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目前,我国化肥当季利用率平均为 30% 。其中,氮肥利用率仅为 30% ~ 35% ,磷肥约为 10% ~ 25% ,钾肥为 35% ~50%,不仅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60% ~ 70% 的水平,而且近年来还有下降的趋势。以氮肥为例,20 世纪 90 年代利用率平均约为 35% ,现今已降至 27% 左右。此外,化肥过量投入、盲目施用、作物利用率不高,都会引起土壤、水体、大气和农产品的污染,化肥已被视为仅次于农药的污染源,造成的危害也与农药旗鼓相当。控/缓释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措施,国内外均在大力发展氮肥的控/缓释技术。用于肥料养分缓/控释的控释材料种类较多,然而目前的控释材料缺少补充土壤有机碳的功能,且大部分材料受资源制约、不可再生。生物质是可再生的,因而生物炭是可再生的,资源无穷。生物炭具有土壤改良和土壤固碳的作用,还可吸附和负载肥料养分,延缓肥料养分在土壤中释放和降低淋洗损失,是有益功能更多的肥料缓释绿色控释材料。目前,生物炭与肥料复合为土壤 - 肥料 - 环境提出了综合解决方案,生物炭作为肥料增效载体有生物炭载体肥料、生物炭包膜肥料、生物炭基肥料及生物菌剂肥料等形式。
本文以挤出造粒机上在 500℃温度下制备的稻壳炭为基质,以改性玉米淀粉为粘结剂,以尿素为肥料,研究了生物质炭基缓释肥的成型特性,分析了缓释肥的抗压强度、成型率、干燥特性和 N 损失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与设备
1. 1. 1 试验材料试验采用生物质连续热解制炭,设备采用华南农业大学设计的连续热解装置。该装置采用变螺距的特殊螺旋输送器,密螺旋保证顺畅送料的同时系统具有良好的密闭性。将稻壳在热解温度 500℃、热解时间 8min 的条件下进行热解,获得的稻壳炭利用工业分析仪、ICP 等仪器进行工业分析及养分离子检测,分析结果如表 1 所示。稻壳炭经研磨过 40 目标准筛后使用。【表1】
试验所用的化学试剂:H2O2(30% )、NaOH、Fe-SO4、CO(NH2)2、Na2B4O7·10H2O、Na2S2O3·5H2O、TBP、H2SO4、HNO3、HCL、CuSO4、K2SO4(以上为分析纯级别)和玉米淀粉(GB/T 12309 -1990)。
1. 1. 2 试验设备试验采用的设备如表 2 所示。【表2】
1. 2 试验方法
1. 2. 1 粘结剂的制取在徐鹏翔、佟金等对改性淀粉粘结剂的研究基础上,制作新型缓释肥玉米淀粉粘结剂。其合成步骤如下:①调浆。向反应釜中加入适量的温水,加入工业级玉米淀粉和适量催化剂 FeSO4溶液(6% ),搅拌,直至成均匀的浆料。②氧化。缓慢向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 H2O2溶液(30% ),并加入适量的 NaOH(10% )溶液,连续搅拌 60min 使淀粉充分氧化。③糊化。继续加入一定量的 NaOH(10% )溶液,确保氧化后的玉米淀粉充分糊化,此过程持续 20min。④系统中加入适量硼砂、少量尿素溶液以及 Na2S2O3溶液,继续搅拌之后进行定容,待冷却至室温即可。整个反应在恒温水浴环境中进行。
1. 2. 2 肥料造粒将计量好的尿素和稻壳炭粉,按照比例 A1(2:1)、A2(1:1)、A3(1:2)充分混合(具体比例见表 3),加入一定量的改性玉米淀粉粘结剂,混匀,置于挤出造粒机中进行造粒。将制造出来的炭肥分别置于温度 B1(60℃)、B2(80℃)、B3(100℃) 下分别进行烘干,持续 2h,每隔 10min 取出,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后称重。由于造粒机造粒直径固定,造出的颗粒肥直径范围约为 6. 5 ~7. 5mm,将烘干后的肥料颗粒进行人工筛分,计算筛剩的颗粒质量占全部质量的百分率;将制作好的球形肥料置于谷物硬度计上测定其抗压强度,分析其颗粒性能。【表3】
造粒机结构如图 1 所示,生物质碳基缓释肥样品
2 结果与分析
2. 1 成型肥料干燥特性
各组干燥特性曲线如图 3 所示。【图3】
根据图 3 分析可知:各组肥料在 90min 左右基本达到质量平衡。在 A1 条件下,烘干所需时间为 B1 >B2 > B3,温度越高,需要的烘干时间越少;而在 A3 条件下则相反,温度越高,需要的烘干时间越多。这主要是由于生物炭具有多孔隙结构,在高炭氮比条件下,炭含量较高,大毛细管中的水脱出较为容易;而在低炭氮比条件下,尿素含量较高,尿素暴露在空气中时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粘附在颗粒表面,烘干初期容易表面结壳,阻止了物料内部的水分以气态或液态的形式向物料表面扩散,不利于在很薄的边界层内存在着较大的温度梯度和水蒸气的浓度度,不利于水分的散发,延长了干燥时间。
2. 2 颗粒成型性
各组抗压强度如图 4 所示,成型率如图 5 所示。【图4-5】
根据表 4 分析可知,A1 各组尿素接近理论值,而A2 各组明显低于理论值,炭氮比越低,其 N 损失率越高。这主要是因为低炭氮比下尿素含量较多,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造粒过程中黏附在造粒机上造成损失。因此,过低的炭氮比会增加 N 损失率。【表4】
根据表 4 分析可知,A1 各组尿素接近理论值,而A2 各组明显低于理论值,炭氮比越低,其 N 损失率越高。这主要是因为低炭氮比下尿素含量较多,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造粒过程中黏附在造粒机上造成损失。因此,过低的炭氮比会增加 N 损失率。
3 结论
1)各组肥料在烘干 90min 左右基本达到质量平衡,低炭氮比肥料的干燥时间较长。当炭肥比≥1:1时,温度越高,烘干所需时间越短;而当炭肥比≤1:2时,温度越高,烘干所需时间反而增长。生物炭本身的多孔隙结构易于水分的散发,而尿素暴露在空气中时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粘附在颗粒表面,烘干初期容易表面结壳,不利于水分的散发,从而延长了干燥时间。
2)采用挤出式造粒法可获得良好的抗压强度和成型率,当烘干温度为 60 ~ 100℃、炭肥比≤1:1 时,成型肥料的抗压强度 > 40N;炭肥比≥1:1 时,成型率> 95% 。过低的炭氮比会降低成型率。
3)低炭氮比下尿素含量较多,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造粒过程中黏附在造粒机上造成损失。因此,过低的炭氮比会增加 N 损失率。
参考文献:
[1] 张民,杨越超,宋付朋,等. 包膜控释肥料研究与产业化开发[J]. 化肥工业,2005(2):7 -13.
[2] 杜昌文,周健民. 控释肥料的研制及其进展[J]. 土壤,2002(3):127 - 133.
[3] 闫湘. 我国化肥利用现状与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域研究所,2008:1 - 7.
[4] 夏循峰,胡宏. 我国肥料的使用现状及新型肥料的发展[J]. 化工技术与开发,2011(11) :45 - 48.
[5] 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等.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 土壤学报,2008,45(5):915 -924.
引言犁耕作业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过程,目前常用的翻耕机具主要有铧式犁及圆盘犁等。铧式犁具有良好的翻垡覆盖性能,为其他耕地机具所不能及。铧式犁也是世界农业生产中历史悠久、应用最广泛的耕地机械。大多数铧式犁只能单方向翻垡,翻垡后会...
在环太湖区域有一种用于农田灌溉的自航式农用输水泵船,俗称流动泵站,其上的动力配备为柴油机,如6135。当需要航行时,通过合上离合器挡位Ⅰ,使尾轴及螺旋桨旋转;当需要抽水排灌时,通过合上离合器挡位Ⅱ,使齿轮组及水泵运转,从河道中抽水,再借助于...
引言目前,全国大中型农场已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以黑龙江垦区为例,垦区现有9个农场管理局、113个国有农牧场,农业机械总动力近600万kW,拥有农用大中型拖拉机4.5万台、大中型配套农具11万台、机动水稻插秧机6万台多、谷物联合收获机械1万...
0引言智能化小区播种机的研制提高了小区播种机的工作精度和工作效率,既保证了育种试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也有利于降低试验成本和提高作物育种试验的效率[1].为了提高小区播种机的智能化水平,节省人力资源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研究了小区作业图自动生成系统....
引言能源与环境两大难题对人类今后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压力:一方面,能源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动力将在不久的未来消耗殆尽;另一方面,传统能源在日常使用中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各种污染。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
引言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业面临着农业体系庞大、人口不断增长、农产品供给安全等问题。我国部分的农业种植仍维持在靠天吃饭、人力改良有限的阶段,拥有大面积土地的种植户已逐渐向机械化种植转变,而以国有农场为代表的种植集体,已经开始向农业现代化...
引言我国目前超过2/3的蔬菜栽培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工厂化育苗的方式主要有穴盘育苗、容器育苗及水培育苗等,且以穴盘育苗为主[1-4]。穴盘播种是育苗的关键环节之一。传统的穴盘播种以人工点播为主,存在劳动强度大、播种效率低、播种周期长及播种...
引言我国西南地区的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土地狭小零碎分散,土壤类型及植被多种多样,缺乏机耕道,农机田间转移极为不便。这一地区田间耕作机械化的发展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田间耕作主要由人畜力完成,手扶拖拉机犁耕...
0引言提高戈麻打叶过程脱叶率、减少发动机功率消耗是设计戈宝麻采叶机所必须考虑的问题.戈宝麻全身是宝,是野生高级纤维植物,是生长在我国北方盐碱、沙荒地和河滩地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适应范围广,根蘖能力强,易形成块状连片植物群落,...
0、引言长久以来,我国广泛采用传统的翻耕技术,然而许多发达国家的研究和实践都表明:传统翻耕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会造成更大的危害,需要引起注意。例如,翻耕这种单一的耕作方法会加剧土壤的风蚀与水蚀,容易破坏地表植被。另外,许多国家因为过度的翻耕导致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