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青州市观光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建议研究
【第一章】青州地区观光农业发展的策略探究绪论
【2.1 2.2 2.3】观光农业的相关理论研究
【2.4】国内外观光农业建设现状分析
【3.1 3.2】青州市经济与观光农业发展情况分析
【3.3 3.4】青州市观光农业发展主要模式与特点
【第四章】青州市观光农业SWOT分析
【第五章】加快青州市观光农业发展的建议
【结论与参考文献】促进青州观光农业壮大的方法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1、绪论
1.1、研究背景
人们近年来逐渐认识到,生产性功能仅仅是现代观光农业的一个方面,随着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观光农业特有的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以及人们提供观光的生活性功能逐渐凸显出来,伴随着收入的增加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走进乡村、放松自己、调节压力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融合了农业和旅游业二者特点的观光农业应运而生。
观光休闲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以农业、农村为基础的生态旅游业,观光农业的基础是农业活动,作为一种新型产业,该种农业融合了旅游业以及农业的特点,依托农村及农业生产,作为一种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的前提是以充分开发具有旅游观光价值的农业产品,将游客参加农事活动与农业生产、科技引用、艺术加工和等融为一体,使人们既体验到大自然浓厚意趣又能领略现代化的新兴农业艺术。
目前,农业旅游是一个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国家或区域竞争的国际焦点。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观光农业由于起步早,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据了大部分比重。观光农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我国的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历史悠久,观光农业在我国兴起及发展的这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出现了具有地区特色的多种观光农业模式,观光农业目前已经成为了我国新时期转型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目前就全国而言,观光农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缺乏有力的政策扶持、资金来源单一、项目开发缺乏有效协调、项目雷同、盲目上马、管理无序、旅游设施和旅游吸引物缺乏。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的目的
青州市观光农业发展相对来说时间不长,但对于拓展农业资源功能,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近些年,观光农业在青州市的发展迅猛,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缓解了农村部分闲散劳动力的安置问题,从而改善了农村整体环境面貌,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带来了十分显着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一大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观光农业区在青州市大量涌现。
本文以农业观光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融合理论等为指导,采用理论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 方法,在论述国内外观光农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重点解析,指出观光农业的发展对于青州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是深入分析青州市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典型案列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青州市观光农业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依据。
二是详细分析青州市观光农业发展的各种条件,并结合青州市的实际,提出推动青州市观光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并对未来产业发展布局进行规划设计。
三是提出系统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以促进青州市观光农业的发展。
1.2.2、研究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青州市观光农业发展策略进行研究分析,结合青州市观光农业发展实际,在系统梳理国内外观光农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将相关理论与青州市观光农业发展实践紧密结合开展研究,丰富和发展了观光农业内涵和理论体系。通过对青州市观光农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分析,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正确认识青州市观光农业发展现状提供了参考。在对青州市观光农业发展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所提出的青州市观光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及对发展布局和重点的规划设计,为青州市观光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结合青州本地区实际,所提出的加快青州市观光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不仅对青州市观光农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对其他地区观光农业发展亦有借鉴价值。观光农业在青州市的不断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价值的发掘的良性统一,有利于观光农业主导产品和辅助产品的相得益彰,,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和三农发展的共同增长,最终有利于整个观光大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稳步发展。由于当今观光农业的发展,观光农业建设不得不坚持高品质、高起点、高标准。观光农业的高附加值必须以起步高、标准高为保证,以品质观光为新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只有将农业与观光结合起来,才能以其产业发展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以及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向外转移,从而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真正做到观光反哺农业的目的。因此,论文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及现实实践价值。
1.3、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观光农业的研究起步较早,随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进一步,国外形成了观光农业完善的理论体系。早在 20 世纪前,典型的理论有:Kelly(1982),生态园生产应当对生态方面的要求更加注重,保护本土物种、节制外来物种,只有这样才能不对农村及其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Teicholz(1987),生态观光园应充分发挥高科技公司的科技优势,在完善自然生态过程中要投入最少的人工和资金,做到对有限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另外,观光生态园应在考虑经济生产的内容基础上发展特色采摘、生产生态农业产品,最终实现观光生态园的良性、健康的发展循环。Hendrickson,Au(1989),观光农业生态示范园应立足山水特色、因地制宜,将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景观的集合体,这种景观集合体以环保为基本要求,将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娱乐休闲、健康教育融为一体,形成“宜居、宜游”的特色观光农业。进入 20 世纪后 ,DidierDubois(2003),他提出了现代化养殖、种植术的“畜---沼---果”、“种养沼能”生态环境利用模式。该种模式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控制土壤侵蚀,有利于生物的旺盛生长和降低地表径流,在这种模式下,农作物和养殖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新型高效生态利用模式,农户把养殖所产生的粪便和人们的生活垃圾放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产生的沼气作为一种能源可以再利用,沼液可以用来浇灌果园,沼渣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放入农田,这种新型高效生态利用模式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价值。Fred Rahba(2004),提出了沃土工程,该工程以在改造农田和园地为基础,以提高土壤肥力为目的,该技术离不开平衡施肥技术和秸秆催腐返田技术。在该技术的生产过程中,不断引进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农作物、实施现代化的栽培技术、推广使用高效生物抗病虫害农药以及其他物理和生物防虫技术,建立综合病虫害防治工程。Koskinen(2009),他的观点认为融入了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农业经济系统的产业化的农业更加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种植业、林业、渔业、牧业系统及其衍生产品生产加工业系统、农副产品贸易系统、农产品消费系统之间存在着一种密切联系、相互依存、水乳交融的特殊关系。大力推进农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必须以建立农业的生态产业链为基础,根据农业产业的整体特点,强化各个农业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进一步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Valery(2010),观光农业的发展更应该注重整体布局和规划,观光农业以及观光产业两者结合起来,从而促进整个农业生态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整个产业发展格局的不断进化和完善,可以最大限度的促进农业的科学发展。Christina Scott-Young(2011),他认为必须寻求一种新型的、以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为理念的观光农业开发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兼顾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将观光农业的商业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只有在这种开发模式的指引下,当地的生态观光农业才会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才会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1.3.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观光农业理念与体系从学习西方国家入手,起步晚,但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具有代表性的有:
高一凡(2001),提出了农业生产和消费需求间的哑铃结构。该种理论即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和观光资源的价值化对接,通过消费需求与生产能力的哑铃型对接让本地农民先富上一批,该理论对本地农业产业市场化和价值化的布局的形成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基本的市场化产业运行结构的形成。杨湘(2003),提出了有机循环生产模式。该模式以种植业和禽畜为基础,具体做法是集中回收畜禽粪便,然后放入发酵池发酵后,统一配送到蔬菜基地。或者通过干燥、发酵等加工方法把养猪厂的猪粪加工制作成有机肥料,将有机肥料配送到蔬菜养殖基地。回收菜地的枯茎败叶作为畜禽饲料。该种模式既卫生的解决了畜禽、残余菜叶的处理问题,又为生长有机蔬菜的菜地提供了肥沃的养料,最终实现了环境和经济二者的双收益。王亮(2004),应将稻田、水产和禽类组合为一个有机循环的生态系统。该理论的具体做法是根据稻田中水稻的生长种植周期,将一定数量的、可以同期成长、同期收获的鱼、虾、蟹、河蚌或者水禽(如鸭子)分别放养。同时,在稻田一侧新挖一个水塘或者利用原有水塘,将其作为补充水源,在稻田无水或者缺水时期使用,从而维持保证水禽和水产的正常生长。稻田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合充足的活动空间、食物给水产、水禽,另一方面,水产、水禽以稻田水域内的杂草、昆虫为食,为水稻的生长发育和防护病虫害提供一道天然屏障,水产、水禽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又可以作为稻田的有机肥料,为有机水稻的生产提供充足的肥力保障,水产、水禽的水中活动有利于松软土壤。这种新型农业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循环系统,使自然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同时,该系统为农业生产提供较好的能量循环生产,实现了生态、经济二者的双收益。刘晓峰(2006),以林土鸡和林木构成了独特的有机循环模式。具体做法是在一种适合、稀疏的林地或者园地中放养一定规模家禽,如土鸡。该种独特的养殖模式给家禽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生长环境,譬如适宜的温度、新鲜的空气、天然的丰富的食材、广阔的活动场所,这样一来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蛋产量,另一方面保证了食品的健康安全,同时,家禽可以捕食害虫,减少了病虫害,家禽的粪便又是一种很好的养分等。李雪淋(2007),认为区域观光业绩的形成有外地旅行社和本地的观光经营两股力量。旅行社在观光农业的起步到成长前期占据了观光市场的主导地位,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随着观光农业成熟期的到来,旅行社会必然会成为景区观光业绩的主导,并享有突出的事业收益。旅行社最终会掌握景区业绩的命运。曹吉鸣(2008),认为进一步丰富各类水果品种和蔬菜种类可以更好的延长农业文化节各类果蔬产品的采摘活动时间和增加果蔬采摘产品的多样性。以果树为媒介、让观光游客感受乡村乐趣同时让果农增收,全区域秋季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可以通过节庆活动汇聚人气和名气来实现。
可设置开幕式和闭幕式活动、特色农产品采摘节、户外拓展训练、趣味表演、知识讲座、乡村摄影展、特色餐饮美食体验等活动。蒲欣(2009),他的观点认为可以利用距城市中心较近,交通便利的优点,建设成为本地区的综合服务接待中心;这种接待中心同时具有生态观光农业的咨询、服务以及展示功能。以保证观光品质为目的,结合目前新农村建设综合开发的契机,规划建设服务应将具备城市休闲和餐饮的生态农庄项目列为重点,打造出国际驿站以及民族风苑两种不同业态。温冉(2010),认为不同的游客有不同的消费需求,因此为了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可设置高档餐饮和普通农家餐饮,这样,才能提供良好的服务保证。但是注应当意,高档餐饮必须与农家餐饮拉开距离、泾渭分明,假如二者界限模糊就会均得不到良好发展。比如民歌广场与酒吧一条街的功能不同,二者虽同为以突出民族特色为主,都不依赖自然山水。但是二者所针对服务的消费群体并不一样,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正确的引导下,二者均可逐步发展为本地区的农业特色游览产业。周国华(2011),认为品牌设计和宣传对于有机农副产品具有重要意义,设计统一的商品和创建统一的品牌品牌必须以统一管理为基础。扩大品牌的影响只有通过统一管理和统一宣传来实现。张建明(2011),提出了“农民+专业人员”的模式,即组织起分散的农民,使他们联合起来,在观光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将农业生产、销售、加工有机结合起来,完成与观光农业市场的对接,提高了农民收益的同时又保证了观光农业的健康科学有序发展。
1.4、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本论文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是探讨分析青州市观光农业的发展情况现状、经验做法,并通过分析目前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发展瓶颈和问题,从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入手,通过研究论证,为我们青州市的观光农业发展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合理化建议 。
本文研究主要包含如下方面:
(一)本文通过通过文献整理的方法,对国内外观光农业的发展历史、现状、类型、特征等进行理论研究。
(二)本论文通过文献整理和实地调研,将青州市观光农业现状做了如下归纳:青州市观光农业在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青州市以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特色产业型为主导的观光农业框架体系逐步建立。但经营粗放、布局不合理、缺乏有效营销宣传、从业人员素质低等一些列问题制约了本地区的观光农业发展。
(三)通过 SWOT 分析方法,结合青州市观光农业的实际情况,采用了大量青州本地观光农业的数据、图表进行理论分析,从青州市观光农业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宏观方面解析了青州市观光农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观光农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方面。
(四)结合青州市观光农业的分析,针对青州市观光农业存在的一些列问题,从解决这些问题入手,从政府、市场主体、市场等方面对青州市观光农业提出了合理的可行性建议,包括以观光服务型农业为基础模式,建立农业的品质化生产体系;强化政府引导,提高社会参与度;完善基础设施,服务乡村观光农业;做好宣传营销,扩大市场影响丰富旅游内容,健全观光农业要素等。
1.4.2、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所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
(1)文献研究法:根据本文的研究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观光农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2)案例分析法:本文列举了大量青州市观光农业的典型的案例,具体分析其发展状况,以真实的数据论证其存在价值,并指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本文所使用的案例数据,是通过 2012 年 10 月至 2014 年 5 月对青州市观光农业走访调研得来的。
1.4.3、本文的技术路线
1.5、论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5.1、论文创新点
(1)本文通过 SWOT 分析方法,结合青州市本地观光农业发展情况和几种典型发展模式,系统分析归纳青州市观光农业发展的发展存在的问题,运用大量青州本地区的数据资料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2)旅游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青州又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本文将系统分析归纳青州市目前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
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促进青州市观光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1.5.2、论文的不足之处
观光农业是一个很宽广的的论题,论文通过对青州市的研究,但是仍有许多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地方,论文的论点也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
4、青州市观光农业SWOT分析4.1、优势分析(Strengths)4.1.1、青州发展区位优势明显,潜力大青州市位于北纬36度4分至36度8分,东经118度0分至118度6分,地处山东半岛中部,胶济铁路中段,东接风筝都青州,西临工矿重镇淄博和化工基地齐...
3、青州市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分析3.1、青州市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青州市位于青州市西部。地处东经11810至11846,北纬3624至3658。东邻昌乐市,南接临胊县,西与淄博市相邻,北与广饶县接壤,总面积1569平方公里。青州市辖4个街办、8个镇、1个开发...
3青州市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青州为古九州之一,地处山东半岛中部,胶济铁路中段,东接潍坊,西临淄博和化工基地齐鲁石化公司,南依沂蒙,北傍洋口渔盐海区和胜利油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是山东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青州市总面积156...
2、观光农业的相关理论2.1、观光农业的概念与特征2.1.1、观光农业的概念20世纪中后期,观光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兴起。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观光农业开始起步。距今约100年前,意大利就就成立了农业旅游全国协会,该协会的宗旨是引领城市居民区乡村...
当前农村地区,因为现代经济的不断卷入,农村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一方面传统种养业因为产业比较效益较低,发展前景面临一系列挑战;另一方面经济作物作为政府施政赢效的重点正在不断被强制推销进入农村。一进一退是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这一变...
3.4吴中区东山镇休闲观光农业基地。东山镇是苏州吴中区下辖的一个镇,位于太湖东部,是一座三面环湖,一面连陆的半岛。东山镇总面积为96.55平方千米,以丘陵地貌为主,主要种植茶叶、果树、蔬菜等,临湖出产虾、蟹等物种丰富的水产品。作为国家5A级旅...
0、引言加入WTO以后,根据谈判协议我国承诺降低对农业的各种补贴,逐步消除对农产品的各种优惠政策,逐渐放开农产品市场,我国农产品面对的外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农产品竞争力不仅关系到三农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现有文献对我国以...
3青州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3.1青州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概况.青州市处于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结合处,总面积1569平方公里,共辖4个街道,分别为王府街道、益都街道、云门山街道、黄楼街道;8个乡镇,分别为弥河镇、王坟镇、庙子镇、邵庄镇、高...
社会资本研究近年来成为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等诸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应用研究尤其受到关注。社会资本研究是人类首次抛开自然资源等外部因素来研究社会与区域的发展,是解决社会与区域发展重要的手段。自上世纪80年代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Bourdi...
2.4、国内外观光农业发展现状2.4.1、国外观光农业的发展进程欧洲的观光农业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早在1873年,德国就出现了专门研究观光农业的学者,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非城市地区被定义为观光农业的空间,在这空间内,大规模的农场被规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