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皮肤病学论文 >

拟清热利湿、止痒活血化瘀方治疗手足部慢性湿疹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7-04 共2413字
论文摘要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由多种原因引起,常反复发作,易成慢性,尤其是手足部湿疹,患部角质层较厚,常表现为皲裂、疼痛、肥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西医主要用激素、抗过敏药物及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来治疗,疗效不理想。笔者根据湿疹中医主要发病机理,拟清热利湿、止痒活血化瘀方药浴治疗手足部慢性湿疹,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2011-06~2012-09本院门诊病人,共60例,女27例,男33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30岁;病程30天~4年;患者手足部皮肤肥厚粗糙,色暗红或紫褐,皮肤皲裂,皮纹显著,皮损表面附鳞屑,自觉瘙痒或疼痛。将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慢性湿疹诊断标准;②接受本治疗前2周未用药物;③愿意接受本治疗方案并配合观察及随访。
  
  1.3 排除标准合并细菌、真菌感染的皮肤病;合并严重肝、肾等系统性疾病;急性、亚急性湿疹。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给予中药药浴治疗。处方如下:土槿皮30g、蛇床子20g、黄柏30g、苦参30g、桃仁30g、红花15g。水煎,煮沸30分钟后,待降温至40℃连渣浸泡患部,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2周为1疗程,1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2.2 对照组
  
  给予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10g/支)外搽,每日2次。2周为1疗程,1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2.3 注意事项
  
  忌食辛辣、鱼腥等刺激之品;忌牛奶、羊奶、鸡、鱼等各种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不宜用香皂或肥皂等刺激品;忌用手抓挠患处,以防感染。
  
  2.4 症状评分方法
  
  参考EASI评分法,对瘙痒(疼痛)、肥厚粗糙、鳞屑、皲裂、苔藓样变、色素变化、皮损面积等累计治疗前和治疗后积分。自觉症状(痒、痛):无=0分,轻度=1分,明显=2分,剧烈=3分;皮损面积:无=0分,面积不足手或足的1/3=1分,面积为手或足的1/3~2/3=2分,面积大于手或足的2/3=3分;角化皲裂度:无=0分,轻度角化=1分,角化肥厚粗糙伴轻度皲裂=2分,角化皲裂或抓痕、或血痂、或苔藓样变=3分;颜色变化:无=0分,暗红=1分,紫褐=2分,色素沉着=3分。减分率=[(疗前总积分-疗效总积分)/疗前总积分]×100%。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皮损全部消退,瘙痒症状消失,积分值减少≥90%;显效:皮损明显消退或大部分消退,瘙痒明显减轻,积分值减少≥70%而<90%;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瘙痒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值减少≥30%而<60%以上;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瘙痒未见减轻或临床症状恶化,积分值减少<30%。
  
  3.2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论文摘要  
  3.3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
论文摘要
  
  3.4 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
  
  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过敏1例;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1例复发,对照组8例复发。
  
  4 讨论
  
  中医认为由于禀赋不耐,饮食失节,或过食辛辣刺激油腻之品,脾胃受损,湿热内生,又兼外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浸淫肌肤而发湿疹。慢性多为久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瘀血阻滞,乃致肌肤甲错。故本方选用苦参、黄柏清热利湿;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止痛;土槿皮、蛇床子止痒;选用桃仁、红花亦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痒自止之意,全方共凑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止痒之功。
  
  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苦参具有抗炎、抗免疫、中枢镇静作用,氧化苦参碱肌注与氢化考的松相似,能对抗巴豆油、角叉菜胶(大鼠)和冰醋酸(小鼠)诱发的渗出性炎症。陈学荣等建立了实验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可观察到红斑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这说明氧化苦参碱对实验性接触性皮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黄柏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炎、免疫抑制作用。贾红慧等比较由两种不同植物来源黄柏组方的二妙胶囊的抗急性炎症作用,结果发现由关黄柏组方的二妙胶囊有抑制组胺所致大鼠皮肤通透性增加、二甲苯所致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诱发大鼠足趾肿胀等作用。黄柏可抑制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IFN-γ、IL-1、TNF-α、IL-2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从而抑制免疫反应。桃仁具有抗炎、抗过敏、抗凝血、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红花具有抗炎、镇痛、抗凝、耐缺氧的作用。土槿皮具有杀菌、止痒、抑制细胞增殖作用。蛇床子具有镇静、调节免疫、抗炎、抗氧化、止痒等作用。
  
  手足部慢性湿疹较一般慢性湿疹难治,因手足部长期暴露、摩擦、易接受过敏物质的刺激,且手足部皮肤角质层较厚,药物渗透性低,不利于药物的吸收,治疗较难。在循证医学指导下,我们根据中医学和西医学湿疹发病机理,选用在传统药理学和现代药理学上均具有理论依据的中药组方,药浴治疗手足部慢性湿疹,临床观察证明此方治疗手足部慢性湿疹疗效显著,药浴使药物有效成分通过皮肤直达病所,增加了局部药物浓度,使药物成分发挥最大效能而产生疗效,同时避免了过量使用激素所致的不良反应和停药后可能出现的反跳现象,减少了复发,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曰庆.中医外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81.
  2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726.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63.
  4 赵辨.湿疹面积及严重指数评分法.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1):3.
  5 孙宏博,于婧.苦参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黑龙江医药,2009,22(1):83.
  6 陈学荣,彭庆双,徐敏丽等.苦参素对实验性接触性皮炎的作用.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0,22(5):54.
  7 吴嘉瑞,张冰,张光敏等.黄柏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亚太传统医药,2009,5(11):160.
  8 贾红慧,王曙,袁洁,等.比较两种黄柏组方二妙胶囊的抗炎作用.华西医院杂志,2007,22(6):619.
  9 赵强,李莹,孔令升,等.桃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28(2):56.
  10 徐如英,童树洪.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国药业,2010,19(20):86.
  11 袁娟丽,谢金鲜.中药蛇床子药理研究进展.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1):7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皮肤病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