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完善高效的现代科技服务体系
农业现代化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的持续过程,完善的现代科技服务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核心价值在于:研发一系列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并加速其应用推广,从而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从国际经验看,农业现代化均以高效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保障,美国就是其中典型代表。美国是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居世界前列,美国农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其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在长达150多年的历史中,美国经过不断地摸索和试验,最终建成了一套产学研结合紧密、运转高效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目前这套体系仍在不断完善中。从纵向上看,美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可以分为联邦、州和县二大层级,各个层级分工明确、权责清晰。从横向上看,该体系可以分为教育、科研和推广二大板块,产学研紧密结合,科技转化效率局。
从我国先进地区经验看,农业现代化必须紧紧依靠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其中江苏省太仓市是典型代表。据有关资料,2012年太仓市整建制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3年在全国153个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中位列第一。建立完善的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太仓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如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农业科学院、上海农业科技院等涉农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协作关系,设立专家工作站,开展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的研发创制和生物育种及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依托太仓戈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农业科技企业,将生物饲料、生物肥料、生物育种、生物农药等一批科技成果实施转化并大力推广等。
从宁波发展需要看,目前宁波农业发展而临上地资源少、人均耕地持续卜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农业劳动力素质持续卜降的严峻形势,实现农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紧紧依靠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培养新型农民、保障生态安全等方而的积极作用。其中,要依靠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速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为职业农民培养提供培训师资与培训网络,为生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等。
二、宁波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效
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支撑卜,宁波在农业科技研发、农业成果推广应用、农业科技产业化等方而取得系列成果,有效促进了宁波农业的平稳发展。
(一)科技已成为农业平稳发展的重要支撑
农业是弱质产业,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用地、渔业用地紧缩,同时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发展而临严峻挑战,但在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支撑卜,宁波农业获得平稳发展。
以2013年为例,全年受H7N9禽流感疫情、极端高温干旱大气、“菲特”超强台风等一系列严重自然灾害的连续影响,农牧业生产损失较重,但得益于农业科技体系的强大支撑,全市仍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9. 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仅比上年减少1. 5%0其中,完成农业产值202. 3亿元,减少1. 0%;林业产值11. 5亿元,增长1. 9%;牧业产值60. 9亿元,减少9. 4%;渔业产值149. 0亿元,增长1. 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 2亿元,增长3. 4%。究其原因,科技服务体系功不可没。如在H7N9禽流感疫情发生后,活禽等销售基木停滞,但在政府扶持和技术专家的专业指导卜,宁波振宁牧业有限公司等养殖企业以及许多养殖户转换经营思路,采用先进技术,通过一次加工或者冷藏收储,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
(一)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完善,促进了宁波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如2003年宁波全而启动“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到2013年年底,全市完成各类农民培训近200万人次,实现转移就业45万人,培养了13. 8万名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其中高校培训优秀农民3085人,壮大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目前已涌现出一批优秀农业科研和科技服务团队,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宁波大学“水产养殖”科技服务团队、市农科院杂交水稻育种创新团队、岱衙族大黄鱼研究团队、市林业局彩色树苗研究团队、精品瓜果科技服务团队、渔业养殖科技服务团队、竹笋保鲜与加工科技服务团队等。上述科技服务团队在梭子蟹养殖技术、釉粳水稻杂交育种、“浙育一号”岱衙族大黄鱼繁育、彩叶樟树和枫香新品培育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二)形成了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种业科研成果
种业是农业发展的根木,也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基础。经过多年发展,宁波在新品种选育、野生品种驯化等方而取得较为显着的成绩。目前已有省级以上认定(审定)的优质品种近50个,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项。
农作物育种方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雨优系列杂交水稻品种21个,其中7个组合通过国家审定,雨优15是我国第一个釉粳杂交种稻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育成“雨砧”、“雨甜”、“雨榨,,、“雨雪”等优良瓜菜新品种36个,通过省级审定19个。
畜禽种业方而:自主培育的“浙系长毛兔”、“振宁黄鸡”分别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国家级畜禽新品种和第一个家禽新品种,镇海青壳蛋鸭、余姚番鸭通过省级畜禽新品系认定,宁海岔路猪、浙东白鹅、宁波北沙牛、浙江长毛兔(镇海系)四个地方品种列入浙江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水产育种方而:“浙育一号”岱衙族大黄鱼、“中宁一号”梭子蟹通过国家级新品种审定,滩涂贝类育种突破关键技术,已构建泥蜡家系19个,编蜂家系2个,文蛤家系5个,通过真酮与黑酮的种间杂交研究,在国内率先培育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的杂交真黑酮。
林业种业方而:已有“宁海白”批把、“金叶”珊瑚朴、“乌紫”杨梅、“慈荞,,杨梅、“黄金芽”茶、“千年雪”茶、“北仑香露”桃、“新玉”桃、葡萄、“涌金”樟、“霞光”樟、“御黄”樟等多个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新品种、良种认定。
(四)加快了农业先进科技的推广应用
优良品种推广方而:在各方努力卜取得了系列成果。
如雨优系列杂交水稻品种、“宁海白”批把等优质品种,通过各县(市)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支持,在较短时间内在全市得到推广。2013年,雨优系列杂交水稻制种而积达到2. 5万亩,市内推广而积突破40万亩,市外覆盖浙、沪、苏、鄂、赣、闽、桂7省区,推广而积从2010年的201. 1万亩增加到331. 8万亩。“宁海白”批把种植而积超过1万亩,占批把总而积的30%以上。
农业机械化方而:在各级农机推广机构的强力支持卜,宁波农业机械化水平现已走在全省前列。2013年,全年完成水稻机插而积72. 08万亩(其中早稻19. 045万亩、单季稻34. 659万亩、晚稻18. 376万亩),机插率约56%,水稻机插而积继续位居全省第一。余姚市则顺利通过全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区域性整体推进示范县(市)验收。
此外,宁波已成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重要城市。据统计,从2001年正式启动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以来,宁波共争取资助项目54项,获资助3110万元。其中,“十五”争取资助项目15项,获资助710万元;“十一五”争取资助项目21项,获资助1200万元;“十一五”以来(截至2013年)争取资助项目18项,获资助1200万元。宁波项目资助数、资助额五次居计划单列市首位。
(五)推动了农业科技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在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推动,宁波农业科技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取得重大成效。突出表现在农业科技园区和粮食功能区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上地产出率不断提高,不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为规模产业等。
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万元地”建设中,农业科技贡献巨大。2011年全市粮食“双千”(亩产量1000公斤、亩效益1000元)而积达到7万多亩,浙江省7项粮食高产吉尼斯记录有6项诞生在宁波粮食生产功能区。2013年尽管受大气影响,仍实现粮食“双千”目标5万亩。2013年“万元地”工程而积已突破30万亩,农业上地生产率不断提高。
在种业方而,2013年全市种业销售额达8亿元左右,已建立起14个稳定的专业化种子生产基地,52家规模化程度和设施化水平国内一流的种畜禽场。如勤州森源种苗繁育中心无纺布轻基质容器苗年育苗能力达到looo万株,成为省内规模最大、设施化程度最高的造林容器苗培育基地。
三、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宁波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重点
宁波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经过多年发展取得很大成效,但与现代农业发展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要求相比,与上海、苏州等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宁波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还而临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针对重点问题采取积极措施突破和完善。
(一)农业科技人才结构性短缺
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短缺。虽然宁波已有若干个国内一流的农业科研团队,但高层次科研人才短缺问题依然突出,农业发展缺乏智力支撑。以海洋渔业为例,青岛市聚集了全国一大批海洋渔业科研机构、海洋高层次科研人才、涉海两院院士,获得国家海洋创新成果奖占全国的。相比之卜,宁波农业缺乏国内一流的科研机构,国家级科研人才总量少,农业科研成果不多。
农技推广人员短缺。宁波专职从事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人员数量偏少,工作量大,同时,借用、占用农技人员编制现象突出,个别乡镇政府经常将农技人员编制的人员调整到“计划生育”、“包村”、“综治”等其它政府部工作,导致很多基层农技人员身兼数职,大量精力用于行政管理等其他事务,在岗在位率不高,影响试验示范及技术推广业务。以奉化市首家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尚田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为例,该中心的15位工作人员要为全镇近千户草蓦种植户提供服务,除了草蓦,畜牧防疫、春笋、茶叶采收等工作都挤在一起,人手严重不足。
农业科技人才老龄化明显。受待遇和编制等限制,农技部门较难吸引并留住农业科技人才,年轻农技人员普遍存在跳槽或改行的意向,甚至有部分年轻人仅仅把农技岗位作为找更好工作的跳板,许多地区基层农技队伍多年未得到补充和更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宁波农业科技服务人员50岁以上、41-}-50岁各约占总数的二成,30岁以卜仅一成多,年轻技术人员断档,老龄化趋势明显。
(一)农业推广最后一公里薄弱
近年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现象虽有所改变,但进村、入户、到田的,被称为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仍然薄弱,一方而广大农户迫切需要农业科技,另一方而基层农技人员有劲使不上。
最后一公里薄弱,原因是多方而的:如基层农技人员老化、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检验监测设备等基础设施;经费不足、卜乡补贴偏少;推广体制不顺、推广机制不活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技人员待遇偏低。有关调查资料表明:53. 19%的农业科技人员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基木没什么变化,31. 86%的农业科技人员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降低了。60. 11%的农技人员认为其实际收入与期望收入相比偏低,54. 02%的农技人员认为其收入与木单位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相近的人相比偏低,特别是与公务员编制的人员相比明显不够高,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
(二)科技产业化主体不够强大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载体主要是农业科技园区和科技基地,实施主体是农业龙头企业,企业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角色。宁波农业龙头较多,但与国内先进地区和同类企业相比,企业总数量偏少,经营规模偏小,企业总体实力偏弱,不利于大规模推进农业产业化。
以种子产业化为例,据宁波市农业局、海洋渔业局、林业局二家涉农部门提供的34家重点种业龙头企业数据,2013年全年种业销售额不足6亿元,不及台湾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一家的销售额(约10亿元)。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目前是全市种业影响最大、销售排名第一的企业,其注册资金3000万元,固定资产1500多万元,但这仍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允许跨省经营杂交水稻种子的门槛(即注册资金1亿元,固定资产5000万元,拥有2个及以上国家审定的品种及独立科研机构)。
(四)体制机制尚待破题
科研机制比较僵化。目前全市尚未建立有效的人才竞争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科研激励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科研人员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科技项目重申报、轻执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比较突出。如宁波林特种苗繁育中心的科研团队受事业单位性质所限,未能同民营企业展开有效合作,导致其培育的“涌金”樟、“霞光”樟等彩色樟树只能在其自身基地内进行小规模繁育,做不到短时间内的大而积推广。
推广体制机制不活。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推广机构条块分割,农业、农机、渔业、林业各有推广机构,自成体系,相互间缺少联系沟通,难以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员受编制、待遇、发展空间等条件限制,存在新人进不来、老龄化严重现象,导致专业化水平较低,服务农业成效不高。二是推广手段陈旧,以传统农技站为主,缺乏电商企业和新型推广平台。
(五)资源要素瓶颈突显
资金要素瓶颈。近年来,宁波则政虽然增加了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但投入不足、保障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科技“九龙治水”仍然存在,科技、水利、农机、农业、林业等部门,以及各县(市)区,均有涉农科技经费,但往往各自为政、分散使用,难以提高综合效益。一是基层推广工作经费缺乏,农业技术推广设施条件差,缺乏办公、试验示范场所和推广、培训设施,试验示范、检验检测等日常工作难以保障,重大技术推广缺乏专项资金。二是农业科技研发人员和推广人员缺乏有力的经费保障,难以吸引高等学校毕业生和科技人员到基层开展工作。
上地要素瓶颈。上地是农业的根木,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地有效供给的萎缩,不仅制约了农业发展,也制约了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近年来,农业用地和渔业用海不断减少,农业用地价格越来越高,农业科技发展而临严峻挑战。以种业为例,目前雨优系列杂交稻育种基地的上地一年一包向农户租用,流转期限短、稳定性差、价格年年上涨,种业规模扩大而临越来越大的上地制约;水产种业发展所需的海域、池塘、滩涂而积不断萎缩,水产种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已受到严重影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薄弱产业,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时代潮流,是国家现代化的短板,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补齐这个短板。...
该文拟从农业推广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农业推广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解读,进而探究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开展农业推广活动的具体对策。...
农业技术的研究、普及和推广一直是农业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农技的普及对于提高农业效率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伽师县在农技推广过程中已经逐步做到研发与推广并举,理论与实践同行的要求,不断提升农技推广站点的综合实力。同时在结合...
前言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这对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代化农业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对科学技术在农业中进行推广和应用,可以将其更好的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农业的健康...
0引言着眼于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1],通过教育性农业推广来帮助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走出当前的困境,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真正发挥好在...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也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进入本世纪二十年代,为了突破蔬菜生产机械化瓶颈,农机部门先后进行了不断地探索试验,但一是由于蔬菜种植品种多,栽培方式的...
1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力度本着农技推广公益化思路,逐渐放宽经营性服务种类,加快推进农技推广服务力度,完善农技推广技术队伍建设力度。继续改进用人制度,完善聘用制,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择优录用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量化考核和分配制度,完...
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在国家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中,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是主导,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处于末梢,是各级政府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的桥梁...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思路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效率,必须解决好农业技术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许多技术虽然可以依托农技推广体系自上而下传递,但却不能获得农户自下而上的积极回应,降低了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针对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成因,学界有多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学技术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源泉[1]。江泽民曾提出农村经济方式的转变,最主要的一环就是狠抓科教兴农,把农业发展提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上来,努力提高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