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思想是经实践检验过的教育教学理论,赏识教育是成功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教师的赏识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这一方面的几点感受。
一、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把老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他认为,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体现,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他提出:“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
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如果教师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语言去打动、感化、启发、诱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奋起直追,最终他们都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六年前,我教过一位身材矮小、成绩很差的学生。他很自卑,常被班上一些同学欺负。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我实施了赏识教育:课前关心他的预习情况;课堂上时刻关注他的表现;课后经常找他谈心。通过一段时间的点拨、辅导,他在课堂上的表现越来越突出,在后来的月考中,政治居然考了 80 多分,比其他 6 科的总分还要多。渐渐地,同学不再取笑、捉弄他,并说他是“思品课代表”.半个学期后,他不仅政治科学得好,其他科也迎头赶上。
二、学生的自信心是成功教育的关键所在
成功教育很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在 30 多年间,对 3700多名学生进行了个别观察、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不可能没有任何天赋和才能,以至于没有可能在生活中表现自己。”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的天赋和才能,为他提供发展的条件,竭力做到使每个学生在每天中都感到有所成就,从而感到快乐,从中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着名口号是:“要让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他认为,只要教师善于运用这种教育,就有可能挽救一大批“差生”.他对教师们说:“我想告诉你,年轻的朋友,一个极其简单而又极其复杂的秘诀……这个秘诀就是: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格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崇高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善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坚信,教育者要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尊重和欣赏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一条重要的教育规律,也是成功教育思想的一条重要原则。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有不少人提出要让儿童接受挫折教育,让学生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练、锤打。我认为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面对那些学习困难者,更多的是需要别人的肯定、老师的赏识和成功的体验,通过这些,才能促使他们产生一种内驱力,促进他们成就动机的发展,促进他们发现自己,看到自己潜在的力量和优点,从而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写:“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
我曾教过一个这样的学生:他很矮很胖,被同学叫做“熊猫”,上七年级了,每周还要父亲接送他,自理能力差,被同学们看不起,渐渐地,他产生了厌学情绪。
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每次他来我家打电话给他父亲时,我都热情地接待他、鼓励他;每次他打完电话之后,我都不忘说一句:“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老师相信你,别人能做到的事,你通过努力一定也能做到!”大概一个月后,他变得越来越自信了,渐渐地改掉了胆小怕事、不合群的毛病;他慢慢地抬起头来走路,并交到了好几个朋友。
我想,这就是鼓励和表扬的效果,也是成功教育思想在学生身上的具体表现。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育的根本保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满足生理与安全需要后,都希望能寻求一个自己所归属的群体,并在这个群体中获得尊重、关心、爱护和帮助。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作为人师,除了关心爱护学生外,还应该学会尊重、赏识学生,如同赏识自己的职业一样,让学生沐浴在赏识的阳光下。
这种赏识表现在具体的教学中,首先就是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真挚深厚的情感,是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更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可以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生机盎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在情感教育研究上下功夫。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识记教材,他也会很快地‘越出轨道',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
笔者所任教的七年级(7)班就是一个好例子:2015 年刚开学不久,就不断有人说,(7)班的学生特别笨,做什么事情都比其他班慢半拍。
于是在他们班上课,我总是刻意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只要发现哪怕一个极其微小的闪光点,我也会大肆表扬。“你们真的是太聪明了!”“你真棒!”这些赏识的词语一直挂在我的嘴边。
因为我知道他们很需要这些,就像我需要他们的配合一样。慢慢地,他们都非常爱上我的思品课,每次我从他们教室门口经过,学生们都会热情地问道:“老师,为什么这么久了还没有你的课啊?”我心里明白,这是他们想听到我的表扬了。因为不止一个学生对我说过:“老师,我最喜欢上你的思品课了,因为只有在思品课上,我才能找到自信!”
而且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我自己也可以发挥得很好,课上得非常轻松。后来,他们的成绩是我所教授的四个班级当中最好的一个,而且每次都是如此。我用铁的事实告诉所有人:(7)班的学生不是最笨的,相反,他们是最好的。
我想,正是因为我尊重学生的人格,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创造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最终让许多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彩云。教师成长论[M].红旗出版社,2008.
[2]张守和,李玲琰。现代舞技术训练教学法[M].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
[3]刘守旗。班主任教育艺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张秀玲,张堡。2006 中国教育年报[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5]李秀萍。班主任工作的 30 个典型案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