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业推广论文 >

基于农业推广的农民心理现状分析

来源:传播力研究 作者:柳宛君
发布于:2018-12-11 共2190字

  摘要:在我国, 农民的人数是最多的, 农民在中国的劳动人口中占绝大多数, 广大农民的心理状况一方面直接影响着农民的行为动机和习惯, 进而影响农民的劳动模式, 影响农民群众的生活与发展趋势;另一方面, 农民群众的心理状况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关, 是社会稳定的关键性因素。

  关键词:农业推广; 农民心理; 劳动模式;

农业推广

  一、农民的心理特点

  农业推广过程中, 不同的农民会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在心理活动前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会对之后同样的心理活动有决定作用和定向趋势。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会表现出人的心理特征, 我们把这些特征分为:从众心理、守旧心理、求稳渴望心理、趋避冲突心理。这些心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推广活动。

  二、农民心理现状分析

  (一) 从众心理

  在不了解事物的情况下, 跟随潮流往往让人觉得是安全的, 所以生活中大多数人容易跟随大众。农民也是这样, 共同活动有助于他们建立心理上的安全感。农民相对与其他群体来说, 缺少在农村以外社会的生活适应能力, 不善于从环境中挑选关键的正确信息, 并拒绝不符合心理倾向的错误信息。农民对于农业推广是不了解的, 极易受到他人暗示, 且这种暗示相互影响。农民之间想法的一致度很高, 经常同意同一观点或做出相同举动的人很多, 加上一些不确定的信息, 使群体对个人产生很大影响, 个人很容易采取从众态度。

  (二) 守旧心理

  历经千年封建社会的变迁, 中国农业形成了用以往的经验进行劳作的习惯。不愿意接受新事物, 难于创新。在看过其他人之后, 特别是如果他们使用某项技术取得很好的效果, 农民将持续应用这项技术并长久保持不变。对于没见过的、没使用过的技术就不相信, 即使是听说过也并不十分愿意使用。农民群体对别人的意见多数只会在别人实践并成功后, 才会采纳。很多情况使农民大多不会放弃旧经验和旧方法。

  (三) 求稳渴望心理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农民看到科学技术的力量, 他们也想改变自己原有的生产生活现状。纷纷开始参加各种农业培训班, 收集和购买技术资料, 农民愿意投入到科学的推广中。然而, 大多数农民仍然使用他们承包的土地作为生存的基础, 极端自然气候变化无常, 单薄的经济实力和市场风险等因素, 农民害怕花费金钱和物力之后无法获得想要的成效。因此, 他们很怕新的推广活动会失败影响自己原先的生活, 所以农民在看到推广真正有实效才愿意采纳。增加产量的效果显著, 但成本高且风险高, 他们都不愿意去实行。这种心理影响了农业的推广活动。

  (四) 趋避冲突心理

  农民群众对新的农业技术一般会产生两种心态, 一种是对效益的渴望, 一种是对风险的担忧。这也就是一般所说的趋避冲突心理。在一方面, 对新技术能带来经济效益有一种渴求;另一方面, 小农守旧心理禁锢了他们的思想, 让他们跳不出以往的限制, 又对科学技术产生怀疑, 不愿意接受新技术。他们既积极主动, 又消极被动, 在抉择的时候很容易又选择用传统的农业方法。

  三、解决对策

  (一)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

  农民受到的教育以及教育程度会影响农民的心理。根据目前的农村人口的素质表现, 首先应加强对农民的教育, 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加强农业技术的培训, 鼓励引导广大农民学习科技, 逐步提高农民科技富农的意识, 解放封闭自守的心态。其次, 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素养。他们拥有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应该能够充分的解答和解决农民生产中的问题, 并帮助农民学习使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协助解决, 并且通过解读政策, 调整其生产经营活动, 使他们对新技术充满信心, 让摇摆不定的矛盾心理逐渐淡化, 最终消失。

  (二) 培养模范农户, 展示成果

  由于农民存在从众的心理, 所以农民从周围人学到的东西比推广人员传授的东西多。培养模范农户, 以最直观的方式向农民展示农业科技成果。要了解农民的需要, 有规划的、有侧重点地设立示范户和科技示范基地。为农民树立典型, 让他们亲眼所见, 亲身体验的去学习, 从而引导农民主动采纳新技术, 转变经营方式。让各类农业生产典型去培训农民, 农民们看到成功的案例获得丰厚的收益就会效仿。

  (三) 完善配套服务, 解决农民困扰

  根据农民关注利益的心理特点, 在开展农业推广活动时, 有必要计算活动所需的成本, 劳动投入和产出效益给农民, 使农民了解该活动的效益情况。在此基础上宣传, 农民会更愿意接受, 效果也会增加。为了削弱农民怕受损失而不愿接受农业科技的心理障碍, 可以将农户和农业推广部门的责权相结合, 使双方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在生产前, 对市场进行全面调查以及相关预测, 为农民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服务与技术准备;产后利用单独经营或联合经营的方式, 提供农业生产副产品的购买、加工、储存、销售等服务, 有效减轻农民的后方忧患。

  (四) 全面解放思想, 对症下药

  农业推广人员的推广方法不能千篇一律, 要灵活多变, 对症下药。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 用不同的方式引导不同心理状态的农民, 从而改变其行为。面对思想保守的农民, 可以利用周边的人的成功来改变他们对农业生产的刻板印象, 逐步提高他们对新技术的理解。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的将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相结合, 才能使农民转变思想, 接受农业推广, 积极主动地接纳新技术进行农业生产, 获取经济利润。

  参考文献
  [1]王洛忠, 李唯真.农民心理贫困:社会影响与治理对策[J].团结, 2013 (4) :37-41.
  [2]王慧军.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农业推广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5.
  [3]宿成军.试论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农民的心理特点[J].民营科技, 2016 (11) :153.

原文出处:柳宛君.农业推广活动中的农民心理[J].传播力研究,2018,2(22):23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业推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