成本较低。就生产成本的构成来看,2014 年甘肃省苹果生产中的物质与服务投入费用占生产成本的 21.27%,位居第七,而人工成本占比为 78.73%,位居第一,比物质与服务费用高出 4013.23 元/亩,说明甘肃省缺乏成本优势。山东省苹果生产中的物质与服务费用占比是 37.10%,人工成本占比为 62.90%,分别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七位,表明山东省在苹果生产中机械耗用较多,有效地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在人工投入成本方面,2014 年甘肃省苹果生产中的人工成本是 5498.47 元/亩,其主要组成部分家庭用工折价和雇工费用分别是 5244.16 元/亩和 254.31 元/亩,分别占人工成本的 95.37%和 4.63%.陕西省苹果生产的人工成本是 2468.85 元/亩,居全国主产区第五位,其中家庭用工折价是 1977.55 元/亩,雇工费用是 491.30 元/亩,分别居全国主产区的第六和第二位,家庭用工总天数是 26.58 日,约占甘肃省的 1/3.说明甘肃省家庭自有劳动力在苹果生产中成为劳动的主力军,尚未能用更多的机械代替劳动力,而陕西省在苹果生产中更多的以机械代替人工,且将更多的田间劳作外包给专业公司或个人,从而有效的降低了人工成本。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甘肃省苹果生产以天水、平凉、庆阳和陇南 4 市为主产区,且主产区多以山地、丘陵沟壑地形为主,而陕西省苹果主产区位于洛川、白水和礼泉等地,主要以平原地形为主。甘肃省苹果种植区的丘陵沟壑地形增加了使用机械的困难度,使得甘肃省在苹果生产过程中不得不使用人力进行劳动,主要以家庭劳动力为主,同时也会雇佣一些多为难以替代的、有专门苹果栽种技能的人员。
  
  第二,甘肃省目前正处于苹果产业发展的扩张期,从果树的栽种到挂果需要大约 3至 5 年的生长周期,果树的生长周期较长,而且在果树的生长期有栽种、修剪、施肥、果园管理等诸多工作只能由人工来完成,机械是无法进行替代的;但是,陕西省苹果栽种历史悠久,且形成了一定的栽种规模,进而在苹果生产中可以更多的用机械来代替人工进行劳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人工成本的投入。
  
  第三,2014 年甘肃省农民家庭人均收入是 5736 元/年,而陕西省是 7932 元/年,比甘肃省高出 2196 元。甘肃省农民较低的人均收入限制了对苹果生产过程中所需机械的购买以及对果农进行专门技术培训的投入,另外一方面甘肃省的苹果栽种比较分散,与陕西省苹果产业相比,种植规模上没有实现标准化和集约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甘肃省在苹果种植过程中机械的广泛使用和推广。
  
  总之,在生产成本方面,甘肃省苹果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家庭用工投入较高,而有效替代人力的机械费用却偏低,使得总成本最高,因而在成本方面不具有比较优势。就全国苹果生产的成本来看,除了甘肃和山东这 2 个苹果主产区外,其他 5 个苹果主产区在生产成本方面均具有比较优势。
  
  (三)成本收益分析
  
  对苹果的生产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即对苹果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进行经济测算和评价分析。在我国农业活动中,农产品的成本和收益是衡量农业活动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由表 5.4 可得,就产值的绝对值来说,甘肃省每亩生产的苹果总产值可达到 10618.78元,远高于除陕西省和山东省之外的其他 4 省的苹果亩总产值,并高于全国苹果的平均产值。从成本利润率的角度进行分析,2014 年陕西省和山东省的成本利润率分别是216.95%和 105.61%,居全国苹果主产区的前两位,而甘肃省生产苹果的成本利润率是48.74%,仅比辽宁省高出 11.04 个百分点,但却低于全国及其他 5 省生产苹果的平均利润率水平。主要是因为甘肃省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劳动力、农用物资、土地等的净回报率偏低;另一方面甘肃省目前正处于苹果栽种面积扩张期,苹果果树从栽种到挂果需要 3 至 5 年的生产周期,产量与栽种面积非同步增加,导致成本较高、利润率偏低。生产苹果的净利润在全国排名第三位,仅次于陕西省和山东省。虽然甘肃省苹果生产的现金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现金收益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由于甘肃省苹果生产的成本利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使得甘肃省苹果的净利润低于全国苹果生产净利润的平均水平。因此,可以看出甘肃省苹果生产现已逐渐步进入了高投入,高效益的发展轨道。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业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