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皮肤病学论文 >

汗法在皮肤病中应用的理论、药理和临床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11 共4203字
论文摘要

  汗法,在八法中列居首位,是通过宣发肺气、调和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让人体微微汗出,使邪气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发汗可以直接祛除在体表的风、寒、湿等邪气,而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发病,轻者皮肤瘙痒,如风疹、风团等;重者抓挠皮肤至出血,如血风疮。若能在疾病早期,或邪气尚浅之时应用汗法祛邪外出,对疾病的预后有着积极作用。
  
  1 汗法在皮肤病中应用的理论研究
  
  1.1 汗法的理论渊源与辨证治疗
  
  汗法在皮肤病中应用的理论源自《内经》,其对汗法的原则及适应病症均有阐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为汗法形成奠定了基础。《素问·五常政大论》言“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是汗法在外科疮疡的应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肺主皮毛。”明确指出皮肤与肺的关系密不可分。《灵枢·经脉》中记载:“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痈疽,发于胁者名曰改訾,改訾者女子之病也……令汗出至足已。”充分说明肺的宣发功能与汗法的相互关系。如现代皮肤病常见的慢性湿疮、牛皮癣、白庀等就属这种病位在表且与肺脏功能联系紧密的疾病。
  
  麻黄作为发汗方剂中的常用药物,亦是治疗皮肤病的常用药物。《神农本草经》对麻黄进行了记载,“发表出汗,去邪热气,破疒徵坚积聚”,点明麻黄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所发挥的功效。《药性论》谓其:“能治身上毒风痹,皮肉不仁,主壮热,解肌发表。”邪郁肌表、营卫失和是皮肤病的重要病机;宣达毛窍、调和营卫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治法之一。宣表透邪、散寒祛湿是麻黄治疗皮肤病的关键。因此,不论是邪气侵犯皮毛腠理,还是直中骨节肌肉深层,麻黄皆可使其从表、从汗而解。《本草崇原》载:“植麻黄之地,冬不积雪,能从至阴而达阳气于上。”其发表散寒之性,可见一斑。
  
  1.2 历代汗法治疗
  
  皮肤病沿革《内经》对汗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提出了明确的治则治法,《伤寒杂病论》则从理法方药入手,全面论述了汗法应用于皮肤病的证治规律。冯博宏总结仲景在治疗皮肤病中应用汗法时,阐述其主要病因病机有:风邪客于肌肤、毛窍、筋骨、玄府、营卫腠理等部位;凡因冒雨涉水、感受风寒、水饮内留、水湿泛滥、冷热失调、营卫失和等所致的各种病证;凡具有疼痛,身拘紧板实,或恶风、恶寒、咳嗽、水肿、纳差、舌淡苔白腻、脉浮滑等脉症。《伤寒论》中与汗法有关的条文占了140条之多,可用于太阳表证、阳明里证、太阴病及少阴病。发汗方剂45首,而在皮肤病治疗中颇有疗效的方剂有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五苓散、葛根汤等诸多方剂,可用于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湿疹、过敏性紫癜、带状疱疹、痤疮、风疹、痒疹、风瘾疹、白庀等诸多皮肤病。《伤寒论》中述“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麻黄桂枝各半汤”,就是对感受风邪之后引发的皮肤瘙痒症提出了具体治法方药。苏战豹等总结桂枝汤及其类方可用于治疗荨麻疹、过敏性紫癜、多形性红斑、湿疹、雷诺氏病、白癜风、猩红热等疾病并取得良好效果。
  
  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中记载了用洗、渍、敷等发汗方法,治疗痈疽疮疖和疹痱疥癣等疾患。《圣济总录》有用桂附散之水煎剂,浸洗患处,治疗外伤红肿疼痛的记载。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一书中列专篇《凡在表者皆可汗式》,对汗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书中并有“疥癣痤痱,宜解表,汗以泄之,毒以熏之”的记载。《外科正宗·卷一》载治疗疮痈:“得汗解为妙……毒气随汗而散,最为捷径。”并且从理论上明确了《素问》“汗之则疮已”的应用时机。《医宗金鉴》在治疗耳根毒、额疽、侵脑疽等痈疽病症时有“宜内服荆防败毒散以发汗”的论述。在《外科大成》中亦有汗法治疗皮肤病的记载:“天柱疽,生天柱骨之间。形陷色黑多痒……服汗剂得汗可治。无汗难医。
  
  1.3 现代医家对汗法治疗皮肤病的认识
  
  麻黄汤、桂枝汤所演化出来的方剂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张志明指出“《内经·至真要大论篇》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即指一旦心火和心血失去相对平衡就易发生疮、痒、痛等见证,心火亢则血热,心火不足则血凝,皆能发生‘诸痛痒疮’。《难经》曰‘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提示‘诸痛痒疮’的治疗大法为调和营卫”。王圣祥运用桂枝汤加减调和营卫,散寒御风,治疗皮肤瘙痒疗效显著。
  
  2 汗法在皮肤病中应用的药理研究
  
  汗法主要通过开泄腠理,开宣肺气,以促进发汗,达到驱邪外出的作用。对汗法方药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部分药物还具有特殊作用,如麻黄还有抗过敏、升高血压以及兴奋神经系统的作用;桂枝还具有扩张血管、镇静、抗惊厥等作用;防风具有抗菌、抗癫痫和抗肿瘤的作用,周勇从防风中分离出的多糖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细辛醇提物明显抑制组织胺所致豚鼠离体回肠的收缩及使速发型变态反应总过敏介质释放量减少等作用。王远红等用汗法治疗硬皮病、银屑病、荨麻疹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丁安伟等经研究后发现,荆芥挥发油有局部止痒作用,挥发油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荆芥对毛囊有明显促生长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荆芥水煎剂具有较明显抗炎作用。通过抗炎作用来消除或减弱致病因子所引起的病理变化。这些药理研究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解表药物的功效,从而扩展了汗法方剂的实际应用范围。
  
  3 汗法在皮肤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在现代皮肤病中,凡外邪客表有太阳经气不利,或营卫不和之表证,均宜使用汗法。通过研究麻黄在皮肤科的应用,认为麻黄适用于以下几种皮肤病:风疹、丘疹,证属风邪外束,营卫失和;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等,证属风热壅盛,表里俱实;痒疹、风疹,证属肺气壅闭,湿热阻滞。此外,阳气不足、阴寒凝滞之皮肤病,如阴疽,用麻黄温通经络、散寒解凝、托毒外出。赵红霞等认为,凡邪在肌表尚未深入者,凡风寒暑湿诸邪之表证,症见疼痛、麻痹不仁以及四肢肿痒者,感受风邪诸病如风疹、血风疮等属里热郁表者皆可用汗法以疏散在表郁热。但临床治疗中由于病人的体质、感邪性质、病情轻重、治疗经过、病情演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汗法的运用可以有较大差异。
  
  经常运用到汗法的皮肤病有风疹、痒疹、风瘾疹、荨麻疹、白庀等,此类病症多因腠理不密,外受风热时毒而导致,或淫风戾气,蕴于肺卫肌腠所致。皮肤正常的气血津液运行受阻,使得邪滞肌表、营卫失和,邪郁肌表。因此具有疏风散邪、发汗、开毛窍的解表类药物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大有用武之地。
  
  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詹煜炜通过对麻黄附子细辛汤在皮肤病中应用的研究,认为在皮肤瘙痒症、银屑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硬皮病、神经性皮炎等多种皮肤病中应用本方可取得良好疗效。韩耀军通过对经方汗法治疗皮肤病的文献研究,认为经方汗法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应用的方剂有桂枝汤、麻黄汤、麻黄桂枝各半汤、葛根汤、麻杏薏甘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分别用以治疗硬皮病、痤疮、湿疮,银屑病、扁平疣、过敏性紫癜,皮肤瘙痒症、荨麻疹、湿疹等诸多疾病。
  
  苏战豹通过病理搜集探究经方桂枝汤类方在皮肤病当中的临证验案,总结了《伤寒论》中12首桂枝类方剂,对治疗荨麻疹、白癜风、皮肤瘙痒、白塞氏病等多种皮肤病证有良好效果。张晏豪总结了银翘散加减治疗皮肤病的文献涉及到内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用以治疗风疹、疱疹、过敏性紫癜、痤疮等多种疾病,并对银翘散在皮肤病当中的应用有了详尽的总结,其他发汗方剂亦可推而广之。
  
  闵捷等应用九味羌活汤加减治疗急性荨麻疹1例获效满意。马超用麻杏石甘汤治疗湿疹29例,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7%。荆防败毒散功用发汗解表,消疮止痛,属于扶正解表类方剂,故治疗急慢性湿疹均可获效。陈荣梅使用荆防败毒散治疗急性湿疹效果显著。朱晓使用荆防败毒散治疗慢性湿疹、痤疮及荨麻疹均明显有效。
  
  3 小结
  
  综上所述,尽管皮肤病的成因纷繁复杂,各家学说莫衷一是,但病位是在皮肤,邪滞肌表致皮肤正常气血津液运行受阻,使得营卫失和,所以具有疏风散邪、发汗、开毛窍的解表类药物在皮肤病的治疗中疗效确切。可见,汗法方药不仅仅是外感方剂,也可以作为治疗皮肤病的常用方剂。
  
  参考文献:
  [1]唐甄权.药性论[M].尚志钧,辑.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徐信蜂.调和营卫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
  [3]张志聪.本草崇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
  [4]冯博宏.仲景汗法在皮肤病中的运用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5]苏战豹,王玉玺.经方桂枝汤类方治疗皮肤病的概况[J].中医药信息,2009,26(6):65.
  [6]刘涓子鬼遗方[M].陈彤云,王庆其,注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赵浩.圣济总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8]张子和.儒门事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9]陈实功.外科正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0]吴谦.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1]祁坤.外科大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12]张志明.调和营卫法治疗皮肤病的思考及应用[J].江西中医药,2009,40(5):15-16.
  [13]王圣祥.桂枝汤治疗皮肤病[J].光明中医,2007,22(4):30-31.
  [14]高晔珩,党力纳.麻黄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26(6):60-61.
  [15]赵建一.桂枝的药理研究及临床新用[J].光明中医,2010,25(8):1546.
  [16]李江.防风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概况[J].北京中医,1998(5):47-48.
  [17]周勇.防风多糖JBO-6体内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抗肿瘤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4):25.
  [18]唐一上.细辛药理研究的综述[J].中医药研究,1990(5):27-28.
  [19]王远红,姜德友.养阴发汗法治疗皮肤病经验举隅[J].新中医,2000,32(5):40-41.
  [20]丁安伟,向谊,孔令东,等.荆芥炭提取物对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4,19(7):412.
  [21]李淑蓉,唐光菊.荆芥与防风的药理作用研究[J].中药材,1989,12(6):37.
  [22]厍宇,庄乾竹,王键.皮肤病治疗中应用麻黄的体会[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2):2271-2274.
  [23]赵红霞,汪文来,赵凯维,等.张子和汗法及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0(9):1472-1473.
  [24]韩耀军.经方汗法治疗皮肤病的规律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
  [25]詹煜炜.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皮肤病的规律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
  [26]韩耀军.经方汗法治疗皮肤病的规律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
  [27]苏战豹.经方桂枝汤及其类方治疗皮肤病的规律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
  [28]张晏豪.银翘散加减治疗皮肤病的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
  [29]闵捷,卢寅熹.加减“九味羌活汤”治疗急性荨麻疹[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4):21.
  [30]马超.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湿疹风热血虚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31]陈荣梅.荆防败毒散在皮肤科的应用[J].云南中医杂志,1993(1):42.
  [32]朱晓,席丽华.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皮肤病[J].内蒙古中医药,1996(1):9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皮肤病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