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法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律论文 > 票据法论文 >

票据背书伪造法律优化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4-24 共252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新票据法中票据背书伪造问题探析
  【引言  第一章】票据背书伪造之问题提出
  【第二章】票据背书伪造之法律责任梳理
  【第三章】票据背书伪造责任承担之理论探源
  【第四章】我国票据背书伪造之立法检讨及设想
  【结语/参考文献】票据背书伪造法律优化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5 结语

  票据背书伪造是票据法所重点探讨的问题。票据在流通中本就形式多样,会出现复杂的法律问题,其往往会涉及到票据上多方当事人的利益。在本论文中探讨了票据背书伪造问题。在研究该问题的理论文献中,我发现各国立法针对受让背书伪造票据的持票人的权利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却不约而同的把它作为票据背书伪造的整体加以论述。这对受让背书伪造的持票人来说极为不利的。而考察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时,我发现我国没有专门针对该问题的法律规定,学理界所持观点不一,司法实务界判决多样。所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试图找到一个平衡点来划分被伪造人、伪造人、受让背书伪造的持票人,付款人之间的风险责任,以最大程度的保护各方权益。

  本文的重点部分主要为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探讨票据背书伪造责任的承担和其理论的渊源。本文第一部分将票据背书伪造行为和票据出票行为、票据无权代理背书行为、票据无权代行背书行为进行严格的区分,以明确何为票据背书伪造行为。第二部分重点阐述了票据背书伪造中存在的善意取得制度,阐述了保护善意持票人的重要性。第三部分探讨了 kildor-hicks 理论,责任分层理论和损失分担理论并与我国现行的票据法律制度作了比较,研究我国在票据立法上存在的不足。第四部分,利用域外法:美国《统一商法典》、英国《票据法》、《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等相关法律制度试图给我国《票据法》的修改提供借鉴。最后综合本文的观点,我提出了关于票据背书伪造立法的修改建议,以此希望我国票据法能建立一个更加有序的票据背书伪造处理机置。


  参考文献:
  
  1.中文专着译着类:
  
  [1]郑洋一:《票据法之理论与实务》,台湾三民出版社 1986 年版。
  [2]赵新华:《票据法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
  [3]黄赤东:《票据法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1 年版。
  [4]梁宇贤:《票据法新论》,台湾三民出版社 1986 年版。
  [5]赵新华:《票据法》,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9 年版。
  [6]王小能:《票据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
  [7]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8]刘甲一:《票据法新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社 1978 年版。
  [9]施文森:《票据法新论》,台湾三民书局 2000 年版。
  [10]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 1996 年版。
  [11]吕来明:《票据法基本制度评判》,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 年版。
  [12]郑孟状:《票据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13]郑孟状主编:《支票法论》,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2000 版。
  [14]赵新华:《票据法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7 年版。
  [15]谢怀栻:《票据法概论》,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版。
  [16]胡德胜、李文良:《中国票据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17]王开定:《票据法新论与案例》,法律出版社 2005 版。
  [18]曾世雄、曾陈明汝、曾宛如:《票据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19][英]戴维·M·维克:《牛津法律大辞典》,北京社会科技发展研究所译,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0 年版。
  [20][英]杜德莱·理查逊:《流通票据及票据法规入门》,李广英、马卫英译,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
  [21][日]龙田节:《商法略说》,谢次昌译,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
  [22][英]施米托夫:《国际贸易法文选》,赵秀文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 年版。
  
  2.期刊论文类:
  
  [1]李有星:《票据伪造背书法律问题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 2 期。
  [2]赵新华:《票据法本名签名规则质疑-票据法第 7 条修改之我见》,《法律适用》2011年第 11 期。
  [3]王艳梅:《票据效力确认的起源、原则与外在表达》,《当代法学》2012 年第 6 期。
  [4]董翠香:《论票据单纯交付转让的效力》,《法学论坛》2012 年第 12 期。
  [5]邹德刚,王艳梅:《票据效力认定研究》,《法学杂志》2012 年第 4 期。
  [6]陈芳:《票据行为意思表示探究》,《法学评论》2009 年第 5 期。
  [7]李伟群:《中日票据恶意抗辩的比较研究》,《法学》2005 年第 6 期。
  [8]刘宏华:《票据有因性观念的坚守与超越-对真实交易规则的辩护》,《法学杂志》2007 年第 3 期。
  [9]董惠江:《票据行为实质要件之否定》,《环球法律评论》2012 年第 1 期。
  [10]张雪媒:《票据法修改若干问题探析》,《法律适用》2011 年第 5 期。
  [11]吴京辉:《我国票据法中限制背书制度不足与完善》,《法学》2010 年第 7 期。
  [12]吴京辉:《票据法修订:私法本性的回归》,《法商研究》2013 年第 3 期。
  [13]王艳梅:《日本空白票据理论与规则研究》,《北方法学》2013 年第 4 期。
  [14]于永芹:《论空白票据的空白补充权》,《当代法学》2005 年第 3 期。
  [15]刘铁军:《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论纲》,《法学杂志》2011 年第 2 期。
  [16]贾海洋:《"二阶段说"视域下的票据行为无因性理论》,《当代法学》2012 年第6 期。
  [17]抗红:《关于票据质押的法律思考》,《法学杂志》2006 年第 4 期。
  [18]曾波毅:《票据背书伪造的法律效力及背书连续性分析》,西南政法大学 2008 年硕士学位论文。
  [19]胡楠:《票据背书伪造问题研究》,吉林大学 2006 年硕士学位论文。
  [20]张秀玲:《伪造票据背书法律问题研究》,北方工业大学 2004 年硕士学位论文。
  [21]黄翔:《票据背书伪造问题研究》,中南大学 2011 年硕士学位论文。
  
  3.外文文献类:
  
  [1]F·H·Buckley ,porations-Principles and Policies, 3rd.ed,Toronto,1995.
  [2]White & Summers, Uniform Commercial Code, 4th edition, West Group ,2002.
  [3]James Brook, Payment System: Examples and Explanations,TTC publishing.
  [4]Kessler, Forged endorsements , 47Yale ,L.J 1938.
  [5]Bosnia,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1986 3rded.
  [6] John,Whiley & Sonss, Commercial Law, DouglasWhitmangl ClydeStoltenberg.1985.
  [7] Nryj Bailey & Richard B hagedorn, Bray on Bank Checks-The Law of Bank Checksl, 1992.7 thEd.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票据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