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业推广论文 >

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措施研究导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14 共830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村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问题研究
  【第一章】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措施研究导论
  【第二章】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理论分析
  【3.1  3.2】青州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概况与过程
  【3.3】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
  【3.4】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四章】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转模式分析与选择
  【第五章】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村民合作社实施模式及策略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1 导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相对于单个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有效节约生产成本,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效益。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有 30 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经得到了一定规模的发展。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丰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成果,提出有利于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建议,为青州市的农村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学等理论为指导,采用理论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论述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重点解析,从专业化的角度出发,指出专业化的经济效应,由此引申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理性: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实现经济的规模化,大大的提升了单位生产的效率,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单位所承担的经济上的风险。本论文将研究范围缩小到山东省青州市,列举了青州市的农业经济的现实状况,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的发展情况,找出目前青州市存在的问题:农户的积极性的问题、农民资金有限的问题、合作社的规模偏小的问题等等。最后提出了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建议。

  当前,随着农村市场竞争不断激烈,逐渐向国际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要面临国内同行之间的竞争,而且还要面临国际竞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要获得长久发展,就必须要进行长远规划。本文在对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当前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结合青州市实际,提出了促进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良性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研究,本文对如下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1)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深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内涵、门类、作用的认识,分析指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2)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以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案例分析为基础,阐述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及运行模式选择,以相关研究结论为指导,提出促进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建议。

  1.1.2 研究的意义

  上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农村经济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分散的小农生产方式与市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不高,没有严格按照规格标准执行,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应用范围少,农业产品的质量把关不严导致质量良莠不齐等,这些是农民遇到的大问题。

  2007 年 7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这是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的举措,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名正言顺的为农村发展做贡献。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有利于农村、农民发展的经济合作组织,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大国来说,无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的举措,目前来说,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都不是难题,相信农民专业合作社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

  山东省青州市下辖 13 个街办和乡镇,涉农产业门类广泛,主要包括花卉种植,蔬菜种植,果树种植、畜牧养殖等,其中黄楼街办的花卉产业集群被评为全国 50 强产业集群之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有效提升了涉农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的充分发挥。

  本文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历史发展角度出发,广泛搜集各类文献资料,结合现状,走访调研青州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运用比较研究法提炼出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解决方案,促进青州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完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为它是一种农民有目的的联合组织,它的出现原因:一是农民自发而且为了自身共同的经济利益;二是促使农业合作社取得成功的因素。国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新古典主义、交易成本机会学、博弈论等三方面来进行阐述。

  (1)新古典主义的解释说明

  新古典主义从经济的角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阐述。劳动分工导致了农民分工的不同,同时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导致了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成本是指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产生价值所发生的所有费用的总和。因此,农民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联合起来,从而能够节约成本,进而降低各项费用的支出。原因在于农民之间的联合是科学的、符合实际的,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进行成本控制,销量提升,同时能够不断的提升农业企业以及农业产品的价值,这样就会使农民获得更大的利益。

  Helmberger(1966)运用新古典的理论进行分析,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因为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是以利益为第一出发点的,因此农业企业也是为了利益而进行活动的,农民的利益就不一定得到保障。而且,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是能够克服市场的低效率的,能够保证农民购买的农资产品和产出的农产品能够在一个科学、合理的水平上正常进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员能够在不同的合作社之间进行评价、选择,直到得出一个自己能够接受的进行购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使农产品市场内的各个厂商和购买商不会漫天要价,而是通过市场进行合理的、有效的配置。

  Nourse(1995)的理论是,各个厂商之所以会不合理的定价,是因为存在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有超大型的组织在市场内,导致了市场不能进行公平的竞争。因此,农民只有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联合,形成一定的规模组织,这样才能在市场中进行有效的选择和公平交易,才能在市场中有一定的话语权,这样才能形成公平的市场,保证每一个市场参与者的合理的要求得到解决。

  (2)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研究说明

  农业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产业,是需要运用专用的机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同时农业生产活动是分地域、分时间进行生产的,因此这就导致了农业生产活动的专业性。同时,国民对农业产品的依赖性较高,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农业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来说,有些处于下行发展阶段的农业产业,随着发展,其成本来说是不断的提高的,这样就会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的机会增加,因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农民会从中获得利益,这样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能够使农民获得利益的,因为它具有单个农民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规模、比如抗风险能力,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使农民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面对风险的时候,比如天气、价格等等,会有一定的能力,比单个的农民会有更加高的优势,不会因为一次的天气原因和一次的价格下跌导致自己在一年中受到的很大的重创,使自己无法翻身,而是能够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减低所受的的损失,并能够投入到第二年的生产中,这样是对整个农业生产有作用的。

  (3)博弈论的方法解释说明

  Sexton(1986)的理论角度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农民的目的是明确的,就是为了获取比自己单干更大的利润。所以说如果农民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获取更大的利润,那么他们加入的意愿就不会很强烈,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合作社出现了。合作社中农民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人,他们对于利润的追求是明智的,因此合作社的出现是农民明智的选择,这样的话,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如果合作社不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大的利润,那么农民就不会选择它。因此 Sexton(1986)认为,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最重要的是研究其中农民的作用及农民如何高效的配置,如何高效的活动,以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润最大化和农民的利益最大化。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大致发展的情况是:一是上世纪 30 年代-40 年代左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试点,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发展的情况不是很理想。二是上世纪 80 年代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对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大量的出现,就规模和数量来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期。三是上世纪 90 年代,特别是 200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科学、合理的出现,这期间出现了不少的优秀的合作社,而且理论也不断的丰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高水平时期。

  针对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的研究,现总结梳理,主要集中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本质的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的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的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农户合作意愿的研究。

  (1)关于农民合作社本质的研究。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本质是什么?有无存在的必要?是否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是早期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时首先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因此,较早的一批学者对此进行了阐述。
  
  ①互助性经济组织的观点。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愿组织形成的,他们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农民集合体,是在农民家庭承包的基础上成立的,具有互助、民主的特点。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强调劳动的主体地位,因为毕竟劳动是生产力,是产生价值的第一要素。赵佳荣(2007)也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社员利益的联合体,其第一层的利益是农民社员的利益;李敬锁和李树超(2008)认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让广大农民受益,若果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有效地保障普通农民社员的利益,不能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利益,这就违背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宗旨。这类观点的潜在政策含义是政府部门应当把好合作社入口关,坚持标准发展,使国家扶持和优惠政策真正惠及到普通农民社员。(杜吟堂,2008;苑鹏,2008;张晓山,2009)。

  ②混合性经济组织的观点。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是简单的农民互助组织,而是具有企业的性质。徐旭初(2008)认为,股份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突出特点,这在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具有典型的意义,是一种新型的或变异的合作社,属于混合型的经济组织(徐旭初,2006、2008)。这种变异的合作社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因为我国农民具有异质性、分配不均等造成的这一系列的问题,大户和龙头企业领办的合作社是当前中国合作社的现实选择(张晓山,2009)。关于变异合作社的运行绩效,专家认为合作社能够帮助农户拓展销售渠道,实现农户的"帕累托改进"(黄祖辉、徐明初,2005)。潜在的政策含义是,先允许此类合作社的发展,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以后,通过健康的引导,逐步解决合作社中的问题。

  (2)关于农民合作社治理机构的研究合理的治理结构式农民专业合作社高效运行的基础和保证,是影响合作社绩效的核心因素(Vitaliano,1983;Cook,1995;Nilsson,2001)。因此,国内学者热衷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

  ①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资本化倾向,这种倾向突出表现在控制权和剩余分配上。在控制权的表决权方面,经典合作社所倡导的以及我国《合作社法》规定的"一人一票"的表决权流于形式,而且正在被"一股一票"所代替,农村精英,如村干部、种养大户和农村能人等凭借自身拥有的资金优势,持有合作社较大比例的股份,造成了合作社出现了产权高度集中化的现象。专业合作社中的少数核心成员获取了大多数的利益,而普通农民社员仅获得很少的部分收益(徐旭初,2006;崔宝玉 2008、2011)。

  ②龙头企业积极领办或者参与合作社,拥有实际控制权。企业引导型合作社在我国占很大的比例,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颁布之后,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社的积极性高涨,"龙头企业+专业农户"成为现有合作社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张晓山,2009)。苑鹏(2008)曾分析,龙头企业主营业务往往与农民经营业务是一种产品上下游关系,公司法人社员容易操控合作社,拥有合作社的实际控制权。李定顺(2008)认为龙头企业控制型的合作社在解决"销售难",提高社员收入的问题上可以实现合作社与企业的共赢。总体来说,在实践中如何平衡企业与合作社利益之间的张力,一方面要发挥企业的作用,另一方面有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利益。(苑鹏,2008)。

  ③治理结构上存在诸多缺陷。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机制不够完善,农民专业社功能发挥存在大量的问题,包括家族化、流通不畅等诸多的问题(陈俊梁,2010);从监督机制上看,监督机制不完善,架构虚设,导致监督机制和大会职能无法发挥出来(丁建军,2011);从利益分配机制上看,利益分配不均是大问题,这样农民的权利很难得到保证(张燕、吴正刚、李晶晶,2008)。

  (3)农业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的研究。近几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飞速,但是合作社的绩效如何?合作社的绩效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国内学者开始广泛关注此类问题的研究。
  
  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评价方法。在现有的合作社绩效评价研究中,国内学者研究思路相对一致:首先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建立多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进行指标的归一化处理,层而到达绩效评价的目的。赵佳荣和蒋太红(2009)关于社会责任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经济、生态进行综合的绩效评价,使之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

  徐旭初(2009)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评价体系认为,通过组织建设、经营活动、社员收益、组织发展、社会影响等 5 方面的指标,通过这五方面的各项得分得出每项的得分并进行理论分析之后得出总的绩效评价体系。黄忠胜等(2008),刘滨、陈池波、杜辉(2009),董晓波(2010),黄胜(2010)等均运用此类方法做出针对不同区域的实证研究,一致认为此类方法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有重要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既要扩大自身的经营规模、实现经营收益,又要保证社员收入的稳定增加,甚至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功能,合作社功能的多元化可能导致合作社的许多决策处于两难的境地,影响合作社的发展。

  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受到外部和内部的双重影响,因此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评价体系要综合统一考虑这两方面的影响,从而做出正确的分析评价,部分学者已经开始对此进行试探性的研究。黄祖辉、徐旭初、冯冠胜(2002)对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绩效因素做出了理论分析,认为产品特性因素、产业集群因素、合作成员因素以及制度环境因素等会影响合作的发展。

  郭红东、楼栋(2009)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物质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对合作社的影响是依次递减的,因此在研究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董晓波(2010)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高管团队集体创新与合作社经营绩效的关系,发现集体创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都要显著地正影响。徐旭初、吴彬(2010)分析了治理机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影响的具体路径和相互关系,认为专业合作社的股权机构、牵头人情况和理事会结构三大因素对合作社绩效有较大的影响,其中股权结构的作用最大。

  (4)关于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农户合作意愿的研究。目前农户与合作社意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户对合作社需求(张广胜、周娟,2007;张红云,2009)、农户入社意愿(郭东红、蒋文华,2004;陈冲,2007)以及现有社员农户留在合作社或退出合作社的意愿(孙亚范,2010;吴超群、贾宪斌,2010),这几个研究都可以归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意愿的研究。

  ①农户个体的特征。

  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意愿与农民的年龄、文化、性别等一系列因素有关系,因此农民个体的差异导致其参与意愿也就不同。

  郭红东、蒋文华(2004)认为,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的行为明显受到户主文化程度等个体特征的制约。

  张东平、丁鹭、夏海龙(2007)认为文化成分较高的农民和干部对于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强烈的愿望。

  孙亚范(2010)研究表明,合作社在社员家庭经营中发挥的作用和社员获得的能够感知的各项合作收益与实惠是影响社员合作意愿的最主要的因素,除年龄只玩的社员其他个人特征和家庭经营特征对合作意愿没有显著地影响。

  ②合作服务水平。

  张广胜(2007),吴超群(2010),孙亚范(2010),魏群(2010)研究认为合作社的服务水平和弄给农户带来的实际利益是影响农户合作意愿的显著因素。

  张广胜、周娟、周密(2007)研究认为合作社服务水平的高低、对农户技术培训和支持对农业合作社发展中农户的合作意愿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追求利益的改造是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根本目的,同时也是合作社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③其他因素。

  郭东红、姜文华(2004)认为当地的市场发育特征、当地的政策因素特征、当地的经济发展特征对农民加入或退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一定的影响。

  卢向虎等(2008)认为农产品销售半径与农产品的价格波动程度对农民加入或退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一定的影响。

  1.3 本文的研究内

  本文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理论进行总结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对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论文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分析了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相关理论分析。通过对农业产业专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概念的分析,得出农业专业合作社相关的理论基础。运用新古典理论、组织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的分析运用,来对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实考察。概述了青州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概况,并且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进行分析,分析了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第四部分,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模式的分析与选择。分析了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运行模式,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模式比较,对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模式进行了选择。

  第五部分,促进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通过不断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和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水平,通过加大扶持力度,曾曾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加强宣传,增强吸引力等方面对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进行分析。

  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

  1.4 本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所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

  (1)文献研究法:根据本文的课题,进行文献调查,从而对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历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先进的理论。

  (2)案例分析法:本文列举了大量青州市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案例,具体分析其发展状况,以真实的数据论证其存在价值,并指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3)比较分析法:本文通过比较欧美日等国家和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发展模式等,指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本文所使用的案例数据,是通过 2012 年 10 月至 2014 年 5 月对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地走访调研得来的。

  1.4.2 本文的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论文的创新点

  (1)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内研究的热点,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先进的经济组织,对于农业发展、农村振兴、农民致富有良好的带头作用。本文紧扣国家政策热点,把握国家政策运行导向,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分析,并且比较分析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模式,对丰富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论建设有一定的理论作用。

  (2)本文作者通过走访青州市农业局,青州市有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乡镇,以及农业专业合作社实地考察,采用现场考察、问卷调查等形式,对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进行梳理,通过实地考察,既验证了理论,又充实了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使论文丰满。

  1.5.2 论文的不足之处
  
  由于科研条件及时间的限制,本文仅以青州市为例较为系统地论证了青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特征、存在问题、运行模式及对策建议,而未能从更大范围选择更多的区域进行调研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本文研究结论的广泛性及适应性,今后将在本文基础上选择更多区域进行调研,以丰富本文的研究内容。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业推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